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19816800000033

第33章 其他类(1)

马勃

【简介】别名“灰包”、“马粪包”。为马勃科植物,真菌脱皮马勃的子实体。另外,同科真菌大马勃和紫马勃的子实体,亦作马勃入药。

【来源】夏、秋季生长在草地上。产于安徽、湖北、湖南、甘肃、新疆、贵州。

【鉴别要点】子实体的球形至长圆形,直径15~20cm,无不孕基部。包披两层,薄而易于消失,外包披成碎片地与内包披脱离,内包披纸制裁,浅烟色,成熟后全部消失,仅遗留下一团孢体。孢体紧密,有弹性,灰褐色,后渐退为浅烟色。孢丝长,互相交织,有分枝,浅褐色,直径2~4.5um。孢子球形,直径4.5~5um,壁有小刺,褐色。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储藏于器皿内封好盖子。

【性味功用】性平,味辛。

【用药宜忌】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止血。用于风热肺咽痛、咳嗽、音哑;外治冻疮、鼻衄、创伤出血。

【验方精选】

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型

1,马勃4克,麻黄3克,杏仁8克,天花粉6克,桔梗10克,黄芩8克,金银花10克,连翘8克,沙参9克,天竺黄5克,全瓜萎12可。上药水同煎,每服3~6克。清肺利咽、解毒、止血。用于肺热咳嗽、失音;咽喉肿痛、喉痹,吐血衄血;外伤出血、冻疮,下肢溃疡等症。

2,治疗冻疮 先将患处用温水浸洗,使局部发红,拭干后按患部大小敷贴马勃。如疮面已破溃,则先涂以紫草油(紫草根9克,麻油30克。浸十天即得),再敷马勃,包扎之。

冬虫夏草

【简介】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越冬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来源】生在海拔3000~4000m高山草甸土层中。主产在四川、云南。

【鉴别要点】子座单生,稀2~3个,从寄主头部生出,长4~11cm,基部直径1.5~4mm,向上渐狭细。头部膨大成近圆柱状,褐色,长1~4.5cm,直径2.5~6mm。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头部红棕色,长有子座。胸腹部深黄色至黄棕色,胸节3,胸足3对,腹节10,腹足5对,中部4对明显。表面有环节20~30个。质脆,断面淡黄色。子座细长圆柱形,稍扭曲,长3~7(~11)cm,直径1.5~4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头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似纤维状。

【采收加工】6~7月子座出土,子囊孢子未发散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功用】气微腥,性平,味甘。

【用药宜忌】有表邪者慎用。

【功能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保健药膳】

冬虫夏草炖鸡

[原料]冬虫夏草12条,鸡半只或1只,火腿25克,姜少许绍酒少许,瘦肉500克。

[制法]将洗净的鸡切成大块,把瘦肉也切成较大的块,同时放入清水、绍酒用文火煲两小时。将冬虫夏草先用水浸泡。将煲熟的鸡肉和汤倒入炖盅内,放入冬虫夏草,盖上盅盖,隔水炖两小时即可。

[用法]吃肉喝汤,佐餐食用,每日1—2次。

[功效]补肾壮阳,强身健体。

[主治]适用于肾阳虚体弱者。

【验方精选】

冬虫夏草酒 冬虫夏草100克,白酒400克。浸酒不定时饮,补气血,助生发,可治圆形脱发,脂溢性脱发,神经性脱发,小儿头发生长迟缓。

灵芝

【简介】别名“赤芝”、“红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灵芝草”。为多孔蓖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

【来源】夏、秋季多生在林内阔叶树的木桩旁,或木头、立木、倒木上,有时也生在针叶树上,有栽培。产于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鉴别要点】菌盖木栓质,肾形,红褐、红紫或暗紫色,具漆样光泽,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大小及形态变化很大。下面有无数小孔,管口呈白色或淡褐色,每毫米内有4~5个,管口圆形,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产生在担子顶端。菌柄侧生,极少偏生,长于菌盖直径,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样光泽,坚硬。孢子卵圆形,8~70cm,壁两层,内壁褐色,表面有小疣,外壁透明无色。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阴干或晒干。

【性味功用】气特殊,性温,味微苦涩。

【用药宜忌】实证慎服。《本草经集注》云“恶恒山。畏扁青、茵陈蒿。”

【功能主治】用于健脑、消炎、利尿、益肾。

【保健药膳】

糯米灵芝粥

[原料]灵芝、糯米各50克,小麦60克,白砂糖30克。

[制法]将糯米、小麦、灵芝洗净,再将灵芝切成块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熬至糯米,小麦熟透,加入白砂糖即可。

[用法]每日1次,温热服。

[功效]养心,益肾,补虚。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心神不安,心悸汗出。

【验方精选】

1、灵芝1.5~3.0克,水煎服,日服2次。治神经衰弱、夜寐不宁。

2、灵芝培干,研末,开水冲服,每次0.19~1.5克,日服3次。治慢性肝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

3、灵芝切片培干,黄豆炒熟,各研成细粉。灵芝粉30克加黄豆粉90克相混,日服3次,每次9~15克,开水冲服。治冠心病。

4、灵芝9~12克,水煎服。治慢性肝炎,高血压。

5、灵芝30克,浸黄酒250毫升,2周后每服15毫升,每日2次。治胃痛。

青黛

【简介】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多年生草本。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团块。另外,加工青黛的原植物还有豆科的野青树、蓼科蓼蓝、十字花科菘蓝的叶。

【来源】生在林边较潮湿处。有栽培。主产在福建、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

【鉴别要点】茎常成对分枝,细嫩部分及花序均披褐色柔毛。叶对生,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齿,干时黑色。穗状花序直立;苞片对生;花萼5裂;花冠筒状,紫色;雄蕊4,二强;子房2室,每室2胚珠。蒴果棒状。种子卵形。花期秋季,果期冬季。为极细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粘手粘纸,投水中浮于水面,也有呈多孔性小块。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茎叶,置木桶或缸内,水浸2~3昼夜,至叶自枝条脱落时捞出枝条,加入适量石灰充分搅拌,至浸液由乌绿色转变为深紫红色时,捞出液面产生的蓝色泡沫,晒干。

【性味功用】有特殊草腥气,性寒,味微酸、咸。

【用药宜忌】中寒者勿使。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保健药膳】

青黛豆豉汤

[原料]青黛25克,黄芩、升麻、山栀仁(炒)各35克,生地黄5克,豆豉24粒,石膏8分,杏仁5粒(去皮尖,杵),葱白3茎。

[制法]水煎做汤。

[用法]温热服。

[功效]清热定惊。

[主治]妊娠病热,熏灼其胎,烦躁不安,发斑变黑,小便如血,胎动不安。

【验方精选】

1,治带状疱疹 青黛10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溃破处直接撒入药粉。每日涂药1次。

2,治口腔溃疡 青黛、五倍子、冰片按5:3:1的比例研极细末。应用时可外吹于口腔溃疡处,或香油调敷外涂之,每日3~5次,用药3~10天。

3,治牙龈炎 青黛2克,芦荟6克,共研极细末,将药粉擦敷患处。用药5天即可肿消痛止。

茯苓

【简介】别名“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为多菌科真菌的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