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作文一本通
19786100000051

第51章 活用文言素材写作篇(3)

【满分范文】

永恒的乐园12-36

风流人物12-37

20《桃花源记》(节选)

【文言素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名师释读】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以打鱼为生的人。(有一天)他顺着溪流划船,忘记走了多远。忽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桃花林,长达几百步。(桃花林)中间没有其它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乱交杂。渔民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完这片桃花林。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了尽头,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眼前突然间变得开阔起来。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都和桃花源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幸福而祥和。

【活学活用一点通】

见剪贴稿

【满分范文】

走进桃花源12-41

乡村让我陶醉12-43

21《马说》韩愈

【文言素材】12-5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名师释读】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因此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可是却吃不饱,力气也不会大,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的待遇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奢求它日行千里呢? 

鞭策它,却不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叫,却不能听懂它的意思,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啊!”叹息!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际上是不认识千里马啊!

【活学活用一点通】

见剪贴稿

【满分范文】12-105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2-56

做自己的伯乐12-53

22《陋室铭》

【文言素材】12-6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名师释读】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来,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多识的人,往来的人中没有不懂学问的。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活学活用一点通】

见剪贴稿

【满分范文】

诗意地栖居12-66

栖居的诗心12-67

23《岳阳楼记》(节选)

【文言素材】12-70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名师释读】

如同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接连好几个月不放晴,阴惨的风愤怒地狂吼,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去了光芒,高山也消失了形迹;商人和旅客都不能行走,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诽谤、害怕坏人讥笑,满眼萧条冷落的光景,极度感概进而悲愤不已。

就像春光明媚、景色宜人,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沉在水里的白璧,渔夫互相唱和,这有时何等的快乐!此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这又是何等的畅快!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都不相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又会同谁一道呢?

【活学活用一点通】

见剪贴稿

【满分范文】

明月为镜,昭然我心12-72

心存大爱12-71

24《爱莲说》

【文言素材】12-88

【名师释读】

【活学活用一点通】

见剪贴稿

【满分范文】

爱莲说12-88

一道风景线12-90

25《渔家傲·秋思》(插入《泊秦淮》和《浣溪沙》之间)

【文言素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名师释读】

边塞的秋景与中原很不相同,大雁飞去了衡阳不回。四周都是军号声,连绵的群山之中,只有军营的青烟、昏昏沉沉的夕阳和大门紧闭的孤城一座。且喝一杯浑浊的酒,在昏然中想想万里之遥的家乡吧。边患未平,我们是不能回家的。听着羌笛的悠悠音乐,屋外是厚厚的秋霜,没有人能够入睡,将军愁白了头,应征入伍的士兵们则暗自抹眼泪。

【活学活用一点通】

好的诗词一定是让人浮想联翩的,其中包含大量的信息。但是篇幅所限,怎样才能做到言简意赅呢?那就是用典。历史典故中有很多丰富的信息,黍栗之悲,司马昭之心等,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了。范仲淹的“燕然未勒”,就表达出功业未建与失地之耻的双重含义。古人多读古书,也是为了知道典故并且能用典故。我们在文章中用一些典故,不仅让人看出作者的学识,也是驾驭文字能力的体现。

【满分范文】

课本——你“害”苦了我12-244

责任让人美丽1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