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19786800000053

第53章 信息时代需要学点经济知识(3)

某知名网站的CEO就曾经说过,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若想经营好网站就要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网上,同用户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信息披露的方法。例如,当网站出现资金少、带宽小、访问慢等问题时,应当借助时机,一次性将问题摆出来。这样,除了能获得客户的体谅外,还能保证客户流失量最小。

在生活中,信息披露运用的非常巧妙,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农历年将至,公司很多人都在盘算能拿到多少回家过年。过去几年公司效益不错,每个人年终都是双月工资以上。但是最近,公司高层有传言说各部门都要按比例上报裁员名单。员工都在不断犯嘀咕,裁员千万不要裁到自己。正在此时,公司出面辟谣,表示公司虽然碰到了困难,但公司再困难也会尽全力避免采用裁员的手段降低成本,但是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一起勒紧裤腰带(没有年终奖)共渡难关。员工们还能苛求什么呢?不走人已经算是好消息了,之前地流言风波平息了,大家地心态也慢慢平和了。又过了几天,公司郑重宣布:年终奖以一个月薪水为准……多数人的脸上显露的是意外的欣喜。不用说,当多数员工获知年终奖照发的消息时,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了,尽管他们年终收益实际上是减少了。

在好消息与坏消息面前,不一样的披露方式往往会直接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这一过程,也让众人清楚了信息披露的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效用,因此人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加以运用,一定能获益匪浅。

而在上市公司,客观的信息披露是公众公司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目前,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阅读各类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作为投资抉择的主要依据。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真正有帮助。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充足度是形成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这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充足度不仅是对上市公司的客观要求,更是对市场监管的客观要求。

信息披露不是要隐瞒信息或发布虚假信息,而是利用不同的披露方式给信息接受方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信息披露方式,将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此,就要提到西方经济学家萨勒提出的四个信息披露规则了。

第一种情况,当你拥有众多好消息时,要分开将它们发布。因为,根据西方行为经济学大师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当将好消息在相隔一段时间后,逐个发布出去,人们将经历多次感受到高兴的过程,带来的效用将远远大于将消息一同说出来所带来的总的效用。

即当某人在同一天听到很多的好消息时,其所带来的效用就会逐渐减少,就像吃包子一样,刚开始吃第一个觉得特别美味,然后吃第二个、第三个……等吃到第六个的时候,就有些痛苦了。再来第七个,人已经非常饱了,即使硬吃下去也没什么效用了。好消息也一样,若同一时间被“集体轰炸”,也就感觉不到消息有多么好了。

第二种情况,如果有几个坏消息,要将它们一并发布出去。人们因承受损失的痛苦也会有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当你将两次不幸一同说出的时候,其痛苦就会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

第三种情况,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时,由于两者带来的感受刚刚相反,但当一同告诉别人时,好消息带来的幸福效用能冲散坏消息带来的痛苦,负面作用将减少很多。

第四种情况,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出现时,就应当分别将两者公布。因为,这样好消息带来的效用就不会被坏消息的痛苦所淹没。按照前景理论,人们在损失和获得同样多的钱财时,前者更让人感受深刻,何况此处是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这样,获得消息的人仍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幸福和满足。

做经济学世界中的“人精”——信息甄别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每天都要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这些信息泥沙俱下,真假夹杂。提升自己甄别信息的能力,这是每一个经济人的基本能力。信息甄别是市场交易中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为了减弱非对称信息对自己的不利影响,能够区别不同类型的交易对象而提出的一种交易方式,方法。

《列王纪上》所罗门王判案的故事:两位母亲争夺一个孩子,双方都声称自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僵持不下。在那个没有亲子鉴定、DNA检测的时代,不可能用科技手段证明事实的真相。主持调解的所罗门王下令手下拿把刀来,告诉她们,将孩子一斩两半,两人各得一半。这时一位母亲的反应是“我得不到孩子,她也别想得到,斩就斩”,另一位母亲则哀求道“王啊,求你不要斩孩子,我把孩子让给她好了”,所罗门王此时已经知道心疼孩子的是真正的母亲,就把这个孩子判给了她。

所罗门王判案是一次典型的信息甄别案例。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纷繁的信息,甄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所罗门判案的例子中,其实所罗门王并没有将孩子劈为两半,而是发出“将孩子劈为两半”的信号来甄别谁才是孩子的母亲。在我们经济生活中,信息发送与信息甄别是比较常见的。

市场中的卖方,如果手中的商品有可能不为顾客所熟悉,但是商品质量确实比较高,他就会主动将商品信息向买方传递,让买方了解商品的信息。我们在市场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卖西瓜的小贩,会问你要不要给你挑好的西瓜切个三角形口子,如果不是鲜红的瓜瓤就不要你的钱了,这就是信号发送。

市场中的买方,因为怕自己得不到商品的真实信息而吃亏,面对纷繁的信息来源,买方必须运用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来作决策。比如你要买一件羽绒服,就要想方设法知道里面究竟是鸡毛还是鸭绒。

为了降低信息甄别的成本,买方往往会要求卖方提供有关私人信息的可靠证据。当你买一件较贵重的物品时,对实际价值与价格不能鉴别,正在犹豫要不要买,老板有可能将他进货的发票在你面前晃一下,以表示这样的价格他只赚点毛利。当你真的看到发票上的价格时,你便坚定了买的决心。

虚假信息的普遍存在,在商场上十分明显。所谓“兵不厌诈”,很多商家都对其竞争对手、客户,甚至政府机关输送大量的虚假信息。例如有的商家为能销售低质产品,大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个别商家为能逃税漏税,假造各种单据;还有商家为了挤对对手,大肆向外界做虚假的宣传……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消费者必须为之付出更多的成本。也就是说,双方的较量中,信息如同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需要进行经济核算的生产要素。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现在,这座山就是信息不对称,而要获得准确的信息,消费者就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商家对商品信息和营销策略的占有,才保证了每一次交易的获利。所谓“买家没有卖家精”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相信很多人都会收到类似中奖多少的手机短信,如果不加甄别,往往会吃亏。若不是某些人贪小便宜,在利益面前失去理智,也不会自惹麻烦。经济学则认为这一切很正常,因为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会心动的,经济学上的理性人永远不会失去理性,即永远都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做出选择,他掌握的信息达到什么程度,他便会做出和他掌握的信息相一致的选择。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并没有让经济人得到真正理性的认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谁都不是全知全觉,那么怎么办?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在行动之前,尽可能掌握有关信息。知识和经验都是你将来用得着的“信息库”,从而成为市场上真正的“人精”。

信息甄别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非常重要。福州的陈女士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本行接银联通知:您在南街大洋百货刷卡消费7585元已确认成功。此笔金额将从您的银联卡上扣除,如有疑问请咨询我行城南客户受理中心0591-2271XXXX。中国建设银行福州银联管理中心。

收到这短信,她的心咯噔了一下,她确实有张建行的信用卡,几天前还借给朋友使用过。陈女士很焦急,她现在联系不到那个朋友。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甄别此条信息呢?既然陈女士联系不上她的朋友,她就应该通过其他途径甄别信息的真伪:可自己去银行实地去查询,或打银行的电话查询(当然不是短信上告知的电话)。

该如何降低信息虚假性带来的损害?这是让很多人头痛的问题。经过上面的分析,信息的虚假性很难避免,众人可能因为很多原因向外散布虚假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甄别的质量,人们能做的就是不断采用各种方式筛选信息。一般来说,甄别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第一手信息资料是相对可靠的,如果是道听途说,可靠程度就会降低。

(2)不盲目相信自己已获取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以及原有的经验来判断,不对获取的信息轻易下结论。

(3)多渠道获取信息。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广泛的信息量有助于自己作出理性的决策。

(4)向权威机构核实。比如自己不能对市场上的高仿真钞票进行鉴别,应该向银行或其他部门核实。

信息也能卖出大价钱——隐私信息

“艳照门”事件无疑成为2008年娱乐圈的重磅鱼雷,突如其来地打破了娱乐圈里新年的平静。社会大众仿佛也被这“艳照门”事件激发得兴奋异常,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人们都对此事件热情不减,关注度极高。另一方面,从艳照曝光到当事人的不露面、躲避,从女明星们深受其害到陈冠希的终生退出娱乐圈,这一场“艳照门”的暴风骤雨拷问了娱乐圈的道德底线,也对艺人的隐私问题如何保护以及无休止的炒作是否过度等提出令人们深思的疑问。

隐私实际上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私人信息。个人一般不愿意将隐私告诉别人,其他人也很难获知他人的隐私。听起来,“隐私经济”这词似乎并不陌生,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某明星曾经整过容,某美女大学生为了生计甘当二奶,某某富商因其身体残疾离婚,某某老翁为了娇妻偷偷注射激素,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的隐私,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原本的秘闻充斥在各式各样的杂志上,成为最鲜亮的卖点,并在一片“大爆隐私”、“情感独白”的吆喝声中引发洛阳纸贵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

现实告诉我们,隐私也可以卖钱。那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解释?隐私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来售卖,说明它具有一定的交换意义,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消费需求,能够形成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也就是说,有人愿意买,有人愿意卖。

人们对隐私的消费,先源自需求,也就是有人想知道这些隐私。知道这些隐私做什么?无非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窥视心理。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满足好奇心和满足人类其他欲望一样没有差别,对隐私的了解也是人们的一种欲求。当这种隐私激发起的好奇心越强烈,人们就越愿意掏钱来得知这些隐私。就像八卦上的名人隐私一样,明星的名气越大,大众对他的关注越多,也就越好奇,这样的隐私也越卖钱。

2005年5月,民间流传出一本据说收录了几百名影、视、歌众多明星电话号码的通讯录,其上面不仅有诸多演员、导演、主持人,还有著名电视栏目的记者、中央电视台台长,等等。名单以北京明星居多,除了内地明星,吴倩莲、曾志伟等港台明星的电话也在其中。据行家说,该电话录被以800元的高价叫卖。另外,有人在北京街边的地摊上还会看到同其一起出售的“世界500强CEO通讯录”,而两本通讯录售价高达2000余元。

隐私可以转化为财富,可以被出卖,而市场上的人也有了消费隐私的机会,所以隐私便“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在这种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有人想要花钱买,自然就会出现一部分人来提供。

众所周知,提供隐私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狗仔队”,是娱乐八卦记者和杂志。随着现在休闲和娱乐经济的发展,演艺明星的增加和崇尚艺人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娱乐圈的酷男美女、闲资逸事都成了社会“好奇需求”的目标。

在世人日涨的需求刺激下,“狗仔产业”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狗仔队”涌上街头,并产生了狗仔报刊、狗仔杂志,像香港的《壹周刊》、《8周刊》就是非常有名的专业的八卦刊物。它们以爆料艺人私生活为能事,以刊登明星的隐私来满足许多人的窥视欲,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

尽管人们对隐私的消费是非理性的(非出于实际生存需要,而是内心冲动),但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存在,仍让“隐私经济”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明星的隐私,因其吸引人眼球,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狗仔队”和娱乐杂志更是愿意不惜代价去获得他们的隐私,且大多数情况下,获得隐私的成本远远小于贩卖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