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动了中国经济
19801900000021

第21章 大国崛起的龙象之争(3)

我这么反过来问,他有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的缺点,人家的GDP增长还能达到7%,人家的GDP还能够从现在的接近东亚的速度。也就是说它有这么多的缺点。就像我看到一个学生一样,这个学生从小出生在很贫困的家庭,又是贫困家庭,他就是A,就是B+A-,这就说明他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你要这么思考才对,而不仅仅是看表面的东西。

我们那篇文章写完的以后,很多人反对,说我们忽视这些问题。其实一点都不忽视,恰恰我们认识到印度有这么多的缺点,所以对他取得的成绩才感到更加尊重,因为它要克服很多很多的困难。

印度经济发展的劣势和优势

我先讲他的劣势,然后再讲优势。这是在东莞随便拍的照片,这个是到印度的一个工厂。这个是在美国《金融时报》上的一个照片,这个照片的题目是“印度在纺织业马上就要赶超中国”。

后来我一看他照片他绝对难以赶超中国。因为我自己看面料绝对做不出好的来,为什么是这样?就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基础教育好。成人的文盲率比他们低很多,中国成人的文盲9%,印度是39%,尤其是女性。

我得承认这个,虽然我对文化内层理解特别深,特别是毛泽东在这方面扫盲,在农村做得一些工作,我觉得是我们解释经济发展的时候,这是一个功劳,我们应该承认这个东西。扫盲、提高农村教育,这个做了很大的贡献。印度不是这样的。

这是还很有意思,印度的男士的平均寿命,如果你想活得长的话,你就选择中国人,因为中国平均寿命比他们长10年,如果你不能做这个选择,不能说中国人不能选择,只能是印度人的话,你应该选择做印度男人。因为你做印度男人能够(比印度女士)多活些年,而做中国女士能够多活五六年,我过几年就去做一个手术。

印度歧视妇女歧视到什么程度?歧视妇女平均的寿命要比男人要短,全世界据我所知大概只有七八个国家是这样的。妇女对经济发展来讲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很多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妇女地位高,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比较快,而印度是不具备这个优势的。

另外我再讲中国的文盲和非文盲的定位,大家知道不知道。中国什么叫文盲?什么叫脱盲?不是小学毕业,而是要认识1500个汉字。

而印度什么叫文盲?就是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在一张纸上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他这个定义是非常非常低的。

我们中国对1500个汉字,那在哈佛的本科生,学两年的中文他也就脱盲了。那么聪明的人只能学两年,而印度基本写两个名字就可以脱盲了。所以这个数据远远不代表这两个国家在文盲方面的差距。所以我完全承认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印度人没法比,我就在饭桌上讨论,他的精英的人非常精英,但印度大部分的人教育水平非常非常低,这是他的劣势。另外看其他的科技发展。这是一个专利的统计。中国的专利也比印度多很多。

刚刚我讲了印度的劣势,另外他的居民储蓄率比中国低,外资也比中国低,还有种姓制度。就是说印度经济发展要克服很多很多这些障碍,也就是要克服这么多障碍,他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能够达到中国的8%,投资相当于中国的50%,也就是说他在其他方面做得是很不错的。他主要在什么方面?在我看来主要是经济体制,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管理。我很快给大家讲一下这个东西,一会儿我们再进行讨论。

优势:印度的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同时起步

印度在1993年以前,他的股票市场管理跟我们中国是一模一样,什么证监委等等。印度跟中国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中国的经济改革在1978年就开始了,到最近才涉及金融体制。而印度的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是同时起步。这个是得益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给他们提的这个建议,让经济改革从金融改革开始。它的股票市场、银行的改革,所谓银行改革就是非国有化,这个进程要比中国大概早13、14年左右,他培养了一批非常好的企业。就是说一个国家的金融改革不改革,不会影响你外资企业,我过去的研究还表明,如果这个国家金融体制不发达还可能带来外资,但它会影响本土企业的创业。

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最后还是国企化。这就跟我们经营制度有关系。比如讲Infosys的例子,它是世界级的软件公司,在中国也有业务,他这个企业的发展跟印度金融体制改革是非常有关系的。他1981年成立,6个创始人都是技术背景,没有任何政治后台,他是80年代末收入水平,那时候是十几万美元。就是80年代末的时候也就是十几万美元的收入,没有任何政治后台,6个技术人、6个工程师,当初在90年代的时候再银行能拿到100万美元。我不知道中国在2001年有6个工程师没有任何政治后台,收入只有十几万美元,我不知道这么一个公司在中国现在融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印度在90年代初的时候,这么一个公司就可以获得这么多资源。

1993年股票上市,他是第一家通过市场方式上市的,印度过去跟中国一样,是证券来定价、审批等完全一模一样。1993年取消以后,Infosys是第一批市场定价,由投资者投资银行来决定你的价格是多少。本土企业,而我们中国股票市场大家都知道,多少年都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

为什么这个资金市场非常重要?其实最终是落实到人,本土企业能不能拿到人?在印度、在中国都有这个问题,本土企业没法跟跨国公司竞争人才,他们付的工资高。但是本土企业有一个优势,就是它将来的增长如果给他股票期权的话,只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获得更好的人才。而Infosys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好的工程师,跟GE跟IBM,为什么能挣很多的钱,就是他给股票期权。如果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不让自己的本国民营企业上市,那么民营企业在人才市场上永远是打不过跨国公司。所以在我看来中国的这个问题是非常非常严重的,另外他用上市的钱来建了一个校园,改善了自己的环境。他主要是留住他们最好的人才。

我给大家看一下世界银行对民营企业市场融资环境的研究。这是80几个国家,我现在把这几个国家给大家看一下。这个问题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你认为你本国的金融体制对你企业的扩张,障碍是一二三还是四?三和四是最差,也就是障碍最大。回答中国的给四分,也就是障碍极大是66%的私营企业,印度是25%。如果你要看三或者四,也就是有障碍和障碍最大这么两档,印度是52%,中国是80%。这80%非常有意思,看调查里那些其他国家是80%?俄国、罗马尼亚、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也就是前苏联国家。

从这里面很简单的一个数据就表示,中国虽然进行了30年的经济改革,基本上它的金融制度是停留在社会主义国家,跟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是一模一样。这些东南亚国家基本上是市场认可,但是一个效率的市场,但是他也是很高的。印度也是,就是他虽然是开放,改革但是他很多方面也是没有效率。然后去调查看看细节的话,很多印度企业家抱怨的都是官僚体制太复杂,但基本上都是可以合理获得贷款,而中国基本上是不能获得了贷款。我经常强调金融体制的改革重要性就在这儿。

还有法治方面。它有一个诚实报税的指标,他是这么问。因为他不是问您诚实报不报税?那他问你肯定说我诚实报税,他肯定问你这个行业里面,其他的企业你认为多少是诚实报税?多少是不诚实报税。印度是53%,跟不太诚实的南欧国家差不多,什么葡萄牙、西班牙等等,他们的人均收入是7000美元,中国人均收入是1000美元,中国了比例是11%。跟遭受地震的海地是差不多,所以涉及企业的诚信。印度也有他的问题,但是印度发展水平要比我们中国高许多。

另外给大家看一些微观的数据,我以前做得研究中看宏观数据,我现在觉得没有意义。我觉得要看微观数据的研究。

这个是劳工市场,企业雇工和解雇工人的自由程度。就是越靠近这边就等于越自由,越靠近这边越等于不自由。从这个指标上来说,中国要比印度的劳工市场更自由,当然这个数据是2007年的数据,是在《劳动合同法》之前,我不知道法治化之后中国的劳工数据是怎么样。劳动报酬由生产率决定,这个也是中国比印度做得好。但是所有企业的指标,微观的指标都是印度要先进,这是企业对员工培训,我们到印度去对印度企业调查,就发现他们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我们中国的企业。

这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印度的私营企业大部分还都是家庭企业,家庭企业一般都不重视职业管理,而印度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是家庭企业,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职业型的教育。所以我们毕业的毕业生到那儿去找工作很容易找工作。如果你把他所以这些管理的指标得分化,印度是领先于中国。也就是说所有刚才给你讲这些大道理都在这儿,就是你去参观印度,你眼睛能看到都是印度落后于中国。但是像这种指标、管理、金融体制等等,这些你眼睛看不到,而在于眼睛看不到的几个方面,某些方面,中国是落后于印度的。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看它的管理,主要是看它的生产力,主要看它有没有创新。在这些方面来看,我对印度是很有信心的。

主持人王辉耀博士: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一下黄亚生教授。

现场提问1:我是森林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的CEO,我向黄亚生教授提一个问题。现在企业都在响应政府的号召走出去。走出去之后肯定要和印度企业有一些生意,就是讲究合作。我想问,在国际生意中,印度商人的合作精神,契约履约的诚信程度,您能不能给咱描述一下?

黄亚生:因为我没有到印度做过生意。我觉得印度是这样的,它是两极分化,好的企业非常好,差的企业非常差,我觉得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现场嘉宾:诚信履约率有一个问题,世界有一个数据,我们中国人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是50亿,这个数字是从1979年一直到2008年的数字。而印度这个数据很低,这个数据是所有数据都在里面,是1点%多,而日本这个数据是71.9%,而美国是62.27%。所有国外的使用数据基本上是属于各种性质的企业,只有中国国内是属于国有企业,这就是诚信履约率。这个诚信履约率,我们国家的合同基本上是经过登记的合同,而他们的合同是没有经过登记的合同。这个数据大概得查一查,一个是世界银行有这方面的数据,就是诚信调查;二个有的国家有工商管理局,我们通过工商管理研究上的数据,这个数据只是通过加减得出来。

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比印度更趋于拉美化

现场嘉宾:我是渔阳饭店的总经理,我请黄亚生教授给解释一下。我个人认为一个社会、一个团体的发展,有时候看公平有时候看效率,要么就是公平,要么就是效率。我觉得中国更讲究效率,因为是集权政府,所以他在效率方面走得比较强。而印度方面,我个人觉得是有利于讲究公平的社会发展。但是我个人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中国人想走新加坡的道路,就是新加坡的模式。把国企做大,然后逐渐反馈给群众,最近国进民退是不是有这么一种趋势?我感觉中国某种角度是一个南街村,它实际上把自己的国企做大,最后可能给普通民众带来一种立场的补偿。我不知道黄教授对这个怎么看?

黄亚生: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印是不是有公平的效率,从基尼的系数来讲,印度的基尼系数是比中国高的,另外他这个基尼系数过去是我们研究这个变化不是很大,而中国的基尼系数确实在80年代还是不错的,跟东亚经济是差不多。到现在是更接近拉美国家,而印度变化是很小很小。所以从公平来讲,我可以同意你,但他这后面造成什么原因?可能是政府的。就是简单从公平的角度来讲,我是同意印度这个国家更加公平。从效益来讲就比较复杂了,他的投资比例占中国的一半,而他的投资增长已经达到了70%、80%,从这么一个简单的数据来看,他的这个基本效率是比我们高的。我很难想象中国的资本效益比印度高,因为中国有这么大的规模投资。他有一个数据,叫每投入1元产出多少?而中国到了2009年是7和1的比,而印度可能是3,而美国是4,所以从纯的资金使用效率上来讲,印度是比我们高的。但确实从劳工的效率来讲我们也很低的,因为整个政策的倾向性是要促进就业。比如他2004年还是2005年推行了一个全民就业的措施,就是全农业人口就业。只要你是一个农业人,政府就给你保证就业权。从这个方面来讲,他的劳工效益是非常低,而且从这个口气上来看也可以看出来,就是员工和员工报酬和生产力之间的系数是比中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