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善于运用人脉的人能够互相合作,相互借助对方的力量,弥补自身的缺点,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正像一位企业老总说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合作互惠互利,营造双赢局面才是硬道理。”
人脉,越分享越多
我们都崇尚思想的交换和碰撞,好的思想的交流能摩擦碰撞出火花,=。所以又有人这样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我也有一个想法,那我们相互交换之后,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想法。
这段话用到人脉上,我们不妨这么来说,如果你有两个苹果,我也有两个苹果,如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还是有两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两个苹果,而我有两个鸭梨,彼此交换一个后,双方都有一个苹果和一个鸭梨。同样,倘若你有一个非常好的人脉网,我也有一个非常好的人脉网,我们互相交换,那么,你就有了两个人脉网,我也有了两个人脉网。因此,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和交换人脉资源,充分体现了人脉应用的双赢哲学。
如果你有十个朋友,你的朋友也有十个朋友,那么你们互换之后,彼此就有了二十个朋友,这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每个人的人脉关系网中的一个小点也许能为别人带去人脉关系网中的一条人脉线,在发挥滚雪球的倍增效应,你会发现你可以以惊人的速度搭建出一个新的人脉关系网。这样就真正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有这样一对父子,儿子是汽车推销员,父亲是保险推销员。
有一次,儿子向一位文化名人成功推销了一辆汽车。一个礼拜后,这位文化名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先生您好,我是汤姆的父亲,感谢您一个礼拜前向汤姆买了一辆汽车,我今天打电话是想通知您,请您明天抽时间开车回车行进行检查。”这位父亲知道,大凡名人都很忙,一般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邀请。所以,想借这位名人回车行的机会请他吃饭。
第二天,这位名人如约而至,检查车况后,这位父亲对他说:“××先生,为感谢您的支持,已到午餐时间,我想请您一起坐一坐,我们可以顺便聊一聊如何更好地维护您的爱车。我想您不会拒绝一个做父亲的请求吧?”文化名人盛情难却,接受了邀请。
席间,这位父亲说:“像您这么成功的人士,一定会非常注意生活的品质,一定需要一份完善的保障计划。您帮助了我儿子,您一定也会帮助我的,我这里有一份保险计划书,请您留意看一下。”这位文化名人面对对方的盛情,实难拒绝,不得不接过保单。
几天后,这位父亲不断地打电话和亲自拜访,终于签下了一份保单。同样,这位父亲的儿子也向父亲的保险客户推销汽车。
这就是人脉资源交换的有效运作。
若想靠别人壮大自己的人脉关系网,首先必须有一个前提,我们所拥有的人脉资源如同做生意,也是一种平等交换。我们跟朋友之间之所以可以维持互动关系,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可以提供给对方的东西,而且这种交换是不同价值的交换,是通过交换来弥补各自的需要,这对双方都是有意义的。
因此,不妨拿你的人脉资源与他人做个交易,学会与你的朋友共享人脉资源。到时你就会发现,当你们互相交换人脉后,你们可以各自拥有更加丰富、完善的人脉资源。
人际交往一定要互利
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
他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随机抽样,给挑选出来的人寄去了圣诞卡片。虽然他也估计会有一些回音,却没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了一张。而其实他们都不认识他啊!
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自动就回赠了一张。也许他们想,可能自己忘了这个教授是谁了,或者这个教授有什么原因才给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样,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给人家回寄一张,总是没有错的。
这个实验虽小,却证明了互惠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它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法则,是各种交易和交往得以存在的基础,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只是一心想谋利,别人没有任何好处,怎么还会和你来往?
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富翁先后去世了。一个富翁下葬时,大家都去送行,而另外一个的葬礼却冷冷清清。
一个外地人正好路过这里,看了两个人的葬礼后,无比感慨地说:“一个人生前的好坏从死后也能看出来啊!”
小镇上的一个老先生正巧听见了,笑了,说:“先生,那你认为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呢?”
外地人说:“这还用问,自然是大家都去送行的那个是好人了。”
老先生说:“这要看好坏的标准怎么定了。大家都去送的那个富翁常常花天酒地,可是大家都从他手中得到过好处,他照顾过大家的生意,大家都从他那里赚到了钱,我也拿到过他给我的很多小费;而另一个富翁呢,虽然富有,可却从来不乱花钱,自己很节俭,吃饭、穿衣都很小气,连擦皮鞋的小贩都赚不到他的钱,谁能说他好呢?谁还会去送他呢?”
外地人听后,良久不语。
这个例子正是很好地体现了人际交往一定要遵循互利的原则。当你给了对方足够的好处,对方自然会在心里感激你,反过来就会做一些对你有益的事。
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应该帮他一次;如果一个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给他买一件礼品;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到我们的一个聚会上来。
由于互惠的影响,我们感到自己有义务在将来回报我们收到的恩惠、礼物、邀请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肯让步、不与别人互惠的人,即使真正赢了,讨到了不少好处,从长远来看,他也一定是输家,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玩下去了。
中国讲究礼尚往来,也是互惠的表现,这似乎是人类行为不成文的规则。
一个人向朋友请教一件事,两人聚会吃饭,那么账单就理所当然应由请教人的这个人付,因为他是有求于人的一方。如果他不懂这个道理,反而让对方付,就很不得体。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间,你求别人办事,如果没有及时地回报,下一次又求人家,就显得不太自然。因为人家会怀疑你是否有回报的意识,是否感激他对你的付出。及时地回报,可以表明自己是知恩图报的人,有利于相互之间继续交往。
而且如果不及时回报,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你一直欠着这个情,如果对方突然有一件事反过来求你,而你又觉得不太好办的话,就很难拒绝了。俗话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可以说,为了保持一定的自由,你最好不要欠人情债。
当然,在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之间,就不一定要马上回报,那样可能反而显得生疏。但也不等于不回报,只是时间可能拖得长一些,或有了机会再回报。
朋友间维护友谊遵循着互惠定律,爱情之间也是如此。其实世上没有绝对无私奉献的爱情,不像歌里和诗里表现的那样。爱情也是讲求互惠互利的,双方需要保持一个利益的平衡。如果平衡被严重打破,就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像坐跷跷板一样,要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肯让步、一味索取的人,即使真正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他迟早要被别人讨厌和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