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四季饮食调养智慧
19797800000004

第4章 打开《内经》,寻找四季饮食智慧(3)

1.服用铁剂(如硫酸亚铁)时,切忌喝茶饮牛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牛奶中的磷酸盐均会与铁离子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复合物或发生铁质沉淀,妨碍铁的吸收而降低药效。同时,服用铁剂还应少吃猪肝、花生米、海带、芝麻酱等高钙、高磷食物,以免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可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铁盐的溶解度,有利于人体对铁质的吸收。

2.服用驱虫药后,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应多食纤维素多的食物(如地瓜、萝卜、土豆、青椒、莴笋等),以增强肠道蠕动,促进虫体排出体外。

3.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人参等药物,忌服葱、蒜、萝卜。

4.服钙片,忌吃菠菜。

5.服用维生素D时,应多食含钙质较多的食物,如黄豆、鸡蛋黄、乳类、动物肝脏、骨头汤等,以促进骨骼生长,辅助疗效。久服甲状腺片的人,会增加人体钙质排出量,因此也要多吃含钙高的食物,以免出现骨质疏松、龋齿等缺钙症。

6.服用维生素C时,不宜同食动物肝脏,因为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铜,如果同时食用可因铜的存在使维生素C氧化而失效。

7.服用维生素K时不宜同时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鲜枣、山楂、西红柿、芹菜、茄子等),因为维生素C可破坏维生素K,降低其药效。

8.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以及降糖灵、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痢特灵等均应忌酒(一切酒类)。否则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甚至导致药物失效。

9.服用四环素类、红霉素、黄连素、利福平、胰酶、淀粉酶、复合维生素B、胃蛋白酶、乳酶生等药物时应忌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与上述药物起作用而降低疗效。

10.服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以及碳酸氢钠时,不宜食用酸性水果、醋、茶、肉类、禽蛋类,否则会使这些药物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或降低药物疗效。

11.服用四环素类、红霉素、灭滴灵时,应忌食牛奶、乳制品、黄花菜、黑木耳、海带、紫菜等高钙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的钙离子可与上述药物发生反应,生成难溶的结合物而降低药效;服用洋地黄、地戈辛、强心苷时也不宜同吃高钙食物。否则会引起强心甙中毒。

12.服用去痛片、散利痛、优散痛、安痛定、含氨基比林的药物时忌食腌肉,以免药物中的氨基与腌肉中的亚硝酸盐结合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13.服用健胃散、龙胆酊等苦味健胃药时,不宜拌糖服用或服药后立即吃糖。因为苦味健胃药可借助其苦味刺激胃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帮助消化和促进食欲,服糖后就会降低药效;服用可的松类药物时,也不可同吃高糖食品,否则会使血糖升高,出现糖尿。

14.雷米封是一种常用抗结核药物,当服用这种药物时不宜同时吃鱼类食品。因为鱼类含有大量组氨酸,这种组氨酸在肝脏里变成组织胺。雷米封能抑制组织氨的分解使其在体内堆积发生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皮肤潮红、眼结膜出血以及面部麻胀等不适。

15.服用左旋多巴、茶碱类、安茶碱等药物时,不宜同时食用牛肉、鸡蛋、奶制品等高蛋白物,以免降低其疗效。

16.保泰松是一种抗风湿药物,服用该药时忌高盐饮食。因为高盐食物易导致血钾增高而引起水肿,血压升高;服用降压药物时,也必须严格控制食盐量,以免阻碍血压下降。

17.服用激素类药物例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以及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双香豆素、新抗凝等,忌食动物肝脏,以免失效。

18.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是两种常用的保钾利尿剂,使用这两种药物时体内血钾容易升高,故不宜同时食用香蕉、橘子、葡萄干、菠菜、土豆、海带、香椿芽、紫菜、红糖等含钾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高钾血症。

19.服用感冒退热冲剂时,不宜吃蜂蜜、麦芽糖、枣子、狗肉等含热量高的食品,否则会降低退热效果。

20.优降宁是一种降血压药物,服用该药时不宜同吃动物肝脏、鱼、巧克力、奶酪、腌鱼、香蕉、扁豆、豆腐、牛肉、香肠、葡萄酒等,否则可引起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21.服苦味健胃药,忌喝糖水。

此外,服用安定、硝基安定、利眠宁、氨茶碱、甲氰咪胍等药物时务必忌烟,否则可因烟油中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加速上述药物之代谢和灭活,从而减弱或者丧失这些药物的疗效。

22.服降脂类药物不要吃动物油。植物类食油,可增强降脂药物的效果。可是动物油,主要是猪、羊、鸡油等,却会增加体内脂肪存贮,降低某些治疗及降血脂药物的功效。所以在吃降脂类药物时,应吃植物油以利增强降脂药物的功效。

23.碱性药物不宜吃醋:由于醋为酸性食物,在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胰酶、红霉素、磺胺类这些属碱性类药物时,食醋会使药物失去药效。所以服用上述药物时必须忌食醋。

第二节 《内经》四季饮食规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饮食总原则

如果悉心研究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出现较大矛盾并表现在外化的时候,常常是春夏之交这个人心易动的时期,也就是三、四、五、六这几个月。因此,贤明的统治者都尽量在春夏之交缓解矛盾。黄帝就认为,在春夏之季对人民群众要“生而不杀,欲而无夺,奖而不罚”。

其实,治国安民的大业与养生之道也是相通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就是讲,一年里,春夏秋冬四时(四季)阴阳的变化,是天地自然界万物生命演变过程中生、长、收、藏的根本所需。深谙养生之道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然界变化规律并能顺应这个变化规律的人,会适时地在春、夏季节多吃补阳食物,以顺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多吃滋阴食物,以适应收藏的需要,这样顺从了天地自然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正常地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戕害生命力,破坏人身真元之气,损害身体健康。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春夏季节天气逐渐热了,为什么还要养阳?那样岂不更热了?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为什么还要养阴?如此不就更冷了吗?

春夏的时节气候转暖而渐热,自然界温热了,会影响人体。人感到暑热难耐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即大量消耗阳气,来调低自身温度抗暑热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天热汗出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为阴,但《内经》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阳气的参与。

秋冬的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自然界寒冷了,也会影响人体,人感到寒冷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调动阳气,来调高自身温度抵御严寒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秋冬季节阳气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

所以说,春夏之时阳虚于内,秋冬之时阴虚于内。在养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所谓“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总之,主要还是阳气易于亏耗。

【健康小贴士】

秋冬养阴并不代表这两个季节就不用养阳了。因为对于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的力量,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原动力。阳化气,人们把阳和气连起来叫阳气;阴代表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基本物质。阳气是人体生存的重要因素,由阳气生成的生命之火,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所在;阴成形,通常又把它叫做阴液。阴液是有形物质,濡养了人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及功用。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皆有赖于阳气的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只有阳气旺盛,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以及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才有依赖。只有阳气的能动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这就是阳气在人体的能动作用,它不仅主宰了人的生命时限,而且还确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不论何季,“养阳”都是非常重要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食养规律

人与天地是相应的,养生就要顺应四季,达到天人合一,那么顺四季养生又该遵循怎样的规律呢?《黄帝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适应四季气象变化形成的普遍规律,四时之气,春生以冬藏为条件,冬藏以秋收为条件,秋收以夏长为条件,夏长以春生为条件,顺四时养生就要遵循“生、长、收、藏”这个定律。

1.春生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种生发之气的源泉就是冬天的藏纳和积累,如果冬天没有好好地收藏,春天就没有生发的基础,就没有精力去投入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春天人一定要保养好生机。

该怎么办呢?在饮食上,最好多吃些扶助阳气的食物,比如面粉、红枣、花生等辛温类食物,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可以补充维生素。酸性食物要少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最好不吃。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的食品。所以,虽然羊肉可以补阳气,但是容易过敏的人还是要少吃为妙。

2.夏长

《内经》认为夏属土,五脏中的脾也属土,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湿气通于脾”,也就是说湿气与脾的关系最大,所以,脾应于长夏,是脾气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强之时,因而是养“长”的大好时机。

在夏天,人容易心火过旺,因此饮食应清淡,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在流汗后,不仅要补充水分,还应补充盐分;夏季易中毒,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并且不要食用变质食物。

3.秋收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是为冬天储备能量的季节。这时天气下降,地气内敛,人也应该早睡早起,收敛精神而不外散,以缓和秋季肃杀的伤伐,使神气安定。这是秋季养生的法则,如果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损肺脏,到了冬季便会出现顽固不化的泄泻,供给冬季收藏的就减少了。

秋季易伤津液,故饮食还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红枣糯米粥等都是益阴养胃佳品。初秋,又属长夏季节,此时湿热交蒸,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而气候渐冷,这时饮食还要适当多食些温食,少食塞痛之物。

4.冬藏

冬藏就是说冬天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冬眠的动物,它们一到冬天就开始蛰伏起来不再活动,以降低能量的消耗。其实,冬天人也应该像动物这样,减少消耗注意收藏,具体要做的是:减少洗澡的次数、减少运动量、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多吃些味道厚有滋补功效的食物。

以上就是春夏秋冬的“生、长、收、藏”法则,在顺四时饮食养生中,就要注意这些,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否则,违背了这个原则,健康就要受到威胁。

春天省酸增甘,滋养肝脾两脏

按照《内经》“四季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应以养肝益脾为先。《千金方》中也说:“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气当令,肝主阳气。根据五行学说,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所以肝气过旺会影响脾脏的运化功能。同时,脾又与胃密切相关,故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故春季进补应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等。

很多肉鱼类也属甘性,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此外,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如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根据气候特征等,春季大致可分为早春时期、春季中期和春季晚期三个阶段。一般来说,三春虽然统属于春季,但饮食还是各有侧重的。

1.早春时期

为冬春交接之时,天气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

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适量。

午餐:主食150克,猪牛羊瘦肉(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蛋汤或肉汤适量。

晚餐:主食100克,蛋鱼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2.春季中期

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高骤低,变化较大,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量,减少肉类的食用。

3.春季晚期

春夏交接之时,气温偏高,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

早餐:豆浆250毫升,主食100克,小菜适量。

午餐:主食150克,蛋鱼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50克,菜汤适量。

晚餐:主食100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