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作文一本通
19786100000043

第43章 经典作文素材库篇(1)

1、社会认知

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

中国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都是从远古“中和”思想发展而来的。儒家提出“中庸”,墨家提出“非乐”,们他们都注重仁义学说。所不同的是儒家侧重于政治品德方面,而墨家则侧重于物质利益方面,注重义与利的和谐统一。道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个体应顺应自然,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使人们保持德行的完整和精神的完美,他们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法家则从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个人应按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行事,取得事业的成功,主张个体行为和社会功利的和谐统一。

一块不和谐的美石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皇室人员前来游览一番。一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建筑师听完,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他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为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们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

和谐社会六大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伟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戴安娜王妃的时尚

在谈到知名人士对时尚文化的巨大影响时,英国戴安娜王妃可以说是无人可及的。从公开宣布与查尔斯王子订婚直到1997年与多迪?阿里?哈罗德双双命丧巴黎,戴安娜王妃始终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媒体明星。从她那高价兜售的结婚礼服到弃置不穿而捐献给慈善拍卖会的名牌设计师所设计的服装,戴安娜本人可以说就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时尚潮流变迁的一个缩影。戴安娜超越了英国皇室长期沿袭的保守的穿衣品位,大胆尝试当代新的流行时尚,在沉都乏闷的皇室成员中显得格外光彩照人,因而成为各类媒体聚焦的中心。通过报纸杂志和电视报道,全世界的午轻女性都在以羡慕的眼光关注着这位英国王妃风姿绰约的穿着打扮,并热衷于追随仿效她的服饰风格,发型样式和举止神态,名人效应在引领时尚潮流方面的作用在此可见一斑。以至于戴妃仙逝以后,仍有众多善男信女来到时尚之都伦敦的顶级百货商店Harrods的其灵位前凭吊纪念。

满城尽说“时尚语”

时代在发展,流行话语一浪接一浪地PK掉一堆旧词语,又满心欢喜地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时尚新词语。它们就像海绵吸水般深深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报纸提供资讯,杂志划分阶层,电视面对大众。打开电视,你会惊喜地发现“好男”、“型秀”、“超女”……这些节目真是百播不厌啊,犹如最近股市般屡攀不跌的收视率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草根”明星们的脸越混越熟,咱老百姓茶余饭后的活题也越来越丰富起来。

几十年前,人们见面后说的“时尚”话大概也就是“吃过饭了没”,比较崇高无私的要数“毛主席万岁”了。几十年后,我们这“花儿”般的一代出生了!花儿们的到来亦预示着整个社会将迎来一个新的语言时代!“好男”、“超女”那是电视选秀;“喜喇唰”、“呛司呛司”是被人们乐此不疲地挂在嘴边却来路不明的歌词。除此以外,还有各类其他“时尚”新词:“坤虫”、“年高”是歌迷团;“草根”“白领”是社会阶层;上网写文章发牢骚,那叫“博客”、“日志”;有一种生活叫“小资”,有一种人叫“菜鸟”;听得人云里雾里的歌词叫“嘻哈”,晚饭现在要管它叫“夜宴”……类似的时髦词语在每天的生活中真是无孔不入啊。

从网络,到歌词,再到电视荧屏,人们不断创造着新的“时尚”话语,亦不断接受着如同流星雨般飞采的新鲜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精神产物,但如此的时尚话语是否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书店的流行风

(正确认识出书变名人的时尚)

在新华书店,昔日的名著专柜变成了名人专柜,《安娜?卡列尼娜》变成了《激情岁月》《呼啸山庄》变成了《不过如此》,《傲慢与偏见》变成了《痛并快乐着》。更可笑的是,在白岩松、崔永元、倪萍的名字中,竟夹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英儿”。而且,周围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给人力量的名言,被“英儿,一个等待给她力量的女人”等标语遮住。可见,名人出书是流行,出书变名人则是时尚,而从前的名人名言被一些诉苦似的话语取代更是走在时尚的前沿。

现在,也许有人不知道《西游记》是谁著的,但不会有人不知道《大话西游》是谁演的;也许有人不知道李清照和李商隐,但绝没有人不知道琼瑶和金庸;也许还有人不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但一定都很了解“小燕子”和“五阿哥”的情感历程。书店的流行风,真是让人悲哀啊!

也许,这就是人们眼中的时尚、前卫、现代……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失去了什么呢?

“哈狗帮”肆虐上海校园

最近,“哈狗帮”的音乐在中学生中流行开来,他们认为是另类、时尚,谁把其中的脏歌唱得最响,谁就是“孩子王”。尽管上海坚决制止这样的色情暴力文化流进,但“聪明”的盗版音像店老板竟然以此为商机,通过非法渠道积极进货。

“唱得越响越英雄”,讲起“哈狗帮”,学生们都眉飞色舞,谁不听“哈狗帮”谁就落伍了。据学生说,“哈狗帮”是台湾一支乐队,他们的饶舌音乐特别刺激,歌词满是脏话和色情描写,真过瘾。

教育专家认为,这些所谓另类时尚的文化其实杀伤力很大。学生们在接触色情暴力思想时,会逐渐减弱心理抵抗能力,慢慢接受其中的心理暗示,扭曲正确的世界观,还可能走上犯罪之路。学生喜欢寻找“刺激”是青春期叛逆心理在作怪。“哈狗帮”满足了学生对“另类文化”的好奇心,教师和家长不妨和他们聊聊,引导他们重新回到主流文化。

网上购物新潮流

由王府井百货、西单商场、赛特购物中心等全国50家著名商场与网络公司合作开发的我国第一家网上连锁商城不久前正式投入营运。商场把主要商品的名称、价格、规格等信息提供给网上连锁商城,并结合商场原有的配送系统,把网民在网上订购的产品及时发送到家。

网络歌手

互联网在创造奇迹,更在创造偶像,当杨臣刚带着紧张的表情唱着“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出现在200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时,标志着“网络歌手”作为新兴偶像群体,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2004年下半年网络音乐异军突起,《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丁香花》、《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等一批网络音乐陆续在网上走红,继而红遍全国大街小巷。随着媒体的参与,网络音乐和相应的网络原唱歌手愈发走红。网络音乐成了目前最流行的金曲,一直稳占手机音乐下载排行榜和网上歌曲榜的前十位大多数位置。网络歌手陆续登上各地新闻和各种大型文艺晚会,杨臣刚更是荣登央视春节晚会,得到官方认可。大半年来,网络歌手成了演出市场最抢手的宠儿,演出之频繁超出绝大多数成名歌手,价格也飞涨,按刘嘉亮经纪人刘兵的说法一个月一个价。

网络音乐的火爆催生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和非主流歌手的歌星梦,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络翻唱、原唱行列。极大地激发了音乐爱好者和非主流歌手的创作欲望,丰富了音乐来源。可以说网络造就了普通人的音乐梦。

网络恶搞

在2006年,最抢眼的词就要算是“恶搞”了,从年初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刚刚的《满城尽是加班族》,无论是名导的巨片,还是红色经典影片,无一幸免地落入了这可怕的怪圈。但是这样的“搞”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年轻人的奇思妙想。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胡戈初始的目的极其单纯,“只是做出来给朋友看看”,但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却让他在短短一个月内被国人熟知,并让这个本是平民的小伙子和陈凯歌齐名登上了报纸、网络的头条。

当时恰逢陈凯歌引以为豪的《无极》公映仅几周,网络上就出现了这个以影片人物、画面剪接出来的新版本“无极”。一个魔幻故事就这样被放进了一桩惊天血案当中,原本虚拟的城池变成了某娱乐城,陈红扮演的“满神”变成了谈判专家,张柏芝变成了模特,大将军成了城管小队长……整个完全虚拟的栏目从案发现场、破案、审判到最终行刑,案情“复杂”而“曲折”。当然,最后胡戈还不忘对20年前已经被吃掉的馒头再次出现在谢霆锋手里提出了质疑,而谢则回答是“导演安排的”。借着《无极》的高声势,这本在虚拟世界流传的视频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眼球,在短短一个月内点击率超过数百万。

……

古希腊人审美理念

古希腊人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常常举行各种运动会。竞赛的优胜者有很高的荣誉,他们的名字被记入纪念册;他们健美的运动姿态被做成雕塑安放在神殿中。正是这种对人的体格锻炼的重视,促进了希腊人对人体美的崇尚,使他们形成了追求健康、庄重和典雅的审美理念。 2、青少风采

孟子发奋读书

孟子,原名孟轲,小时侯,家里很穷,而且三岁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并且培养了一位影响千秋的大人物。孟子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孟子小时候学过埋葬死人,学过做小生意,也学过杀猪屠狗。正是由于他有过许多不平常的经历,不靠任何人,只靠自己,所以就自信的悟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至理名言。

孟子的母亲织布,一心让他读书,但孟子也很调皮,经常逃学,就有“孟母断织”的千古佳话。从此之后,孟子就发奋读书,效法孔子。

聪慧少年诸葛亮

诸葛亮少时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学习刻苦,勤于用脑,深受先生器重,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还严令他退学。后经司马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

孙敬头悬梁

人们常用“头悬梁,锥刺股”这个典故来赞扬刻苦学习的精神。这个典故中的“头悬梁”讲的就是一位河北人的事,他叫孙敬。 

孙敬,字文宝,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磕睡来。一觉醒来,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打磕睡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拽一下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

从这以后,人们就把孙敬的“头悬梁”和苏秦的“锥刺股”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做为一个成语,用来激励后人发愤读书。

少年康熙擒鳌拜

康熙帝八岁即位。当时,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从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