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19786600000040

第40章 发现生命中的关键贵人(17)

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方州,你最喜欢的作家。”王学军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件事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王学军急匆匆地向学校跑去。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成长。但既然你现在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了。王学军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州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我就是写小说的方州。”王学军拿出一本书来,说:“那你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上写道:赠王学军,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方州。

多年以后,王学军成为一名知名的企业家。他一生都铭记着父亲的教诲: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并秉持这一原则立身处世。

行动点拨

向父母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从父母对我们的直接教育中学习。这就是我们从父母对他的行为要求、评价和态度中学到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例如,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不可以打人,如果你打人,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于是我们开始知道打人不好了。 第二种途径:从父母对周围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中学习。我们会从父母那里学到怎样观察和评价周围的事物。当妈妈出去看病回家,感慨地叙述在公共汽车上年轻人怎样对她关心照顾,这些人多么好,我们就很自然地领会到,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是好事,关心人、帮助人是美德。

第三种途径:让父母的思想品德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增加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父母怎样工作、学习、处世待人,我们都看在眼里,下意识地模仿,作为行动的准则。这些准则也会成为我们以后做事、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标准。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经典案例

对于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三兄弟,或许如今的青年观众已不再熟悉,毕竟他们近年来一直处于半隐退状态,鲜有作品问世。不过,凡是看过许氏喜剧的朋友,无不对其机智讽刺的诙谐风格印象深刻;凡是熟谙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朋友,皆深知许氏兄弟昔日冠绝一时的影坛地位、成就影响!

许氏兄弟,文武英杰,原本四位手足,除了老二许冠武主要从事幕后工作(曾担任《摩登保镖》执行导演)不为人知外,其他三人都是广受欢迎的著名谐星。许冠文是周星驰出现之前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喜剧演员;许冠杰是迄今为止拥有年度票房冠军影片数量最多(八部)的香港影星;许冠英则是当年个性十足的香港丑星,精彩演出亦数不胜数。

在香港经济腾飞的20世纪70年代,香港人开始建立独特的本土流行文化,而许氏兄弟便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缔造者。许冠杰的粤语俚歌开创了风行至今的粤语通俗歌曲潮流;许氏兄弟电影公司创作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一系列鬼马喜剧则在屡创票房神话之余,更成功令苟延残喘的粤语片重新焕发生机,并为其最终挤垮国语片、独霸香港影坛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许氏三兄弟曾经共组电影公司,又因长时间合作拍戏,所以通常被看做一个整体。但实际上,他们30年间的银海生涯也经历了分合聚散,而且无论涉影之初,抑或各自发展,甚至缘何淡出影坛,都演绎着殊途同归的人生轨迹……

权威分析

许氏事业的辉煌是由三兄弟共同成就的,这也正体现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意思。

许惠珠教授在《人际关系》结论中说:“曾记得有一出戏剧——一个小男孩每天背着他残障的弟弟去上学,有人指着他的背上问:‘他重不重?’小男孩回答:‘他不重,他是我的弟弟。’如果你能体会那小男孩的心情,相信你也能感受到血缘关系所带来的‘甜蜜的负担’。”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家不但是可以躲避风雨的港湾,还是你茁壮成长的土壤。兄弟姐妹虽然免不了争吵,但毕竟是孩童往事,最终不会妨碍血浓于水的亲情的发展。放眼今天社会,有许多家族企业皆由兄弟姐妹携手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联手经营、相互激励、共渡难关,最终成就一方大业而受人敬慕。

这就是兄弟的情谊,是无法分割的;再者,兄弟姐妹吵架本是家常便饭,到最后总会相互扶持、团结在一起的!

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是你心中的一个依靠,提起他们,你必定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联系现实

小林在家排行老大,下有3个弟弟均成家生子,父殁母存。家里的公司经营由他主事,弟弟各有职位,分别主管本公司部分业务,唯老四异想天开要自立门户创业赚钱。做大哥的主持家庭(也是公司)会议,不得已勉强同意分出一部分公司的股份,支援老四去创业。但由于他缺乏经验,加上生活上大手大脚、疏于理财,导致债务累累,做兄长的当然不能见死不救,尤其看着老母每天以泪洗面、伤心欲绝,能不替老四还债?有人说:“你可以不这样做啊!”他说:“谁叫我是他哥哥呢?”

小林不仅为弟弟出钱还了部分债务,还亲自指导弟弟进行事业的整理和重新规划,在他的帮助下,弟弟的生意有了新的开始。

行动点拨

与兄弟姐妹相处,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友爱礼让,同甘共苦

友就是和善相处,爱就是亲善相待。一个人要想能和别人合作愉快,就要从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做起。如果不能兄友弟恭,岂能长幼有序?岂能敦亲睦邻,为人友善?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礼让,应该做到见利不争、见害不避。我们时常看到兄弟姐妹小时候就相争不让,长大以后,为争家产对簿公堂,甚至手足相残,这样的事情令人叹息不止!兄弟姐妹血脉同源、情同手足,所以兄弟姐妹之间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2.互相帮助和扶持

俗话说“自家人”,意思是同姓、同父母、同住、从小同住一个屋、同吃一锅饭长大者,除了年龄、性别有异,其他少有不同。因此既然有这种亲密关系,相亲相爱、携手并肩,一同为这个幸福的家或前途而努力是很自然的事,彼此理应相容相谅、随时关怀,没有嫉妒、没有猜疑,更没有私心。

3.保持来往,团结一致

当兄弟姐妹各自组成自己的家庭后,也要经常相互走动。逢年过节除探望父母之外,还应到兄弟姐妹家看看,以便联络感情,保持来往。当谁有困难时,大家要尽力相助;当谁身体不适时,大家也要前去探望、安慰一番。节假日可以相互邀请,团聚叙谈,在良宵寿辰时,也可前去祝贺。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人远在他乡,应通通电话或书信往来,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以使手足之情长久地保持下去。

4.利益分配,亲兄弟明算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虽然只有六个字,却包含着很深的人生体验。要想获得自己兄弟姐妹的支持,在利益分配上一定要把彼此间的重大利益、纠葛算清。为什么是重大的利益纠葛?因为很小的利益纠纷,兄弟姐妹之间还能够一笑了之。但是重大的利益纠葛,就很难释怀了。

5.债务承担,合理承担,有理拒绝

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亲情重于金钱”。兄弟姐妹情深义重,一旦哪位处于危机之中,其他人伸手援助,天经地义。最为常见的是,为兄弟姐妹承担债务。但是,一定要注意限度,不能无节制地全部承担下来。

亲戚情分是“走”出来的

经典案例

朱德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对人礼貌有加。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困难,做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使亲戚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礼尚往来极为融洽。朱德在少年时期身体很强壮,很有力气。在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很快地就把自家的庄稼收拾完了。这时,朱德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休息,而是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去帮忙,这样,一天下来他总是累得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去亲戚的田地里帮忙收庄稼,却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抱怨过。

有一次,朱德到一个表叔家里去帮忙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特别重又很小气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总是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检查朱德带来存放工具的筐子,看是否拿走了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看在眼里,微微一笑,然后说道:“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家里还等我回家吃饭呢!”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心里不由暗暗钦佩。

权威分析

重视亲戚之间的关系和情分,时常往来,对待那些过分的亲戚也礼貌相待,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

如此看来,维护亲戚关系的秘诀就是经常走动,常来常往,联络感情。

“不走不新,常走常新”,这是中国人一贯的观点,只有经常礼尚往来,才能沟通联系,深化感情,密切亲戚关系。

“常来常往”,首先表现在一个“往”字。意思就是说自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到亲戚家走动走动,聊聊家常,帮帮小忙,联络联络感情,这样是非常有益的。

亲戚间来往,除了一个“往”字,还有一个“来”字。它的意思是除了经常到亲戚家走动外,也要经常邀请亲戚们到自己家里做客,利用自己的空间与亲戚联络感情,做一回主人,热情款待他们,让他们有一种在自己家的感觉,那时间一久,亲戚之间的关系会处得异常融洽。

也许,就是如此平常的“常来常往”,才会在以后的关键时刻,得到亲戚的一臂之力。所以,不要以为“常来常往”是没用的、不必要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于情、于理都要掌握运用这个技巧。

但是,在与亲戚的交往中,千万不要陷入这样的误区:亲戚关系是一种血缘、亲情关系,彼此都是一家人,七大姑给八大姨帮忙办事都是分内之事,都是应该之事,没必要像其他关系那样客套、讲礼。其实,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血缘的关系虽说是“折断骨头连着筋”,但亲情的维护与保持就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帮助与知恩图报上。

这种做法也正是“越走越亲”的要义所在。

联系现实

孙某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现虽说没有千万,但至少也有百万家产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短短几年内拥有数目可观的资产呢?

在一家报纸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自身的努力与勤奋固然是我成功很关键的因素,但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的亲戚很多,在我未发迹时,经常拜访他们,以至彼此间关系都特别好。后来,在公司小有规模后,我仍不忘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密切来往,我的亲戚都对我非常不错。刚创业的时候,资金有一半是由他们筹借;办公司遇到困难时,也有他们的帮助与鼓励;就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也在我的公司里帮我的忙,是我得力的助手……总之,在各种人际关系中,我最注重的就是亲戚关系,也正因为我的经常性走动,才有今天的成就……”

行动点拨

亲戚关系“越走越亲”,在“走”亲戚时,可以这样进行交往:

1.多说几句感谢的话

一滴汗水能让一筐好话失色,一丝奉献能使一片真情增辉。

希腊一位哲人曾说:“感谢是最后会带来利益的德行。”善于求人的人经常都备妥感谢之词,因为它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生意上的往来也因它而顺利进行。

事实上,没有人不喜欢常听到感谢之词的。因此,把“谢谢”二字随时摆在心中,需要时派上用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而容易使用的了。所以,对亲戚也别忘了说谢谢。

2.以行动报答亲戚的帮助

行动回报不像语言回报和物质回报那样悦耳、显眼,但它是无价的。于无声处见真情,好的行动无须用语言证明。当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求职历经挫折终被一位贤明的“老板”录用之后,最好的报答不是好言好语,不是厚礼,而是实干。

所以,“亲戚亲戚,越走越亲”,这只是一般的原则,在与亲戚的交往中,还必须有来有往,有“报李”必有“投桃”,这才是继续保持良好亲戚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前提,切不可“一次性处理”,否则,在今后的社会中,再想利用亲戚办事那真是难上加难了。

依靠亲人走向成功

经典案例

曾纪鸿,湖南湘乡荷塘(今属双峰县)人,是清朝名臣曾国藩的次子。他聪明过人,悟性特高,本来可以朝着科举考试这条道路拼搏下去,但在他8岁的时候,父亲曾国藩在给诸弟的信中嘱咐说:“纪鸿儿亦不必读八股文,徒费时日,实无益也。”1858年9月,也就是曾纪鸿满10岁的时候,曾国藩又告诫他必须注意科学技术方面的学问,希望他和曾纪泽兄弟俩能够洗雪他感到遗憾的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雪此三耻。”自此以后,曾纪鸿在攻读举业的同时,致力于算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