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19792500000028

第28章 节日民俗(4)

次日,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也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阴水洞里就行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着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到我闭了眼为止。”两个不孝子一听可以不花一文钱,马上就答应了。原来,乌鸦与猫头鹰在喂养自己的孩子时都十分细心。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是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的呢?小乌鸦还不错,让老乌鸦待在巢里,衔来吃的填在她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她。反哺之情,就这样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令人伤心的是,小猫头鹰后来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这样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来越看不下去,开始善待老母亲。可是,天公不作美,老婆婆偏偏在这时过世了,兄弟俩追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猫头鹰毛色,披一件麻衣,并一路跪拜。

从此以后,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有的地方百姓比较穷,买不起整匹的黑布,于是就裁一条黑布戴在胳膊上。这些都是为了表示要谨记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

知识小链接:送花圈的由来

送花圈的习俗是从欧美传过来的。在我国古代,丧葬仪式以搭灵堂为主,四周饰以白布,并扎纸人、纸马来烧,另外还要打幡、撒纸钱等。

按照北欧的传说,一个人临死时带上花圈,天使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原来,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神圣法》第七条说:“假如有人或者亲身,或者由于自己的马或奴隶在竞赛中获胜而得到花圈,那么在他死时,无论在他家里或在战场,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同样,也允许他的亲属带花圈参加葬礼。”

既然花圈是胜利者和勇敢者才能得到的奖赏,难怪天使会把有花圈的灵魂带上天了。因为好人升天堂,坏人下地狱,这是当时众人一致的看法。

“男左女右”的由来

“男左女右”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这种习俗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去世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五运历年纪》中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即伏羲;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即女娲。民间传说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知识小链接:女士优先的礼仪

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女士优先”的含义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能弱者,而是像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

喝酒碰杯的由来

人们在喝酒之前习惯先碰一下杯,这个习惯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说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喝酒时,人的很多器官都可以分享到喝酒的乐趣:鼻子可以嗅到酒的香气,眼睛可以看到酒的颜色,舌头可以辨别酒的味道,唯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聪明的希腊人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响声就会传入耳中,这样,耳朵也能分享到喝酒的乐趣。

另一说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习惯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防止有些心术不正的人给对方暗放毒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办法,就在角力前,双方各持自己的酒向对方的杯中倾注一下,这样,便逐渐发展为一种碰杯的礼仪。

知识小链接:叩指礼

如今饮酒,不仅注重酒的品质,还十分注重饮酒的氛围和礼节,所以,文明饮酒显得尤为重要。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祝福等。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跪拜礼的由来

跪拜的由来要追溯至我国东汉时期。在东汉以前,还没有桌椅,人们无论吃饭、议事、看书,都是在地上铺上席子,然后坐在席子上。通常坐时要两膝着地,再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上,脚掌向后向外。就其形式而言,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表示尊敬,往往要伸直上半身,即古书上所说的“引身而坐”,使“坐”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跪”。然后俯身向下,有时要前额触地。就这样,逐渐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汉代以后,渐渐有高座。凳椅逐渐用于生活中,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跪拜礼虽然存在,却成为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应用于官场之中。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也经常使用跪拜礼。后来,又增加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

知识小链接:握手礼的由来

握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礼节。

有人认为它来源于原始社会。当时,原始人居住在山洞,他们经常手执棍棒,到处打仗。后来他们发现人与人之间还可以结为朋友,而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见面时先扔掉手中棍棒,然后相互挥手。随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握手。

“剪彩”的由来

关于剪彩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剪彩起源于西欧。古代,西欧造船业比较发达,新船下水往往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观看。为了防止人群拥向新船而发生意外事故,主持人在新船下水前,在离船体较远的地方,用绳索设置一道“防线”。等新船下水典礼就绪后,主持人就剪断绳索让观众参观。后来绳索改为彩带,人们就给它起了“剪彩”的名称。

另一种传说,剪彩起源于美国。1912年,美国一家大百货商店将要开业,老板一大早就把店门打开,并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一来图个吉利,二来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可是,在离开店前不久,老板的一个10岁的小女儿牵着一条小哈巴狗从店里窜出来,无意中弄断了这条布带。顿时,在门外久等的顾客,蜂拥而入,争相购买货物。

不久,老板又开了一家新店,他又让其女儿有意把布带弄断,果然又财源广进。于是,人们认为小女儿弄断布带的做法是一个好兆头,于是纷纷仿效,用彩带代替布带,并用剪刀剪断彩带。沿袭下来,就成了今天盛行的“剪彩”仪式。

知识小链接:剪彩的程序

独立而行的剪彩仪式,通常应包含如下六项基本的程序:

第一项,请来宾就位。

第二项,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第三项,奏国歌。

第四项,发言。

第五项,进行剪彩。

第六项,进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