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
白发的老医生对我说:“可喜你已大好了。城市与你不宜,今夏海滨之行,也是取消了为妙。”
这句话如同平地起了一个焦雷!
学问未必都在书上。纽约、康桥、芝加哥这些人烟稠密的地方,终生不去也没有什么。只是说不许我到海边去,这却太使我伤心了。
我抬头张目地说:“不,你没有阻止我到海边去的意思!”
他笑说:“是的,我不愿意你到海边去,太潮湿了,于你新愈的身体没有好处。”
我们争执了半点钟,至终他说:“那么你去一个礼拜罢!”他又笑说:“其实秋后的湖上,也够你玩的了!”
我爱慰冰,无非也是海的关系。若完全叫湖光代替了海色,我似乎不大甘心。
可怜,沙穰的六个多月,除了小小的流泉外,连慰冰都看不见!山也是可爱的,但和海比,的确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
人常常说“海阔天空”。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处。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着天末是山,天与地的界限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齐整。
海是蓝色灰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灰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方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它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出灿然万朵的银花!
四周是大海,与四围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比如说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诗有“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美丽的小鸟。然而野花到冬秋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人以凋落的凄凉。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说到飞鸟、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漂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看到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名”。而见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在海上又有使人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你倚栏俯视,你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万顷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下有什么金银铜铁。因为海水透明,天然地有引起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
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
争论真有意思!我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越和我辩驳越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不同和变换。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假如天下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
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以亲切活泼的口吻、隽永的笔调,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表现了对个性自由生活的热烈渴求和对纯净人性的追求。大概由于出于女性作家之手,又熟悉儿童的心理,所以行文如同一个天真的孩子在夸说争辩,令人感到活泼、亲切、清新。字里行间透出作者慈爱心怀的辉光,读其文足见其为人。作者在文章中,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明朗淡远、山光水色的艺术境界,拢山海于笔端,收天地于眼底,情之所发、笔之所至,处处跳荡着大自然蓬蓬勃勃的生机。景之质朴优美、情之真切浓烈,这样的“话”,读者愿聆听到永远……
思考练习:
1.山与海相比,作者更喜爱海,结合文章,说说作者爱海的理由。
2.作者爱海有充分的理由,世间万物,你喜爱什么?写出来并说说理由。
我的留言板
加深理解:
冰心老人曾在《我的中学时代》一文中回忆:
我的中学生涯是在1914年至1918年度过的(那时的中学是四年制)。14岁的年纪,正是感情最丰富,思想最活泼,好奇心最强,模仿力和可塑性也最强的时候。我以一个山边海角独学无友的野孩子,一下子投入到大城市集体学习的生活中来,就如同穿上一件既好看又紧仄的新衣一样,觉得高兴,也感到束缚。
我用好奇而谨慎的目光,盯着陌生环境中的一切:高大的校舍,新鲜的课程,如音乐、体操,和不同的男女教师……
但是,我最注意的还是和我同班的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她们都是梳髻穿裙,很拘谨,守纪律,学习尤其刻苦。一同上了几天课,她们就渐渐地和我熟悉起来。因为我从小听的话都是山东话,在课堂上听讲和答问都有困难,她们就争着教我说北京话。(那个头一个叫我“小谢”的同学,是满族人,语音尤其纯正。)我们也开始互相谈着自己的家庭和过去的一切。她们大多数是天津、通县、保定等处的小学升上来的(她们都是寄宿生),数学基础比我好,在国文上我又比她们多读了一些,就这样我们开始互帮互学,我觉得我有了学习和竞赛的对象。那时我是走读生,放学到家打开书包,就埋头做功课,一切“闲书”都顾不得看了。就这样紧张而规律地过了4年中学时代。我体会到了“切磋琢磨”的好处,也得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4年之末,我们毕业班的同学才有18个人。毕业后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我们约定大家都努力学习,好好工作,还尽量保持联系。此后的年月里,我们风流云散,也都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但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我们惊喜地遇见,共同回忆起中学时代这一段生活时,我们总会互相询问: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完成了中学时代的志愿,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
史铁生:合欢树
面对面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双腿瘫痪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至今发表中短篇小说及散文、电影剧本共30余篇(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
关键词
追忆母爱、坚强
妙语锦囊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和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定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和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