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应以什么样的人才标准教育下一代呢?分数第一,分数即命运等错误观念,早已像瘟疫一样在全国流行,早已攻破千家万户和无数所学校。因此,当父母和老师一再地告诫孩子们说“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时,岂不正预示着民族未来的灾难?
愈掘愈深的非人化教育陷阱
学校普遍只重学分不重品行的教育无不令人忧心。
在整个走访调查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更多的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事实上仍然以升学考试为导向,而这种应试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质,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于知识考查。
在片面化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许多学校往往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与名次,而疏忽对孩子的品德关注与心理关注。在问卷调查中,“学校最关心你的哪方面”栏目,学生填得最多的是“考试分数”,而作为孩子成长最不可缺少的“品格情操”则很少提及。这种错误导向已经使一些孩子迷失人生方向,或因高分而忘乎所以,或因一时的低分而意志消沉,甚至走向绝路。江苏高邮市一所中学的留守女生陆芳在留下遗书后服毒自杀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个案。
“对不起,我考试不争气,让你们丢脸,这辈子我最后悔的是,没有好好孝敬你们!”陆芳在遗书中留给亲人最后的这些话,字里行间有太多对生命和生活的留恋,其中“对不起”这三个字陆芳一共重复了31次。陆芳的班主任用“震惊”、“不敢相信”、“太意外了”来形容他当时得知陆芳自杀这件事的第一感受。陆芳的成绩在班上常常是前几名,可是,仅仅因为一次期中考试不理想就自寻短见,应试教育对孩子的危害还不足以令人警醒么?
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而无视或忽视学生道德情操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对学生的升学率,拼命追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则流于形式,不求实效。使本来缺少家庭品德教育的孩子人生航标很难摆正。有的,甚至沦为非人的犯罪机器。
由保送名校的高分学子王希炮制的全国第二起“铊盐”投毒案曾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铊盐”是一种很罕见的化学药品,铊盐能杀伤人的中枢神经和神经末梢,使人受到毁灭性的伤害。在这起令人发指的投毒个案中,仅仅是为了避嫌,被学校保送到北大化学系的学生王希对好友江某狠下杀手,三次投毒,最后,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在法庭上,王的父母委托人现场展示了王从小到大的部分获奖证书:高中连续三次被某重点学校评为三好学生;1993年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三等奖,同年获中国物理学会第10届中学生物理竞赛宁夏赛区三等奖、全国化学竞赛宁夏赛区理论和实验技能测试一等奖;1994年获全国化学冬令营化学竞赛二等奖。可纵有再多的奖项又怎能洗得清他对手足同学犯下的如此罪孽深重的过错呢!
这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沉重的思考。王希的父母介绍说,王希从小就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他不与伙伴玩,特别爱学习。因此,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们感到特别不能理解。同时,他们也承认,自己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几乎等于零,一直以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了,掌握了高科技知识就是好孩子。然而,王希的案件却告诉我们,如果教育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教育孩子与他人竞争,而不懂得关注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做人态度,那么,孩子有可能产生非人化倾向。
所谓非人化倾向,就是人失去了人性而像机器一样运转。这种非人化倾向对人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尤其是现代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电脑、信息、网络、数字化正在向人们走来。这样的生活环境更容易使人们走进非人化的陷阱。
1993年,各国专家提出,如果将来科学技术更进一步发达了,而这个领导权又掌握在缺乏道德感的人手里,那就是人类的灾难了。因为他手中已经不是一把枪,而是原子弹。他如果想拿原子弹试试看,那就让人类倒霉了。
令人震惊的是,仅仅时隔两年,专家们的预言首先在日本变成了现实。
那是1995年3月20日上午8时左右,以日本东京地铁霞关站为中心的日比谷线、丸之内线、千代田线,因被不明身份的人施放了神秘的剧毒气体,而变成了一座恐怖的“地狱”:
“救命,救命呀!”
“快停车!停——车——”
刹那间,人满为患的地铁车厢里乱作一团,声嘶力竭的尖叫声、哭喊声连成一片。有人开始口吐白沫,眼珠子不停地往上翻,有的人已经不省人事,像一团稀泥似的瘫倒在地。人们被这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怪象惊呆了!
几乎每一个人都失去了理智。
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万万没有想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狂人希特勒曾经想用而未敢用的一种神秘毒气,正弥漫在整个地铁车厢,吞噬着他们宝贵的生命……东京地铁霞关站正处日本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按照运行时刻表,地铁日比谷上下线、千代田上下线、丸之内上下线的5列地铁都将在此时到达3条地铁线交叉的霞关站,而犯罪分子偏偏选中这个上班的最高峰放毒,从而造成5500多人中毒、11人死亡的特大悲剧。
日本人向来以“东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为骄傲,如今却举国惊恐:是什么人制造了这起罕见的犯罪事件?其犯罪目的又是什么呢?
几个小时后,日本警方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案发现场化验出了剧毒品“沙林”的残留物!“沙林”毒气由德国纳粹科学家于1939年研制而成。东京地铁首遭“沙林”袭击,其所受震惊不亚于当年美军在广岛、长崎首次投下原子弹时的惊骇。因此,这一挑战性事件也震撼了世界。
“沙林”毒气案很快被侦破,奥姆真理教是制造此案的犯罪集团。
奥姆真理教是以与人类为敌的反动宗教团体,其教主麻原彰晃从小就是小霸王,一有不称心的事,就殴打同学,并以占山为王为荣。与一般的宗教团体不同,奥姆真理教特别重视科学技术,搜罗了一大批科技天才为其服务。
1988年11月,麻原特别赐予出家信徒、原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博士生远藤诚一“吉瓦卡”的教名,并为他建造了以教名命名的综合科研楼,“沙林”毒气的研制由此便拉开了序幕。优越的研究环境激发了一心想成为科学家的远藤的研究欲望。以麻原为首的奥姆真理教,其惯用的骗人伎俩是利用宗教的神秘性和科学的局限性,来堂而皇之地骗取人们的信任,为他们不可告人的“武装计划”服务。
必须指出,有两个条件对年轻的科技天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第一,对神秘和超能力表示浓厚兴趣的时代背景;第二,对科学探索给予充分的物质条件,使科技天才有极大的成功感。奥姆真理教恰好以这两个条件为诱饵,吸引了一些高科技人才。
曾与远藤大学时代同宿舍的一个同学说:探索精神比别人强百倍的远藤,越是埋头苦干,在一般社会中就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时,在他的面前,作为“绝对存在”的麻原教主出现了。麻原给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不仅没有区分善恶,相反,作为科学家甚至还感到了幸福。将心比心,如果是我,恐怕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远藤!
看到这位大学生的自白,我们不禁联想,如果中国的科技天才得到麻原给远藤的优厚待遇——如为其建造一座专用的科研楼等等,又有多少人会拒绝呢?
为什么会屡屡发生如此惨烈的悲剧?是孩子品行使然?是孩子家庭教育使然?还是一味追求文化高分的学校环境使然?
教育家叶圣陶说,孩子与播种在农田里的种子同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材。而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提供给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却等同于将孩子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原料,规定在同一时间,出产同一个标准的产品——高分。失去了人性,悲剧便在所难免。
教育的性质,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那么教育的性质就应更像农业,而绝对不应像工业。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农业的收获自然是萝卜种子收获萝卜,白菜种子收获白菜。春夏秋冬,各自择时令生长与收获。而不是要求所有的种子必须在同一时间内结出萝卜。可工业偏偏就是,将所有的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同一标准产品。
社会环境不良侵袭防不胜防
关于暴力的电影。
打架斗殴、骂脏话、名牌穿着攀比、校园冷暴力。
网络游戏,歌厅,酒吧。
在学校周围有过多的消费场所(除书店)。
青少年周围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
非法的网络营销,非法的不良网站。
打架现象十分严重,许多不爱读书的人通过各种关系择校进重点学校,严重破坏了校纪校风。
学生之间的吸烟、打架。
学生相互攀比富裕,攀比吃喝玩乐,不攀比学习。
父母世界中的功利心。
有些父母自身行为习惯太差。
父母们低级的素质和行为举止造成了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家庭环境的破裂,不良的外围环境,身边朋友的好坏。
网吧离学校近,烟、酒类物品进入学校。
黄色网站,黄色书籍,报刊,影片,许多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从这些方面学来的。
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潜规则破坏了社会的公平。
社会上追求叛逆,个性的潮流,电影、电视中明星们过于奢华的生活,让青少年不能安静下来搞学习。
社会上存在的“黑帮”,社会中存在许多在街头游荡,无事生非的人。
不良网络信息,低级电视剧。
社会就业困难,使我们产生畏难情绪。
这是我组织的中学生问卷调查中关于“你认为当今社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象有哪些”这一话题时,中学生的回答。
少年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这就好像初生的婴儿还没形成良好的免疫系统,本身抗病能力就差。如果没有父母和老师良好的教育与管制,社会又没有为孩子们营造适合少儿心理的健康有序的环境,就这样让孩子完全裸露在纷繁复杂的成人社会环境中,孩子像白条条的身子进入了社会这个大染缸,社会不良因子就会像细菌一样对孩子不断侵蚀,污染。
谁都知道,所谓童年,就是相对于成年而言的,孩子玩的空间当然应与成年人不同。
可在很多的城市,你已很难找得到一处专供孩子们免费游玩、启蒙心智的场所。除开成人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场所外,原有的少年宫是很多年前就没有了,早已取而代之的是名目繁多的各种以盈利为目的的信息中心、房产中心、补习班。
十二三岁,是人生的第一次更年期,现代孩子普遍性早熟。有的孩子走入初中,便开始对青春的隐秘有了一定的探究渴望。有的县城,凡是偏僻点的街头巷尾,常常有看跳脱衣舞的地方,五元钱的门票,除了城市苦力工,就是十三四岁、无父母管束的孩子进出其间消费。一些县城电影院门前的广告画面常常是淫秽、浪荡的裸女,关键部位还用特制的霓虹灯映照着,好像广告画上的内容不是电影院的宣传画,而是过去妓院的门面招牌。在傍晚川流不息的车流里,不时见着如广告牌上一样裸露的画面或在广告车上招摇过市的半裸女子,在一些城乡集镇,这早已是不足为奇的事情。
特别是走到乡村,你很容易就会发现,由于打工导致的壮年人缺席,许多乡村缺乏生机与活力。一个年龄段的断层,使村子的孩子和老人精神上缺少依靠,也使整个农村原有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黯然失色,代之而粉墨登场的,大多是被城市中心踢出的灰色精神垃圾与变态、变质的低俗文化。黑网吧、电游、淫秽表演、暧昧的性娱乐广告牌,甚至于庸俗至极的影视娱乐等等,倒成了孩子们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精神栖息地。
一到周末或夜晚,诸多孩子的时间大多花在了电子游戏和网络上,让父母们伤透脑筋。没有父母完整的爱和适时的监管,社会保护机制没有形成,处在心理不成熟期、性格不稳定期的留守孩子,只要走出家门,便很难执守原本纯洁的心灵。
我们不难看到,被城市淘汰出局的网吧,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农村。
走访途中,一年轻老师说,是这个社会的不良环境在教会孩子犯错。城乡集镇,是农村孩子最喜欢去玩的地方。而每到夜晚,有的居民楼就开始人来人往,门口看不到牌子,走进去,却是黑网吧。有父母在家的孩子至少还有父母在时间上的约束,许多无父母管束的留守孩子走进里面就玩一个通宵。
在今年春节调查期间,一母亲说出了她的忧虑。
她说,每次看到媒体上少年数天不归猝死网吧的消息,就感到惶恐不安,因为她对儿子深受网瘾毒害已经感到无可奈何。儿子曾经创下过连续六天六晚不下网的纪录。儿子迷上了一种名叫《传奇》的网络游戏,在游戏中,他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他可以和对手进行“PK”,争夺游戏里的好装备。只要成功,他便可以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所以抓住一切机会和时间上网。在孩子们填写的调查问卷中,还有的孩子热衷于在游戏里创立帮会一起攻城。学校老师说,孩子心心念念想着升级,到学校与老师、同学打交道都将“打怪”、“升级”等词语挂在嘴上。许多孩子不服管教,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跑网吧,而一旦这种“传奇生活”开始,孩子成绩便一落千丈。
农村网吧管理失控已经成为孩子们身边最大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