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解梦1001
19814300000002

第2章 前言

人类早已尝试去理解睡眠中的大脑所产生的鲜明生动的种种奇异图像,从古代的哲学家、宗教圣贤和秘教学者,到近现代的精神分析师、心理学家和大脑研究专家,莫不如是。本书所列的1001个梦采用了此研究领域中各类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所创造的方法,揭示了梦的含义,其中主要采用了此领域中的两位巨擘——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方法,当然不限于他们两位。弗洛伊德将梦称之为“通往意识的捷径”,他关于梦的解析——实际上也是他全部的精神分析方法——强调潜意识欲望,特别是性欲。而荣格的研究方法却是以“集体潜意识”和通用“原型”为基础。现代研究梦的理论家们采用这两位大师及其继承者留下的遗产,继续研究大脑复杂的运作机理,并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及成果。

没有哪一种梦的解析方法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例如,有人可能会对本书感到失望,因为它避而不谈梦的预言作用——而这是弗洛伊德之前的解梦基础。也许关于梦最无争议的一种观点便是:梦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来自于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我们与世界的交往。无论专家如何解释我们的梦,最终我们必须自己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决定哪一种解释最为可信。

弗洛伊德观点

梦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革命性的心理分析理论提供了基本素材。弗洛伊德是维也纳一位受过良好医学训练的内科医生,他在史上著名的《梦的解析》(1899年)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声称,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通过奇思异想或象征形式来表达埋藏在病人潜意识里的种种欲望。该书特别介绍了潜意识里受压制的、儿时未解决的情感问题如何在梦中表达出来。

弗洛伊德将梦的“显性内容”(即梦醒后仍能记得的显明内容)与它的“隐性内容”(即精神分析学所揭示的东西)区分开来。弗洛伊德提倡的“自由联想”,是从潜意识里提取隐性内容,然后进入意识的方法。在此种分析下,他的病人们回想自己做的梦,同时不假思索地说出梦境让他们想起的任何东西。然而,无论这些联想初看起来是多么毫不相关,它们还是会揭示出做梦者大脑深处念念不忘的东西。

弗洛伊德将梦分成三种类型。最基本的一类是愿望得到满足的梦,例如孩子们的梦便是如此,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相一致。梦的内容明确、直接地指出其意义:梦到樱桃或蛋糕只是说明他们想吃樱桃或蛋糕,特别是在他们的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第二种梦的内容也是直接的,因此含义十分清楚——但是内容却令人惊异,因为我们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是根本不敢有这种想法的。这可能是我们想做某种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显性内容在弗洛伊德的第三类梦中变得隐晦、荒谬和无条理,例如,熟悉的人在奇怪的环境中的不当举止。要想理解这种梦的含义,我们得深挖人们不愿检视的、令人不快的隐性内容。

弗洛伊德详细指出了梦中伪装、隐藏或压抑欲望的几种方式,这类方式使得睡觉的人醒来后无法识别梦的真正含义。第一种方式是转化,即将抽象概念转化成熟悉的图像和环境。例如,成年人由于现实生活中缺乏温情,十分向往孩提时代的快乐和母亲的温柔,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这种向往便可能在梦中幻化为堆积成山的蛋糕。

第二种方式是浓缩,即将几种因素组合成一个复杂的图像。梦中一个高傲、严厉的老兵是一种有威信的父亲形象,可能代表做梦者的父亲或心理分析师。

第三种方式是移情,即将做梦者那些重要的隐性思想、感情转变为貌似没有任何意义、或毫不相干的一些情形。这样,一些看上去普通的梦,如长时间坐在一列一动不动的火车上,可能反映出做梦者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十分沮丧。

做梦时大脑经常以象征手法来伪装我们的真实情感。在弗洛伊德看来,将人物、物体、行动和感情用象征性图像来代替,能够使做梦的人以一种自我可接受的、但明显难以解释的形式表达出他们潜意识里的愿望。他认为,如果这种“稽查”制度不能使做梦者更轻松地处置他们最黑暗的愿望,那么他们根本无法入睡了。当被压抑的愿望(如乱伦或谋杀)在做梦者清醒时根本无法接受时,象征变得更为隐晦、难以解释。

大家反对弗洛伊德的解梦方法,主要因为他过于强调性的作用。现在已没有几个心理学家还相信“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了。弗洛伊德理论认为儿子总是迷恋自己的母亲,对父亲却有一种竞争和敌对情绪。而女孩也有类似的“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只不过程度要轻一些。(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一出生就与他的父母分开;后来,在了解自己的身世之前弑父娶母。)

弗洛伊德学派的精神分析师现在也注重社会和文化其他方面的影响了(弗洛伊德本人在晚年亦如此),但仍然认为性在潜意识里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甚至还认为,一些人对弗洛伊德分析方法感到不适,这正说明他们在潜意识里压制那些无法接受、但仍然有效的解析。

荣格观点

像弗洛伊德一样,出生在瑞士的精神治疗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也十分重视潜意识在病人心理疾病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以及梦在揭示这些疾病的根源上所起的关键作用。早在1907年与弗洛伊德相遇之前,荣格就已建立了一套不同的精神分析方法,在荣格决定独立工作之前,他们之间的密切合作长达7年。弗洛伊德坚持认为每个病人的梦都是个人的,都是个人意识和潜意识的经验,但荣格不认同这种观点。荣格发现很多病人的梦都很相似,通过研究比较宗教学、比较神话学和炼金术,他认为许多梦的主题在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的人类中都有所体现。它们构成了荣格所称的人类“集体潜意识”。

在荣格的专著《变异的象征》(1912年)中,他将集体潜意识的“超个体通用性”看成是人类心理生活的根源。荣格认为有一个神话、主题的“储存库”为全人类所继承,不分男女老幼。荣格发现,这些继承而来的通用主题总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重复出现在病人梦中,因此将它们称之为“原型”。荣格发现在世界上多种文化里共有的各种主题包括“智慧老人”、“圣母”、“骗子”和“圣子”(参见8-9页)等。原型也存在于个体之中——按荣格的观点,孩子将他父亲看成英雄、暴君,这来自他所指的普遍原型“超人”和“食人魔”。原型出现在荣格所称的“大梦”里,而“大梦”又来自集体潜意识。荣格认为,原型可以开启“人类巨大的历史仓库”。

弗洛伊德过分专注于儿童时代被压抑的情感创伤,固执地用性的观点来分析解释“父母和子女”的梦,这是导致荣格与弗洛伊德最终决裂的一个重要原因。荣格更倾向于通过深烙在潜意识里的、与神话有关的原型来解析梦。当然,弗洛伊德也看到了神话产生的复杂心理,并利用它们(特别是经典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传说)建立他的心理分析法——最著名的便是他对故事“俄狄浦斯”的解析。

荣格解梦的目的、荣格式精神分析方法的目的是实现自我认识和精神发现。荣格对“在个体的梦的象征主义和中世纪炼金术之间的无数联系”的观察也与此相关。正如荣格指出的,炼金术远远超出了探求将铅转化为金子的方法这种普通意象。实际上,它是一个形而上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将导致心理紊乱的基础物质转化成金子般的个人完整。借用炼金术的术语,荣格将这种达到心理完整的过程称为“个性化”。

荣格认为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自由联想根本不是一种解梦方法,相反却认为他所提出的“主观联想”才是一种解梦的技术。荣格学派觉得应该引导病人的思绪,使其不要太过偏离原始意象。他们声称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心理完整”这一目标,“心理完整”是荣格心理治疗和解梦的基础。

荣格将最重要原型中的九个称作“优势遗传物”。据说这些原型人物传给做梦者一种从外界“获取智慧”的感觉。

智慧老人以男性权威人物的形象出现在梦里,如父亲、教师、医生、牧师或魔术师等。荣格用术语“神力”来称呼智慧老人及其他原型,意思是他们是个人成长和能量的源泉。智慧老人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拯救一切和摧毁一切。他的教导可以提升做梦者的意识境界。

反英雄原型——骗子是一种粗野和缺乏道德感的力量,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重大破坏。他是野兽和圣人的结合。骗子不怀好意、狡猾奸诈,诡计多端,扮演着自我嘲弄的小丑角色,模仿当权者的倨傲自大——做梦者自我的伪装。他可能出现在梦里,就像猴子、狐狸、野兔、小丑或其他邪恶和可笑的形象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神话里一样。

在梦里,英雄经常以经典神话或近代通俗文化里的人物出现,是一个超自然的人格,树立了激励人们进取的榜样。然而,做梦者可能太过认同英雄,而忽视了自己的特殊潜能。

人格面具反映了我们决定展示在社会面前的具体形象。如果它没有脱离我们更复杂、更真实、更深奥的自我,则这样一张向最亲近的人展现出的方便的面具也不会有什么危害。

据说阴影唤起了人性中动物的一面,是人类文明虚饰下的粗野本性。按照荣格的理论,这个原型一般以典型的恶人或反叛者的形象出现,如魔鬼或犹大。梦中它通常与做梦者性别相同,可能是一个嫉妒的兄弟姐妹,例如圣经中的该隐或灰姑娘的某个姐姐。阴影可能表明我们需要应对人性中的破坏性力量。

圣子是各种不同宗教和神话里都会出现的一个人物,荣格学派将其视为再生的力量。在开始自我升华的过程中,做梦的人在这个原型身上发现了孩子的无辜和脆弱。与这个孩子的接触可能使自我的骄傲自负有所缓和。

人类每个人身上都兼具两种性别的特点,原型阿尼玛反映了男性做梦者所具有的急躁、冲动及敏感等女性气质,这些是每个男性自身都需要的。女神和著名的女英雄便是典型代表,例如阿弗洛狄特(维纳斯)和克利奥帕特拉,阿尼玛可能引导做梦者朝他们不敢开拓的领域前进。相反,阿尼姆斯通常是神话人物如阿波罗、尤利西斯的象征,或亚马逊战士的象征。它是女性人格中需要补充的那种男性特征。同样,阿尼姆斯有助于女性做梦者利用一直未意识到的勇气和能量。

圣母这个人物对人的心理成长影响最大。这个永恒的、自相矛盾的原型在基督教中像天仙般纯洁无瑕,而在东方和多神教里,又世俗而丰饶。与智慧老人一样,她同时拥有创造力和破坏力。

关于参照:读者会发现书中有些条目末尾有括号,里面给出了相关主题的梦以供参见,用序号及标题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