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
19792000000027

第27章 立世:感旷达人生泰然抒怀(3)

这一切是在所有莫须有的罪名清除后得以改变的。那老友经过人生一段阴霾之后苍老了许多,但那笑声又再次回来了,还是那么爽朗的声音,“滋润着心灵,温暖着耳朵。”老友的生活有重新焕发生机。于是季老感慨,人是不能丢掉笑的。“一个在沧海中失掉了笑的人,绝不能做任何事情。只有能笑、会笑、敢笑,才能阔步前进,创建宏伟的事业。”这就是季老对我们的教诲。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难事,都要学会笑。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一个约4岁的小男孩在店里转圈子。他们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的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微笑的。”后来,这位妇人每想起这个场景,内心就会被深深地感动。 

法国作家拉伯雷说过这样的话:“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如果我们整日愁眉苦脸地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如果我们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朋友,既然现实无法改变,当我们面对困惑、无奈时,不妨给自己一个笑脸,一笑解千愁。

笑声不仅可以解除忧愁,而且可以治疗各种病痛。微笑能加快肺部呼吸,增加肺活量;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获得更多的氧,从而更好地抵御各种病菌的入侵。

微笑是一种做人心态的外在表现,这种魔力不仅能够给日渐枯萎的生命注入新的甘露,还会使你的人生开出幸福的花朵。

微笑的后面蕴涵的是坚实、无可比拟的力量,一种对生活巨大的热忱和信心,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一种直面人生的智慧与勇气。而且,境由心生,境随心转。我们内心的思想可以改变外在的容貌,同样也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

约翰·内森堡是一名犹太籍的心理学博士。在“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疏忽,他幸免于难,然而他却没能逃脱纳粹集中营中惨无人道的生活折磨。他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像野兽一样疯狂地屠戮着,无论是怀孕的母亲,刚刚会跑的儿童,还是年迈的老人。

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对死亡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人。内森堡知道,如果自己不控制好情绪,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

有一次,内森堡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一路上,他产生一些幻觉,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是否能吃上晚餐?他的鞋带断了,能不能找到一根新的?这些幻觉让他感到厌烦和不安。于是,他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是在前去演讲的路上。他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他精神饱满地在发表演讲。

他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了笑容。内森堡知道,这是久违的笑容。当他知道自己还会笑的时候,他也就知道了,他不会死在集中营里,他会活着走出去。当从集中营里被释放出来时,内森堡显得精神很好。他的朋友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在魔窟里保持年轻。

你的笑容是你最好的信使,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树立这样一种信心,那就是: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世界是有欢乐的。

微笑是阳光的美丽外衣,从今天起开始微笑吧:

养生无术是有术

我没有养生秘诀,也从来不追求什么秘诀。我只是有一个“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季羡林

长命百岁,无人不期望。不过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之年有几人,期颐更是屈指可数。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乃中国的长寿之星。不过根据当时计算年岁的方法,以六十天为一年的所谓“小花甲”记岁方法,彭祖的岁数其实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四十多岁。但这个岁数拿到现代也是绝无仅有的。彭祖是最早创立养生术的古人。养生之术在历代备受皇室的重视,在普通百姓之间也广为流传。

季老也是难得的长寿之人,他在九十五岁那年,与好友林庚教授互赠“相期以茶”四字为彼此贺寿,并且互相鼓励,期望能活到茶寿之年(一百零八岁)。有人问起季老活了近百年,是否有养生之道,季老只是回答:“没有秘诀”。他提出了“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在他的一生中,心中坦荡,毫无挂碍,当然身体、胃口和心情都处于极佳的状态,在他的观念中,养生无术便是有术。

很久以前有个富甲一方的商人,听闻天山山脉中有一道士,所练仙丹吃后能使人多活一百岁。富翁一听,便抛弃妻子、子女,也顾不上做生意,便背负行囊,匆匆赶往天山。

旅途中富商历经坎坷,走了一年的时间方才来到天山脚下,可是天山何其大、何其广,一座一座山峰去找,岂不是要找上好多年。可是为了多活一百岁,继续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富商便立刻有了精神。开始逐个山峰去寻觅。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富商已经老态龙钟,可是依然在山下的村庄间徘徊,从没见过这个道士。

不久,他终于找到见过这个道士的人,那人说道士早在十年前已经死了。富商一听,顿时傻了眼,这个道士不是擅长养生之术吗,为何他自己这么快就死了呢?富商越想越伤心,自己找了他那么多年,时间都被浪费了,他还不如趁着年轻时多跟妻子和孩子相处,还能赚更多的钱。

等到富商回到家乡的时候,人事已非,她的妻子和孩子都死了,家产也被孙子败光,而孙子此时亦不知去向。富商已经七十余岁,孤苦伶仃,身无分文,只好行乞。有一天,人们发现街上不见了富商讨饭的身影,原来富商心情郁闷、身患疾病,死在了破庙里。

长命百岁、富贵无穷,谁人不想?可是谁人能永远不死、永远富贵?在季老看来,长寿不是追求的东西,正因没有追求,才更是心境平和,而心境是决定人新陈代谢的极大因素。因此与其追求养生之术,不如追求养心之术。一些长寿之人总结了一套养心之法,便是:“意志坚强,宽宏大度;开朗乐观,诙谐幽默;善于休息,兴趣广泛。心中坦荡,无奢无求。”如此拥有一颗坦荡之心,拥有一份闲适之情,真可谓长寿的不二法门。

季老对陶渊明很崇拜,他常常用陶渊明所写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来提醒自己,在前文也有谈到。此诗句出于陶渊明《形影神诗三首》,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其闲云野鹤般的存世情境为后人所奉行,这首诗正点明了其看破世间百态、心静意止。此处引用其诗,供世人赏之,以其共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君言,得酒莫茍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崑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 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为身体,“影”即为影,“神”则又是一种高明的、冥冥之中的存在。此诗借三者问答,体悟众生贵贱贤愚的生活状态,指出他们“莫不营营以惜生”,却充满困惑。其实,世上的事情千千万万,有些能做到便做到,做不到也不必汲汲而求,不用太多思虑。陶渊明欲以这三首诗奉劝世人,莫要在意富贵贫贱、生老病死,命里有则有、无便无,这便是最好的养生之术。

不期长生,只争朝夕

老在人生中是件大事,老是自然规律,能达到这个阶段是幸福的,而老了之后的离去,也是生之必然。

——季羡林

作为一个耄耋老翁,季老已将人生看透,有生即有死,他认为相信长生不老的人是不聪明的,长生是种愚蠢的说法。在他看来,长寿和长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长寿不仅仅是生命的延长,更是精神状态的愉悦和乐观。一般所说的长生是指幻想用某种药物或者技法保持生命不衰老,就像古代诸多皇帝所为,只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所有的幻想长生不老的想法都是愚不可及的,而且,即使真的能够长生不老,生活就一定快乐吗?

有一个国王,得到了一瓶魔水,据说喝了它能够长生不老。谨慎的国王向大家询问意见。国王问一名军人:“我喝了这魔水,会快乐吗?”军人答道:“国王,您将万寿无疆,您征服全球的时代就会到来,那不是最大的快乐吗?”国王又问一名富商,富商说:“国王,看着自己的财富日益增多,你将会十分快乐。”国王又问一个农民同样的问题,农民答道:“国王,您会快乐,也会不快乐!您喝了这魔水,倒是会得到永生,但总有一天,当您环顾四周时,既看不到妻子,也见不到子孙,甚至连朋友和忠实的仆人也没有了。”国王激动地感叹道:“我不要!如果我将失去所有的亲人和朋友,我要这些权力和财富干什么呢?我为什么要活着呢?”就这样,国王用力地把装魔水的瓶子摔在了地上,把摔得个粉碎。大地吸收了魔水,聪明的国王和亲人、朋友们快乐地生活着。

世上从来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但不难猜想,长生不老不一定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好,你的父母、妻子、孩子,你的所有朋友,所有熟悉的人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在茫茫岁月中,没有人知道你、了解你,你的快乐又从何谈起呢?长生还有何用?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抛弃梦想长生这种不明智的想法,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现在的年龄。好年龄不分长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精彩。

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在于一分一秒之中,它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

有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么,肉体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呢?”佛祖接着问道。

“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大约有几十年吧。”一名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听后摇了摇头说。

另外一名弟子想了想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

佛祖还是笑着摇了摇头说:“你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只看到了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来了,人的生命在于饮食间,所以才要托钵乞食呀!”又一名弟子满脸欣喜地答道。

“不对,不对。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道。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又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这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

佛祖听后连连点头微笑,说道:“对了!对了!人的生命在于呼吸间。你体会到了人的生命的真谛。这一呼一吸就是人的生命。所以你们大家要只争朝夕地修道,不可放松啊!”

这则故事中各位弟子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不同的人性侧面。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能够长久,才会有那么多的帝王将相苦练长生之道,却无法改变生命是短暂的这一事实;人是有贪欲的又是有惰性的,才会有那么多的“鸟为食亡”的悲剧发生;而人又是争上游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只争朝夕”,从不松懈。

事实上,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这是非常朴实而具有哲思的话语。只有现在的年龄是最真实的,不要回避今天的真实与琐碎,走好脚下的路,唱出心底的歌,把头顶的阳光编织成五彩的云裳,遮挡凌空而至的风霜雨雪。做到了这些,你的生命就会无比精彩。这精彩不关乎年龄,只关乎你的行为和思想。

所以,为了享受更美好的人生,请你享受现在,珍惜现在吧!

世纪人生,德被后世

在季老看来,他的一生经历了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久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当一个时代随着智者的陨落而消逝,这,就是一个世纪的人生。

人生总有路可走

我曾经以为我活不下来了,后来我渡过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