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变华
1980400000020

第20章 李守成的新发现 (1)

能卖到一百文一斤。可是那桂花鱼呢,一斤抵咱五斤。”说到这里,李守成却是看了看自己的双手。神色有几分寂寥:“哎,我也天天在湖上转。却已经三年没打到大桂花鱼了!”李守成认为,钓到大鲤拐子,那是娃子的本事。他既不能打到大鲤拐子,也不能打到桂花鱼,是一件引以为憾的事。

李王氏赶忙宽慰道:“也不是这么说,昨天不是还打到了五条小桂花鱼吗。再说了,再过上大半个月,芦花抽穗了。不是还能打到很多呢!”昨天打到了一堆小鱼,其中有五条桂花鱼。李守成苦笑着点了点头:“没错,是桂花鱼的种。”李守成接着道:“可那也能算桂花鱼吗?五条连在一起还没筷子长。”

机遇总是垂青有心人,李守成和李王氏只是随口说说。可落在李广泽耳朵里,却敏锐的感觉到其中的价值。桂花鱼,稀罕物,五百文一斤。小桂花鱼,很多……几乎在同时,李广泽想到了自家的那块低洼地。这一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可李广泽却敏锐的感觉到,这就是自己要找的机会——开塘养鱼。

可是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呢?未料胜先料败,此刻李广泽的大脑,犹如一台奔腾5,开始高速运转。只分析了片刻,李广泽就得出了结论,有把握成功。可还有不确定因素,那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不了解。根据模糊的记忆,这十里八乡也有人养桂花鱼,只是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到了这个时代,养鱼技术应该初具雏形了吧。李广泽回忆了一下,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人养鱼了。到了宋朝,已经有长途贩运鱼苗的出现了。而现在这个朝代,既然是宋朝的推陈出新版。应该更进一步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础。李广泽很好的进行着贯彻:“爹,我听说附近的村子有人养桂花鱼,有这么回事吗?”李守成很有些不以为然的道:“是有这么回事。毕竟桂花鱼的价钱摆在那里,而且,好处还不止这些。养大了桂花鱼能赚钱,就连官府也有赏格。

谁要是养成了桂花鱼,作为贡品重新上贡。赏银一千两。如果不要金银的,可以补实缺县丞,即刻上任。”这一两银子一斤鱼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桂花鱼丰盛的时候,是作为贡品上贡的,现在打不到鱼了,自然也无鱼可贡了。可皇上吃顺了嘴啊,不贡鱼那不是要犯欺君之罪吗?萧山是属于杭州府管辖的,而杭州府呢,又是属于浙江管辖的。

于是这件大事,便一级级往下压。先由浙江总督压到了杭州府台那里。杭州府台呢,又把这件事压到了萧山县令的头上,也就是笑面虎的主子,钱大老爷。钱大老爷呢,没地方可压了。这差使呢,还必须办好,不然可是要摘乌纱帽的。没奈何,钱大老爷只能许下重赏。鼓励民间养殖桂花鱼,每年秋季上贡。凡是民间养成桂花鱼的,按市价之外,再加一两银子一斤鱼的赏银。

另外,养鱼户还可以免除当年的徭役。反正萧山民间自古就有养鱼的传统,至于那赏银嘛,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本三分的青苗税,再多加一分也就是了。至于萧山民间养鱼养的是鲤拐子,而不是桂花鱼,那就管不着了。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真有人敢于吃这个螃蟹的。只是,却都被螃蟹扎破了嘴。

李广泽知道,前朝也有类似的赏格。如南宋时期伪造交子(一种类似人民币的纸钱)的人很多,就出台了伪造会子法。其中就有这样的规定,伪造交子者,犯人处斩,检举者赏钱十贯,不愿受者补进义校尉。看来这个也是参考了南宋的做法。

李广泽又继续道:“咱家那块荒地不是挺大的吗,为什么不试试看呢。”李守成惊的连连摆手:“娃子啊,这可万万不能啊。连想都不能想!爹以前也动过这个心思,对这些事情再清楚没有了。萧山九十八个村子,曾经有十八户人家养过。可是结果呢?闹腾了三年,没有一家赚钱的。十八户人家,现在只剩下三家了。而且这十八户人家,哪家不是数得着的聪明人。连他们都不行,老爹我自问比不上他们,你说,我敢趟这浑水吗?”

连聪明人都养不好吗,倒是有点意思。李广泽微微一笑道:“那又是为什么呢!”李守成见李广泽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以为李广泽钓到鲤拐子,开始眼高手低了。本着告诫娃子的目地,李守成决定和娃子好好说道说道。李守成的声音都提高了三分:“养过桂花鱼地人,都知道这么二句话——有病鱼光光。没病也光光。娃子,这二句话可是字字辛酸啊。提起来就叫人眼皮直跳!

前一句是说桂花鱼发病的情形。只要到了六七月,一般是十个塘子九发病。而且只要一发病,基本塘里的鱼就一锅端了。我曾去看过,那叫一个惨啊——塘里没有别的,只有白花花地一片死鱼。所以这就叫有病鱼光光!”

“哦”李广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死成这样确实是挺惨的。李守成又继续道:“而且这症状还有多种多样。像有的桂花鱼身上会长出虫子,就像一只只铁锚钉在了鱼身上。用手一拔都能带出血来!虫子多的话,就像鱼身上披了一件蓑衣。所以那些养鱼户们又管这叫‘蓑衣病’。

还有的桂花鱼,身上都是一个个小白点。也看不出是啥东西。多的话都连成白乎乎地一片,像是天上地云彩。所以他们又管这叫‘白云病’。还有的更邪乎,都看不出哪里不对劲。就是摸上去一手的粘液,把鱼提起来都‘滴滴答答’往下掉。得了这种病的鱼,不吃也不喝。到最后瘦的身子皮包骨,只剩下一个大脑袋。所以他们又管这叫‘大头病’!”李守成说到这里显得很是无奈:“要说人生病了会自己吃药,牛啊马啊不会自己吃药,还可以硬灌下去。可搁在桂花鱼身上,却都是行不通。也难为了那些聪明人。不知道想了多少法子,用了多少心思。都恨不得把脑壳都想破了!可是得了病的鱼,到了最后,还是只有一个字。

唯一的差别就是一口气的长短而已!得了病的鱼,好点的能撑个八九天,少的只有四五天。就都得挺尸了!现在那些养鱼户也有经验了。只要桂花鱼在水上晃荡,见人也不躲。那铁定就是发病了!要是看见哪条桂花鱼,动不动就上蹿下跳——像是人在扭秧歌似地。那就在回光返照了!最多蹦上半个时辰,也就玩完了。”

说到这里李守成挠了挠头皮,很有些疑惑地道:“我就纳闷了!我打了二十年的鱼,怎么就没见过湖里有发病的呢?而一样的鱼,放在塘里毛病咋就这么多呢?”李广泽微微一笑。这很正常,同样的桔子,长在南方是橘,到了北方就成了枳了。桂花鱼也是同样的道理。看来以现在这个时代的水平,要养好桂花鱼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即使是聪明人,也是一大考验。

可这些‘蓑衣病’‘白云病’什么的。对于李广泽来说,却是不值一提。这些病的起因,发展、结果、李广泽都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有办法。就拿‘蓑衣病’来说吧,那看上去像铁锚的虫子,其实就是锚头鳋。对于桂花鱼的危害呢,就好比寄生在人身上的跳蚤。只不过放大一百倍!而治疗呢,其实也很简单。都不需要用药,只要往塘里放几条黄颡鱼就可以了。(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昂古。以锚头鳋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自然界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锚头鳋对于桂花鱼来说是一种病害,对于黄颡鱼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美食。

至于‘白云病’和‘大头病’,也都有相应地办法。虽然现在这个朝代,没有专门的药物。但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做些土农药进行防治。而且现在也没有抗药性这个问题,效果比前世还要好。可这些李守成和李王氏不知道啊,被李守成这么一说,李王氏已经听得心惊肉跳了。轻轻地拍着胸口道:“娃子他爹,这就叫有病鱼光光啊。那没病鱼也光又是咋回事呢!”李守成叹了一口气道:“本来过了六七月,能侥幸不发病的塘子就很是稀罕了。可就是这样的塘子,如果放下去一百条鱼,到最后却只能捕到五六条。开始那些养鱼户还整不明白,以为是被人偷了或是水老鼠白鹭什么的祸害了。后来看见有的鱼都游不动了,剖开肚子一看,里面却有小一号的桂花鱼,这才知道,原来是桂花鱼自个吃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