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19788100000024

第24章 最高的知是无知——做学问的态度(2)

著名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学识渊博,然而他从来不会自满,他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之一就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一个人到了这样的成就还能谦虚如几岁的孩童,真是难得。谦受益,满招损,这是古人留给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的智慧。如今整个社会风潮是讲究有个性、要自信,然而很多人将自信理解成了骄傲自大,这真是自己的损失。

谦虚与自信的二重唱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肯定有超过我的人。我学习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如果我也有,那么就改掉它。”

《论语》中还有另外一段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是谦虚的学问,我们很难诚心向他人学习。总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哪里还有精神要向别人学习?这是人类的劣根。诚然做人是应当有自信的,但是自信的时候别忘记了谦虚。现代人都是自信有余而谦逊不足。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倾斜地放在祠庙里,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如‘座右铭’,是一种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孔子不愧为千古圣人,就连告诉学生人生道理也那么形象、生动,不会有说教,在这一点上我们或许更应该学习他的方法。

水满自溢,人自满会跌倒,这是自然规律。命运是极其公正的,它不会因为人的不同而有所偏颇。

日中就得西斜,月圆就要亏缺,物盛必衰,这是天地的道理。

人体验到了天地的道理,高就会自卑,盈就会自谦,等就会自抑。

所以孔子又说:“君子做人不向大,有功不自傲。”

“君子不以他所能做到的而瞧不起别人,不以自己不能做到的而自愧于人。”

虚己对人是长进仁德的基础,自谦是受人尊敬的阶梯。念念不忘“谦虚”两字,自然是高风可仰,心光可掬。

适人自抑,就能广造福用。王阳明说:“现在人们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个‘傲’字,千万种罪恶,都是从傲里滋生出来的。”

“傲就自高自足,不肯屈人之下。所以身为学子骄傲,就不能孝敬长辈;身为弟弟骄傲,就不能尊敬兄长;身为臣子骄傲,就不能做个忠臣。”

以财势傲人固然不应该,以学问傲人也不应该,以俸禄傲人更不应该;以气色傲人固然不应该,以态度傲人也不应该,以言语傲人更不应该。人的傲骨傲性,只能针对占据上位的卑鄙小人、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混蛋,对于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存有半点的傲气。

傲的反面就是谦,谦是傲的对症良药。不但外貌要恭敬谦逊,心中更要敬让。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之处,就能虚己受人。尧、舜之所以称为圣人,就是谦虚到了至诚的境地,也就是允恭克让,温恭允塞。

做到了谦就能虚,虚就能受。

《礼记》上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谦恭自守,必然会大得人心;虚下自处,必然会受人尊敬。

只有成熟的稻穗才会往下弯腰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曾子夸赞他昔日同窗颜回的美德道:“我的同学颜回那才是真的有学问的人,明明自己的修养与知识都在很多人之上,但是他每次总是谦虚地向别人请教,做到了老师说的不耻下问。”这一点很难得,因为通常人们都比较自恋,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哪里能放下身份向他人请教呢?尤其对于一些有才华的人那就更不肯放下身份了,何况是让他向一个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这个做起来有点难度。也正因为此,所以他才夸赞颜回的品德。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越是学问高的时候反而会表现得越谦恭,这是知识与修养给他带来的改变。当年大哲学家柏拉图就有这样的事情。有人问他:“像您这样的大哲学家为什么还要那么谦虚呢?”柏拉图说:“据我所知,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圈,圆圈里面的是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圈外面代表的是你的未知。你会发现圆圈越大的人就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很不足。”这一点就像我们说的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是往下弯腰,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也就越发显得谦虚。

明媚的阳光像少女的手抚摸着浓密的树叶,树下留下了一块大大的凉爽绿荫,绿荫中的石几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几位小朋友正在兴高采烈地举行着一次别开生面的“笔会”。“大家看,这个‘飞’字多么有力。”一位小朋友得得意洋洋地说。“我写的‘凤’也非常流畅圆润。”另一位小朋友看着自己的字也不住地摇头晃脑。这时,面色微红,目光炯炯的小公权手持狼尾笔神气十足地说:“大家看我的”于是在铺好的宣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的大字。写完傲气十足地把笔一丢,站在那里撅着小嘴颇有些得意忘形的样子。正在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人正好路过便好奇的走过来,端详了一会儿小公权的字,又看了看小公权,皱了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太无力了,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绵绵的,没有筋骨。”

小公权一听,心里有些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有本事,你给写几个字,让我们也来见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