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动了中国经济
19801900000005

第5章 中国经济的全球定位(3)

上个星期他有一个表达,即他跟欧盟领袖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说欧盟领袖在一起如果能够答应做出比较艰难的改变,我们可以共同渡过这个难关。媒体或者是市场的解读是欧洲央行有可能购买这些国家的债券。但是昨天晚上德拉吉的一句话把大家带回了现实中。所以这是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如果说欧洲央行不采取某种行动的话,这个危机是很可能变得越来越恶化的。

今天我也看了欧盟出台的一些文件,里面确实也提到了各个国家跟IMF的借贷,进一步扩大IMF的救助功能,媒体里面讨论过了没有什么惊喜,但是至少放在文件里面,将来可以进一步确认这种做法,所以我觉得目前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而且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个难关我们可以渡过去,只不过大家不想走出这第一步,欧洲央行有自己的信誉在这里面,它如果进场买一些债券的话,第一是违法的,欧盟的法律不允许救助这些国家的财政,除非你修改这些法律,或者是让各个国家自己的央行去求欧洲央行。德拉吉的话是说那些国家也不应该这么做,如果你理解了欧洲央行的精神,法律精神的话,就不应该找一些法律漏洞去让其他国家要求欧洲央行想做但是法律上不允许的事情。我觉得最后还是看市场怎样去反应,看最后谁的能量更大,一旦到了不得不救助的时候总是另外一个景象,我总感觉不管是领袖也好,还是金融家也好还是货币政策也好,他最后总是会找到一个,从成本上来讲最小化但是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我个人是能够走出这一步的,但是中间会有什么波动很难说。这是第一点。

第二,人民币汇率下跌的这种现象我个人没有放在心上,我觉得更大的风险还是房地产调控这个度上的掌握比较难。所以我也写了博客文章,说房地产的调控我觉得应该是给各个城市有一些自主的力量,自己的决策,不能因为中央有什么标准,然后其他地方也不管各个城市自己的情况,一定要进行一些打压,我觉得这是不妥的,方向是好的,能够让房屋民众购买得起,这个方向我觉得是对的,过去的泡沫也确实存在的,那么具体怎么去消化这个泡沫,我觉得是要各个城市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自己给自己设立一个计划,我的房价允许怎样的缓慢过程甚至是下跌的过程。我的人均收入又是怎样的一个上升过程,以至于使得2020年我的房价收入比能够达到合理的水平,比如说6倍或者是以下,这个是难以走得比较平稳的,如果走得不好的话就会导致新一轮的金融风险,银行坏账等等。

中国经济有三个走向是比较引人注目的,第一个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海啸中国投入4万亿刺激经济的增长,但它的后果却引起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流动性过剩,体现在通货膨胀上;第二,最近在广东以及浙江部分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会城市出现,资金逃离实体经济进入了一些高利贷或者是高风险的房地产行业的比较严重的现象;第三,据某个机构研究所调研之后的结果是,中国地方债务高达10几万亿,这三个现象是否会把中国拖入深渊?

我先讲第一个通货膨胀问题,首先看全球,美联储在搞定量宽松、英国也在搞定量宽松,那ECB(欧洲央行英文缩写——编注)也不得不买进一些国债等等,这些都是流动性方面的刺激,中国的4万亿当然更是,但是全球通货膨胀的形势并没有形成,还是处于完全可控的状况,为什么呢?虽然流动性上去了,但是银行并没有大力地去放贷。

中国的情况稍微有一点不同,中国的银行可能投入了很多,通过其他的渠道包括通过影子银行投入到高利贷上面去,例如我们温州最近发生的事情,但光看通货膨胀我觉得还不是风险,我们过去已经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你也可以看到通货膨胀也是比较快速的下来了,当然你到底相不相信这个数据,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个人感觉全球的通货膨胀没有形成,尤其在国外的通货膨胀一片惨淡的情况下我觉得不是主要的考虑。我在2011年5月份一次内部会议上讲的主要观点,当时通货膨胀比现在更加猛烈一点,不过,现在央行已经下调准备金率,所以方向上有些改变,虽然以本金为主,但是他至少下调了一些准备金,而不是上调,所以方向上来讲中国政府和其他各国政府一样放松流动性,放松以后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流动方向,这个就看是往哪个方向去,第二个是你说资金逃离等情况,这要看这些资金能不能流到极需这些资金的企业去。几年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通过银行怎样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政府应该起一个什么重要的作用。其次是高利贷,你想25%的高利率谁能够支付得起?最后必然是导致一些资金链的断裂,会有一些人跳楼,这些都是可以预计到的,因为高利贷债权人逼债很多都只有通过非法手段,最后必然会导致断臂、跳楼的惨相发生。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目前有几种看法,比较普遍的是以哈继铭为代表的观点,他们觉得所谓“家富不怕子欠债”,就是说地方债务也是左手牵右手,只要这个家庭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的话,那么这个债务最后总是会消失的,总是能处理得了。我个人的看法,如果这个问题不处理好,就会导致2001年阿根廷债务那样,它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各个省政府在公共开支上面没有节制,最后实在没钱用的时候就开始发花花绿绿的纸作为手段,最后还是中央政府买单,所以由地方政府的问题变成了中央政府的问题,变成了主权债务的问题,最后不得不脱离他们的联系汇率制度,跟美元脱钩,大幅贬值。所以,中国地方债务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可能会导致我刚才说的一系列的问题,不能够掉以轻心的,好在我们已经开始处理这个问题了,但具体到什么地步,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这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是应该注重原始创新还是在新技术上基础上的二次创新,在创新上有哪些后发优势,创新中的国家能否通过这个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后发优势是讲有些资源已经存在这样的地方,你可以去利用,不管是借用还是盗用。我刚才说了到了一定时候,自主创新成为必然,这些都是一些很自然的过程,但我们对知识产权尊重能够做到什么地步,这个就很难讲,因为中国毕竟太大,要管也管不过来。在二次创新方面,中国的山寨非常给力的,但是到了技术前沿之后就没有办法了,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前沿之后你上升的幅度必然要减缓的,因为你比以前困难得多了,你要自己创新,你就比以前难得多。

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说中国未来的执政者他并不是一个保守,而是希望大步走的话,中国的未来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还会这样的吗?

其实我已经做了一些调整了,当然我没有办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计算出地缘政治带来多少风险概率,这个也是很难做的,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猜测,包括外围环境的变化,例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围堵,不过,这么多年来已经有极大的改善了,但是你如果看一下对中国做空的投资人,他们对中国没有太大了解,完全就是仅凭看报表,所以还是有误解会产生的,尤其在美国的国会、国防部里面都有一些鹰派人物,觉得中国是一个威胁,是一个将来迟早要处理的危险。

这些人如果上去的话,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我在微博里面也提到关于美国共和党提到的问题,里面的问题都是非常直白的,就说美国政府是不是应该投入资源去资助某些国家推翻他们的政府,或者是会不会派一些人暗杀那些独裁者?这是一个很直白的问题,90%的候选人态度非常强硬的,只有一个人态度是比较理性的,就说我不会派一个人去暗杀别人等等,其他的一律说什么都有可能。包括会不会去攻打伊朗这个问题都会提到,所以我同意你的看法,就是说对这方面我们是不能够掉以轻心的。

世界的知识中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跟美国、日本西欧发达国家差不多呢?还是说只是在数据上有很大的增幅?而我们国家在交易制度研发水平、研发的投入,包括中国人在教育的观念上,可能都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那么,您的预计是否过于乐观了一点?

首先讲一下这个中心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如果说现在世界知识中心在什么地方?我毫无疑问地会选择美国,很多大的创新都是从美国开始的,虽然在那些转向商业化方面的创新,有可能日本做得更好、质量更高,但是创新的想法,突破条条框框天才的想法还是在美国。

在美国并不是说本科教育怎么样,我觉得主要是他们的研究方面,在研究生的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研究氛围基本上是平起平坐的研究态度,我觉得这个是很令人向往的,思想的活跃程度以及交流的这种充分程度,我觉得都是国内应该学习的地方。在香港,我们年轻同事也会在一起喝咖啡进行思想碰撞,这个风气也可以传过来,我觉得不是办不到事情。只不过要想成为一个中心,做到像美国今天这样,就要把许多有才能的人吸引到研究上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