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学术霸主
19869600000042

第42章 关于大众化的讨论

回到会场,他有点震惊,因为听到了一股浓浓的东北口音。这口音他在后世的东北小品演员那里听到过,但此刻突然听到,颇觉得有些滑稽。刚才不知发生了什么,耿哲看了看环形桌那里,想是程帆千先生已经发言结束,进入了关于程先生发言的讨论和提问阶段。

通常这个环节,被提问的学者都是优哉游哉,喝着茶,和大家话家常,把文化典故娓娓道来。可此时,耿哲看见,程先生似乎陷入了深思之中,脸上似乎有几丝紧张。

那紧张在程先生脸上很是少见。

坐下后,耿哲发现,一位虎背熊腰的大汉正在发言,细听,正是刚才的东北口音,估计这位是吉林大学或东北师大的教授,这两所学校也是传统的文科强校,来参加这次研讨会也不意外。

“……程先生,我很怀疑您办《大众国学》那本杂志的动机,把国学大众化,国学还是国学么?我们不应该让传统文化一直保持他经典的地位么?国学,还是要保持它的纯粹性。如果国学没有崇高的地位,而变得非常通俗,那么它还是我们经典的传统文化么?我讲完了。”

前面的发言耿哲没有听到,但只听这一段,也能猜到他前面的态度。耿哲一听就知道,这是那种很老派的刻板的思维。

这场争论事实上在后世也发生过,于丹、易中天爆红之后,各色媒体上是铺天盖地的报道,大众多持支持态度,但学界中人反而有很多站出来反对,比如著名的十博士告于丹书。

耿哲心里只是觉得,这类争论实在没必要。100%的高深国学,没人读,和90%高深,但能引起大家兴趣的国学普及,大众自然有他们的选择。

看向程老,他也不复紧张神色,而是微笑起来,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

正期待程老回答时,没想到程老竟然不回答,而是转头对听众席说:“耿哲,你来回答。”

耿哲没想到突然点到自己的名字,赶紧站了起来。

周围人开始议论起来:“这是谁呀?”

“不知道啊。他是程帆千教授的助教么?”

“哎,我看他有点面熟,他不是那个耿哲么?”

“对呀,对,就是耿哲,他是古典文化大赛全对的那个耿哲。”

“原来他认识程先生啊。”

“牛人啊,牛人,什么时候程帆千先生能找我回答回答问题。”

大家议论时,耿哲明白了程老的意思,程先生看自己能写出很好的国学普及的文章来,那么,关于普及国学,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此时,他恰好可以反驳这位学者。

耿哲明白了程老的意思,于是说道:“柳永的词,算不算古典文化?关汉卿的戏剧,算不算古典文化?朱熹的思想,又算不算古典文化?”

耿哲一连抛出了三个问题,那位学者有点发懵,不知这程老钦点的年轻人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他说道:“这,当然算啊。”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很大众吧。”

“关汉卿的戏剧,在当时被瞧不起。文人雅士都以写小说、写戏剧为耻。”

“朱熹思想,影响了中国大部分民众,又怎么能说它不大众呢?”

耿哲一连串地说了出来,那人愣在那里。

最后耿哲总结道:“但现在,它们都是经典。事实上,经典与大众,并没有绝对的鸿沟,关键是,有没有人愿意迈出第一步来,架起第一座桥来,沟通经典与大众。那样,我相信,会出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耿哲说完,深吸一口气,缓缓坐了下去。

全场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毕竟,耿哲的话,很有点离经叛道之感。

此时,林庚先生突然拿起话筒,以他权威而苍老的声音说道:“我觉得,耿哲讲的,很有道理。”

而后,他率先鼓起掌来。

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同一鸟鸣而百鸟鸣。

会场上也突然爆发出掌声,几位领导也毫不吝啬地鼓起掌来。

此刻,程帆千先生站了起来,说道:“耿哲小朋友说的很好啊,我们《大众国学》杂志,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开个先河,开辟一条道路。尝试成功自古无,但自古成功在尝试。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霍林松先生接着拿过话筒,说道:“恰好,我们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唐诗与当代大众。接下来,我们不妨关于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吧!”

会场关于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那景象,让耿哲想起华山论剑来。这人物,这架势,让他颇有华山论剑之感。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齐聚华山,比武论剑。而天下诸多高手,或直接参与,或为观众,都加入这一讨论之中。

四川大学的学者认为,需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加入更多唐诗。让中小学生打好唐诗的童子功。

复旦大学的学者认为,应该把那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唐诗诗篇,改写成当代汉语,翻译成英文,传播给更多更远的人们。

人民大学的学者认为,那些清词丽句,不妨谱上去,找知名歌手演唱出来,以此扩大唐诗的传播范围。

……

各抒己见,讨论的气氛真诚而友好。

最后,钱联仲先生做总结性发言,博采各家观点,又独抒一己之见,大家风范,跃然目前。

一下午就这样过去,耿哲思考了很多,想了很多。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到底是财富,还是负担。

集华夏之大美的唐诗,在这个时代,到底该如何重新焕发出活力?

……

会议结束,好多人陆续走了。学者们和领导们一起去吃席,学生们也三三两两地散了。今夜,肯定有很多宿舍,卧谈起研讨会的盛况!

耿哲走出门,思绪起伏,在路上漫步着。

突然后背被什么打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郑燕。

“怎么了?大班长?”耿哲问道。

郑燕一笑:“没什么呀,今天我散会去传达室,取我们班的信件,有你一封信。”

“哦?”耿哲很好奇,是谁给自己写信了呢?

难道是南京大学《大众国学》杂志社回复自己?不对呀,我刚寄出去。

一看信封,落款是——台湾董桥。

耿哲顿时心潮澎湃起来,瞪大了眼睛,宛如那些大树上守夜的猫头鹰!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