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19790600000022

第22章 告别老态龙钟的时代(1)

不少人到了花甲之年,会出现老态龙钟的样子。归纳起来,有如下表现:眼花耳聋、两腿无力、牙齿脱落、皮皱肉松、尿失禁等。虽然长生不老只是人的一种梦想,但老态龙钟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的。如果您羡慕那些经历风月,却仍健健康康活到天年的老人,请牢记下面的方法。

自制抗衰延年酒,喝出你的年轻态

一位朋友找到我说,最近流行一种药酒,听介绍说其具有补阴、补阳、补元气的功效,能够增加人的抵抗力,有助于抗衰老。中秋节的时候,他收到一瓶,喝了感觉的确不错,他想去再买两瓶,但不审想先询问我的意见看是否有购买的必要。我看着他拿来的酒说:“单从酒的配方来看,这些中药都还不错。如果含量足,是个好酒,加上你喝了有效果,也说明酒对你有效。想买就买吧。”

“酒倒是不错,只是这七八十的价格太贵了,要是能自己用中药泡就好了。”朋友有些犹豫地说。

好嘛,平时做起投资来,七八百万,朋友都不皱下眉头,可是在对待自己身体方面,几十块钱都斤斤计较。不过,朋友这么一说,倒是让我想起老年保健专家瞿承方先生的一个药酒方。

这个药酒在制作时分两步。第一步,要在杨梅上市的季节,买250克杨梅,同200克红枣和枸杞子一起浸在2升的大曲酒中,两周后即可启用。逐日取出杨梅、红枣若干来吃。

第二步,在剩余的果酒中加入白参200克、黄芪200克、杜仲150克、当归150克、冰糖适量。浸泡1个月后就可以在每晚临睡前取出两汤匙药酒(约20毫升),再加温开水40毫升一起服用。

白参是人参的一种,它是将栽培六七年之后的东北参挖出,摘去参芦,洗净后直接晒干而成的,因此也叫生晒参。白参的药性比较平和,不温不凉,有很好的补气作用。药店中的白参有的贵得很离谱,有的却非常便宜。虽然大家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在挑选药材的时候最好能掌握一些窍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有所值”。挑选人参的时候,要看它表皮的横纹,横纹越多,质量越好。一般而言,只要一厘米之内能看见一两圈横纹,就是还不错的人参。

将白参、黄芪、杜仲和当归买好后,最好能让药店将其捣碎,这样容易泡出汁:或者在酒中浸泡三四天后,取出切成薄片放进去。人参能大补元气,黄芪能改善心肌及心率,当归有活血功用,杜仲能增强肌力、防止动脉硬化,枸杞子则能明目补肾。瞿承方先生自言:“我服用了自制的这种药酒后,感到既能助眠,又能助脚力、视听力、记忆力,并能改善尿频、尿急的症状,增加免疫力,减少疾病。”

自己配这种药酒,既能够静心挑选药材,又能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控制药物的浓度,所以配置出来的药酒效果会很好。不过,在配置药酒前,最好能找专业的医师作鉴定,看自己是否适合饮用这种药酒。

国医大师告诉我的明目秘方

人如果长时间看书或者看电视就会导致眼睛酸胀、视觉模糊,滋味很不好受。其实,这与年老之后的眼疾相比,可幸福得多了。许多的人在上了年纪之后,非常容易患白内障。先是一只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再过一段时间,另一只眼睛可能也会变成这样。白内障几乎已经成为威胁每一个老年人的疾病,有的人不得不去动手术。实际上,在疾病初期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些保健操,预防患上内心障。

素有“神针”之称的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80多岁的时候,仍然活跃在针灸治病的第一线。贺教授虽然年纪大,但扎起针来依然又稳又准。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手上有功夫之外,就是眼神出奇的好。其实,贺老早年曾经得过白内障。

那是在30多年前,51岁的贺教授作为国际医疗援助队的成员,到非洲某国家工作了1年,去之前眼睛还好好的,回来之后就出问题了,看什么东西都觉得模糊。为什么原先那么好的视力会突然下降呢?原来,非洲的气候炎热,人特别容易出汗,而汗是血的一部分,目得血而能视,血供应不足视力必然会下降。后来经过检查,才知道这是轻度的白内障。在当时的条件下,白内障没有什么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等彻底失明后,动手术换个晶体。贺老不想挨这一刀,便开始用中医方法调理自己的眼睛。

贺老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闭着眼睛,转动眼球,开始先顺时针转36次,然后逆时针转36次。转完眼睛之后,再用食指按住承泣穴(目视正前方,黑眼球正下方,眼眶骨上的这个点,就是承泣穴),反复揉搓。凭借这两种小方法,贺老不仅治好了白内障,而且使眼睛比同龄人好得多。贺老指出,这种方法不仅能治疗白内障,对老花眼、近视眼都有调理和预防的作用。

承泣

为什么只是转眼睛和按承泣穴就能有如此神奇的护眼效果呢?中医讲“目受血而能视”,这个“血”不仅指血液,还包括由血液化生的各种营养物质,比如眼泪等。眼睛要不断得到这些物质的濡养,才能保持和提高视力。而转眼睛可以疏通络脉,去除瘀滞,使眼睛更顺利地得到“血”的滋养。与此同时,承泣穴是胃经最靠近眼睛的穴位,而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由脾胃化生的气血最多,所以按揉这个穴位能够使脾胃生化的气血更多地注入眼睛,保持视力。眼睛得到更多气血的濡养,不仅使晶状体没有瘀滞,也不容易变形,对预防白内障和老花眼、近视眼都是有帮助的。

除了贺老的方法之外,国医大师唐由之教授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活。唐由之教授是国内眼科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对于老年性的白内障,他认为可以根据明目治障汤加减进行治疗。药方是:枸杞、谷精草各10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8克。水煎服,每日1剂。

枸杞、谷精草、菟丝子和五味子,四者在一起具有平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唐老介绍,这款药方在用的时候可以根据病情进行加减,比如有肝郁的老年人,可以加入柴胡、当归、白芍;脾虚者,则可酌量加入党参、黄芪、炒白术等药。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唐老也向大家提供了一些保护眼睛的办法。

首先,很多人在步入老年后,比以前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学习。这时一定要保证光线的充足,在傍晚和清晨要早点开灯。光线最好从自己面前的左上方照射到书桌上,这样一是能保证光线的充足,二是在书写时能够避免手遮挡住光线。

其次,虽然我们强调保护眼睛时要光线充足,但光线也不能太强,尤其是在活动时。如果光线太强不妨戴上太阳镜,给眼睛加一层保护膜。

再次,注意眼睛的远近调节,比如在看书、读报、看电视等45分钟左右后,要向远处眺望一会儿,缓解眼睛疲劳。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还是要强调一下,人们熟知的养生知识如果不去遵守,再好的方法也是无用的。

最后,大家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脏手揉眼,尤其是在做眼保健操时一定要注意对手进行清洁。

菊花延龄膏——来自宫廷的眼科秘药

有段时间,我喜欢翻看一些古代的养生典籍,从清代档案里发现了一个眼科秘药,并将这秘药推荐给几位关系不错的朋友,他们用后都觉得效果不错。这个方子就是“菊花延龄膏”,是当时太医给慈禧开的方子,可见效果绝对不一般。

古时将菊花雅称“延寿客”,民间还称之为“药中圣贤”。菊花有“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也将它列为“上品”。作为药用,历代医家均认为它可以疏风热、清肝火、明头目,对于风火肝热导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胀痛等均有很好的疗效,因而从古到今菊花的使用率很高。

据说,在汉代的时候,后宫妃子常以菊花酿制“长寿酒”。秋天是万木凋谢的时节,而菊花却依然能旺盛地成长,可见它有天地的真气,藏着让人延年益寿的元素。诗人陶渊明也曾在诗中提到菊花,谓之“解制颓龄”。

实际上,菊花是入肝经的,而肝经与眼睛的关系相当紧密。《黄帝内经》里有“目得血而视”的提法,这里的“血”指的就是肝血。“肝开窍于目”,我们的双眼依靠肝血的补养才能看清东西,如果用眼过度,会令肝血亏虚,虚则生热,不但会视物模糊,还会出现眼睛干涩的情况。所以,菊花对缓解眼疾很有帮助。民间也有“菊花二朵一撮茶,清心明目有寿加”的谚语。

说了这么多,菊花延龄膏该怎么做呢?

准备菊花500克,蜂蜜300克。

先将菊花在水中浸泡2小时,加热后煎煮,每隔1小时取煎汁l次,共取3次后并煎汁,继续熬炼浓缩,至呈胶饴样时兑入蜂蜜。熬至滴水成珠,膏成,离火冷却,装瓶备用。每服2~3汤匙.每日2~3次,白开水冲服。

在制作时需要注意,等到蜂蜜冒出均匀的小泡后,用一根竹筷子沾一滴蜂蜜滴入凉水中,如果蜂蜜不散开直接沉到水底,就是“滴水成珠”了。

这个方子原本是清宫御医为慈禧太后所拟,用来治其“肝经有火,肺胃蓄有饮热,气道欠舒,目皮艰涩,胸膈有时不畅”。根据《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的介绍:“此类方药对老年人眼疾尤为适宜,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本药有明显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率、增加心脏收缩之力的效用,其具有长寿效用当属可信。”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系统老化、功能障碍等问题,服用这一药方也可收到保健功效。

其实,中医里像菊花延龄膏这样的良方秘药还有很多,它们正有待于后学之人继续探索、发掘,以使它们重新绽放光彩,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叩叩齿、咬咬牙,强壮牙齿不松动

“人老了,咬不动了”,常听到身边的老人在吃苹果、梨等硬一些的食物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有时候年纪大点的朋友也会跟我抱怨:“老赵,你说人老了有什么好,连好吃的东西都吃不了。”的确,人的衰老从牙齿的变化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中医上讲“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年轻的时候肾气足,牙齿坚硬而密实,年老之后肾气渐衰,牙齿也开始松动。

许多人认为,牙齿出现松动后难以恢复,只能等着它变得更松之后“一拔了之”。实际上牙齿不能轻言拔除,保留自然牙有利于口腔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对于这种老年人常见的小问题,中医里有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那就是叩齿加咬齿的方法。叩齿和咬齿是中医养生按摩的一种传统方法,也是牙齿保健的一种有效措施。古人就有“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朝夕琢齿齿不龋”等说法。现代科学也证明,在做叩齿和咬齿动作时,能够刺激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

牙齿保健操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步是叩齿。早晨醒来后,先不说话,闭目静心,摒除杂念,口唇微闭,然后上下牙齿发出有规律的叩击。叩齿有两个动作,先将下颌骨向前方稍推移,使上下门牙的咬合面能够靠接,上下门牙叩击20~100次。然后将下颌骨后缩,使上下臼齿的咬合面能够靠接,上下臼齿互相叩击20~100次。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第二步就是咬牙的动作了。双唇紧闭,将上下牙齿紧紧地咬在一起,用力一紧一松,咬牙时用力,松开时上下牙齿并不分开,如此反复30次。

有的人牙齿松动比较厉害,可以先单独练咬牙的动作,等牙齿稍微固定后再加上叩齿的动作。

这两步做完后,就可以搅舌了。舌头从门牙的中央开始,先向左绕20周,之后再向右绕20周。这时候嘴里的津液会增多,先不要咽下,等搅舌运动做完之后,像平时漱口那样将嘴中津液鼓动20下左右,分三口咽下去。

在大小便的时候也要注意将松动的牙齿稍微咬紧,不可说话。这样坚持一个月左右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抗衰小秘方】

牙齿松动、脱落与牙龈有很大关系,所以大家平常可以通过按摩牙龈来避免牙龈萎缩,这也是护齿的一种方法。在刷牙之前,洗净双手,然后将食指或中指伸到牙龈处,来回移动按摩3分钟,然后再由牙根部向牙冠部滑动按摩,每处牙龈都要按摩到位。

耳鸣、听力下降,给耳朵做做按摩

在人的面部器官中,耳朵可谓是最缺乏表情的了。口、鼻、眼都可以搞点小动作,只有耳朵傻傻地待在那儿。不过耳朵的功能绝对不可小视,俗话说“一聋三分痴”,可见耳朵对人的重要性。

人老了之后,耳朵也会跟着捣乱,其中耳鸣就是常见的一种症状。什么是耳鸣呢?就是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自己能听到的嗡嗡声、嘶嘶声、铃声、轰鸣声或者其他复杂的声音。这些声音并不是固定的,有的时候像风吹起纸片,有时候又像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睡着时情况会好点,但是清醒时周而复始的嘈杂声往往给人很大压力,有的老人为此还患上了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中医认为,老年人耳鸣、听力下降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肝肾亏虚造成的。我们经常说“年老气虚”,其实主要就是说肾气虚。为什么肾虚与耳鸣、听力下降有关系呢?

首先,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肾阴肾阳是全身各个器官的阴阳之本,所以,若肾气虚了,全身器官的能源供应就会跟不上,自然器官的功能也就下降了。因此,补肾就是增加全身器官的“能源”,肾气充足了,力量强大了,耳朵就能多获得一些气血,供维护其功能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