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趣味中医一本通
19798000000022

第22章 中医绝技:学会一招终身益(8)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乐广这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病人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

乐广称得上是一位“良医”,他懂得怎样去除病人的心病,比一般滥施药物的庸医高明一筹。中医把这种方法叫“祝由”。王冰将祝由解释为“祝说病由”,意为向病人解释病因,让病人打消顾虑,不必用药而病自愈。若病人对认定的病因笃信不疑,百般劝说无效,这时不妨先依从病人,再设法打消病人的顾虑。

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有类似经验。一位病人诉说她在吃饭时误吞下一条虫子,别人怎么解释也无效。她总觉虫子在腹中作乱,整天不得安宁。病家求张子和诊治。张子和开出一帖催吐药方,声称病人服药后虫子必从口中吐出,暗中他告诉病人的贴身丫鬟,趁病人呕吐之机放入一根红丝线到呕吐物中,哄她虫已吐出。丫环依计而行,病人见吐出的东西里果然有一条虫子,从此再不疑心,心情舒畅多了,病也很快好了。

【杏林小讲堂】

现代人中,有许许多多的精神致病因素,诸如工作劳累、学习压力、人际失和、家庭矛盾等,都可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病”。

有句俗话:“心病还须心药医。”中医书籍中,有许多“医心”奏效的医案,示人以法,尔后则发展出许多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说理开导法、以情胜情的活套疗法、惊者平之的脱敏疗法、以诈治诈的行为疗法以及气功松弛等调整心身的方法。

“因地制宜”的由来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个成语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春秋末年,伍子胥逃到吴国,吴王很器重他。一次,吴王征询伍子胥有什么办法能使吴国强盛起来,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应当由近及远,按计划、分步骤做。首先要修好城市的防御工事,把城墙筑得既高又坚实;其次应加强战备,充实武库,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使吴国很快强盛起来。

中医强调因地制宜治疗疾病,因为不同的地区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在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当地人们依山陵而居,常处在寒风凛冽之中,多吃牛羊乳汁和动物骨肉,故体格健壮,不易感受外邪,其病多内伤;而东南地区草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人们的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易致痈疡,或易致外感。因此,治疗时就应该根据地域不同,区别用药。如同为外感风寒,则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重;而东南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轻,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在中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杏林小讲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药材也一样,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药”;所以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讲究药物的产地。同一种药材,由于地域的不同、气候的不同,甚至山脚山顶、向阳背阴的不同,药性会产生差异,疗效也不一样。通常讲的地道药材即指品质纯正、药效良好的药材,如东北的人参、鹿茸,西北地区的党参、黄芪、西南地区的三七等。

“因势利导”的缘由

“因势利导”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做事情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行引导和推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一场战役。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去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5万去救援。田忌向军师孙膑求教救韩国之策,孙膑说:“魏军多,我军少,而且路途远,从下面进兵韩国不行,我军直接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击,可获全胜。”果然,魏军主帅庞涓听说齐军进攻国都大梁,唯恐京都有失,立即日夜兼程回救。此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境内。孙膑又向田忌献计说:“那三晋的战士,素来勇猛凶悍,轻视齐国,认为齐军胆怯。我们要‘因势而利导之’,用减灶的办法来迷惑敌人。”田忌说:“请问军师减灶之法?”孙膑说:“我军在进入魏国境内的第一天筑10万个灶台,第二天筑5万个灶台,第三天筑3万个灶台。”田忌依计而行。尾追在后的魏军主帅庞涓已追兵3天了,而且越追越高兴。因为他第一天察看齐军扎过的营地,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算来足够10万人用的,第二天就只够5万人用的,到第三天就只够3万人用的了。见此情景,庞涓洋洋得意地放声大笑道:“我原说齐军胆小,你们看,到我国才3天,兵士逃跑的就超过半数了。”于是,他决定扔下他的步兵,只带精锐的八千轻装骑兵,日夜追赶齐军。

孙膑获得这个情报后,认真地计算了庞涓的行军速度,准确地推算出在黑天的时候,庞涓会赶到马陵(今邯郸市大名县东南)。马陵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建议田忌派人在道路上堆放些树干、石块,并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下一块,让它露出白色的木质,在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又命令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晚上一见树前有火把,就一齐放箭。夜里,庞涓率骑兵果然追到了马陵这个地方。他骄横轻敌,丝毫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想辨别一下方向,再往前追。透过朦胧夜色,他看见白色木质上有字迹,便命令手下人点起火把照着去看。庞涓就着火光去看树干上的字迹,就在这时,埋伏在道路两侧的齐军万箭齐发,向他射来。魏军遭此突袭,顿时大乱,各不相让,四处逃命。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拔出宝剑,对天长叹一声,说:“这一仗又帮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说毕,刎颈而死。

齐军乘势全歼魏军,并生俘了魏王的太子中,然后才胜利地撤军回国。孙膑也因这一仗而名扬天下。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因势利导这个成语也从此流传了下来。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

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令,误食腐败不洁之物,腹泻腹痛,医生亦常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渐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他认为中医的治疗思想贯穿在《孙子兵法》中,这话颇有几分道理。

【杏林小讲堂】

中医很强调因势利导,它要求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诸种因素,顺应病位、病势特点,以及阴阳消长、脏腑气血运行的规律,根据患者体质、病位等因素,把握最佳时机,采取最适宜的方法施治。

第八卷 谚语养生:老祖宗的经验之谈

人身三宝精、气、神是什么

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说“人有三宝精气神”,那么“精”、“气”、“神”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人的三宝呢?这种说法有什么理论上的支撑呢?下面我们就具体说一下。

这里所说的“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先天带来的,是父母给的;后天之精是人出生后所吃的各种食物所化生的各种营养物质,由后脾胃运化水谷而成。所以,肾被称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的,先天之精是生命产生的根本,后天之精则是养生之源,是人活下去的基础。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奠定了基础,而后天之精又不断不给先天之精以滋养,人体内“精”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体质和寿命。

关于气,则含义非常广泛,由于它在人体内的部位不同,名称则有所不同。气可指“元气”,元气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是肾阴和肾阳的综合体现。元气有推动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是维持生命的动力,人活着就是不断消耗元气的过程,元气耗尽,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神则是人体内在脏腑精气的表现,是人的思想和生命活动的体现。人体与神是不可分离的,中医有“得神着昌,失神者亡”之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神在人体发挥作用的表现。很多现代医学家认为:人的死亡认定不仅指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止跳动,实质上,失去思维功能和知觉感官的人,就意味着已经死亡。

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气生于精,精的化生有赖于气,气的产生表现了神。对于人体来说,精者身之本,从形成胚胎到人的出生,都是由于精奠定了基础;气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气绝则身亡;神者形之主,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说“人身三宝精气神”,这三项中少了任何一项,人的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既然精气神对于人体非常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养护呢?

首先,先天是精是出生时就已经注定的,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们要养的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物质,是食物的精华、水谷精微,要养精,根本的措施就是合理的膳食营养。应该根据个人身体的需要,调整膳食结构,科学配餐。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勿使过。”这是中华民族对传统膳食结构的精辟论述。

此外,膳食应结合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由于四季气候存在春温、夏热而湿、、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易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此外,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饮食,所以应加以考虑。

对于养气来说,首先要重视环境之气。要多呼吸天地“清气”,喧闹嘈杂的环境、污浊的空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更不利于养生。另一方面同样是注重调整饮食。

对于养神来说,主要是情绪养生的问题。长寿的人,大多心胸开阔、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情绪健康观要求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狂喜、暴怒,善于用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建立积极的心态也是改善情绪的主要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思想修养,用理智代替感情,对人生、社会持正确态度;正确观察分析客观事物,冷静、稳妥处理各种问题,打消不合现实的想法与要求。尽快消除不愉快事情的困扰。心胸宽阔、为人宽容和善,搞好人际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坚持身体锻炼。古人云:“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只有体格强壮,才会显示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易于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杏林小讲堂】

精气神是养生的根本,调养精气神的根本目的在于培植身体的固有元气,我们所有养生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固身体的元气,因为元气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元气充足,人才会健康长寿。可见,民间说“人身三宝精气神”是非常有道理的,可以看做是养生的总纲。

为什么说“人活一口气”

人活就是一口气。这里的“气”指元气,亦称“原气”。中医有言,“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意思是,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元气耗尽,人就会死亡。

元气可以细分为六种,分别是:风、火、暑、湿、燥、寒,简称六气。六气互动遵循着五行生克和八卦相荡的规律。如果从人体这个层面分析,六气在人体内有机的配合,浑然而为元气,即所谓的正气。这种正气是维持人体相对独立于外界的力量。跟正气相对的,就是我们中医中的邪气,它是六气在人体内没有有机地配合,散乱所致。

《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当人体处于平和状态的时候,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而如果身体状况变差,那么细菌、病毒这些邪气就有了可乘之机,会压过身体里的正气,正气不如邪气,那人就会得病了。

人体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如果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均衡、稳定、强盛的,外敌是不会侵略你的,人体也是这样,如果各方面系统功能正常,致病因素是不可能侵犯你的。中国有句俗话“黄鼠狼子专咬小病鸡”,意思就是说身体虚弱的小鸡容易遭到黄鼠狼的攻击。身体强壮就是正气,黄鼠狼就好比外来的邪气,身体强壮才是逃脱劫难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