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外名篇
19811700000028

第28章 好孩子的故事

【美】马克·吐温

从前有个名叫雅各布·布利文斯的好孩子。他总是听父母的话,不管他们的要求是如何的荒谬和不近情理。他认真读书,上主日学校从来不迟到。他从不逃学,即使他的清醒的判断告诉他,那是他能做的最有利的事情。这个孩子的行为异常奇特,别的孩子都弄不清他是怎么回事。无论他能占到多大便宜他都不撒谎,他只是说,撒谎不对,这就是他的充分理由。他老实巴交得令人可笑。雅各布这孩子的古怪习惯真是无与伦比。他在礼拜天不玩弹子、不掏鸟窝,他对任何合理的娱乐似乎都不感兴趣。这就使得其他孩子总想研究个中道理,了解他这个人,可是他们总是无法得出一个满意的结论。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他们只能推测出一个含含糊糊的概念,这就是认为他“脑子有毛病”,所以大家都对他加以保护,绝不让他受到任何伤害。

这个好孩子读完了主日学校所有的书,这些书是他最喜爱的东西。全部秘密就在这里。他相信主日学校的书里所说的那些好孩子们,他对他们充分信任。他很想在什么时候遇见一个活着的那样好的孩子,可是他从没遇见过。也许他们都在他出世以前就死了。每逢他读到某个特别好的孩子,他就赶快翻到故事的末尾,去看看那孩子的结局如何,因为他要跑到几千英里以外去仔细看看他。可是这毫无用处,那个好孩子总是在最后一章便死去了,书上还有他出殡时的插图,他所有的亲属和主日学校的孩子们都围着他的坟站着,大家穿的都是很短的裤子,戴的都是很大的帽子,每人都拿一条足有一码半长的手巾蒙住眼睛哭。雅各布的兴致总是这样被打断了。因为那些好孩子们总是到了最后一章就死去了,他便永远也见不到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

雅各布有个高尚的志愿,希望自己能被写到一本主日学校的书里面去。他很想被写到书里去,还附上插图,荣耀地描写他不肯对他母亲撒谎和他母亲因此欢喜得流泪的情形。还有一些图画描写他站在门口,将一个铜板赏给一个带着6个孩子的可怜的女乞丐,叫她拿去随便花,可是不要浪费,因为浪费是一种罪恶。另外还有一些图画,描写他宽宏大量地不肯去告发一个跟他捣蛋的坏孩子,那孩子经常在他从学校里出来的时候,藏在转角的地方等着他,拿一块板条在他头上乱打,然后驱赶他回家,他一面往前走,那孩子口里一面嚷:“嗨!嗨!这就是小雅各布·布利文斯的志愿。他希望能被人写到一本主日学校的书里去。”有时候他一想起那些好孩子总是死去了,心里就觉得有点不舒服。你们知道他是愿意活下去的,而这就是当一个主日学校的书本里的孩子最不痛快的事情。他知道要做好孩子就不会有健康的身体;他知道要做到像书里那些孩子那样不近人情的好,那比害肺病对身体的损害还要大;他也知道那些好孩子没有一个能够坚持长久。使他感到痛苦的是,如果人家把他写到书里去,那他自己也不可能看到,即使在他还没死时,人家就把书印出来了,可是故事的后面要是没有他出殡的插图,就不会受到大的欢迎。如果在书里没有他临死时对社会人士作的忠告,那就算不上一本主日学校的书。所以后来当然只好抱定决心,在那种情形之下,尽力往最好处表现——循规蹈矩地生活,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并且把临死时要说的话也预先准备好了。

但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个孩子老是什么事情都进行得不顺利,他所遭遇的事情根本就不像书里那些好孩子所遭遇的那样。书里所说的那些好孩子老是过得很快活,坏孩子老是摔断腿,可是他的情况则不知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一切都恰好和书里说的相反。当他发现吉姆·布莱克偷苹果时,他跑到树底下去,给他念那个从邻居的苹果树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臂的坏孩子的故事。结果吉姆从树上掉是掉下来了,可是吉姆却掉在他身上,把他的胳臂压断了,而吉姆却完全没有受伤。雅各布简直不懂这是什么道理,书里面可从来没有这一类事情。

有一次,几个坏孩子把一个盲人推倒在泥潭里,雅各布赶紧跑过去将他扶起来,准备接受他的道谢,可是那盲人根本没有谢他,反而拿拐杖在他头上用力抽打,并且还说倒要看他敢再把他推倒,又假装扶他起来。这也和任何书里所说的不一样。雅各布翻遍了那些书,要找出同样的例子。

雅各布还想做一件事情,他想碰到一只瘸腿的、无家可归的、又饿又受摧残的狗,把它带回家去,收养它,以获得那只狗的永久的感激。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只,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把它带回家去,喂养起来。可是当他去爱抚它时,那只狗却向他扑过来,把他全身的衣服撕掉了,只剩下前面几块,将他弄成一副令人惊讶的景象。他又去书里找原因,可是他弄不清楚这件事情。那只狗和书里面所说的那种狗是一样的,可是它的举动却大不相同。这孩子无论干什么事情,总是招惹麻烦。书里面那些孩子获得奖赏的事,他一做起来,结果却成为对他最不利的事。

一次,他在去主日学校的路上,看见几个坏孩子正坐着一只帆船去玩儿。他大吃一惊,因为他在书里面看到过,礼拜天驾船出去玩的孩子没有不淹死的。所以他就驾一只木筏去警告他们,可是他脚底下的一根木头动了,他脚一滑,跌进河里。有个人很快就把他救了起来,医生给他抽出肚子里的水,使他的肺重新开始呼吸,可是他着了凉,在病床上躺了9个星期。而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那只船上的坏孩子们居然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整天,结果竟不可思议地安然无恙回家。雅各布·布利文斯说,书里面根本没有像这样的事情。这简直使他发愣了。

他病好之后,有点泄气,可是不管怎样他还是决定要继续尝试。他知道迄今为止他的经历要想编到书里去,还很不够。可是他还没有达到书里面给好孩子们规定寿命的那个年龄,他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到他的寿命应该完结的时候,能够上书扬名。即使其他事情都没有成功,他还可以求助于那番临终谈话。

他考查了书中的根据,发现他现在应该是到船上当招待员的时候了。于是他去拜见了一位船长,提出他的申请。船长问他要介绍信,他得意地掏出一本宗教小册子,指了指上面题的那句话:“雅各布·布利文斯,爱他的老师赠。”可是船长是个粗俗的人,他说:“啊,这他妈的有什么用!这丝毫不能证明你知道怎样洗盘子或是提污水桶呀,我看你不行。”这是雅各布一生中所遭到的最意外的事。老师在一本宗教小册子上的题词无一都能打动船长们最慈祥的感情,使其给好孩子开拓前途,让他获得船长们权限之内所能给予的一切光荣和盈利的职务——他所读过的书里,从来都没有说过这样的情况。他几乎不大相信他的知觉了。

这个孩子总是过着一种艰难的日子。没有一样事情和那些书里说的相符。终于有一天,当他正在到处寻找坏孩子来劝诫时,他在一个老翻砂厂里发现了一大群坏孩子,在那儿拿15只狗来开玩笑。他们将狗用绳子拴成一串,正想要把一些装硝化甘油[2]的空铁罐系在狗尾巴上,给它们装饰一番。雅各布的心被感动了,他在一只铁罐上坐下来(因为在义务当前时,他并没有考虑到那是硝化甘油),他抓住最前面那只狗的颈圈,将责备的眼光投向汤姆·琼斯。可是正在这时,市参议员麦克韦尔怒气冲冲地走来了。所有的坏孩子都一哄而散,雅各布·布利文斯自己觉得清白无辜地站起来,开始照着堂堂的主日学校的书里那种,“啊,先生”起头的语气要说一番话。这纯粹与事实相反,因为小孩无论好坏,说起话来谁也不用“啊,先生”开头。可是参议员先生没有耐心等着听他其余的话。他揪住雅各布·布利文斯的耳朵,将他的身子扭转过来,在他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转眼工夫,这个好孩子就冲出屋顶,一直向太阳飞过去,后面带着那15只狗的碎块,好像风筝的尾巴似的,地面上再也没有留下那位市长参议员或是那个老翻砂厂的踪影。至于年轻的雅各布·布利文斯呢?他根本就没有得到机会将他那费了许多心血准备的临死谈话发表出来,除非他给鸟儿们说过,因为他的身子的主要部分虽然整个儿掉了下来,落在邻近一个县的一棵树的顶上,但其余的却分散在四个市镇,所以大家不得不为他组成五个验尸团,看他究竟死了没有,并查明事件是如何发生的。谁也没有见过一个孩子死得这样七零八落。

这个尽力做好人的孩子就这样死了,可是他并不是按照书上所说那样死的。除他以外,照他那样做人的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他的情况确是很异常。这也许是永远无法说清的。

(佚名译)

阅读提示: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雅各布的“好孩子”的遭遇故事。他非常守本分,对父母也很孝顺,从来只干父母和老师吩咐的事,但这样反而让别的孩子以为他有毛病。文中写了他很多倒霉的事。在一次阻止一些坏孩子欺负一群小狗时,被狗的主人误解,结果被炸死。

阅读小说后,我们不仅为那个好孩子雅各布的倒霉以及下场深感同情,而且要反思好孩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深思造成好孩子的理想愿望与现实生活的反差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练习:

1.在你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应是怎样的?

2.雅各布从不撒谎、力求达到书里好孩子的标准,却总事与愿违、大相径庭。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的留言板

加深理解:

马克·吐温自己印刷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他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以深刻的思想和新颖的文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它一出版,销路就很好。第二本书是他的《格兰特将军回忆录》。该书的主人公格兰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方总司令,曾继林肯之后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伟人。但在他离开白宫隐居后不久,本来就很有限的储蓄被人骗走,成为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由于美国人对这位前总统的命运十分关心,所以这本书成了畅销书,出版不久销售了61万册,获利64万美元。马克·吐温把这笔收入中的42万美元赠给这位前总统的遗孀,17万美元分给出版公司,自己留4万美元。

马克·吐温被这两次偶然的胜利搞得昏昏然,他继续扩大出版业务。谁料到,经理韦伯斯特除了比他多懂得一些财会知识外,对经营管理一窍不通。他们两人的关系,是一个外行不断地向一个门外汉下达一些稀奇古怪、充满浪漫色彩的指示。后者无法理解前者的指示,双方经常为此争吵不休。到了第三个年头,韦伯斯特感到实在难以再干下去了,便卷起铺盖一走了之。马克·吐温只得亲躬商务。可是他一看到账目就头痛,更别提怎么去管理好整个出版公司了。这个出版公司勉强维持了10年,最后在1894年的经济危机中彻底坍塌。马克·吐温为此背上94000美元的债务,他的债权人竟有96个之多。他最终在经商活动中彻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