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安全决定成败
19804600000008

第8章 以人为本,建立安全责任体系(2)

因为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所以事故常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航空公司飞行总队通过“三坚持、四严、一保证”,把“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牢牢落实在日常训练、技术把关和飞行作风建设上,而且长期坚持,代代相传,在企业内形成了长效的安全文化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安全记录。

如果把安全比做企业生产发展的生命线,那么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就是生命线中给养的血液。血液是需要常换常新的,一旦生命长时间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就会出现危险。所以,在安全生产中尽力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长效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营造安全生产长效氛围最怕“三分钟热度”,最怕一时抓紧、一时放松,安全生产需要制度化、标准化,这样才可以做到正常化。

这里有一个球体斜坡原理,它启示我们,安全工作众人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势能是向下的,稍有懈怠,球体就下滑,因此安全工作必须长期顶着劲儿。任何对安全工作的放任、不抓紧、顺其自然,球体必然急速下滑,砸伤的首先是推球的人,而且谁的责任越大,被砸得也越狠。

“球体斜坡原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推动力。简单地讲,就是促进安全工作不断提升的力量。它包括安全理念的进步、管理能力的增强、技术装备的改善、安全培训的强化、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等。这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三个:一是基础管理的止退力;二是技术装备的提升力;三是安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创新力。

2.下滑力。简单地讲,就是限制和阻碍营造安全生产长效氛围的力量。一般包括管理理念滞后、技术设备老化、基础管理削弱、员工素质下降、侥幸心理增长等等。

3.止滑力。主要是指保持安全生产长效氛围止滑的力量。一些基础性的管理若能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安全运行便可正常化。

球体斜坡原理揭示了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氛围的营造工作如同推球上坡,当推动力大于下滑力时,安全工作就会得到提升;反之,当推动力小于下滑力时,安全工作就会滑坡;当推动力等于下滑力时,安全工作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长效的安全生产氛围之中。

“球体斜坡原理”形象地说明:“一旦安全工作稍放松一点,就要滑下去,而且上不来了。”要想营造长效的安全生产氛围,主要依靠长期性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

曾有一篇报道,说的就是当“下滑力”大于“推动力”时会出现的弊端:每次黄金周期间,交通治安部门都会重点强调安全问题,但黄金周一过,就不强调了,于是安全问题又回来了,反反复复,如此构成一个怪现象,被戏称为“黄金周效应”。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同样容易走进这么一个怪圈,制度、规范每次开会强调,一旦强调少了,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又抬起头来。那么,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呢?关键就在于要建立起一个长期的、有效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

责任实际上是由具体岗位或职务上的人来落实的,为了保证工作任务能落实好,安全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把那些需要落实的工作科学地分配到相关员工的身上。我们来看看大庆人的责任是如何具体落实安全责任的:

1962年5月8日凌晨1时15分,大庆油田最早建成投产的中一注水站突然起火,熊熊大火疯狂肆虐,不到3小时全部厂房就被烧成一片灰烬。主管一线生产工作的宋振明认为:这场大火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生产管理中的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会战总指挥康世恩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并提出组织12个工作组到不同工种的单位蹲点,总结群众经验,建立岗位责任制。宋振明同志带队到北二注水站蹲点。他总结群众经验,制定出“交接班制”、“岗位专责制”、“巡回检查制”、“维修保养制”,以后,又加上其他单位总结的“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经济核算制”,形成了完整的基层岗位责任制。从1962年到1964年,宋振明同志不辞劳苦,呕心沥血,紧紧依靠油田广大干部和工人,由点到面,从无到有,先后组织制定并全面推行了“基层生产责任制”、“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形成了具有大庆特色的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岗位责任制的建立,使油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这种符合现代工业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保证了生产的有序进行,推动了企业的安全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大大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任务落实到位的观念,提高了生产条件的合理利用水平,保证了生产安全、稳定地向前发展。但是,岗位责任制的执行还在于员工的责任意识,因为一个人若想逃避责任,就可以找出千百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岗位责任制的实质还是以员工的责任心为保障。

2002年8月,年仅33岁的某著名主持人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那一天,他与朋友相约在北京某餐厅吃饭,并订了二楼的一个包间。这家餐厅小有特色,在价格、口味上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生意极为红火。

这个包间紧临消防通道。当时,他为接电话来到了消防通道门旁,并推门进去,不料尚未完工的消防通道内不仅没有灯,而且没有栏杆,在走了一步之后就从二楼直接摔到了一楼。更令人不解的是,他坠楼一个小时后,才被一个走错道的送材料工人发现。

惨剧发生后,这扇通往消防通道的门被人用软链锁锁上,在门上贴上一张白纸,上面写着“消防通道,非紧急情况禁止通行”。可惜这一切都无法挽回因意外逝去的生命了。

消防责任有专人负责,假若餐厅的工作人员稍稍有些责任心,便会采取一些措施去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如白天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在门上加把锁,或者是在通道内装上灯并设置简单的警示标志。然而,这家餐厅就是因为缺乏责任感而留下了责任空白,而这份责任空白的填补却是以生命为代价。试问,一家餐厅虽然岗位责任清楚,却不能将责任落实到位,保护顾客的生命安全,哪怕它经营得再有特色,又有谁敢前去消费呢?谁会不顾生命危险前去吃一顿饭呢?责任心是安全的保证,缺乏责任心的组织,就像一辆马力十足,却没有方向感的汽车一样,只会乱闯乱撞,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问责制度是落实安全管理的保证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生前几乎每天中午都在公司吃饭。他不是一个人吃饭,而是和企业里各单位的主管一起吃。在饭桌上,王永庆会向他们提出许多犀利而细微的问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主管人员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对问题作出细致的分析研究,才能过关。

可以说,这就是王永庆自己独创的“问责制度”。他的目的就在于督促企业的管理人员,切实改变他们的工作作风。台塑集团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发展,与这种问责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说到问责制度,这是一种现代管理制度,是指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和业绩都要受到监督。组织成员必须落实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方法和效果负责,并接受来自上级和下级的多种方式的评判。简而言之,它是对企业成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一个组织或企业要做到“万里长城永不倒”,就必须将各个成员的安全责任落实下去。落实效果如何,必须有一个监督追究责任的机制,这就是问责制度。

问责制度和安全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它的逻辑基础就是:只要是在责任落实范围内出现某种事故,就必须有人来为此承担责任。严格意义上的问责制度的前提是拥有清晰的权责,合理配置划分管理责任以及合理的进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