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简明家庭经络保健手册
19797600000008

第8章 迅速缓解12种骨肌疼痛

落枕的经络调治法

我们在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天早晨起床突然感到脖子痛,头只能歪向一侧,活动不利,不能自由旋转后顾,如向后看时,须向后转动整个躯干。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轻者4~5天自愈,重者疼痛严重,可延至数周不愈。

落枕一方面可因肌肉扭伤所致,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从而导致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另一方面可因外感风寒所致,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同时,颈椎病也可引起反复“落枕”。

对于落枕,我们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调治:

1.症状较轻者,可先用热毛巾敷患处数次,涂上风油精或红花油,或在患处贴上伤湿止痛膏,症状可很快消失。

2.用热毛巾敷患侧,稍停,颈部向患侧旋转,坚持旋转到最大限度,停10秒钟左右。然后颈部缓慢转向健侧,转到最大限度后同样停10秒钟左右。颈部左右反复旋转约5~10分钟。此间可更换毛巾,使其保持一定的热度,但应注意防止烫伤。

3.患者坐在凳子上,两臂自然下垂,头先向左转,再向右转,连续转动20次。然后挺起胸部,头先向下低到下巴挨着胸部为止,再向后仰,停3秒钟后再低头,反复做20次。再次将胸部挺起,将颈部尽量向上伸,再尽量往下缩,连续伸、缩15~20次。

4.两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下约0.5寸处各有一落枕穴。取此点用拇指直立切压,再顺着掌骨间隙上下移动按压,约2~3分钟,症状会立即消失。急性落枕按压1次即可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发生落枕后,切不可用”端脖子”或”拔萝卜”的手法强转硬扭,否则有导致四肢瘫痪的危险。

颈椎病的经络调治法

现在,患颈椎病的人群正在大幅度增加,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长时间低头看书、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最容易得颈椎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脖子后面的肌肉发硬、发僵,颈肩疼痛,而且头晕、恶心,手指麻木,腿软无力。

我们的身体比世上任何机器都要精密,而且要求各方面都要平衡,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的运转状态。这包括肌肉、骨骼、筋脉、经脉等各方面的平衡,各方面平衡了,才能保证身体整体上的阴阳平衡,才能保证经脉上气血通畅。颈椎病主要是肌肉和骨骼失衡引起的,所以只要好好调节这两部分的平衡,所有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督脉上的风府穴、手大肠经的手三里穴。

风府很好找,顺着脖子后正中线上的颈椎向上摸,到头骨时有一个凹陷,这就是风府穴。用拇指的指腹顶住穴位,向上用力按200下,然后开始转头,正反方向分别旋转5圈。

手三里在曲池的下两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并起来的宽度。曲池的位置也很好找:把胳膊屈曲90°,掌心向下,肘尖和肘关节内侧的横纹的中点。

【TP】手三里

按揉手三里的时候要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腹从里向外拨,有酸胀或胀疼的感觉为度。这对颈椎病造成的手指麻木效果很好。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配合刮痧治疗。如果前后俯仰颈痛,病因在膀胱经,就先刮膀胱经;如果左右转侧疼痛的,病因在小肠经,就要先刮小肠经;如果痛连后背的就从膏肓、厥阴俞开始刮,然后刮脖子;只是中间颈椎痛的,从后发际顺脊椎向下刮,直至刮不出痧为止。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人觉得自己的脖子可以扳响,所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来回扳几下,听着响声好像很舒服似的。其实这是不对的,经常这样就会造成颈椎关节松弛,颈椎边上的韧带也会变松弛。

不管有没有颈椎病,平时都要注意两点:

1.睡觉时枕头要高低适当。枕枕头的目的是睡觉时让脖子部位的肌肉放松,所以正确的枕法是垫在脖子下面,而不是把脖子空出来。枕头的高度一般10厘米就行了,身体比较胖的可适当高一些。

2.颈部不能受凉。包括食物的寒凉和外来的风寒,因为一受凉肌肉就会发紧,而且凉邪会向里传,颈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变得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得病,所以一定要引起注意。

背痛的经络调治法

中医里很注重后背的养生,《黄帝内经》认为后背为阳,太阳寒水主之,所以很容易受寒。古语有“背者胸中之腑”的说法,这里的“腑”就是指阳,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后背的养生,睡觉时掖好后面的被子,避免风寒从背后侵入体内。

现在很多上班族整天坐在电脑前,身体往往保持一种姿势好几个小时,背部肌肉长时间不活动,就会变得疲惫、僵硬,类似突然转身这样的激烈动作就容易使背部受伤。而每当工作结束后,很多人最喜欢的姿势就是瘫坐在椅子上,以为这样就能使全身放松,得到休息。其实这种姿势给背部肌肉带来的负担远超过正襟危坐,时间长了就会发展为难以忍受的背疼。如果利用休息时间多做一些小动作,就能让背痛远离你,试试下面几个除背痛的小绝招吧。

第一招:背后双手合十

背后双手合十,每天做两次,每次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背部疼痛。刚开始做时,也许会觉得非常吃力,做不到位,没关系,只要坚持,会觉得越来越容易,而且缓解背痛的效果也变得明显起来。

【TP】小绝活大健康“三招功法让背不再痛”

第二招:双手相握

你也许会觉得惊讶,双手相握怎么可以治背痛呢?这里所说的双手相握,不是简单的一只手握另一只手,而是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从背后相握(如下图)。试试看,它可是缓解背痛的好方法。

【TP】同上

第三招:背部撞墙

感到腰酸背痛时,如果有人帮你捶捶背部,推拿、按摩一下,会感觉轻松许多。这是因为背部有很多穴位,经常刺激就可以保健治背痛,所以空闲之余可以利用墙壁锻炼一下。具体做法是:离墙15~20厘米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撞击弹回后,再撞击,约1秒钟撞一下,随着撞击的节奏自然呼吸,撞击时动作有力但不可过猛,要协调均匀。碰撞的顺序可以是背上部、下部、腰、左右肩胛、左右侧背部,争取整个背部全部撞到。

【TP】龟尾穴、大椎穴

此外,捏脊也是很好的后背养生法:取俯卧位,拇指、中指和食指指腹捏起脊柱上面的皮肤,轻轻提起,从龟尾穴开始,边捻动边向上走,至大椎穴止。从下向上做,单方向进行,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腰扭伤经络调治法

不知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扭伤的状况,比如弯腰搬重物的时候,不小心扭了一下腰,或者走路的时候不小心崴了一下脚,等等。有的时候很幸运,没什么事,稍微活动活动就好了。有的时候就没那么幸运了,受伤的部位马上就肿起来了,疼得要命,根本没法动。这时不动还好,稍微一碰疼痛难忍,根本不可能按摩。不管是哪个关节受伤了,都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排除骨头出现问题的情况。

如果有条件的话要用冰袋冷敷,这样可以减少渗出,肿得也就不那么厉害了。这时候要是没搞清楚状况,用了热水,那问题可就严重了,第二天这里肯定是变成紫色了,而且肿一定也没有消。急性期的时候为了减少渗出,所以要用冷敷。如果经过按摩,疼痛没有完全缓解,等过了24个小时,就应该用热敷了,这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这时,疼痛肿胀的地方我们不能碰,但是我们可以在对侧的相应部位找解药。比如说有人左脚崴了,肿痛难忍,这时,可以在右脚的相应部位来寻找敏感点,然后在这个敏感点上做按摩,一般几分钟以后那个受伤的脚的疼痛就会好很多,20分钟基本上就能好。要是腰扭伤的话,除了用“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办法以外,还可以选后溪、天柱、志室、肾俞、委中、合谷等穴位来按摩。按摩的时候刺激强度要较大,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按摩后让患者下地活动活动,一般很快腰痛的症状就会明显好转。

腰扭伤多归属中医学的“腰部伤筋”、“腰痛”范畴,“腰为肾之府”,多为肾虚,腰府不健,再加上劳力不当或跌扑闪挫使腰部筋脉受损,经气运行不畅,气海瘀滞于局部而发生腰痛。

【TP】委中、肾俞、气海俞、太溪、关元

艾灸疗法治疗本病时,取委中、肾俞、气海俞、阿是穴进行灸治。古人在《四总穴歌》中指出:“腰背委中留”,故腰部疾病要取委中穴;腰扭伤者多为肾虚,因此取肾俞,以补肾健腰。肾俞和气海俞亦属局部取穴,疏通患处经络,以活血化瘀;阿是穴即患部,往往压痛最明显处也是气血瘀滞最严重的部位,用艾火灸之,可以使气血运行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体弱肾虚者,应常灸太溪、肾俞、京门、关元等穴。上述诸穴均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灸法,每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如果配合腰部按摩,效果会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问题,就可以有效预防腰扭伤。在剧烈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腰部,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使肌肉发热、血液循环畅通,在剧烈运动时,不易产生腰扭伤。在运动时,腰部用力要逐渐增大,而不是要用猛力。有慢性腰肌劳损等腰部疾病者,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都较差,运动时要保护好腰部,不要突然用力或过度弯腰。身体任何组织都有”用进废退“的规律,因此要进场进行腰部运动,加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弹性。

扭伤后的经络调治法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身体扭伤的情况,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治疗,而如果状况较轻,我们可以采取按摩的方法。中医有“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之说,上下左右,以痛为俞,人体的四肢及躯干都存在着左右对称,上下对应的情况,左膝出现疼痛,时间一长,右膝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且相对应的左肘关节也会出现不适。针对这一情况,当左膝出现疼痛时,按摩右膝及左肘部相对应的部位,同样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所以,当我们的左脚或右脚扭伤时,找到最痛的那个点后,在对应的部位给予按摩。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配合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并抬高患肢。此时,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伤后,应施行局部冷敷,并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回流,不至于使血液瘀积于血管损伤处。

冷敷方法如下: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将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部,每3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也可以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30分钟。夏季则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

如果踝部扭伤已超过24小时,充血肿胀停止时,则应改用热敷疗法。此时,热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有利于伤处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

热敷方法如下:将热水或热醋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处,5~10分钟后毛巾已无热感时进行更换。每天进行1~2次,每次热敷约30分钟即可。必要时,可用胶布敷贴踝部固定制动2~3周。

另外,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

肌肉酸痛的经络调治法

很久没有运动,一运动后肌肉酸痛,浑身不舒服,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主要是由于突然剧烈的运动导致血液给肌肉供氧不足,使肌肉细胞做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产生乳酸,乳酸堆积越来越多,就会感到肌肉酸疼。大部分人对这种症状并不在意,因为歇上几天后就会自动好转,而有经验的人在剧烈运动后都会做做按摩,这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带走肌肉中的乳酸,肌肉酸痛的感觉就会减轻很多。

【TP】太白

在这里,有一个有效的穴位疗法,就是用艾条灸太白穴。

“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为健脾要穴。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当人突然运动时,会导致脾气一下子耗费过多,使肌肉内部气亏,而艾灸脾经原穴太白,可以调理疏通经气,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运动过度造成局部受伤也可使用这个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取艾条一段,采用温和的灸法灸两侧太白穴15~20分钟,半小时后酸痛感就可消失了。

如果手边没有艾条或者嫌艾条麻烦,用拳头或保健的小锤敲击太白穴也可以。

此外,太白穴还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所以,要经常按揉太白穴。

网球肘的经络调治法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是指手肘外侧肌腱发炎疼痛。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研究显示,手腕伸展肌,特别是桡侧腕短伸肌,在进行手腕伸直及向桡侧用力时,张力十分大,容易出现肌肉筋骨连接处的部分纤维过度拉伸,形成轻微撕裂。

家庭主妇、砖瓦工、木工等长期反复用力做肘部活动者,也易患此病。由于长期的劳损,可使附着在肘关节部位的一些肌腱和软组织,发生部分性纤维撕裂或损伤,或因摩擦造成骨膜创伤,引起骨膜炎。

本病多数发病缓慢,网球肘的症状初期,只是感到肘关节外侧酸困和轻微疼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压痛可向下放散,有时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压痛及活动痛。局部无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前臂旋转活动时可疼痛。严重者手指伸直、伸腕或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患肢在屈肘、前臂旋后位时伸肌群处于松弛状态,因而疼痛被缓解。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

中医将网球肘称之为“肘劳”,属于“痹症”、“伤筋”的范畴。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气血虚衰、风寒外袭及劳累损伤三种类型。

气血虚衰型的典型症状是提、端重物时肘部疼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缓解,并伴有气短、困倦等症状。风寒外袭型则以冬季肘关节突然疼痛,做提或拧的动作时肘部疼痛剧烈,疼痛部位遇暖后缓解,遇冷后则加重为主要症状。劳累伤筋型则多和患者从事的相关,肘关节外侧有压痛点,前臂扭转或用力握拳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痛感相前臂或肩部放射。

【TP】曲池、手三里、肘髎

艾灸疗法在治疗网球肘时,以补益气血,养血荣筋,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采用艾条温和灸时,取曲池、手三里、肘髎、阿是穴为施灸穴位。曲池、手三里和肘髎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消除疼痛。灸治阿是穴则可以直达病灶。以上各穴合用,可以起到活血通络、濡养禁锢的作用。其操作方法是: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施温和灸,每个穴位每次灸3~5分钟,隔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采用艾炷发疱灸时,以曲池、阿是穴位灸治穴位。曲池可以起到行气血,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二穴合用,则可以通气血,散外邪。操作方法是:令患者屈肘,将胳膊放置在桌子上,施救者用米粒大的艾炷放在上述穴位上点燃施灸,每个穴位每次灸3~5壮,隔天灸1次,5次为一个疗程。灸后所起水泡可用针刺破后放水,并涂抹消炎膏。

为了防止网球肘的出现,平时可加强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及柔韧度的练习。注意运动的强度,不可使手臂过度疲劳。

足跟痛的经络调治法

有不少人都有足跟痛的毛病,一般都是中年人,男性还比较多。足跟痛的人都很痛苦,一走路就会疼,站在那也会疼,早晨起来双脚没有接触到地面还没有感觉,只要一站在地上立即会感到说不出来的痛。对于足跟痛有些人通过X光片检查后可以知道确实是在脚跟的部位出现了骨刺,也就是骨质增生。如果骨刺特别大的话还会在脚后跟的地方鼓出来一块。但是有一些人却是做X光片也检查不出什么了,一样是疼痛难忍。所有的足跟痛都与肾虚有直接的联系。

为什么说足跟痛就是肾虚惹的祸呢,难道长骨刺也会是因为肾虚的原因造成的吗?的确如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肾虚会影响身体很多的功能下降,骨质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肾主骨生髓”,这也就是说身体的骨质会从肾虚的时候就发生改变,当然足跟作为身体最下方的位置,负责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又每天无数次的与地面摩擦。

除了因为肾虚的原因,一些年轻人也会出现足跟痛,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年轻力壮,身体无论哪个地方都是非常健康的,如果这个年龄出现了足跟痛,就要仔细地分析一下,这个年龄的人是不会有肾虚出现的。但是他们非常好动,经常蹦蹦跳跳的,这就出现了对足跟造成的硬损伤,也就是通过强烈的震动,使骨骼受到直接的撞击,从而出现了疼痛。这样的情况就不需要采取什么治疗方法,只要多休息,观察一下不要再出现类似的运动损伤就可以了。

【TP】百会、阴交

一名姓刘的中年男子,双足灼痛的症状已经持续1个多月了,其具体症状是:双足自踝关节以下灼痛如焚,必须放入冷水中浸泡,疼痛方可缓解,但身体并无其他明显异常。他在采用艾灸疗法治疗时,可用艾条熏灸百会与阴交二穴,每天熏灸2次,每次3个小时,灸感感传均可下行至足部,灸至半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还有一名姓王的年轻小伙子,右足跟足跟软组织无名肿胀软组织无名肿胀,周围界限鲜明,但没有疼痛的感觉,骨质也无异常,用纯艾绒熏烤阿是穴,每天2小时,逐次缩短熏灸时间,20天后全消未再发。

中药泡脚法也是治疗足跟痛的不错选择。取茄根500克,加入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一定量的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等到水温合适的时候浸泡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钟就可以。另有验方是用夏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加适量水再煮15分钟,趁热先熏后洗,每次30分钟,每天2~3次,每剂药用2天。

足跟痛的患者还可以用透骨草、寻骨风、金毛狗脊各10克,研为细末,均匀撒在数层纱布上,用线缝实,做成鞋垫,垫在鞋底足跟容易接触的部位。

痛风的经络调治法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使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肾脏、血管壁而引起相应病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累及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累及肾脏形成痛风性肾病,累及血管壁引起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

中医学认为:脾位于中焦,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运化、统血、主肌肉和四肢。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人身的肌肉四肢皆赖其煦养,清阳之气靠脾气的推动以布达,脾脏的功能健旺与否,往往关系到肌肉的壮实和衰萎。所以,关节炎、脚趾痛等均为疾病的症状或称为表象,而不是病因,脾脏患病才是痛风疾病的病因所在。治疗时重点在于治疗脾脏,恢复脾脏的运化功能,使其经脉滑利、气血流畅、代谢加快,促使病情逐渐好转。同时还要对其他脏腑的经络做全面调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痛风病症的恢复。这时外关穴、脾腧穴、阳陵泉穴就成了首选穴位。

【TP】阳陵泉、外关

外关穴是三焦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阳维脉。具有联络气血、补阳益气的功效。阳维脉主要维系、联络三阳经,主一身之表,外关穴也是以治表证为主。

阳陵泉穴,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属足少阳胆经,是五腧穴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为筋气聚会之外,具有舒肝利胆、强健腰膝、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用拇指的指腹向下按压外关穴,并以画圆的方式按摩,左右手交替进行。

痛风病的多发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度饮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痛风疾病的患者在饮食上要少吃高蛋白食物,如牛羊肉、牛奶、鸡蛋、鸭蛋等,还要少喝酒。

此外,痛风病的发生还和气血有关。阳气行于脉外,血行于脉内,白天行阳气夜里行阴气,这是天地给人的造化。人体受寒,气血在体内就运行得慢,人体受热,它在体内就运行得快,造成七情、六气受到损伤,而气血运行过快或过慢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如果经常四处奔波,使得体内血液沸腾,而后又贪凉,不注意保暖,这样寒凉在外侵入,热血在内受寒凉而凝,痛风病就会发生。

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所以治疗痛风应以养气、行血及固肾为本,气血畅通,痛风病才会治愈。

狭窄性腱鞘炎的经络调治法

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腱鞘疾病,多因反复摩擦致使鞘管肥厚狭窄而引起。反复伸屈握捏作业者易患此病,且以男性多见。

狭窄性腱鞘炎可发生在身体多个关节处,临床最常见的是桡骨茎突部腱鞘炎和屈指肌腱腱鞘炎。发生于指屈肌腱鞘者又名扳机指,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屈伸指时引起弹响;发生于桡骨茎突,为拇短伸肌腱及拇长展肌腱腱鞘炎,表现为握拳外展时局部剧痛、提物乏力,在桡骨茎突可触及豆大结节局部压痛、四指握住拇指并尺偏腕时引起疼痛;幼儿先天性鞘管狭窄者偶见于拇长屈肌腱。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劳损伤及经筋,或寒湿侵及脉络,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所致。属于中医学中筋痹的范围。

对于此症,可在患处热疗、按摩及充分休息3周左右,特别要减少引起疾病的手工劳动。局部封闭治疗,可使早期腱鞘炎得到缓解,每周封闭一次。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应做腱鞘切开术,术后应早期做屈伸手指活动,防止肌腱粘连。术后1个月内免手工劳动。

使用艾灸疗法在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时,主要是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以阿是穴为主要灸治部位时,可采用艾炷直接灸的方法,取麦粒大的艾炷放置在穴位上点燃施灸,以患者有灼热感为度,连续灸5壮,使艾灸的热感渗透至患部深处。隔天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阿是穴可以采用阳燧灸的方法进行灸治,取生川乌10克,生草乌10克,生南星10克,生半夏10克,蟾酥0.6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再将升华硫黄60克加热熔解后放入已经研好的药粉中,充分搅拌后,摊成饼状备用。将鲜姜切成薄片,贴敷在阿是穴上,将药饼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在灸治时可用镊子夹住姜片肌腱移动。每次灸3~6壮,以患者感到有热胀感并向手臂传导为度。隔天灸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TP】阳溪、列缺、合谷、外关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可以采用艾炷悬灸的治疗方式,桡骨茎突腱鞘炎取阳溪、列缺、合谷;屈指肌腱鞘炎取阿是穴、外关。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悬灸,每次每个穴位灸5~10分钟,每天灸1~2次。

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应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不宜用冷水,适时活动手,并自行按摩。得了此病,贵在早治,以免迁延成慢性。当刺痛开始时,可以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转动手腕约2分钟。可以运动所有的腕肌肉,恢复血液循环,并消除手腕的弯曲姿势,此弯手姿势常引起手腕痛等症状。当你休息时,避免使手低于肩膀。以桌面支撑手肘,或将手肘靠在椅把,保持手朝上,这是有益的休息姿势。轻轻握起拳头,然后张开,将手指伸直。如此反复练习有助于缓解刺痛。睡觉时,保持手臂靠近身体,且手腕不弯曲。假使让手垂在床边,将增加手的压力。使用工具时,勿将压力集中于手腕基部。尽量使用手肘及肩膀。

三叉神经痛的经络调治法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厥头痛”、“头风”、“面痛”等范畴。本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受寒、精神刺激、感染、肿瘤压迫以及血管畸形等病变有关。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一侧或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症状、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高,年龄多在40岁以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

本病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周期性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感觉与运动功能的脑神经,在面部有三个分支,即三叉神经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运动。疼痛部位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以第二、三支(面颊、上下颌部)为常见。第一支(额部)较少发生。

三叉神经痛祖国医学认为是经络阻滞不通所致,临床取下关、颊车、地仓、颧髎通经活络,疏调局部经气;合谷为手阳明经经穴,清泄阳明,疏风镇痛;翳风为手少阳和足少阳之会穴,清热散邪;阳白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穴,清热散风。风寒盛者加风池、风门,疏风散寒止痛;风热盛加大椎、曲池清热散风。

【TP】下关、合谷、颊车、翳风、地仓、阳白、颧髎、风池、风门、大椎、曲池

艾灸治疗本病时,以通经活络为主要原则,第一组处方为下关、合谷、颊车、翳风;第二组处方为颊车、合谷、地仓、阳白、颧髎。风寒盛者加灸风池、风门;风热盛者加灸大椎、曲池。具体灸法以艾条悬灸为主: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皮肤2厘米处施灸,每次选用4~5个穴位,每个穴位每次灸10~15分钟,每天施灸1次。

预防三叉神经痛,应做到以下几点:保证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舒畅心情,切忌冲动、生气,抑郁寡欢。进食较软的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三叉神经痛患者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

坐骨神经痛的经络调治法

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见病。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坐骨神经痛就是经络不通造成的。大腿外侧只有胆经一条经络,所以可以说,胆经不通是造成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那么坐骨神经痛患者该如何缓解和调养呢?当然是疏通胆经。

方法很简单:拍打。胆经在人体的侧面,拍的时候从臂部开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三百下。

坐骨神经痛是身体排除寒气时的症状之一。当肺排除寒气时,会使胆的功能受阻,当胆经受阻的情形严重时,就会造成胆经疼痛,也就是坐骨神经痛。由于疼痛是由肺热引起的,因此,按摩肺经可以疏解肺热,肺热消除了,胆经立即就不痛了。

当胆经发生疼痛时,按摩肺经的尺泽穴会感觉非常痛,压住正确的穴位后,停留在穴位一分钟可以立即止住疼痛。为减少发病的几率,平时可以经常按摩尺泽穴。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

【TP】尺泽

由于肺和胆的问题通常都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当发生胆经疼痛症状时,问题必定已经相当严重了。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祛除疾病,必须先培养气血,气血能力达到相当充足的水平,人体才有能力逐渐祛除肺中的寒气。寒气祛除了,胆功能才能逐渐恢复。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工作时要坐硬板凳,休息时要睡硬板床。要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右腿,内衣湿后要及时换洗,防止潮湿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凉、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