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我的第一本人生开运书
19804000000010

第10章 培养习惯也培养你的好运

⊙连整洁的卫生间都没有,

你怎么可能有整洁的人生

⊙眼高手低=loser

⊙好习惯好结果,坏习惯酿恶果

连整洁的卫生间都没有,你怎么可能有整洁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好运,都知道每时每刻准备着迎接好运,但很多人只是说说而已。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打理好,尤其是身边那些细节,总认为是小事,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任何小事,都是大事的源头和基础,就像在自然界中,一条条细流汇集相拥便能激起惊涛骇浪,一滴滴水珠不停拍打岩石便可将其穿透;灾难前,一双双援助之手就能撑起博爱的天空。小事不小,它能够影响个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句话都精辟地论述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如果不从一点一滴的小知识学起,我们就不可能有大学问;如果不从平常的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就不可能成就大事业。质变的发生都是由量变累积而成的,因此小事不小。

达·芬奇14岁的时候,到佛罗伦萨拜著名画家弗罗基奥为师,每天的功课就是画鸡蛋。他从前、后、左、右不同的角度观察桌上那枚普通的鸡蛋,一画就画了3年,画本上画满了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圆圈。有一天,弗罗基奥让达·芬奇在他的《基督爱洗图》上画一个天使,达·芬奇三笔两笔,一个可爱的天使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有些人会觉得画鸡蛋枯燥乏味、没有创造性,但正是这个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奠定了一代大师扎实的绘画功底。

现在许许多多的大富翁,经营的都是“小”生意,但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生意小,相反,珍视每一单几元、几十元的生意,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创造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财富。曾经的中国首富——希望集团的刘永好,是做猪饲料起家的。世界最大的百货零售商沃尔玛,最大的快餐店麦当劳,别看卖的只是针头线脑,或者是汉堡鸡腿,一单单累加在一起,其日销售额都以亿计。

小事,也有可能影响整个世界。

近代护理史的启幕者南丁格尔,18岁时因为救了牧羊犬“帽子”这件小事,心中的博爱被激发,决心今后要照顾更多的病人,从而开始自己的护理事业。护理工作虽然只是平凡的小事,但全世界的人都被南丁格尔充满爱的心灵所感动,正像她自己所说,“上帝的呼唤是要我带着这强烈的信仰,在穷人之间努力地工作”。南丁格尔只是做了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但她心中深深的信念让世界承认爱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这影响了全世界,至今护理界仍颁发南丁格尔奖给有博爱精神的护理者。

小事不小,小事中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左右一个人的生活甚至运势。

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所谓真正的大事实在太少,比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协作生产;一辆福特牌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协作生产;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00多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单位个体所做的工作都只是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它们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一个不愿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工夫。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学是最为精细的思想情感艺术。这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每一个细节设计都会引起学生的不同反应,即使是同一句提问,教师使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手势都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和其他工作一样,教师的工作也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注重细节,并从细节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培养其正确的德育观。可见,任何一名教师都必须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

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们应当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唯有把小事做细了,你期待的大事和大幸运才会找到你。

看不到小事,或者不把小事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就只会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是当做一种不得不接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考虑到小事、注重小事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小事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生活其实是由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构成的,可我们总是倾心于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忽略不该忽略的小事情,结果在由此导致的麻烦面前忙于应付。

细节在我们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你可能因为对它们的注重而抓住很多机会,从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修复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细节,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会更强大,因为成绩与荣誉是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没有小的成功,哪来大的收获?细节的文化底蕴与深刻含义往往是一般人难以把握的,对细节有一定的认知,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聪明又成功的人。他们了解细节之美,能灵活运用细节给他们带来的财富,因而即使置身瓦砾之中,也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细节是生活与事业中一些很小的闪光点,但它们的作用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细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会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不断地获得好运。

眼高手低=loser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习惯性地对很多事情指手画脚,但是真要他们做起来,却又什么都不行,这样的人被称作“眼高手低”。我们常常听见他们抱怨说没有机遇、运气不好,殊不知,就是他们这种行为习惯把自己带入衰运连连的境遇中。

当好运在你身边时,你如果抱着手臂站在一旁唧唧歪歪,却不懂得努力,这样的坏习惯将导致你无法接住运气。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愚公,快90岁了。愚公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开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开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呢?”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便不再有高山阻隔。

愚公移山的故事被传唱了几千年,至今仍给人以不竭的力量,教人懂得脚踏实地的价值。踏实是人安身立命的支柱,有了踏实的精神,纵使面对大山,也能产生搬开的勇气,因此也会带来好运。

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人们心底总有一些疑问:为什么孙大圣的本领那么大,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去西天取经书只需要一个跟头,却反而要跟着一个肉体凡胎的和尚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呢?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有所体悟:只有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付出,只有放弃幻想扎实奋斗,才能战胜一切到达成功的彼岸。

就像农民种地,春天要耕地,松软土壤,下种插秧;夏天要除草追肥,引水灌溉;秋天要收获果实,颗粒归仓;冬天还要准备来年的种子,准备过一个充实的新年。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不经过耕耘就有收获。处事要有稳固的根基,否则事业就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成功和理想也终为空中楼阁。

成功学认为,生活让人戴上了面具,人们学会了隐藏,有时候甚至看不清自己的面目,希腊的一个神庙上有这样一行让人警醒的字:人啊,认识你自己。人的自我认知是成功的开端,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无限的热忱、完善的自我鼓励机制,在充分自信的鼓舞下踏实行动,以积极的心态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自己的积累,这样的话成功就不再遥远。

事情往往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有时候头脑聪明对成事可能不起作用,最重要的是肯干,踏实地去做,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的人做事情总想寻找捷径,可是往往白白浪费了精力和物力,最切合实际的行动就是丢掉幻想,踏实、扎实地付出。

想要有好运,就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句话说:“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态度决定一切,决定着你的想法,你的行动,你的感受,也就决定着你的人生。当我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后,必须以其为基础,让自己具有正面的人生态度,才能使自己做到最好。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条件,正确的态度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成功就像爬山,不要妄想飞到顶峰,要一滴汗水一个脚印地去攀登,世界上没有一口吃个胖子的美事,一蹴而就只是一相情愿的臆想。那些不想付出却幻想着坐享其成的人永远不能成功。一个人如果只敢想不敢做,那他不可能成功,因为成功偏爱那些有想法、敢行动,有了想法就踏踏实实行动的人。

成功其实很简单,有了明确的目标,踏实实干,战胜重重困难之后,胜利的曙光就将照耀我们。

好习惯好结果,坏习惯酿恶果

有一个成语叫做“熟视无睹”,意思是对熟悉的东西我们会像看不见一样。这也可以用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上,越是熟悉的事物我们反而觉得陌生,我们对习惯的认识也往往如此。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我们的习惯——起床、洗澡、刷牙、穿衣、看报、吃早餐、乘车上班,等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尊敬,堪称美德典范的总统。他从小看得最多的书是一本随身带着的小册子——《与人交谈和相处时必须遵循的文明礼貌规则110条》。好习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总统。纵观历史,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良好的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这为他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仍坚持每天演算数学题,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达尔文从不放弃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好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而坏习惯则是厄运的根源,有这样一个寓言:从前有一头骡子,自小就在磨房里拉磨,日复一日绕着石磨兜圈子,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有一天,它终于老得再也拉不动石磨了。主人觉得它劳苦功高,决定把它放养到旷野之中,让他在绿草地里自由自在地度过余生。但这头骡子从来就没有享受过蓝天白云下的自在生活,它已经失去了作为动物融入大自然的天生本领。在如此宽阔的天地中,这头骡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吃饱以后绕着一棵树不断地兜圈子,直到最后死在这棵树下。

其实,很多人的生活状态都与这头骡子的一样。从小我们就养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并且被这些习惯所左右,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事情。人在习惯之中生活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和生理上的舒服直接相关,就像抽烟和吸毒一样,很容易上瘾,明明知道这样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却依然经不住诱惑继续下去。

最可怕的不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习惯,而是形成某种恶习却不自知。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总是倒霉,做什么都不成功。但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人总是能够获得成功,总能把事情办得比较漂亮。事情一到他们手中,就变得轻而易举,他们甚至把困难的事情当做愉悦的事情来做。那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会不会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能把这种成功变成一种常态,而把失败变为偶然?

当然有,这就是习惯。

有这样一句话: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你的命运将改变,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成功有时候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并坚持下去,成功就指日可待。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失败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就说明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成功的人懂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而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当然,习惯不是简单的重复与模仿,它是个人对已有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再利用,是个人超越性的模仿。习惯在个人身上表现为一种修养,具有良好习惯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较好的修养,这个人往往可以在他的人生中大有作为。

好习惯,如早睡早起、坚持运动、关心家人朋友、确定目标、讲信用、爱思考、勤学习等,能让我们成为命运的主人,指引我们获得成功;坏习惯,如抽烟、喝酒、不讲卫生、无计划、自私、懒惰等,则让我们成为命运的奴隶,与成功无缘。

养成好习惯最重要的是,做任何事情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我要什么?为什么做?

要什么,代表的是目标,是来自内心的渴望和梦想,明白了自己要什么,做事才不会偏离方向。

为什么,代表的是动机和出发点,明确自己做一件事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坚持到底、对困难和懒惰说“不”的信心源泉。

搞清楚这两个问题,不论我们想培养什么样的好习惯,都有了标准、原则和决心。假如我们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就会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好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习惯,不论面对什么诱惑和变化,都不会改变。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同理,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因而,一个观念如果被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跨入此阶段,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为你效劳。

当然,可能因为与好习惯相对应的坏习惯已十分顽固,你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去克服坏习惯,然而不用担心,方法还是一样的。

性格,其实就是若干习惯的组合体。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未来决定成功。

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习惯;

没有改变不了的性格,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性格;

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命运;

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你不怎么想要做好的事情。

改变习惯是简单的,成功也是简单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重复去做那些简单的事情。

成功是因为习惯。一旦你养成了成功者身上所有的好习惯,你会发现,不成功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