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30岁恋爱也不晚
1990400000007

第7章 爱的恒久是忍耐(2)

此前,她在北京谈了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恋情。有的男人见第一面就急于和她上床,然后很快就结束了;有的仿佛总是能看出各种大大小小的毛病,就像某类细菌不能用放大镜隔着太近看,越看越不能挨近;有的则根本没有耐心,相处了三天就问题不断:破坏一个人的独处美感,他从爱情的神坛走下,原来也和隔壁的中年大叔没有什么两样。

同城爱情太快了,像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一样。问题是:爱情恰巧需要慢一些才能持久。

所以,阿基米开始迷恋上了异地恋。

她最近谈了一个网友。两个人视频并互换了照片,网上也聊得一片火热。只可惜一个人在南宁,一个人在北京,既碍于工作时间也碍于经济条件,所以虽然网上的感情酝酿得如干柴烈火,但还是不能迅速见面。

阿基米想,如果在同一个地方,大概早就克制不住地见了。比如某个夜晚,情难自禁,飞车从北京的丰台跑到昌平,迅速将干柴烈火变为现实。

然后呢?

然后可能一切就结束了。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有时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异地恋刻意地将快时代的爱情放慢,然后慢慢发酵,梦幻化。有一天即使真见了,在现实中感觉不合适,但是异地恋就像一个长线投资股票的股民一样,已经投入那么多了,怎么能轻易舍得割舍?

还有,异地恋发酵得太久了,真真假假都已经假做真了,

此时哪怕只是入戏太深,一般人也喜欢将戏继续演下去。

阿基米的另一个朋友孙亚最近去了趟哈尔滨,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男人。他们一起待了三天,像《廊桥遗梦》,也像纯爱天王尼古拉斯的《罗丹岛之恋》一样,梦幻、神秘、浪漫、激情。

三天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三天。

然后她回到了北京。仿佛见好就收,也像一个运动员在自己处于巅峰时退役一样,这样才能空谷绝唱,让人回味无穷。

孙亚和哈尔滨男人在最浪漫的时候,生生分开。但也正因为分开,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三天,仿佛才具有别样的文艺般的美丽。

然后,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

她和哈尔滨男人开始恋得死去活来。她给他打电话,有时会好奇:自己不在身边,这个男人会忠贞吗?偶尔一次他没有接电话,她就开始浮想联翩:他在干什么?是不是有别的女人陪着他?

这样的猜疑、忐忑不安、妒忌,仿佛是激情的催化剂,她开始发现自己越来越神不守舍了,越来越想念对方。

我发现,像阿基米或者孙亚那样,越来越多对同城爱情失望的女人,将寻爱的目光投向了异乡。人心已经不能阻止爱情变快了,那么只有刻意的距离。在异地恋里,爱情重新恢复诗意和浪漫。

这仿佛是人和人之间应该有的距离。

我突然发现,人和人之间需要的距离看似越来越近,其实也越来越远。同城很近,但近的全是敌人;双城太远,但远的全是亲密和美好。在同一个城市里的伴侣,不一定不让你孤独;而隔着千山万水的伴侣,不一定就让你寂寞。作为对快和近感到厌倦的一种反抗,异地恋就具有它别样的美丽和诗意。

只是,他乡真是桃源乡吗?

显然也不是。在异地恋中似乎更多是逃避,因为两个人必须得小心翼翼地掩饰着对于彼此隐私的尊重,还有在一种热烈的同时,心里也想: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爱情还能有草肥水美之地吗?一旦在现实中来过烟火生活,仿佛都是隔壁早晨穿大裤衩的张叔和卖菜的李婶,平凡的生活终将要磨去太多爱情的诗意。

从这个角度说,喜欢异地恋者不如说只是暂时逃避在梦幻一般的温柔乡中,能躲多久,谁也不知道。

五、恨的尽头便是爱

她叫巧巧,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曾经爱她如捧在手心里的珍宝,碰一碰都怕化掉。那时的空气里都充满了柔情蜜意。她为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梦想生活将永远这样平静下去。

变化是从三年前开始的。那时丈夫承包了一家公司,公司业务很快蒸蒸日上。也许真的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她发现

当房子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多时,她的安全感却一天天减少了。丈夫一天比一天晚归,他的理由是公司业务忙,需要加班。幸福中的女人最迟钝,当全世界都知道她的丈夫在外面有外遇时,她却变成了最后一个知情者。

一场暴风雨就此来临。

她用尽了所有女人可以使出的手段梦想把丈夫从那个年轻的女人身边拉回来。她哭诉、痛骂,甚至不惜以死相拼,但是男人的心一旦放飞,就再也回不来了。她眼看着丈夫离自己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天丈夫将一纸离婚起诉书放在她面前,她几乎晕倒在地上。

她无奈地接受了事实。

但是,她不甘。

她恨死了那个负心的男人,恨死了那个夺走丈夫的年轻的狐狸精。如果有可能,她恨不得和他们同归于尽。

她在床上整整躺了三天,她的心中满是复仇的火焰。

直到有一天,判给她的六岁的儿子小心地依偎在她面前,可怜而惊惧地望着她。那一瞬间,她清醒了。她知道为了儿子自己也要活下去。但她必须报复丈夫,她活着的目的便是绝不能让那对狗男女好好地活着,她要想尽办法去折磨他们。

她手上没有别的王牌了,她只有儿子。

她千方百计地灌输六岁的儿子对父亲的恨和怨。她说你知道吗,是你爸爸抛弃了我们,你永远不要再叫他爸爸。如果他要来看你,你坚决不要见他。

儿子似懂非懂。

开始新生活的丈夫到底难以割舍亲子情结,他按照探亲日期买了一大堆礼物来看望儿子。她站在门口,阻拦了他。她冷冷地说,你没有这个儿子了,儿子不想见你。丈夫不信,要进去亲自和儿子说话。她让他进去了,儿子记住了母亲的叮嘱,他盯着父亲,仇恨的目光让丈夫不寒而栗。

她看着他在夕阳中落寞地远去,丈夫年轻的背影此时显得憔悴不已。她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她没有别的手段了,儿子是她惟一一把可以用来扎向丈夫心上的尖刀。

于是丈夫来看儿子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她听说他只是瞒着她偷偷地去学校看一眼儿子,给儿子带去礼物,但儿子总是站在母亲这一边,坚决拒绝父亲的礼物。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她也开始憔悴了,她一直没有再婚,只是一个人带着孩子静静地生活着。时间让恨渐渐平息了。她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什么了,而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即使那个男人怎样负心,即使他怎样地抛弃了他们,他到底是儿子的父亲,是她曾经深爱过的男人。

他伤害了她,但是这些伤害被时间的海水渐渐抚平后,慢慢露出的便只有深切的爱了。

有一天,她叫住了放学回来的儿子,让他有时间去看看自己的父亲吧。

儿子无限同情母亲,他说:“我不去,他不是我的父亲。”

她愣住了,开始觉得自己有点作孽。儿子坚决不去。她狠狠地扇了儿子一个耳光,那清脆的耳光打醒了她。她哭了,不知道为什么三年后,她居然站在了那个伤害了自己的男人一边,她已经对他没有任何恨了。

如果一个女人曾经无限怨恨一个男人,那么这恨往往是因为深深的爱。恨的尽头便是爱,没有什么抵得过时间,无论多深的怨恨,只要真爱过,多少年后,剩下的唯有对彼此深深的牵挂。

六、职场猎夫记

如果通过工作改变命运的机会微乎其微,那么嫁人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呢?所以,有些女孩子发现,与其每天在办公室辛苦地工作,不如睁大一双猎夫眼睛,在办公室寻找那些精英分子,赶紧把自己嫁了。

●●换了13个工作

这是柳柳的猎夫计划。

2011年至现在,她已经换了13个工作。千万别以为她是好学上进的女青年,真实的原因是,她不想做北京月坛公园那些还要靠父母拿着照片去相亲的女白领,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和零距离接触,去发现那些职场精英。

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吃吃早餐,做做面膜,逛逛街,约几个好友喝喝下午茶,这是她的理想生活方式。可是偏偏她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每天的三餐也只有靠自己辛苦工作才能换取。

可是工作呢?要忍受变态日本老板的斥责,要忍受挤公车的烦扰,每到月底,七扣八除以后,剩下薄薄一叠薪水,她有时真想仰天长叹人生之累。所以,她渴望嫁人。

也许要在婚姻关系里忍受一些两性不平等,但是有一纸婚书,总比工作合同更管用、更长久吧。

所以,她像职场鲨鱼,张大着血盆大口,搜寻着每一个可能变成她夫君的男人。

她很快发现,现在的男人也越来越精了。那些职场精英,要么已为人夫,要么就是单身癖,只想和她来点床上之欢,涉及谈婚论嫁,就高挂免战牌。

倒是遇到过一些主动想和她谈婚论嫁的,但是她又看不上那些大有准备在办公室煎熬一辈子的小职员。

她只好在这家公司装模作样地上班一阵,把这里的男性资源摸透后,像一个饥渴的失望的猎人,转战下一个男性职场绿洲。

一年来,她换了13个工作,行业涉及金融、保险、地产、传媒。总之,哪里是高层精英男性聚居的地方,她就向哪里迁移。她的履历很复杂,这使得她都不好意思向下一个工作单位

提及,免得人家以为她是职场多动症。

但是,她现在越来越失望。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为什么男人越来越精明?当一个女人怀着结婚狂式的梦想向他们张望时,他们总像嗅觉灵敏的刺猬,立刻避之不及。

她只好不停地换工作,期待着会有一个令自己心满意足的男人在下一个办公室里出现。大都市让人绝望,没有时间逛公园,没有时间邂逅,只有期待着在办公室里,遇到钻石男。

●●为什么不想工作,只想嫁人?

你在办公室里,是想寻求工作还是恋情?

《女性的奥秘》一书的作者、杰出的女权学家弗里丹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女性,她发现,那时候的美国女大学生一毕业后,不是忙着做职业设计,而是忙着设计怎么赶紧将自己嫁出去。

为什么这么急迫?

弗里丹发现,这是女性们“躲不开的奥秘”,在她们看来,嫁人比工作更实惠。

首先,人才市场已经是人满为患,男人们都天天睁大焦虑的眼睛,四处寻找工作,女人们要想在就业市场中分一杯羹,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与其和男人竞争,不如找个好男人嫁了,回家分享这个男人的胜利果实。

其次,劝女性回家的新思潮正出现。在弗里丹看来,这是一种大男性沙文主义和新淑女文化的合谋结果。对于男人来说,他们一方面不希望女人和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另一方面,他们又劝女人回家,待在家里相夫教子。

而新淑女文化是这样的:许多女性杂志正在迎合男人的这种需要,劝女人回家。比如坐在微风吹拂的院子里,料理家务,给丈夫熨好衬衫,然后含情脉脉和他吻别,送他去上班。

最后,通常来说,如果一个人无法在工作中寻找到意义感和价值感,那么工作常常是无趣的、辛苦的。而在目前,能够把工作当成乐趣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工作如此无趣,那么不妨快活地嫁人去。

弗里丹当年对于美国女性这种奥秘的发现,在今天的中国,正在兴起成为潮流。到底是工作重要还是嫁人重要?去问问许多女大学生,你会发现,如果一毕业就能够嫁人,那么不工作也罢。

有人的运气比较好,比如至少在大学校园里,就一边上学一边猎夫,这样毕业即是恋情修成正果。那些没有在大学校园里抓紧猎夫的,只好转战,把职场当成下一个猎夫的绿洲。

●●职场,是最后一块猎夫的绿洲吗?

很多激动人心的传说在告诉女人们,办公室恋情最容易产生,也最容易知根知底。天天在一块儿上班,对他的情况了解,绝对比起媒人的介绍来得更实在。

于是,今天的都市职场里,正出现一批隐性恋爱者。对于她们来说,工作发展前途或者工作条件,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那里是不是一片精英男性的绿洲。她们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在那里找到随时可以让自己结束辛苦职场生涯的白马王子。

柳柳是她们典型的个案,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是,她披着工作的外衣,其实暗地里一直实施的是职场猎夫计划。

但对于女人们来说,这种本来期望工作和恋情两不误的职场猎夫计划,也需要冒巨大的风险。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心在办公室里搜寻白马王子,然后这个办公室里的男性资源无可开掘又急切地转入下一个战场的话,那么,工作势必做得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