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6月,毛泽东又一次回到故乡韶山。这是毛泽东继1959年后的第二次回乡。这一次,他在滴水洞住了11天。
一、“西方山洞”之谜
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毛泽东“在西方的一个山洞”的故事。那是在林彪折戟沉沙之后,中共中央印发了毛泽东1966年7月8日写给江青的一封信,信上提到:“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
“西方的一个山洞”指的就是韶山滴水洞。
关于毛主席1966年回韶山的活动,当时报刊上仅偶尔透露过一点“消息”,且语焉不详。
10年后,即1976年10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时任韶山公社书记的熊清泉写的《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激励着我们前进》一文。文章写道:
1966年……毛泽东主席又一次回到韶山。当时我担任韶山公社书记,再一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还和我们一起照了相。
而今,滴水洞已向游人开放,人们可以领略它的“真面目”了。其实,滴水洞并没有天然的洞,只是山谷中有数条小溪向下流来,汇聚成一沟流水。由于有一个较大的落差,形成了一个洞。人们把这个洞就叫做滴水洞。
毛泽东这次回韶山没有公开接见群众,消息也一直没有对外公布,一切都是保密的。据当时担任韶山特区革委会副主任的毛继生回忆说:“1966年6月的一天下午,我女儿到滴水洞附近的山上扒柴,看见一辆小轿车开进滴水洞,车上坐着毛主席。我女儿回来告诉家里人,说毛主席回来了。风声传出,公安局来人找她,说主席没有回,不要乱讲。”这样,“传闻”没有传开。直到1971年林彪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以后,人们在读到毛泽东给江青的那封信时,才猜测到毛泽东可能来过滴水洞。
二、毛泽东下榻一号楼
毛泽东是哪一天到滴水洞来的?住了多久?
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信中,只透露说“住了十几天”,28日去“白云黄鹤”的武汉,并未说哪一天到滴水洞的。
如今滴水洞已对游人开放,人们可以看到,在毛泽东住过的寓所门前竖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1966年6月18日至28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休息了11天。
《毛泽东隐踪之谜》则独辟蹊径,另立“新说”:毛泽东是6月17日由长沙出发来到滴水洞的,并在这里住了12天。
广西军区某部五连集体写作的《战斗在韶山的日子里》一文,则写道:“6月16日下午,红霞满天,层林尽染。毛主席迈着稳健的步履,神采奕奕地来到五连视察……在毛主席回韶山的日子里,五连指战员还幸福地陪同毛主席畅游韶山水库,伴守着毛主席办公室不灭的灯光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如此推算,毛泽东在滴水洞住了13天。
到底是多少天?笔者曾经访问过许多当时担任过滴水洞的接待、保卫工作的同志,并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还是按照滴水洞一号楼说明牌上的说法比较稳妥。
1966年6月15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杭州,6月18日到达长沙。陪同他来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
当天下午,省委接待处先派来郭国群等十多个服务员到滴水洞进行布置,整理,韶山管理局的同志在“洞口”迎候。一会儿,韶山冲方向来了三辆小卧车和一辆大卡车,毛泽东乘坐着灰色吉姆,由省委接待处司机赵毅雍开车。车子徐徐驶近滴水洞。
下了车,毛主席望了望周围山上的风景,一边走一边说:“这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还和小伙伴们打过架。”又说,“这里叫黄田坳。过去以山为界,山那边是湘乡,山这边是韶山,所以这一带又叫‘湘潭坳’。”
走进一号寓所,毛泽东见到相熟的省委接待处服务员郭国群在搞布置,便问:“小郭,你怎么先来了?”小郭回答说:“我们接待处和这里是一家。”原来负责管滴水洞等风景名胜的韶山管理局,与省委接待处一样均隶属省委办公厅管辖,因此,郭国群说她们“和这里是一家”,遇有重要接待任务,上下统一行动,统一调度。
当晚,毛泽东就住在滴水洞一号楼。一号楼位于滴水洞进门右侧,背靠虎歇坪,前朝龙头山,是一个环境优雅、清静的所在。一号楼里有两间宽敞、明亮的房子,一间是会客厅,另一间是卧室。卧室靠窗户边摆着一张书桌,是毛泽东办公的地方;书桌旁摆着一张宽大的木板床,床上一半堆满书了,毛泽东就在这床上看书和休息。当时天气很热,房子里放了一些冰块。当天晚上,毛泽东房间的灯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四点。
滴水洞前面的山叫龙头山,后面的山叫虎歇坪,山上有大石如鼓,称“大石鼓”。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就葬在这里。“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军阀何键曾派枪兵来挖毛泽东的祖坟,幸得乡亲们极力保护,方使其免遭劫难。这一次,毛泽东本想上山去寻觅祖坟,但因为山上荆棘丛生,无路可走,所以没有去。
三、爱吃家乡的马齿苋
毛泽东生活非常朴素,在滴水洞的日子也和在北京一样,一日两顿饭,分别是下午2点和晚上11点。用餐不超过四菜一汤,就是来了客人,也最多加两个菜。
毛泽东爱吃辣椒、大蒜和蔬菜。一般吃些豆豉、苦瓜、木耳、马齿苋及豆腐等,特别喜欢吃鱼,更喜欢火焙鱼。吃的是大米饭,有时杂以烤玉米、烤红薯、高粱等。当年在滴水洞为毛泽东主厨的省委接待处特级厨师石荫祥,曾留下一道菜谱:“红烧鲫鱼、焙米虾、炒辣椒、清炒马齿苋、苦瓜烧肉、雄鱼头打葱汤、干饭二两、烤玉米一只或稍加面条。”
毛泽东特别爱吃家乡的马齿苋。马齿苋是韶山当地的一种野菜,味辛,有药用价值,当地乡亲多采来腌制小菜,或直接作蔬菜食用。毛泽东小时候就常爱吃这种蔬菜,并且用“马齿苋”跟塾师邹春培对过对子。
当时正是阴历五月,当地马齿苋长得还不茂盛,工作人员得知毛泽东爱吃马齿苋,便分头寻找,他们在滴水洞附近山地、水田和菜地里终于采集了一些马齿苋,还在小河里捞了几条鲫鱼。毛泽东吃了马齿苋很满意,说:“这餐饭吃得很香,还是家乡的小菜好吃!”
一号楼前栽了不少桃树,是从山东运来的树苗,树上结满了硕大的水蜜桃。同志们摘了一些给毛泽东,毛泽东先不知来历,推辞不吃。有人说:“这桃子是门前结的,是水蜜桃。”毛泽东高兴地说:“出去散步,是不是可以看见那些桃树?”“是的!”工作人员回答说。“好,”毛泽东这才吃了桃子,并说,“走时带上一些。”
毛泽东带来的行李很简单,除旧凉草席、被单、旧拖鞋外,便是八大箱子书——大多是繁体字线装本,古色古香。席、被、鞋都破了,接待处为他另外准备了一套,毛泽东坚持不用。
据当时的韶山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毅忱的夫人、局办公室主任李明锦回忆:有一次,我看见主席的衬衣后肩打了一个三寸宽的补丁,便问主席的秘书和卫士长:“主席的衬衣这么厚,打了补丁,怎么穿?为什么不给他老人家换一换?”秘书徐业夫说:“主席不肯换,换了他老人家不会穿的。”卫士长也说:“我们早给主席建议过,主席不同意。主席说:‘我一路上又不接见外宾,穿这件衣服不是很好吗?现在国家有困难,棉布紧张啊!’”
又据当时的接待人员郭国群回忆:“我看见主席只有两套衣服,一套是灰色中山服,一套是豆色略带棕色的中山服。主席在屋子里总是穿着睡衣或棉毛衫衣裤办公,衣服上打了补丁。只有会客时,主席才穿上那套灰色中山装。”
最值一提的是毛泽东那双旧拖鞋。一天,秘书把它交给工作人员,让他去修补一下。工作人员一看,这是什么拖鞋呀!鞋底早磨穿了,已经修补好几次了。毛泽东却一再坚持说还能穿。工作人员只好顺便把拖鞋带到长沙,请技术好的师傅修修。可是,在长沙连找了三四家鞋店,补鞋的师傅提起来弹弹灰,都是一句话:“换双新的吧,这双拖鞋没法子修了。”工作人员既不能讲这是毛主席的拖鞋,又不能不予修补。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一位耐得烦、功夫细的老鞋匠,好说歹说,又当下手又递烟,才总算把旧拖鞋补纳好。拿回去后,毛泽东穿了很满意。
毛泽东的生活就是如此简朴。据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53年底到1962年底的九年里,毛泽东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六十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毛泽东一连七天不吃肉,带头艰苦奋斗。
当时,韶山管理局还为毛泽东准备了一根精致的拐杖,便于散步或登山,但毛泽东没有用它,而是用的自己带来的那一根竹棍。
四、多想看看外面的村舍
毛泽东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每次出来散步,遇见站岗的战士,他总是主动伸出手来,和战土们握手。
广西军区某部五连的前身,是韶山警卫连。1966年初夏,韶山警卫连一诞生,就担负着毛泽东故居和滴水洞的保卫工作。如今,毛主席回来了,他们就担负着保卫毛主席的任务。
毛泽东一到滴水洞,就来到警卫连视察。他兴致勃勃地察看了连队的菜地,赞许地说:“你们的南瓜种得好!”
为了给毛泽东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好好休息和工作,思考国家大事,警卫连的战士把连部的房子腾出来,让给省里来的同志住,自己则在龙头山上搭起帐棚,一做哨所,二做住所。
毛泽东喜欢和工作人员接近,没有看见人时,还批评搞保卫工作的负责人哩。当时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工作和休息,规定工作人员不能随便和他接触、交谈。
一次,毛泽东在一号楼门口看书,有几个警卫战士抬着东西,往对面的山上走去,他们绕着道,没有经过一号楼前。毛泽东知道警卫战士有意避开他,便问李明锦:“他们走那边干什么?”
李明锦说:“走那条路上去近一些。”
毛泽东指了指山上那些帐棚、岗哨说:“什么近一些,全是高文礼搞的。”高文礼当时任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后来担任过公安部副部长。他对毛泽东的安全非常负责,工作周详,但无意中也使毛泽东产生某些反感。
一天,几个司机、服务员正在玩扑克,毛泽东穿着睡衣出来散步。大家见主席来了,连忙把扑克收起来。毛泽东说:“怎么不玩了?我看你们搞什么玩意儿哩。”工作人员说:“随便玩玩。”毛泽东叫大家继续玩,工作人员推辞说:“玩完了,不玩了。”
据当时的湘潭县公安局韶山分局局长范世温回忆:“一天下午,毛主席正在滴水洞坪中休息,我正在附近站岗,宾馆一辆后勤车从外面运送生活物资进来。我怕影响主席的休息,连忙摇手,示意汽车不要开进来。毛主席见到这情景,便说:‘让车子开进来,我可不阻碍你们的交通啰!’我见了,很受感动。”
寓所前有一条水沟,沟里养有一些金鱼。毛泽东见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觉得很有趣,笑着对服务员说:“捞上来看看,看谁捞得上。”一个服务员俯身用手去捞,怎么也没捞上。有个年青人脑子机灵,立即拿来个“捞子”,一下子把金鱼捞上来了。毛泽东说:“把它养在盆里,让大家观赏吧。”
毛泽东出来散步,时间一般是下午四点左右,地点是从一号到三号楼,有时走到大坝边。出去散步时有时喊上郭国群:“小郭,一起去。”于是郭国群便带上一条“快活凳”跟着他出去散步。毛泽东散步累了,便在“快活凳”上坐下来,略为休息一下。
一号楼前是龙头山,山的右边有条小路。毛泽东走到山边,想上去看看。李明锦看见毛泽东走过来了,说:“主席,山上没有路,不好走。”毛泽东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
一次,毛泽东散步来到大坝前,觉得这里风景不错,想继续往下走。随身大夫劝他说:“主席,别往前走了。”毛泽东好像没有听见似的,继续往前走。大夫说:“风太大,主席会着凉的。”毛泽东这才停止了脚步。其实,他多么想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村舍、稻田,看看那里的父老乡亲啊!
1966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创作的《七律·有所思》
五、一号楼里的灯光彻夜不息
毛泽东时刻为革命而操劳。在这里,他仍然没有半点闲暇。毛泽东住在一号楼里,每晚睡得很少,深夜还在处理从各地送来的大量文件,疲劳了就出来散步。静夜里,警卫战士的岗哨换了一班又一班,但毛泽东卧室里总是灯光明亮,彻夜不息。
据郭国群回忆:毛主席习惯于晚上办公,晚上十一二点吃一次饭后,又继续办公,直到清晨四五点才入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起床,一天最多睡四五个钟头。主席床上放满了书和文件。看文件时,他总是拿着放大镜看,眼睛疲劳了就请秘书代读。主席从北京带来了不少书籍和文件。另外每天有专机从北京送文件来长沙,又有专车从长沙把文件接来滴水洞,供毛主席批阅。
当时,省里正在韶山宾馆召开省、地、县三级干部会议,毛泽东分批接见了与会人员。中共湖南省委代书记王延春、省委书记处书记华国锋,省委秘书长杨术清、省委副秘书长刘亚南、湘潭地委书记樊茂生、湘潭地委副书记兼韶山公社书记熊清泉等,均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在接见王延春时,谈到韶山灌区的情况。王延春请主席给灌区题词,毛泽东摇摇头说:“要高产才算,灵了再写。”意思是要看今后的实际效益。
一次,毛泽东拄着一根竹杖,和一些老同志在外面散步。他一边走一边对身边的老同志说:“以前我带你们长征,现在我又要带你们长征了。”
毛泽东日夜操劳,根本没有时间到他的故居去看看。当时韶山陈列馆已经开放了,随行人员要去陈列馆参观,问:“主席去不去韶山陈列馆?”毛泽东说:“你们去吧,我不去。我晓得我在那里站岗!”原来陈列馆进门的楠木厅里立着一尊高大的毛泽东塑像。
是的,毛泽东时刻在思考着国家大事。国民经济不景气,国内“阶级斗争”激烈,亲人离散,战友先逝,自己身体衰弱……使他的心境每况愈下。他需要休息,需要有安静的处所静心休养。于是,他来到了滴水洞。
在这两华里深的狭长山谷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当时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进入。毛泽东身居这清幽之地,颇有些悠然自得。然而,他心中并不平静。为了革命,为了毕生追求和奋斗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他必须以顽强的毅力,去战斗、去抗争,去战胜病魔和困难。
毛泽东后来在武汉和江青通信时写道:
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西方的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十天了。每天看材料,都是很有兴味的。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来,他们为自己的阶级本性所决定,非跳出来不可。我的朋友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发下去,他是专讲政变问题的。这个问题,像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过。他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是被他们逼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不行了。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晋朝人阮籍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鲁迅也曾对他的杂文说过同样的话。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亦往往如此……我曾举了后汉人李固写给黄琼信中几句话: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后两句,正是指我。我曾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谈过这几句。人贵有自知之明。今年4月杭州会议,我表示了对于朋友们那样提法的不同意见。可是有什么用呢?他到北京5月会议上还是那样讲,报刊上更加讲得很凶,简直吹得神乎其神。这样,我就只好上梁山了。我猜他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我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
很明显,毛泽东这里所说的“朋友”正是指林彪。1966年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林彪第一个发言,首先指控了“彭、罗、陆、杨”,说:“他们几个人的问题的揭发、解决,是全党的大事、是保证革命继续发展的大事,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事……”接着,林彪大谈“政变”。他说:“我们夺取了政权十六年。我们无产阶级的政权会不会被颠覆,被篡夺?不注意就会丧失。苏联被赫鲁晓夫颠覆了……现在毛主席注意这个问题,把我们一向不注意的问题提出来,多次找负责同志谈防止反革命政变的问题。”林彪还谈到了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伟大作用,以及如何传播这一思想。但是,他不是论述正确的政治路线,而是大肆吹捧毛泽东特殊的天才。他说:“毛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主席在全国、在全世界有最高的威望,是最卓越、最伟大的人物。毛主席的言论、文章和革命实践都表现出他的伟大的无产阶级的天才。有些人不承认天才,这不是马克思主义。”
林彪还准备把《毛主席语录》作为军队意识形态的教材印发下去。这就是毛泽东所讲的“那几本小书”。林彪在讲话中最后说:“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超过我们一万句。”这些言过其实的话语,使毛泽东“感觉不安”。他已经隐约感觉到林彪居心叵测,因此委婉地把这些想法告诉了江青。直到六年以后林彪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他的这些想法才得以公开披露。
六、纵情于故乡的山泉水中
游泳,是毛泽东的爱好,他从小就对游泳有着极大的兴趣,故居上屋场门前的那两口池塘曾留下过他童年时的身影,南岸私塾的那口池塘曾使他受到老师的责罚。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经常与同学去湘江游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建国后,他仍然酷爱游泳,常常去大江大河搏击风浪。1958年,他在武汉畅游长江时,曾说:“在江河游泳,有逆流,可以锻炼意志和勇敢。”
而今,他回到了故乡,住在这溪水潺潺的滴水洞里,当然也看中了滴水洞前韶山水库的山泉水。他时常散步来到韶山水库边,面对着如镜的碧水沉思,流连忘返。
原省公安厅厅长李强、原省委接待处长刘纪林等在《领袖人民心连心》一文中写道:“1966年6月,毛泽东再次在韶山水库游泳,当时正是七十多岁高龄,又是冰冷的山泉水,但他老人家在水中舒展自如。”
又据陪同过毛泽东游泳的警卫战土黄友恒、谭白云回忆,毛泽东这次游泳的时间是1966年6月21日,地点是韶山水库。本来毛泽东想到青年水库去游泳。李强等同志考虑到水库面积大,难以清除里面的荆棘和石头,只好改在韶山水库进行。
谭白云在当天的日记《我最难忘的一天》中写道:“这天晴空万里,烈日当空,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再一次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同时,我还和他老人家一起游泳。”
大约下午两点,毛泽东在王延春、李强等人陪同下,乘车从滴水洞出来。车子行驶约四百米远,在韶山水库边停下。
毛泽东从小车内出来,向同志们挥手致意。然后走进事先搭好的一个临时更衣棚,在里面换上白色游泳裤,再走到水库边。
水库里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毛泽东边吸烟,边在胸脯上拍了几下,然后下到水里。苏钢、李强、高文礼等也跟着下了水。毛泽东用手在水里划着,划了约一丈远后把烟蒂吐掉,再一头扎进水里,直潜到水库库尾。
陪同毛泽东游泳的还有十几名水手。有人见库尾的水不深了,便对毛泽东说:“首长,可以落底了。”
毛泽东笑着说:“我落底了。”
“您没有落底呀!”
“怎么没落底,我脚没动哩!”
人们知道主席的游泳技术很高,他在水里可以“睡觉”、“坐凳子”、“立正”、“稍息”,此刻他正在“立正”。
毛泽东一边踩水,一边看周围山上的风景,又看看清澈如镜的水,感到很惬意。他说:“这是一个好地方。”
游到水库尾,毛泽东上了岸,休息片刻,然后挥手说:“游过去。”
回游到水库中央,毛泽东问身边的同志:“游了多久了?”有人回答:“大概四十分钟了。”
毛泽东说:“一个小时还不够哇,继续游!”说完又扎进水里。
游到大坝边,水手们考虑毛泽东年岁高了,担心他的体力不支,希望他上岸去。于是,他们上去了几个人,想以此吸引主席上岸休息。
毛泽东见他们上去了,也跟着上去。水手们在泄洪道练习游泳动作,他也跟着练,水手们练蛙泳,毛泽东练侧泳。大家互相琢磨了十多分钟,以为主席这下该结束游泳了,哪知他又重新回到水里游了起来。
毛泽东虽然在水里待了近一个小时,但仍精神焕发,游起来动作自如,从容不迫。这时,他在水里练起了“坐凳子”,只见他坐在水里洗脚,就像坐在椅子上一样,稳如泰山,先洗左脚,后洗右脚,令人赞叹不已。
“这水库容量有多大?”毛泽东一边洗脚一边向岸上的人问道。
“15万立方米。”岸上有人答。
“占田多少?”
“二十多亩。”
毛泽东游到岸边,服务员走来了,送给他一块肥皂。毛泽东把肥皂擦得满身都是皂沫,一头扑到水里,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浮上来再向服务员要肥皂。有人担心主席擦多了肥皂会损坏皮肤,便说:“主席,这水碱性很强。”
“不要紧!”毛泽东说。
服务员担心他继续游下去,说:“您已经洗了一次,够了!”
毛泽东笑着说:“多洗一点肥料,留给老百姓下田。”说完,下到水里把身上的肥皂泡沫洗干净,然后回到棚里更换了衣服,乘车回到滴水洞。
七、相见难,离别更难
毛泽东要离开韶山了,工作人员依依不舍,想送点礼物给主席。送什么好呢?贵重的东西他不收。还是弄些土产吧,他不是说过走的时候带些桃子回去吃吗?于是,工作人员在一号楼前的桃树上摘下一些水蜜桃,盛了一盆送给主席,并说:“主席,这是韶山栽的。”毛泽东为工作人员深情厚谊所感动,欣然收下了桃子。
人们陪伴毛泽东在滴水洞工作了十多天,都感到很光荣、很幸福,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想跟主席合个影。王延春把同志们这个愿望反映给张耀祠。张耀祠再请示毛泽东,毛泽东欣然同意。
毛泽东原计划6月28日下午离开滴水洞,临时改为上午8点。一大早,高文礼四处打电话,忙得满头大汗,通知长沙至武汉铁道沿线清道。
早上七点多钟,毛泽东从一号楼走出来,到坪里和大家照相。工作人员早已集合在坪里,站成几排,等候着主席。
照相前,省委接待处厨师石荫祥也出来给主席送行。毛泽东看见他了,对他说:“谢谢你们啦!”
照相时,毛泽东回过头问靠近的几位是哪里人。韶山管理局局长王毅忱答:“我是北方人。”毛泽东说:“我知道你是北方人。”又问王的夫人李明锦:“你是哪里人?”李说:“我是山东人。”毛泽东说:“哦,难怪你不像湖南口音。”
摄影师一共照了三张相:第一张是毛主席和中央、省委领导同志的合影,约十多人。第二张是毛主席和随行人员、省委负责同志、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第三张即是现在挂在滴水洞一号楼文体室的那张全体人员的合照,有二三十人。参加合影的省、地、县三级党政领导和保卫人员、工作人员有:王延春、张耀祠、杨术清、刘亚南、李强、高文礼、刘纪林、高少英、熊清泉、王毅忱、郭国群、赵毅雍及徐业夫、吴旭君、王海容等。
照完相,毛泽东和人们寒暄。省委代书记王延春问道:“主席,您回来了,是不是可以让电台、报纸发个消息报道一下?”
毛泽东摇摇头:“回来没有见他们(指乡亲们),他们也不晓得我回来了,那还发什么消息?”然后,他毫无去意地坐在坪里的石凳上休息。
有人走近去小声催主席上车。毛泽东用浓重的韶山口音说道:“你们走啰,我还要坐下哒!”这声音虽小,但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听到了。
服务员郭国群给主席端来了一杯韶峰云雾茶。毛泽东接过茶杯,不慌不忙地喝完了最后一口,才站起来和送别的人一一握手。
当他跟管滴水洞房子的廖时禹握手时,有人向他介绍说:“小廖是给您看管房子的。”毛泽东笑着打量廖时禹道:“你要把房子管好,我还要回来的!”廖时禹激动地握着主席的大手,郑重地说:“毛主席,请您以后多回来啊!”
和大家握完手后,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上了那辆灰色吉姆小轿车。
上午8点,灰色吉姆;还有面包、吉普,三辆小车徐徐驶出滴水洞,向长沙方向开去。毛泽东坐在小卧车里,深情地望着窗外的山石、树木。一会儿,天蓝色的车窗帘便拉上了。
同日,毛泽东由张耀祠等陪同,从长沙乘专列去武汉。
7月16日,毛泽东在武汉畅游了长江。18日,从武汉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