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19785900000036

第36章 手到病自除——学会经络养生法,养生祛病不求人(6)

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中医认为: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若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因此,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等。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俯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睡前端坐,用手掌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全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足三里——补脾健胃的要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当然这里的“三寸”指的是一个人四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因人而异,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我们知道,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人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按摩足三里穴,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因此足三里穴也是人体长寿的重要穴位。此外,足三里穴对于治疗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常用保健手法有两种。

1.点穴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每次10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

2.艾灸法:取中草药“艾”为燃料,将艾绒点燃,直接或间接温热感穿透肌肤入穴。此法有时出现烫伤甚至化脓不干,难以结痂。中医讲“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此而言。此法属“自讨苦吃”,但效果优于点穴法。

气海——人体性命之祖

喜欢读武侠小说、看武侠剧的朋友们对“丹田”这个词肯定不会陌生,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气海

下丹田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因此也被称为“气海”。

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刺激丹田穴可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腹式呼吸达到保健功效。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多是靠胸廓的起伏达到呼吸的目的,即胸式呼吸,这样肺的中下部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限制了人体吸入的氧气量。而腹式呼吸是加大腹肌的运动,常有意识地使小腹隆起或收缩,从而增加呼吸的深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气的供应,就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正确的腹式呼吸应首先放松腹部,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压下。在压时,先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缓缓用力压下,6秒钟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重复,则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本穴主治性功能衰退,对妇科虚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者男科的阳痿、遗精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有奇效。

神阙穴——人体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位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所谓“神”,是指神气、元神、生命力,“阙”指门楼、牌楼、宫门等。对神阙穴名称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神阙穴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中医认为,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人体诸经之百脉,所以脐和诸经百脉相通,为十二经之发源地,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内连五脏六腑、脑及胞宫。因此,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

神阙

同时,神阙穴亦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它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主要有三种。

1.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2.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3.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阙,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三阴交——生殖系统的“阳光天使”

三阴交位于足内踝上3寸,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点,一个穴位兼有调控三条经络的作用。具有健脾和胃、补调肝肾、行气活血、滋阴生津、疏经通络的作用。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男女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三阴交

按摩三阴交可治腹胀、肠鸣、脘腹疼痛、饮食不化、泄泻、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经闭、不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缩阳、遗尿、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失眠、下肢痿痹等疾病。

日常中可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三阴交,每次揉1~3分钟,会有不错的效果。

伺候好生命的“根蒂”——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可治疗以虚、寒为主证的疾病。

经常按摩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对神阙穴锻炼有以下三种方法:

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阑,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别人生气我不气,我找太冲穴出气

太冲穴位于足部的背侧,大拇指与第二个脚趾的中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因此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太冲

在中医里面,肝被比做是刚直不阿的将军,肝脏的阳气是很足的,火气很大,是不能被压抑的。肝主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手脚拘挛,这证明肝脏已受伤。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涩,视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胀痛发红。如果一个人整天精神涣散,思想难以集中,魂不守舍,证明其肝气虚弱。有的人夜里总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这是肝脏郁结的浊气在作怪。

按摩太冲穴有利于疏肝理气,缓解易生气、睡不好、压力大的烦恼心情。

此外,太冲穴还可以在你发烧的时候帮你发汗,可以在你紧张的时候帮你舒缓,可以在你昏厥的时候将你唤醒,可以在你抽搐的时候帮你解痉。

按摩太冲穴可治疗感冒: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第四节 用经络疗法来激发孩子体内的天然大药

改善孩子体质可用摩腹和捏脊

两个孩子吃了同样的东西,一个生病,而另一个却没事。很多父母对这种情况都不理解,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的体质存在差异,体质好,对疾病的抵抗力就强;反之,就容易生病。作为父母,首先要增强孩子的体质。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百病生于气”,提高小儿防病抗病能力就需重视调理气机和脾胃功能。而摩腹和捏脊便可能调理脏腑阴阳的平衡,改善小儿消化功能,大大提高孩子的体质。

1.摩腹

摩腹起源于唐代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他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可以无百病。”摩腹,实际上就是对肚脐的一种按摩。肚脐附近的丹田,是人体的发动机,是一身元气之本。经常给孩子按摩肚脐,能刺激孩子的肝肾之经气,达到祛病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在孩子进食以后30分钟开始摩腹,顺时针进行,注意力量一定要轻柔,稍微带动皮肤就可以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30圈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出现腹泻,就要改变摩腹的方向,要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

2.捏脊

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育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捏脊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防治多种疾病的妙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让孩子取俯卧位,父母用双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指腹捏起脊柱上面的皮肤,轻轻提起,从龟尾穴开始,边捻动边向上走,至大椎穴止。从下向上做,单方向进行,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但给孩子捏脊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3.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坚持给孩子做摩腹和捏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家孩子胃口好了,身体也变得壮实起来。

这些方法可以帮孩子护好“天窗”——囟门

刚出生的婴儿头顶有块没有骨质的“天窗”,摸上去很柔软,好像是脑袋上的一扇窗户,仔细观察还可发现其随着心脏的跳动而搏动,这个部位就叫囟门。

在古人眼里囟门是灵魂来回出入的地方,是天眼,其实囟门是观察孩子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通过观察这个小窗口,就可及早发现多种疾病,从而让宝宝早日得到诊断和治疗。

1.囟门鼓起

囟门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并且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风现象,那么孩子可能是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2.囟门凹陷

如果是6个月以内的孩子,囟门微陷,属于正常现象。2岁以下的孩子,囟门如果还是凹陷的,并见身体瘦弱,精神委靡,则可能是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气阴不足。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捏脊和摩腹,因为这可增强脾胃功能。此外,当婴儿呕吐频繁或腹泻时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也可导致囟门凹陷,这种情况下,父母要马上为宝宝补充液体。

3.囟门闭合晚

婴儿的囟门一般在1岁时闭合,最迟在1岁半时也应闭合,否则就属于囟门晚闭。这类孩子经常会出现形体消瘦、精神委靡、食欲不振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双目凹陷,四肢冰冷,手足震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