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19800500000128

第128章 周密

【词人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原籍济南(今属山东),后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

善诗词,能书画,雅好医药。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与吴文英并称“二窗”,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著有笔记《武林旧事》、《齐东野语》、《云烟过眼录》等。诗有《草窗韵语》、词有《草窗词》等,并编纂《绝妙好词》。词存153首。

清平乐(晚莺娇咽)

再次前韵

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一树桃花飞茜雪,红豆相思暗结。

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赏析】

此词主题是女子思归,是周密为应和好友而作。词人将新颖的构思和巧妙的意象组合,表达了一位独守空房的女子的哀怨。

上阕寓情于景,运用多重意象烘托思妇的寂寞。“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天色已晚,夜莺的啼叫凄婉幽冷,像伤心人的哭泣哽咽。女子独处深闺,心情苦闷,连动听的夜莺啼鸣也如哭泣声,表现其内心烦忧之重。又有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洒满空空的庭院,寂寞氛围被渲染得极为鲜明。

接着,词人将视线落在庭院一隅:“一树桃花飞茜雪,红豆相思暗结。”桃花在风中纷纷扬扬地飘落,像飞雪一样;相思树上,不知何时已结满红豆。古典诗词中,桃花常用来象征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词中主人公的丈夫漂泊天涯,她日夜枯等,韶华逝去,如凋谢的桃花一样,令人悲伤;红豆又称“相思豆”,寄托着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下阕由景及情,直抒女子在等待中的幽怨。“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化用《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二句。女子盼夫君归来,日夜翘首以盼,却只见芳草萋萋,平沙千里,丈夫却一直没有回来。

“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萧郎”典出唐朝诗人崔郊的逸事。崔郊的姑姑有个婢女,后卖给连帅,崔郊思慕于她,赠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人便用“萧郎”指代君子,也指代女子爱慕的对象。杨花随风飘荡,常用来比喻薄情之人。女子在家日复一日地守候,饱受相思之苦。想到萧郎如杨花一般随风飘游,迟迟未归,她不免见杨花而生怨恨。其实杨花本是无情物,不该受无理之怨,女子思忖后又称自己“错恨”,令最后两句层生波折,女子对丈夫的感情由思念转为怨恨,词意被推向高潮。

词人从多重角度写女子的思念和独居时的寂寞,语言灵活,感情真挚,尤其最后两句婉转巧妙,把女子盼归时矛盾起伏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大师导读】

草窗镂冰刻楮,精妙绝伦,但立意不高,取韵不远,当与玉田抗行,未可方驾王、吴也。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周公谨词,刻意学清真,句法字法,居然合拍。惟气体究去清真已远,其高者可步武梅溪,次亦平视竹屋。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一萼红(步深幽)

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厓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赏析】

蓬莱阁建于五代,地处绍兴卧龙山上。宋恭帝德祐年间,元军攻破临安,词人周密随临安民众一同流亡。这期间他两次经过绍兴,本词便作于此,表达了词人在流亡时的满腹哀思,抒发国亡家破的伤感。

开篇三句点明时间,描绘了一派冬意苍茫的景象。行人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步行走,渐渐进入幽深之境。冬季的天空云层黯淡,好像快要下雪。浓重的云层,阴沉的天气,衬托出词人沉重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伤感沉郁的基调。

词人登上高阁,眼前尽是凄凉衰败的景象:“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鉴曲”为鉴湖,是唐朝贺知章告老还乡后隐居的地方;“茂林”即兰亭,王羲之曾在此作《兰亭集序》,有“茂林修竹”之语。历史上,这里常群贤名士聚集,可谓人杰地灵之所,现在却寒沙遍湖,茂林稀疏,一片惨淡。俯仰间,周密追昔往事,思及当下,心有戚戚。

“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临近年末,词人孤身漂泊在外,飘零无助。他不禁感叹:此刻有谁会想起我,又有谁会陪我泛舟五湖呢?“同载五湖舟”暗含典故,范蠡在越国吞并吴国后,携美人西施泛舟而去。词人意指自己像范蠡一样在外流浪漂泊,但不同的是,自己独身一个人,无人相伴,更添悲凉。

“磴古松斜,厓阴苔老,一片清愁。”石阶年代久远,歪斜的松树长在阶边,山崖阴面布满厚厚的青苔。眼前的景色与词人内心的感触结合,油然生出一片愁意。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流亡途中词人回望故都,不知何时才能圆了回归故里的美梦。多少次,他梦中似乎飞回故园,泪洒于此。“西浦”、“东州”都泛指绍兴一带。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曾作《登楼赋》,抒写哀愁。词人也像王粲那样登楼远眺,但眼前的山水风光早已不复当初。“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秦鬟”指秦望山,位于绍兴东南部;“妆镜”指鉴湖。秦望山美若女子发髻,鉴湖平若镜面,如此美丽的山水却被辜负,直到此刻才见到。此时祖国江山大半失陷,词人有家难回,景色再美也只能徒增伤感,国破家亡的悲凉意味又深了一重。

“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结尾不再做激烈的情感抒发,语调变得平和冲淡、悠远绵长。“狂吟老监”指贺知章。周密想要召唤贺知章一起来吟诗作赋,以此消解内心苦楚,他虽明知此事并不可能实现,仍然“唤”之,更道出愁意的难以消解。

本词以景转情,感情跌宕起伏,曲折有致,意境空远,引史据典丰富且妥帖,若一气呵成,可谓一首难得的佳作。

【大师导读】

苍茫感慨,情见乎词,虽使清真、白石为之,亦无以过,当为草窗集中压卷。

——清·陈廷焯《词集》

草窗擅美在缜密,如此章稍空阔,愈益佳妙。

——清·周尔墉《周评绝妙好词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