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19857000000001

第1章 自序

把我的名字与“幸福”二字联系在一起,熟知我的朋友都不会感到奇怪。多年来,我致力于“幸福”课题的研究,希望将幸福的理念发扬光大。我作过许多以“幸福”为主题的演讲,在各类媒体上也发表过一些以“幸福”为主题的文章。四年前,我还将自己经营的企业更名为“天九幸福集团”。

1. 缘起

大部分读者了解我,则是因为三年前我出版的《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这本书面世后,在企业管理学界产生热烈反响。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被众多企业家接受并用于指导实践,对建设幸福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较大作用。巧合的是,就在《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出版后不久,整个中国也掀起了一场全民探讨“幸福”的热潮。尤其是央视一句“你幸福吗?”,更是将这股热潮推向巅峰。作为一个幸福学的探索者,看到这样的盛况,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我则且行且思,喜欢思考与总结。由于工作关系,我走访过很多国家,考察了世界各地众多著名的城市。每到一座城市,我都喜欢与这个城市不同职业的人们交流,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市民,通过长年的观察和交流,我对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些思考。随后,我用了两年多时间沉淀、整理,形成了“幸福城市一二三四五”理论体系,最终下决心写作这样一本书,书名叫做《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2. 框架

本书内容框架上,分为两大部分——理论阐述和借鉴参考。理论部分系统阐述了“为什么要建设幸福城市”“什么样的城市是幸福城市”“怎样建设幸福城市”等最为根本又最为具体的命题。在理论体系部分,我试图根据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抽取出我所理解的幸福城市和影响市民幸福的众多“因子”,以及这些“因子”间的“最大公约数”。最后我浓缩提炼出“幸福城市一二三四五”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幸福城市的一个中心:以市民幸福为中心;建设幸福城市要遵循的两个法则:贯彻爱情法则和亲情法则;幸福城市满足市民三个层次的幸福感需求:物质层次、情感层次、精神层次;建设幸福城市的四大主体:建设幸福城市需要政府、市民、企业、社会四大主体联合共建;幸福城市的五大标准:从物质、环境、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平五个方面考察,来检验我们幸福城市建设的成果。从整体看, “一”、“二”、“三”属于幸福城市的内涵要义;“四”属于幸福城市的执行要求;“五”则属于幸福城市的评价标准。

在借鉴参考部分,我选取了国内外7 个典型的幸福城市,作为全面、系统分析的对象。一方面,希望读者透过我笔下的场景再现,得到幸福城市的欣赏与向往;另一方面,希望我的解读剖析,能触发读者的深思——这些标杆城市真正的“幸福密码”到底是什么?当然,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幸福密码”,但只有读懂并破译这些“密码”,深刻理解其背后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重构自己的“幸福密码”。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 平台

建设幸福城市,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开放式命题。我自认是幸福命题的观察者、思考者,我不是城市建设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希望这本书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斗胆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为城市管理者建言献策,并希望与每一个渴望生活在幸福城市的市民们谈谈自己的观点。如果书中阐述的理论观点、援引的标杆案例,对幸福城市的建设能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也就不枉两年多的呕心沥血了。

最后,要感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和支持的人们,包括与我坦诚交流的那些城市管理者、专家学者、普通市民,还有我的家人、同事。同时,要特别感谢本书一些数据和图片的提供者,感谢东方出版社对本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我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再版时必将改正之。

卢俊卿

2015 年5 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