书城励志清华人生规划
19925700000018

第18章 梦想成真——清华人的创业规划(2)

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在逐渐提高,对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而且数量上有所减少,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

从全国供需情况看,2000年虽然是国企改革3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但生产经营尚未走出困境,下岗问题仍很突出,国有经济在原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很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有关方面预测:我国2000年经济增长约在7%-8%之间,新增就业机会约为400—600万个,劳动力供给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进入劳动年龄的劳动力将超过1000万人,新增下岗人员约500—600万人,加上1999年接转劳动力供给(下岗十失业)1290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此外,中央部委机构改革刚刚结束,省级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已提上日程,并将逐渐推开,机构的裁并和人员的精简将对毕业生的接收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区域情况看,由于区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用人单位要人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其他地区毕业生就业需求仍处低迷状态,中西部及东北等省已连续几年出现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本科以下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动,“西部”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相当的考验。

从需求层次看,不同学历层次的供需情况极不平衡,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继续增加,供需比可达回:4以上,本科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供需比不到30%。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单位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低层次、低学历的毕业生就业愈加困难,二者形成明显反差。

从学科专业看,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医药、土建、机械、自动化、外语、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很旺。而其它科类,如财经、政治。文史、农林、体育、管理、轻工食品等需求不足,本科不到50%,专科不到2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每一位毕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以利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

(1)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差异的思想准备。

数年潜心探索,几载寒窗苦读,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心中都描绘着今后生活的蓝图,构筑事业的大厦。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的理想,都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但是,社会生活现实往往与我们的主观愿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正确的职业理想应当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补充、随时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官而当是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兼顾的一个有机的体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并能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去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便情绪一落千丈。

(2)艰苦奋斗面向基层的思想准备。

多数毕业生的择业目标瞄准大城市、大单位、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偏远的地方就业;还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只有到国有企事业、三资企业、党政机关才算就业,对其它单位往往不屑一顾,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志向,忽略了社会的需求,这样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应该充分认识到,最需要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岗位在基层,在第一线。因此,国家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去,到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去。但由于基层工作往往较辛苦,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相对差一些,常常使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

其实,国家号召毕业生去建功立业的地方正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也许这些地方很艰苦,条件简陋,但它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做建设的创业者,总是要付出辛苦的,前人不栽树,后人难乘凉。其实,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也正是前辈人栽树的乘凉者。

生活是一本厚厚的书,内容像海一样丰富。有人只能捞到海藻,要想到得珍珠,必须沉下去,基层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肥沃土壤。

(3)超越所学专业的思想准备。

“学以致用”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专业不对口”。第一,有些专业设置的分类过细,社会对这种细化专业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真正的对口有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初步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任何知识都是要逐步更新、发展的,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明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有可有要“过时”。第三,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需要有更广博的知识面,仅凭所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做好竟争的思想准备。

两人在树林里过夜。早上,突然从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两个人中的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

我们将要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化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因此比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为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快”、“好”、“能干”。‘“聪明”其实都是相对的形容词,做好竞争的准备,设法在同学中脱颖而出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新增劳动力呈上升趋势,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估计,1999年新增就业压力为:下岗未就业600万人+登记失业620万人+企业新下岗33万人+城镇新增加新劳动力274万人+机构改革预计分流300万人+农转非300万人=2394万人,比1998年增加23.27%,绝对数增加450万人。劳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这自然加重了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毕业生的数量年年增加,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经从1994年的6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万,而近几年需求却没有回升趋势。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毕业生就业引人“双向选择”,必然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在相同的机遇面前,谁更具有竞争能力,谁就能占据主动,赢得机遇。

(5)健康的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你将会遇到许许多多未曾经历过的情景,末曾相识的人,末曾接触过的问题,这众多的“未知”会使你感到不安、惶恐和焦虑。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则一定会被这些突如其来的陌生所窘迫,不能充分、从容地表现自己择业的愿望及敬业的实力,你可能会非常遗憾地失去渴望已久的机会。

在求职择业的大学生中,一直存在着许多心理障碍。比如胆怯、自卑、等、靠、要,只图随心满意,不顾自己的差距,碰运气,书生气,夜郎自大,期望值过高,挑肥拣瘦,缺乏自知,怕苦、怕累。怕奔波等等,所有这些障碍都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必须及时地予以克服。做好健康的心理准备正是克服上述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6)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是择业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不向他人卑躬屈膝,维护自身的尊严和自我的情感体验,能独立自主地待人处事,并值得信赖。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自信源于自尊,自尊心越强,自信心也越强。在谋职择业中,一个人只有自尊自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人的品行和成就永远不会超越其自尊自信的限度。一个谋业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这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在择业中有一种失败,不是来自于他们的能力,而是来自于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对自身尊严和信心的表达方式。

(7)承受与忍耐。

求职择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择业者有的投师无门,择业无路。有的自己不想去,却被竞相争要。有的人拖不决,有的步履维艰,即使顺利就业也要经过几道审批,等待儿个月才能最后被认定。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是折磨人的。还有更令人悲哀的事情,那就是费尽周折找到的工作不被认可或错过了时机,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所以,要求择业者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一定的忍耐力。常言道:镇定是力量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成功的第一步是临危不乱、遇难不退,用镇定去承受、去赢得时间,用忍耐去争取机会的来临。

(8)挫折与成功的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中大学生初出茅庐,社会知识贫乏,社会经验不足,求职技巧生疏,遭受挫折是屡见不鲜的。

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那么具体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呢?在作员工调查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反应是:“我要求的只是一个不太枯燥而待遇适当的工作。”不过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不论在学校或毕业后所要求的都不止这样。他们不是只想找一份工作,他们要的是事业,是一个能满足自己成就欲望的职业。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选好了,可以成就事业的基础,选不好,将面临无数的坎坷。确定职业之前,应该考核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爱好,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或相近,其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如何,必要的工作环境和保障条件怎样。

首先必须认清目前的处境。梦醒时分,童话和幻想都已远去,现实需要生存的本领、竞争的技巧和取胜的捷径,要面对社会无情的选择或残酷的淘汰。这个时候,你在选别人,别人也在挑选你,没有退路,只有向前走。要认识到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这很正常。万万不可争强好胜,钻进牛角尖出不来。遇到难题,不妨换一个视角思考,试试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点,说不定,很快就柳暗花明。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除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等因素外,个人的自身条件,如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等基本素质,也对每个人的职业选择产生程序不同的制约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每个人对各类社会职业进行不同的选择。

(1)兴趣爱好。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就能在职业活动中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进取,努力工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反之,如果对某种职业不感兴趣,硬要强迫他做自己不愿做的工作,这无疑是对意识、精力、才能的浪费,无益于工作的进步。

爱因斯坦走进科学的迷宫。成为一代科学巨匠,兴趣是决定性因素。门捷列夫迷恋神奇的化学世界,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所以,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首先想到喜欢哪种职业,对哪种职业感兴趣。兴趣是人所共有的,但又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对文学创作感兴趣;有的人喜欢唱歌、跳舞;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科学知识感兴趣;有的人则偏爱技能操作。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的理论知识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是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很多的,一般说来,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们更能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广泛的兴趣可以促使人们注意和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为自己选择职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2)气质类型。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深浅及动作的灵敏性等。它使人的全部活动都染上某种独特的动力色彩。具有某种气质特征的人,常常在不同内容的活动中,会表现出同样方式的心理活动动力特点。所以,气质是制约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分为4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这4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各有其典型的表现。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向性。

胆汁质: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向性。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显得庄重、坚忍,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具有内向性。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而且不强烈,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观察他人不易察觉的细节,具有内向性。

气质无所谓好坏、善恶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一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难适应。相反,要求细致的工作,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则难以在这方面取得高的效率,正如让林黛玉卖肉或张飞绣花同是强人所难。

不同的职业对人的气质都有特定的要求。驾驶员、飞行员、运动员等要求机智灵敏勇敢,抗干扰等气质特点;医务工作者要求反应灵敏,耐心、细致、热情等品质,而外交人员则要求思维敏捷、姿态游洒,能言善辩,感染性强等特点。

总之,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及特点,有利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适应职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