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19802200000030

第30章 生命如歌(3)

我们会看到那些路边的流浪者,施舍给他们零钱的人,大多数都是把硬币“哐当“一声丢下去,而不是走过去轻轻把钱放在他们面前、那些生了重病的儿童,接受了社会的捐赠,可是还要在闪光灯前面被大人们领着,不停地鞠躬,不停地说着谢谢叔叔阿姨。也许这样的宣传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关注他们,到的捐助的机会也会变大。但是这对孩子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是否也要去估量一番?这是一个悖论,宣传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还有那么多同胞在受苦,但那些受苦的同胞的尊严却得不到保证。

帮助别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满善意,为别人着想。善意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好礼物,只要是带着善意去帮助别人的,不管效果如何,至少让对方的心灵感到了温暖。如果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才去帮助别人,帮助也就变得冰冷而毫无意义。怀着善意去帮助别人时,也不要忘记为别人着想。也许物质上的支持是解决最急迫问题的必须,但是,精神上的支援,却可能让现在困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从而获得尊严和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赫本搜集了很多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先生的演讲材料。其中有一段,是他担任这个职位后,用三年半的时间走遍世界上85个国家后得出的结论:“我了解到的第二件事情是,那里的人们都不希望得到施舍。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机会。我觉得,居住在贫民窟和贫穷村落里的人们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人。……实际上他们从来都不是一个需要你怜悯的群体。你也许会因为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而怜悯他们,但是他们拥有巨大的力量。这是我以前所不了解的。”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个真正的淑女,一个优雅的女性,是不会炫耀自己做过什么,到过哪里。那么,把这个规条用到帮助他人中吧。在帮助他人时估计到对方的自尊心,不要高高在上。那双伸出去的优雅的双手,能带给人永世难忘的温暖。

即使不能改变世界

赫本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的五年间,到过全世界最贫穷落后、最危险的地方。那些儿童的悲惨境遇让她无比悲伤,她对那些国家的政府对待儿童的行为感到不解。有人曾经问她,很多不幸的事实实际上是由当地政府与反对派武装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造成的,这些政治层面上的问题依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不可能解决的买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竭尽全力为此奔走呢?面对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赫本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这好比你坐在自家的客厅里,突然听见街上传来一声恐怖的尖叫,随后是汽车猛烈的撞击声,你的心脏仿佛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你从椅子上跳起来,跑到街上,发现一个孩子被车撞了,倒在血泊中。这时候你不会停下来去考虑到底是谁错了,是司机开得太快,还是孩子突然冲上马路追逐他的皮球。这时候你应该做的是抱起孩子,赶紧送他去医院。”

无论别人怎么看,赫本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在她的任期内做出最有意义的贡献:因为媒体依然对她有兴趣,所以也会对这些需要援助的国家和地区给予关注。相对于那些把“人道主义”当做工作的人来说,赫本把“人道主义”当做毕生的理想和追求,支撑她工作的信念。虽然她也清楚,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世界的不公正的。

希拉里·克林顿在她的一本书中引用过一句非洲的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落的力量。赫本也常常提到这句谚语。她的理解是:仅依靠父母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也是不够的,医生、朋友等等任何人的个体力量都是不够的,只有所有人都结合在一起,才能给孩子们一个成长的健康空间。关爱这个星球的孩子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心力和爱,并不是某个个体的责任。

伊萨克曾经描述过一件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当时,在索马里的难民营里,没有人知道赫本是谁,他们只知道这名从画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飞机里走出来的女子非常美丽,眼中饱含着善良和慈悲。在一次访问的最后,这位女子在离去之前,走进一座简陋的建筑物,那里有许多饥饿的儿童,他们排着长队,领取基金会给他们准备的食物。她走上前去与那位正在散发食物的联合国官员交谈。在队伍中,有一个小女孩显得很特别。她看起来虚弱无力,焦急地不断向前望过去。当她的目光接触到那个女子时,她似乎呆住了。她扔下手中的盘子,向那名女子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了她。这名女子也紧紧拥抱了小女孩。伊萨克作为一名伟大的摄影记者,不会让他的相机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画面,但是这次他放下了相机。只为了让这一刻完全属于她们,他放弃了拍下一张经典照片的机会。

也许,赫本身上散发出的温柔的母性令这个渴望食物的小女孩在一瞬间产生了一种冲动。那一刻,感情的需要超越了生存的需要。如果那个女孩能顺利长大成人,也许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在那个神秘美丽的女子怀抱中得到的温暖和希望。

赫本为自己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当中扮演的角色感到骄傲。很多时候,由于长期的饥饿和疾病,他们已经无法挽救这些孩子,但至少可以帮助他们在告别世界时保持心情的平静,不必遭受更多的折磨。赫本一直相信,让一个濒临死亡的孩子在充满感情的母亲的怀抱中离开人世,总比让他们带着悲惨的回忆死去要好,即使这个人并不是他的血缘上的母亲。

对于那些深陷不公的悲剧中的人,我们能给予的帮助也许是有限的,但是只要去做,哪怕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也比袖手旁观要强百倍。一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一个人的呐喊也是如此微弱,但我们毕竟已经发出了声音。发出声音,就有被更多的人听到的可能。那来自内心深处的责任感,让正义的人们不放弃希望,不眠不休地与不公正做着抗争。正义的人们组成联盟,其力量自然会壮大。而我们做要做的,就是相信还有同伴,去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好像在寒冷的夜晚点起篝火,路边独自赶路的旅人看见了,一个一个围拢过来,向着篝火伸出手,呵护着寒夜中的一点希望。最终,这篝火会长久地燃烧下去,把前方的道路照得更亮。

我们必须承认,在寻求公正、爱、和平的道路上,所接触的事情让人感到非常沮丧。许多事情,比如,一夜之间改变这个世界,我们无法做到。或者一些偏执、冷漠的人的言行令我们受伤。这是我们不得不去冲破的难关。这个时候,个体的力量越显渺小。而团队的力量,就有可能打破这些坚冰。如何团结团队的力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行动。越多的人加入,力量越强大。这是从小就知道的常识,只是真的去做的人不多。只有当有那么一天,大多数人都发出呐喊,那冷漠的坚冰才会消融。

下面这段话,摘自赫本应“百分之一”发展基金的邀请,于1989年6月13日在日内瓦做的演讲。正在寻求公正的勇士们,可以从这段话中找到自己这么做的意义,和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

因此,今天我是为那些不能为他们自己要求什么的儿童们说话:我为因为缺乏维生素而失明的儿童们、为正在被骨髓灰质炎伤害的儿童们、为缺乏饮用水而日渐衰弱的儿童们说话;我为世界上大约一亿流浪儿童说话,他们为了生存被迫离开家庭,他们除了勇气、微笑和梦想之外一无所有;我为战争中被伤害的儿童说话,他们没有任何敌人,但是在战火中却永远最先受到伤害……我们不知应该保护儿童能够维持生命的存活,还应该使他们远离感情的、社会的和身体上的虐待……要使这个设想变为现实,必须靠我们自己。

……

你们“百分之一”基金是百分之百的一个例子。但是联合起来就是关于爱和人道主义的榜样。只要我们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站起来,发出声音,为那些需要援手的同胞们呐喊。尊严与和平,是人类终极的目标。只有最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并为之行动,那么在我们已经离开人世的未来,我们的灵魂也可以骄傲地宣布,我们已经履行了一个人类在活着时的职责。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未来。

淡定从容,爱是慈悲

天堂召唤的号角声响起了

1992年11月,赫本从索马里回来之后,就一直说自己胃痛。由于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所致,赫本不喜欢向人家抱怨自己不舒服,所以肖恩和卢卡都对她的身体状况不知情。但罗伯特对此非常了解。作为她的伴侣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一直在一起。1992年10月,赫本前往L.A.参与一个纪录片的拍摄,他们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在美国接受一次彻底的检查。因为之前在瑞士请很多专家检查过,但每一次的结果都不同。

肖恩去机场接回了母亲。他发觉赫本非常疲惫,神情也很紧张。他从未看到过这样的母亲。赫本一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挨饿的年代,坐头等舱简直是一种犯罪。多少年来,她一直都是坐经济舱。有一段时间,她和罗伯特会相互为对方购买商务舱的票作为礼物互赠,一起去度假或者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但这一次,罗伯特坚决要求她坐头等舱。

L.A.的医生为赫本做了腹腔镜检查,他们在赫本的腹腔内发现了癌细胞,并且已经开始扩散。医生估计,她很可能五年之前就已经患上癌症。

医生为赫本做了切除一部分回肠的手术,希望这能减轻她的痛苦。家人们并没有告诉赫本病情的真相,但敏感的赫本已经觉察到了不对劲。她知道自己这次病得非常严重。因为,她已经不能正常吃饭了。为了治疗她的癌症,医生要求她必须不经过消化道吸收营养。赫本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维持每天所需的能量。

赫本在非洲的时候,曾见过无数次徘徊在死亡边缘的孩子。他们因为严重脱水,无法直接进食,只能暂时通过注射静脉点滴维持生命。再为成千上万饱受贫穷折磨的孩子奔走之后,赫本成为了他们之中的一员。

手术后的一星期,赫本被接回了“家”,她最好的朋友康妮·沃尔德在L.A.的房子。每次到L.A.,赫本都会住在那里。但这一次对她来说有不同的意义。在死亡的阴影笼罩之下,能够吃到好友亲手做的营养餐,不仅让身体得到了照顾,最重要的是心灵得到了慰藉。这里就是一个避风港。

接下来,赫本开始接受第一次化疗。化疗进行得很顺利,没有任何副作用。家人和好友都认为她可以在第二周接受第二次化疗。然而,几天之后,她的回肠又发生了梗阻。这次的疼痛非常剧烈,即使服用了大量的镇痛剂也无济于事。化疗之后,医生来通知他们让病人尽快回到医院。

1992年12月1日,肖恩和罗伯特准备把赫本送回医院接受治疗。肖恩与赫本单独待在房间里。肖恩帮她穿好衣服。已经非常瘦弱的和赫本,转过身来看着儿子,眼里充满了泪水。她拥抱了肖恩,在他的耳边轻声说:“肖恩,我非常害怕。”

肖恩回忆说,这是她唯一一次在自己面前展现出她的恐惧。对于他人的灾难,世界的不公,战争给人带来的摧残,赫本总是表现出近乎脆弱的悲伤。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灾难,她却表现的异常坚强、镇定。当她得知自己病情的真相时,只是平静地说:“哦,真倒霉呢。”所以当她实实在在表现出自己的恐惧时,对肖恩的触动非常之大。

毕淑敏女士的《预约死亡》,是一片充满争议的以死亡为题材的小说。小说中的“我”为了体验死亡,以癌症晚期的病人的身份住进临终关怀医院,观察那些濒死的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近距离的体验他人的死亡:亲人,朋友,走在马路上发生了一起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从电视里看到的天灾人祸。但是,一旦那死亡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是什么感觉?《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开玩笑说,只有一件事不能熟能生巧,那就是自杀。死亡也是如此。我们惧怕它,是因为它对于之前的我们来说是如此陌生。

就像我们对太空、深海、外星人、时间旅行、预言的那种复杂的感觉——既好奇又恐惧一样,死亡之所以会让人害怕,就是因为它的神秘和未知。内心坚强的人面对未知,会选择直面它,解决它。如果不能解决,就承认自己能力有限而不会感到丢脸。当这种未知以“死亡”的身份降临时,再强大的人也会恐惧,这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恐惧。极少有人能够让恐惧没有意思一丝一毫的流露。如果这种死亡转瞬即逝,还是比较幸运的,它还没来得及考验人的肉体和精神就已经让人无法再感觉了。但如果死亡是漫长的,实在是一种痛苦,这种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成了内心力量的投射。

在死亡面前保持住风度,临危不乱,简直可以说是强人所难。这种内心深处的力量更多的是与生俱来。不过,就像天生的胖子通过努力也能变瘦一样,死亡没有经验可积累,但不要忘了,我们都是向死而生。在之前走过的人生之路上,已经承担了那么多事,已经有意识的磨练过自己。等到那一天来临时,内心的力量已经在不自觉间形成了,也在不自觉间影响了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在面对如此未知、神秘的时候,仍然坦然并且从容。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比普通人有着更深刻的内容。所谓相由心生。行动和反应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的言行和态度配得上“优雅”,毫无疑问,这力量来自他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