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19785900000008

第8章 观身体之音,走出疾病的“围城”(1)

第一节 经常与身体交谈,学会与疾病切磋

我们必须养成与身体交流的习惯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水平高了,但生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去过医院的人都有体会,生病了去看医生,一大早就得去排除挂号,否则,就没你的“份”儿,只能第二天再去。其实,只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与身体交谈与疾病切磋,我们完全可以不生病或者少生病,可以夺回被一点点偷走的健康。

身体比我们想象的要机警得多,因为它拥有一支规模庞大、装备整齐的防卫部队每天都在巡逻,监视着体内的动向,只要有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它就会立刻拉响警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我们无法听懂身体的语言,不能和身体做真正的交流,那么,当它支撑不住,呼救呐喊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依然摇着昏昏沉沉的脑袋,坚持着睁大眼睛,强打精神修改方案,或者彻夜不停地打游戏。这样的情况发生得次数多了,身体医生的正常活动秩序就被打乱,它只好给我们来点更厉害的警告。而病菌也会变得更为嚣张,因为我们在无意中给了它们很多帮助,协助它们不断攻击身体医生,把健康一点一点赶出我们的身体。

当然,面对“外敌”的入侵,身体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如果入侵的敌人很强大,它就会用比较激烈的方式提醒我们,比如发烧、腹泻、呕吐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病”了。然后通过吃药、打针,很快把这些信号灭下去,这些症状消失了我们就以为身体已经安然无恙,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习惯,根本不去想是什么引起了这些症状,它们说明了什么。这样,以前的错误会继续下去,疾病还会卷土重来。

所以,听懂身体的预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身体的预警有两类,一类是针对自身情况发起的,另外一类是针对外界敌人发起的。

针对自身出现的状况发起的警报有多种情况。例如长时间盯着电脑会感到眼睛痛,这是身体在提醒你该眨眨眼睛休息一下了;看电视时间久了,脖子会感到酸痛,这也是身体的保护信号,提醒你该换个姿势活动活动了;再如走路的时候脚下落进了小石子,脚会很疼,这是身体在提醒你把石子磕出来。身体信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被忽视,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工作秩序,最终导致各类疾病。

感冒、咳嗽、发烧、呕吐、腹泻等是身体针对外界敌人作出的自我保护。例如,当外界的灰尘和细菌进入身体之后,你会感到喉咙发痒,接着会吐出一口痰来。这些痰就是自身免疫细胞的战利品。免疫细胞将入侵的病菌细胞团团围住,杀死,再通过纤毛的蠕动推出体外,这就是吐痰的过程。身体有这样一种自我保护功能,所以我们提倡能不吃药的时候尽量不要吃药,能不打针也尽量不要打针,先让身体自己去对付敌人,如果发现身体的“兵力”不足,我们再助身体一臂之力也不晚。如果迅速控制住了这些症状,而本身的病毒没有得到抑制,那么,对身体反而更有害。就像吐痰一样,如果只是止了痰,那么那些包有千万个病菌的黏液就会继续留在我们体内。免疫细胞所有的努力都将毁于一旦。就像大楼起火了,听到火警响后,我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拨打火警电话求救,而不是把警报声关掉,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可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挪到我们的身体里,我们的做法就变得如此愚蠢了呢?快速消灭掉疾病的预警,也就是控制住症状无异于在火警响起后迅速把它关掉。面对疾病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治疗,更应反思:为什么会致病?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怎样做才能保证以后不再生病?

当我们想尽办法关闭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时,也会把破坏身体安全的不良因素关在里面。例如有人经常抽烟,当然也会时常咳嗽。咳嗽的时候他就吃止咳药,不咳了又继续抽烟,根本不去想咳嗽是不是跟抽烟有关。烟中的有害物质不能随着痰排出来,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也没有改掉,身体在双重破坏下怎么可能还安然无恙呢?

在任何时候,身体都是最忠诚的,它永远都不会做对你有害的事情,它总是尽力规避风险,调整自身进入最佳的平衡状态。有个患者经常咳嗽,持续了三年的时间。到医院检查,该做的检查都做了,也没有查出什么毛病。他一直不相信医院的检查,总在怀疑自己得了某种奇怪的疾病。其实,他在水泥厂工作,空气中有很多灰粉,如果身体不通过咳嗽排痰保护肺部,恐怕他的肺早就是另外一副样子了。身体的这些症状,一方面是保护性的反应,另外一方面也提示我们这样的环境对健康不利,提醒我们远离危险的环境。所以,我们不能仰仗着身体有自我保护能力,就不再关心自己的处境,再强大的部队也有疲惫的时候,长时间置于不利的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

总之,我们必须养成与身体交流的习惯,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内吃吃药打打针把信号掐断。聆听身体的语言,积极配合身体的需要,做有利于健康的事情,从而避免在“症状得到控制”的掩盖下,身体的健康在不知不觉间被不良生活习惯掏空。

白带异常告诉了你些什么

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如子宫、阴道及卵巢分泌的黏液性液体,津津常润,白色透明,适量而无臭味,在排卵期或妊娠期白带量增多,这为生理性白带。而异常白带量多而浑浊,色、味、形异常,且伴有瘙痒或疼痛,中医称为带下病。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异常白带。

1.脓性白带:多见于阴道炎患者,也可见于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及子宫内膜炎患者。因淋球菌感染所致的性病患者日趋增多,其白带也呈脓性,同时还伴有尿痛、尿频、尿急,从脓性白带中可检出淋球菌为诊断依据。治疗上首选青霉素,对于耐药者可选用菌必治或淋必治。

2.白色乳酪状白带:白带呈白色、黏稠的乳酪状,并伴有外阴奇痒,见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易患此症。

3.黄色泡沫状白带:白带色黄、呈泡沫状,伴有外阴瘙痒、疼痛、有恶臭等症状,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治疗上首选甲硝唑。

4.血性白带:生育期的妇女血性白带伴性交痛,应考虑宫颈炎;若发生于中老年,可能是老年性阴道炎、宫颈息肉或宫内节育环的原因。

5.绝经后血水样脓性白带:俗称“倒开花”,白带恶臭,呈脓血样,并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6.黄色水样白带:白带色黄,呈有恶臭,水样,伴有月经过多,应高度怀疑黏膜下子宫肌瘤。

总之,不论发生什么样的异常白带,均是女性生殖系统出现严重疾病的表现,女性应该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以明确病因,切莫耽搁了治疗时间。

梦是我们的身体在倾诉

相信大家都知道周公解梦,说的就是根据梦的内容来推测未知的事,这是不是迷信我们暂且不讨论,但是根据梦的内容来判断身体状况却是古已有之,只不过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而已。

孙思邈在《养性禁忌篇》中就谈到:梦境与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身体的疾病会在梦里反映出来,有的甚至是自己感觉不到和医生都看不出来的疾病,这种现象早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他还列举了《列子》中的记载,梦见涉大水而恐惧不已是因为阴气旺;梦见大火是阳气壮;梦见与人打杀则是因为阴阳皆壮;在梦里给予别人则是吃得太饱;在梦里抢夺或是向别人讨要东西则是因为太饥饿了;梦见溺水则有疾病已经发生了;梦见饮酒歌舞就是将有疾病发生等。而且他认为,如果能够熟知梦境对于健康的预测意义,对预防疾病和养生都很有帮助。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梦就被称作“五脏的附体”,能够反映脏器的虚实盛衰。《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的论述,大意是:如果肺气虚,就会梦见白色怪物,见人就杀;如果肾气虚,就会梦见船沉,人浮水中,心生恐惧;如果肝气虚,则会梦见草木阴森,人伏在树下不敢起来;如果心气虚,则会梦见被火烧灼;如果脾气虚,则会梦见吃不饱饭……如果阴气盛,就会梦见在大水中惊恐逃窜;如果阳气盛,则会梦见大火烧身;如果阴阳都盛,则会梦见刀光之灾。如果上面气血过盛,则会梦见飞翔;下面气血盛则会梦见坠落。饥饿时,会梦见食物;吃得太饱,就会梦见扔东西,等等,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列子》是一致的。

而且,中医还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所以梦怒即为肝气盛,梦恐为肾气虚,梦哭为肺气虚,梦笑为心气盛,梦歌为脾气盛。西方医学在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方面也有研究,认为:梦是大脑部分高级神经活动在睡眠状态下的持续,可分为生理性(良性梦)及病理性(噩梦)两大类。良性梦是白天的所思所想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可起到平衡心理、缓解压力的作用。噩梦往往是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是疾病向大脑发出的信号,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前,病人会噩梦不断,还伴有呼吸加快、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及情绪激动等反应;心血管性疾病(诸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发作前病人也多惊恐噩梦;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常常梦见大快朵颐;精神疾病患者则经常在梦中哭泣,还会梦游,等等。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梦对健康的预兆是有科学依据的。早晨醒来,如果对晚上的梦还有印象,不妨对应着做一下相关脏腑的检查或自测,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由此可以看到,我们的身体是多么富有灵性,它对自己的变化了如指掌,即使个体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变化,它也会通过疲劳、疼痛等感觉来提醒我们,而且对于一些不易察觉的疾病,它还会在梦中与我们交流,用一种近似幻觉的形式告诉我们,哪个部位需要你的关注了。

经常腹胀,说明你的脾虚了

中医认为,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再输布于其它脏腑以化生血气。我们通常所说的脾有益气作用的“气”,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产生,则有赖于脾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如果脾虚,就不能行气,反而引起气滞腹胀。所以,这种时候非但不能泻,还得靠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治脾虚,补好了脾,自然能够行气解腹胀。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能补中益气的食物和药材,如我们所熟知的补气良品人参、黄芪,其实除了这些名贵中药材,一些日常的食物也有很好的补气的作用。

《本草纲目》里能补气的食物:

1.马铃薯

《本草纲目》说它味甘、性平。能够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过我们要注意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不能食用。

2.香菇

味甘、性平,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但香菇也属于发物,如果得了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就要忌口。

3.鸡肉

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

4.兔肉

味甘、性凉。也能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不过兔肉性凉,所以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

另外,我们再介绍一款能够治脾虚食欲不振的膳食。

鲫鱼粥

材料:鲫鱼1尾,高粱米50克、橘皮。

做法:将鲫鱼去骨后用肉与米、橘皮相合煮粥,煮至快熟的时候加入葱、姜、蒜能调味料调和,可作为半流质正餐食用。

这款粥既可以补脾,搭配了橘皮又可以行气,最适合脾虚腹胀的人食用了。

不可不知——肤色告诉你的疾病隐患

“最近你的肤色不太好看”。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这样的关心语。中医有句行话:“病在里必形之于表。”对人体来说,皮肤是人体的护卫屏障。皮肤代替心脏承受了太多的危险与伤害,因而皮肤也就成为人们健康自查自测的一面镜子。

皮肤的颜色因年龄、日晒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由三种色调构成:黑色有深浅,由皮肤中黑色素颗粒的多少而定;黄色有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红色的隐现与皮肤中毛细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关。

一般正常的人,皮肤是红润的,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有很大帮助。如果一个人皮肤的颜色与其平时的肤色有较大的改变,并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就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皮肤的颜色开始,看看我们身体中存在哪些危机:

1.皮肤苍白

贫血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苍白。寒冷、惊恐、休克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会导致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引起皮肤苍白。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因肢体动脉痉挛或阻塞,也会表现为肢端苍白。

2.皮肤发红

皮肤发红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以及红细胞数量增多所致。在生理情况下见于运动、饮酒时。疾病情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猩红热等,以及某些中毒,如阿托品等药物中毒;红细胞数量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也可引起皮肤发红。

3.皮肤呈樱桃红色

十有八九是煤气或氰化物中毒。煤气中毒的病人,其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机体缺氧。当碳氧血红蛋白达到30%~40%时,病人的皮肤就会呈樱桃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