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田恬拥有的一切都是她的能力和努力换来的。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改变了过去的模样,不仅重知识而且重智力、能力,重创造力、应变力。重视个性发展的西方教育模式,与重视严格统一要求的东方教育模式,正在逐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融通。中国的大学已经有足够的资源支撑起每一个同学的梦想,当你正确、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时,便能够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脚下就是新起点
在你进入大学之前,往往认为取得了录取通知书便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事实上,这才是梦想的开始。因为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可以从这个新的地方获得新的东西,而这个地方是你精神继续生长的新的家园,这个地方是你理性光芒继续闪烁的原野,这个地方是你要汲取营养的母体,这个地方是你要精彩表演的舞台。
佳佳是在大一下学期才适应大学生活的。刚上大学时,因为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入学后新鲜了几天就开始想家。11~12月是最难熬的,天天晚上躺在床上算放假的日期,不知躲在被窝里哭了多少回……可现在她不仅习惯了,而且显现出很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再有三天就放暑假了,她还没有选择好自己假期的活动方向,打工、旅行、专攻英语、系统看几本书?反正是不回家。这几天,家里天天打来长途电话催她回去,可她不想回去。她要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干点事。
像佳佳这样准备暑假打工的大学生还有很多。这样也许挣不了多少钱,也许会上当受骗,但总要迈出独立的第一步。因为步入大学你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一切都将意味着你要开始一个人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家在山东龙口的庞贝贝就读的中学以学风严谨著名。这使得她特别能考试,一直以来都善于将平时的全部积累和灵感铺天盖地一样地表现在试卷上。高考中贝贝很成功,但这个成功也只能给予他一个入门的许可。要在大学里顺利发展,用贝贝自己的话来说,所欠缺的东西还太多。
因为进入大学之前,庞贝贝还从来没有过独立生活的经历,没有洗过衣服,没有住过集体宿舍,甚至不知道熙熙攘攘的大食堂会是什么样子。他虽然十分不喜欢父母干涉自己的事情,但在心理上又依赖父母。
高中三年,庞贝贝曾经是班长,但他从来没有兴趣组织任何活动,他也不打算指挥任何同学做事情——同时也不愿意被别人指挥,没工夫去参加学生会之类的团体;
在同学中,庞贝贝的人缘不错,但很少发现有什么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来完成,独立思考、自行其是是他生活的主要方式。其实这也没有办法,因为此时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考试,而考试显然不需要谁出头来策划组织。
进入大学后,庞贝贝才发现,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太多了,后来,庞贝贝渐渐意识到,大学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的是还是不断培养自己一个人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在学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开始,当你真正开始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之后,才会发现有许多的问题都是你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比如,缺少独立生活的经历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宠贝贝说,“一个人假如觉得周围什么都不好,自然就离群索居了,跟别人打交道也不会自信,因此很可能在新的集体中被边缘化。”
此外,见识有限,外语水平不高也是一个较为普通的现象。
和北京、上海等大都会的同龄人相比,宠贝贝这样曾经在二级城市生活过的孩子会处于劣势,失去一些重要的机会。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中国的大学把英文看得太重,比如中文系的学生就没必要去考英语四级。但其实所有抱怨这些的人心里都清楚,假如英文好,哪怕是学中文的也可能获得更多发展的机遇,英文已经成为知识分子和政商精英的“普通话”,与其牢骚,不如发愤。
最后,团队精神与领袖气质也往往是他们所缺乏的。
并不是说让每个人都有野心要成为某个团队的领袖,只是在大学里,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与人合作。你要想有很多将来可以帮助你的朋友,你就要找到一些事情——比方说组织一个研究漫画的社团,参加全校的篮球联赛等,这些事情会有很多热心的参与者,而你的任务,就是和大家一起,坚持做好这件事情。
如果你还认为自己的意见更有道理,那么你应该像政治领袖一样有好的口才,说服他人并且影响整个团队的方向。
尽管在新的学习生活中你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但是假如你能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关键是要有这样一种心理准备: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下一步的成功在努力。因此,在新的学习生活开始之初,你一定要以一种正确、认真的态度来面对大学中的每一件事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学里我们向往完美,但完美只能是一个不断被接近的目标。高中时,我们一直憧憬,大学里有最出名的教授,有最多的机会,一但进入大学后,又发现自己原来有太多的缺点,不过,只要肯用心,相信你一定能够在大学刚刚开始的时候弥补自己的不足,有一个很好的开端。
扬起志向的风帆
中学和大学的差异,就像是破晓时分和日正当中的不同——一开始只见数道曙光,但一分一秒过去,太阳会愈来愈炽热。上大学也是一样,当你在处理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学习每一门功课,甚至参加某一个社团活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在慢慢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靠近。
左宗棠曾说:“读书做人,先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们这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习?是何才干?我现在哪一件可以比他……”
因此,要想在不断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在入学之初,你就应尽快树立起自己的远大志向。
冰心是我们都十分熟悉的女作家。许多大学生从小时候,便开始读她的《小桔灯》、《寄小读者》等优美的文学作品。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冰心女士的人生志向也是在她大学时期开始确立的。
冰心的父亲是清朝海军军官,常年在外。她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带她离开家乡,到上海生活。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到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冰心又随着迁居到了烟台。烟台是有名的不冻港口,冰心在大海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她的母亲十分疼爱她,她对母亲也充满了爱。
1911年,冰心随父母回到家乡福州,考入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父亲到北京出任海军部司长,冰心又随着来到了古都北京。从此,她和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1918年,十八岁的冰心从贝满中学毕业,进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学习医学。当医生,这时候已成为她的理想职业了。
然而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了。五月四日那一天,冰心正在医院陪着做手术的二弟。一个亲戚走进来,兴奋地说:
“太好了!北京的大学生们为了阻止北洋军阀政府签订出卖青岛的条约,在天安门聚集起浩大的游行队伍,呼口号,撒传单,后来,他们又涌现卖国贼的住处,火烧了赵家楼!”
冰心听了,也激动起来。这一夜,她没有睡着。第二天跑到学校一看,校园完全变了样。协和女大是所教会学校,一向与政治运动相距甚远,可此时也无法抵挡住汹涌的时代潮流了。那些一向温文尔雅的女青年,都在慷慨激昂地议论国家大事,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很快,大家成立了学生会,还参加了北京女界联合会。冰心因为文章写得好,被选为“文书”。这样,她就写了不少宣传文章。后来,还在有名的《晨报》发表了好几篇,这大大激发了她写作的积极性。
她觉得自己有许多话要说,对社会各种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什么不写出来呢?于是,她开始以“冰心”为笔名,写起“问题小说”来。第一篇小说是《两个家庭》,发表于1919年9月。她写了两个家庭的夫妻关系的不同,提出了对家庭和婚姻问题的看法。后来,她又写了不少家庭关系、社会矛盾的问题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一篇题为《去国》的小说,写青年英士,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想干一番事业,可面对当时的政治腐败与黑暗,他无法实现理想,又无能为力,只好又离开了祖国。有的留学生看了这篇小说后说:
“《去国》不只是小说,而且是研究人才问题的引子。”
冰心对军人向来是崇敬的,她这期间还写了不少有关士兵生活的小说,很有特色。
1921年,冰心加入了著名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成了最早的会员之一。她是现代文学最早的作家之一,也是最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
1921年暑假后,冰心决定放弃当医生的愿望,转入燕京大学文科。她边学习边创作,不但写小说,还写散文、诗歌。两年以后,她毕业了,就决定到美国留学。这时候,她出于对儿童的热爱,开始给小朋友们写东西了。《寄小读者》的通讯,成为她最著名的作品。
冰心在十几年中,为儿童们写了大量作品,如《陶奇的暑假日记》、《小桔灯》、《在火车上》、《好妈妈》,等等。在《陶奇的暑假日记》里,冰心满腔热情地写了在新社会成长的一群孩子。他们虽然各有缺点,但都是那么可爱。在他们的心目中,生活总是光明的、向上的。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为现代文学增添了光彩。
大学是人生的加油站,对你以后能飞多高多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北京大学法学院朱苏力院长在迎新报告《这一刻,你们是主角》一文中提到:“在大学里你会发现一套与在中学那里得到的不同的有关知识、学术和社会的规范。”
曾是大学时代的骄子,后来注视着一代代大学生成长的师者们,他们对大学的感悟和解读,更具有一种深刻与成熟的力量。而在入学之初,你所确定的志向将会不断影响着你整个的大学生活,使你在大学中得到方方面面的收获和益处。
首先,大学是我们积累广博的知识、不断开阔眼界的时期。无论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首要条件——精湛的专业知识,还是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综合素质、完整的知识结构,都在这一段时间得到最初也是最稳固的发展。正如某位大学老师讲的:“以后你们很难再有如此完整的一段时间完全投入学习环境中了。”
其次,大学生开始更多地考虑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大学中,大学生面临走出校园的现实,尤其是通过大四的考研、求职过程,大学生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残酷性,心理上真正完成了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转变。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举足轻重的。大学是一个人能力全面提高的阶段。这里的能力不光是指专业的学习能力,更指组织能力,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观察社会、抓住观察后面更本质的东西的能力,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心理调节承受能力,等等。
再次,大学还是人格的塑造和完善的时期。大学独特的氛围对人格塑造的积极任何作用是其他环境不能替代的。一位高校教授曾说过:“一所学校的人文精神、文化氛围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这所学校学生的人格,就像北大人在外人看来天生有种近乎狂傲的自信一样。”
因此,当你扬起志向的风帆,整个的大学生活将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你的大学生活也将是充实而自信的。
出国留学,人生岔路口的“急转身”
持续升温的“留学热”
近日,据教育部从1978年到2006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06.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7.5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79.2万人,其中58.3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
随着高考的临近,部分考生一边紧张备战高考,一边由家长为其着手出国留学事宜,做起了两手准备。据某留学中介的方小姐说:“这段时间前来咨询留学的主要顾客群就是高中生家长,每年高考前后,都会有不少考生家长前来咨询留学出国的事情,不少国外高校也会借这段时间来上海寻找优秀生源。”同时,许多专家也指出:“考生、家长不应该把留学作为考试失败的退路。”针对这些现象,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澳新室经理彭先生认为,现在很多学生都是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好大学才会出国,这种想法存在问题。他认为,考生、家长应该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考虑留学问题。
另据新浪网教育频道的最新汇整显示,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录取率排行中,2006年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约880万人,平均录取率仅为60.23%。其中,本科29.55%,专科30.68%,录取本专科530万,其中本科260万,专科270万。面对这个统计数字,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国内高考的录取率依然较低,相比之国外“教育大众化”的理念还相去甚远。
因此,无论从教育质量还是录取率来看,国外的高校似乎更具竞争优势。因此,吸引了不少国内的高中生选择去国外留学。
高中新学期早已开学了,淄川区的芳芳(化名)却没有坐在高三的教室里,而是在9月10日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这个花季女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平静退学,打算去北京学习韩语,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