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19786800000050

第50章 企业管理(7)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种分配的前提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尽管甲各个方面都比乙强,但甲不可能一个人承担完所有的任务——因为如果甲选择什么都自己做,受时间资源的限制,甲的收益会少于和乙合作所得的份额。同样道理,尽管中国在彩电生产上对印度有绝对优势,但在电脑生产上的绝对优势更大。因而中印贸易中会是中国向印度出口电脑,印度向中国出口彩电。两国的贸易关系是建立在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的基础上。

比较优势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对一个各方面都强大的国家或个人,聪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强势,四面出击,处处逞能或事必躬亲,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反之,一个各方面都处于弱势的国家或个人也不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的先天不足。要知道,“强者”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强者”必定留出地盘给“弱者”。比较优势理论的精髓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从比较优势理论引发出另外两个概念: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在宏观经济上,静态比较优势强调的原本已经拥有的优势,比如廉价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资本等;动态比较优势强调的是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核心优势,比如培育高素质的管理和决策人才、自主开发造型新颖、技术先进产品的能力等。

宏观的经济学角度是如此,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亦是同样的情况。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自己静态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他们会使自己在求职时已经拥有了“标准配置”——学历、外语的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但是这只是在进入职业生涯发展初期的一种静态优势,只是说明了现状而已。

人力资源专家更注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更关心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不得不要求每个人从动态比较优势入手,合理分配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用以增加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资产”。

如何获得这些资产?人力资源专家的建议是有计划地把收入中的一部分以自我投资的形式发生消费行为。具体讲就是把看似是支出的那一部分钱投入到对于自己各种形式的培训充电上。培训充电的内容应该首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和工作领域,因为这更容易使自己建立个人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我们在职场上拥有竞争优势。

让短板变长——木桶效应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的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是指一只木桶要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经济学家经常使用者各现象来说明在经济活动中,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影响整体的绩效,甚至会导致全面溃败。所以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实现配置的最优化,往往要在薄弱环节下工夫。

其实任何一个企业或集体,总是由多名员工所组成,这犹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所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团队的员工也有“长”有“短”。也就是说构成企业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短木板与木桶是个体与团队的关系,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一个选择:提升原有木板的长度,在保证原有木桶原有装水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容积。

某班有一个员工,技术能力处于班组的中上水平,但工作绩效一直提不上去,因为他总是没有工作激情。刚巧,兄弟班组需要从该班组借调一名技术人员。于是,班组长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派这位员工去。这位员工很高兴,觉得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拳脚的机会。去之前,班组长只对那位员工简单交代了几句:“出去工作,既代表我们班组,也代表你个人。怎样做,不用我教。如果觉得顶不住了,打个电话回来。”

一个月后,兄弟班组长对该班班长说:“你派出的兵还真棒!”“我还有更好的呢!”班组长在不忘推销本班组的同时,着实松了一口气。这位员工回来后,班组成员都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

这个例子表明,注意对“短木板”的激励,可以使“短木板”慢慢变长,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实力。班组管理不能局限于个体的能力和水平,更应把所有的人融合在团队里,科学配置,好钢才能够用在刀刃上。

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就必须分清自己所领导的这支团队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团队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怎样来实现这一目的呢?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木桶效应的原理照样适用。通常大多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优势,他的专长。比如一个歌唱家的成功,取决于他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一个画家的成功,取决于他对造型和色彩的敏感,一个作家的成功,取决于他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对文字的感受力,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他有过人的才智和胆略……这无可厚非,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就像木桶盛水的多少一样,往往不是取决于他的长处有多长,而是取决于他的短处有多短,他的短处则往往决定他在这方面成就的大小。有一副好嗓子而且想成为歌唱家的人很多,可为什么许多人却成不了呢,就是已经成了歌唱家的人,为什么成就与名气的大小也不一样呢?就是由于受到了自身短板的制约。

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基本能力多项选择的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92.9%,实践应用能力占88.1%,接纳新知识、学习能力占76.2%,逻辑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占73.8%,人际交往能力占66.7%,组织管理能力占42.9%。引人注目的是,环境适应能力被排在了第一位。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大学生面临的是个新环境,如何尽快适应环境、投入到工作中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而我们所处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适应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非专业素质之一;在人格多项选择中,用人单位的要求依次为:道德品质(如诚信、社会公德)占92.9%,奉献和敬业精神占83.3%,心态、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程度占81%,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占66.7%,创新和创造力占47.6%,意志和毅力占42.8%。可见,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资源、外部环境等的变化,木桶上的长板和短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人在他工作初期,决定他工作业绩大小的短板是他的努力程度。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他无论如何努力,业绩也提高不上去了。这时候,学习便成为他新的短板,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则决定于他学习新知识的多少。有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便以为天下第一,骄傲自大,这时傲气便成为他的短板。也有人因锋芒初露后,目前的环境已施展不开他的才能,所以环境便成为他的短板。

看来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不光要看自己的长处,更要正视自己的短处。木桶效应告诉我们,只有把自身的短板补齐了,长板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我们人生的木桶才能清澈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