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趣味中医一本通
19798000000019

第19章 中医绝技:学会一招终身益(5)

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积淀。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了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

【杏林小讲堂】

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400多种。

鹤年堂:京城养生老字号

清朝中后期,北京流传着“参茸饮片鹤年堂,丸散膏丹同仁堂”。北京鹤年堂是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的医药老字号,是由著名医学家、养生大家丁鹤年在北京菜市口创办的,他同时也开创了以养生立店的先河。

北京菜市口有名,在于它是清朝的法场。知道菜市口法场的人,一定也知道鹤年堂。清代以后,菜市口被朝廷定为法场,刑场就设在鹤年堂药店的门口。每逢官府要杀人的头一天,鹤年堂都会被告知:“明日行差,准备酒食,切勿外传,日后付款。”到了第二日,监斩官、刽子手们先集中在鹤年堂里大吃大喝一顿。酒足饭饱,“午时三刻”也到了,于是在鹤年堂门前事先搭好的席棚中,抬出一张堂里的书案摆在里面,备好椅子,桌面上照例放有锡制毛笔架、朱笔等。待监斩官朱笔一圈,不到一分钟,便会刀起头落。刽子手行刑之后,照例再去店堂要点安神类小药,防止晚上失眠和恶鬼缠身。

鹤年堂的牌匾是谁所题呢?按照老辈人传说,鹤年堂所在之地原为明代严嵩的后花园,鹤年堂即园中堂名。流传至今的“鹤年堂”匾,是当年严嵩手书的遗物。

关于匾额,还流传一段故事:当年鹤年堂的匾一挂上,便吸引了过往的行人,人们对这三个雄浑的大字惊叹不已,认为是京师无贰。这时走来一位山西的老举子,他站在匾下端详了许久,点点头后又摇摇头,人们问起来,他说:“字是好字,有功底,有韵味,可惜笔锋转折处,时时透出一股奸气。”后来严嵩果然成了万人唾骂的大奸臣。当然,这可能是后人的附会之说。

严嵩的匾额使药铺生意大发,掌柜的又连开了四家分号,取“五鹤朝天”的吉言。原店位于城西,为示区别,店名便改为“西鹤年堂”,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来附庸风雅,提笔写了“西鹤年堂”的匾额,就是今天人们在店门前看到的。而严嵩的匾额移到了店内深处,现在还悬挂在那里。

“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从明朝重臣杨椒山为鹤年堂所题的楹联就可以看出,从明朝起,鹤年堂就提倡“把中医养生寓于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养生理念。在鹤年堂有一块珍贵的匾额,上书“调元气”、“养太和”,题写者就是赫赫有名的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古代打仗,受刀伤者众多,所以,军队每次出征都要携带大量的急救药和刀伤药。而在明朝军队里,鹤年堂精制的“白鹤保命丹”更被称为“神药”,必不可少。据说当年戚继光要带兵去抗击倭寇,鹤年堂曾专门赶制了一大批“白鹤保命丹”,送到戚继光的营帐里。在戚家军征战倭寇的历程中,这些“白鹤保命丹”发挥了巨大作用,救治了成千上万的抗倭勇士。为表示感谢,1568年,戚继光欣然写下了“调元气”、“养太和”六个大字。

【杏林小讲堂】

鹤年堂的创始人丁鹤年,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在武昌当地很有才名。丁鹤年不愿仕途功名,只想做鸿儒上医,十八岁时元末战乱,丁鹤年带着母亲、夫人外出逃难,一路以行医卖药教书为生,饱尝逃难的苦难。

《丁鹤年传》中写道:丁鹤年,病且癯,安能与常人比?丁鹤年集回汉岐黄之术于一身,善养生之道,在动乱之年,以他病弱之躯,却活至九十鹤寿,实属奇迹。

“1405鹤年贡”敬老养生酒是鹤年堂运用世传秘藏之养生酒方精酿而成,康熙大帝专门用其供奉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因此又称“天子敬母酒”。

叶开泰:只图国泰民安

汉口叶开泰中药店始创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由叶文基创建,曾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陈李济并称“中国四大药店”。叶开泰创始人叶文机(叶氏53世,叶开泰药店第一代),原籍安徽徽州,明初迁入江苏省溧水梁塌山渡,始在南京开设一小杂货店。受家传影响而深谙医道的叶文机初来汉口行医时,湖南岳阳一带瘟疫流行,叶文机前往应诊。他的医术受到驻军简亲王的赏识,并给予赞助。叶文机返汉口后,于1637年10月在汉口大夹街陶家巷的一青砖瓦屋内,一面悬壶应诊,一面以医荐药,以“叶开泰药室(意即叶开泰药室开业图国泰民安)”为名,并经销药品,在汉口站住了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叶文机传至叶时芬(54世,第二代),再传至叶宏良(55世,第三代),其经营业务进一步扩充,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叶宏良善于理财,也勤于治家。他把儿子叶松亭(56世,第四代)教养成人,以科举入仕。叶松亭做生意也颇有经验,自原籍分析家产,回汉口后整顿业务,更以宦襄所得扩充店房,增加人事、货源和设备,并迁家眷来汉口,在汉阳黄陵购买田产,建祠堂落籍。为了便于向仕途发展,叶松亭开始雇用经理主持店务,他官运亨通,曾官至诰受中宪大夫,也促进了叶开泰的和发展。

叶开泰药店大门上方高悬的匾额上赫然刻有“叶开泰”斗大的金字,店堂内前排有两个大柜台相对而设,左边柜台专售自制的膏丹丸散等中成药和药酒,右边柜台经营参茸、燕窝,在中间一条宽敞的过道后面还设有雅致的客厅,后堂则依次设有账房、天井、炮制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厂房及储存药材的仓库。店堂中央上方“叶开泰号”的金字招牌下,两根抱柱上书一副对联:“并蓄兼收愿人长寿,遵古酌今损己无欺。”前排柜台上亦竖有“真诚药室”和“遵古宜今”,后排柜台上牌匾写着“天施地生”和“怡养天和”,整个店堂陈设不但古朴,而且表现出和善经营的风格。

叶开泰药店历代当家人治店方法都较严谨,除订有较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外,且提倡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遴选出类拔萃的人才,从不任人唯亲,主张在店员中平等竞争,唯贤是举,对其中佼佼者委以重任。因此,叶开泰负责经营管理的高级职员中,有南京帮的人,也有湖北汉阳人,还有的为安徽的籍属。对店里所聘用的人员,叶开泰药店常以较丰厚的薪水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平时对生活困难或急需要钱用的职工,账房可预先借支,以救危困之急。

出生于七代中医世家、年逾古稀的老中医戴植樵,1931年就进叶开泰药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制药技术。他以《中药大辞典》上记载的虫草炖水鸭为基本方,增加滋阴补肾、补气活血的桑葚、百合等药物,在药师协助下,制成名贵滋补品“滋补水鸭精”。

叶开泰在生产中药饮片或中成药之前,必须先广泛收集和筛选历代名医验方,重视研究各种药材特性及加工炮制的方法,尤其注重选择地道药材,品质纯正,用料质量上乘精良,质色兼优,合理配伍,遵古炮制,所以药品质量特优而誉满国内外。叶开泰的配方簿所列膏丹丸散,有一些处方的成分与当时市售有别,例如朱砂、生地、当归、炙甘草组成的成药,功能为镇心安神、清热养阴。而叶开泰配方无黄连、甘草,较前方增加了麦冬、天冬、五味子、元参、丹参、远志、茯苓、柏子仁、枣仁、人参,实际是明朝洪基的《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配方,效用亦较前方更偏重于滋阴补心。

【杏林小讲堂】

叶开泰以生产传统的高档中成药“参桂鹿茸丸”而闻名全国,此方中的人参非高丽参而不用,不是边油桂而不取。除生产“参桂鹿茸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等高档滋补剂外,叶开泰还生产一批疗病祛疾确有良效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大活络丸”、“虎骨追风酒”等。

陈李济:400多年的历史传奇

相传405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最终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寓意“存心济世”。由陈体全、李升佐两公创建于公元1600年的陈李济迄今已有400多的年的历史,跨越明、清、民国、共和国共四个时期。

陈李济创立后,致力于搜集民间古方、验方,经独特炮制推出各种良药,并首创蜡壳蜜丸剂型。(据中国药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晟考证,蜡壳药丸剂型起源于清朝初期,首创者为陈李济。)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北京中医学院和北京科教制片厂,将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过程拍成电视录像片向世界播发。据史料记载,清同治皇帝偶患风寒,腹痛吐泻,经御医推荐,服用陈李济追风苏合丸奏效,遂御赐“杏和堂”三字的封号以示表彰。同时钦定陈李济珍藏的旧“陈皮”列入广东省城每年进奉慈禧太后的贡品。民国初年颁布商标法时,就用“杏和堂”三字组成盾形文字商标申请注册,沿用至今。

清朝科举时,每届试期仕商云集北京,为使货畅其流,陈素济将本厂产品及时运送北京展销,因此逐渐声名鹊起,驰誉为广药,销往边远省区。据史料记载,陈李济一粒追风苏合丸在云南省怒江、西双版纳等地可以换售一个银元。当时在全国制造中成药行业中,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东陈李济三大名家并行于世。

【杏林小讲堂】

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中,浓缩了这个老字号400多年崎岖和辉煌的历史。踏入馆内,在“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对联下,摆设着明代的青花将军坛、清代的斗彩贮药瓶,古色古香的酸枝木药柜上,刻着“苏合丸”、“白凤丸”、“宁坤丸”等人们熟悉的药名。据说慈禧太后长期服用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容颜不衰。

第六卷 药名诗联:当归何必问泽兰

药名四季歌

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佳作。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

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杏林小讲堂】

天麻,原名赤箭,始载《本经》,宋代《开宝本草》始收载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纲目》中将二者合并称“天麻赤箭”。别名明天麻,还有神草、独摇芝、定风草、合离草、离母之称。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风的功能,常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

泽兰别名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生于沼泽地、水边,全国大部地区有栽培。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性微温,味苦、辛。活血化淤,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淤血腹痛、水肿。

槟榔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我国引种栽培已有1500年的历史,广东、台湾两省栽培较多,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种子可入药,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兴奋作用。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

曹操诗谜考华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佗,并讲述了华佗医术高超的一些故事。于是曹操命人将华佗星夜请来。然而,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虽说把华佗请到丞相府中,但他仍不轻易相信华佗的本事,想亲自考考华佗,看其对中草药是否精通。于是曹操口授徐庶写了一信: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长生不死,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

华佗看后,自语道:“曹孟德在考我。”原来这是一首诗谜,每一句打一种中草药名。华佗不愧为神医,立即挥笔,写下16种中草药: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

徐庶带回交给曹操,曹操看后大喜,道:“果真是有能之辈也!”遗憾的是,当华佗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几涎方可除根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就此命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