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宠后养成史
19837100000229

第229章

贺璇玑觅得良偶,这事自是叫人欣喜,加上年节将近,凤阳宫中的氛围倒颇喜庆。然窦氏入宫问安时所说的另一件事却不大愉快——徐胜求取韩萱儿不得,不知怎么的竟然和庄嫣扯上了关系,将昔日那位骄傲的郡主纳为了妾室。

虽说娶妻纳妾是他自家的事情,但庄嫣当日的行径徐家兄妹都十分清楚,徐朗虽没说什么,徐湘却颇为不平,“三哥也太胡闹了!当初父皇下旨查抄庄家,罪名都已经定了,他如今却纳庄嫣为妾?王叔也糊涂,竟然不劝阻!”

“他们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琳琅微微一笑,“这件事情不止咱们看不过,太后那里也未必肯答应,且瞧着吧。”

这般镇定淡然的态度叫徐湘有些不解,琳琅却没多解释——魏嫆和庄嫣同属旧党,据近来查出的蛛丝马迹来看,徐胜这回纳庄嫣为妾,也未必就是胡闹呢。

不出所料的,楚寒衣得知此事时大为光火,特特召敦王妃窦氏和徐胜之妻沈氏进宫询问。彼时琳琅也在慈安宫里,楚寒衣性格直率,加之她本就不太把这无所事事的敦王父子放在眼里,说话时语气便不大好,开门见山道:“听说三郎纳了个妾室,是庄家的人?”

沈氏咬唇低着头不说话,都是却笑眯眯的道:“劳太后挂心,确实如此。三郎身边如今也只有沈氏一个人,那日府中待客品茶,邀请了那位庄嫣姑娘前来煮茶,谁知就和三郎投了缘,三郎见她可怜便收作了妾室。”

“她可怜?”楚寒衣嗤笑,目光如刀,“庄家是什么罪名,敦王妃不是不知道吧?”

窦氏一时语塞,强笑道:“这事我如何不知,是当时跟朱家有牵连,与叛贼相通。”——徐奉先是靠一众武将拥立登基,当时君家的人所剩无几,难以再承大统,朱家又是明目张胆的扯了大旗造反,是以徐奉先以勤王之名进京,再控制住乱局,登上帝位比朱镛更能服众。虽说已改朝换代,徐奉先却还是单独建庙供奉了君家的香火,软硬兼施堵住了众人之口,而朱镛父子则成了板上钉钉的叛贼。

至于庄家,虽是皇后母家,徐奉先却也为他寻了个合适的罪名——朱镛杀入皇宫后,庄家见风使舵,不但不力阻叛贼,反而仗着身份之便助纣为虐,帮朱镛指认皇亲们的藏身之处,以求幸存。

这罪名原也牵强,不过是徐奉先借机发作,人人心知肚明。可如今徐奉先去世半年多尸骨还未寒,他的亲侄子却明目张胆的取了逆贼之女,如何能不叫人议论?

楚寒衣一生与徐奉先感情笃厚,便觉得窦氏此举实为不敬先帝,当下冷声道:“私娶叛贼之女,三郎这胆子可不小!觉得庄嫣可怜,他是觉得当初先帝冤枉了庄家吗?”

盛怒之下,楚寒衣脸色冰寒。窦氏哪里经得住这样的呵斥,只是嗫喏道:“是……是三郎的主意,我也……没办法。”

楚寒衣冷笑了一声道:“先帝未杀庄家已是宽宥,他若执迷不悟,便一同担了这逆贼的罪名吧。”

窦氏讷讷的不敢答话,只拿眼神往琳琅这里瞟,是求救的意思。琳琅对这位婶母并无好感,当下盈盈一笑,道:“当日朱家攻入京师,母后以诈降稳住局势,征询府中众人意见,我记得当时敦王曾说……朱家入主京师是人心所向吧,这回三弟收留朱家旧党,莫不是敦王还存着跟以前一样的心思?”

虽然是柔软悦耳的语调,话里的意思却叫人心惊,窦氏再难支撑,原本闪烁的目光中透出一缕灰白,扑通跪在楚寒衣跟前,脸色苍白而惶惑,“请太后和皇后明鉴,王爷绝没有这样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