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事”与“会来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能使20几岁的年轻人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生活给每个人的机会其实大致相当,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舞台上将自己扮演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会来事才能办成事
有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想法简单,喜欢直来直去,从来不会拐弯抹角做事。为人又实实在在,心直口快,常常按照自己的既定思维去支配言行,不懂得随机应变、随声附和、逢场作戏、顺水推舟,溜须拍马之类。于是,经常被人定论“不会来事儿”。
会来事的年轻人,则能让自己在社交中左右逢源,在家庭与事业中游刃有余,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成难成之事;也能在生意场迅速说服他人,赢得宝贵的合作机会;能够受到上司的重视,深得同事的喜爱和赢得下属的尊重,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王静在大学学的是园艺设计,毕业后留到省城的一所大学任教,成了贫困家乡里飞出来的一只“金凤凰”。但当王静看到家乡贫困的现状时,她突然萌生了为家乡闯出一条致富之路的想法---建一个花卉种植基地。
带着这样的一腔热情,她毅然辞去了令很多人羡慕的大学教师职务,回到家乡开始了她的花卉种植基地的建造。
基地开工时,乡里一些重要的干部们都来了,表示他们对知识分子建设家乡的支持,并承诺,以后只要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一定会尽量帮忙。可是,因为不懂人情世故,事情并没有王静想象的那么顺利。
有一天,她见乡里的干部们在一家饭店吃喝得很热闹,干部们见到她热情地打招呼,陈静却表情认真地对他们说“从辈分上说,你们都是我的长辈,我不该多嘴,可你们作为干部怎么能不顾乡里百姓的疾苦,拿着乡里的钱随意吃喝呢?”
这些话把干部们说得很没面子,王静走后,他们开始议论,这丫头,满身书生气,上了几年学就开始摆谱,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过了没多久,王静又因为乡里干部按亲疏远近划分宅基地的事,跟干部闹得很不开心。
这些事情,让王静很窝火,过了没多久,她的花卉种植基地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实施计划需要的很多东西,要乡里干部开证明才能购买,乡里干部总是以各种理由不给开证明,农场需要资金,她去找乡干部,得到的只是冷言冷语。
有知情人劝陈静,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去找乡干部们认个错,送点礼,没准就能把这些事情办成。可王静却硬着口气拒绝了,她觉得,低声下气从来都不是她的做事风格。最终,王静只能放弃自己的花卉基地。
邻村另一位大学生李霞,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想在家乡办一个豆制品加工厂,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
刚开始时,李霞和王静一样率直。在选厂址时,李霞发现有一些材料被领导拿走送人了。李霞便直接去找领导质问材料的事情,领导却意味深长地告诉她:“在社会里很多东西是大学里学不到,必须自己去琢磨。人除了会干活外,还必须懂得人情世故。”
李霞听后,悟出了其中的门道,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以后做事时,她多了几分心眼,很快就以能干而又听话,获得了领导的认可,没过几个月,她的豆制品加工厂就顺利开业了。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所谓适者生存,归根结底,就是会来事儿者生存。试想,一个不会来事的人又怎能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去呢?
要知道,会来事儿才能成事,所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管学历有多高,家境有多显赫,阅历有多丰富,都要懂得一些做人道理,有一点“会来事”的心思,那才是最有用的做人杀手锏。
多与人套套近乎
新认识一位朋友或者与不太熟悉的人相处,首先要通过语言拉近和对方的距离,俗称“套近乎”,也叫“名片效应”或“认同术”。套近乎是交际中与陌生人、尊长、上司等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
套近乎就是要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
外交史上有一则轶事:
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产生了奇效。
在这段会谈的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作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日本议员先后五处运用寻找共同点的办法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浅。
这位日本议员的成功,给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赢得别人的好感,应学会与别人套近乎,使你成为他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