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19785800000020

第20章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辨清体质好养生(4)

2.损害肝脏

酒精的解毒主要是在肝脏内进行的,大约90%~95%的酒精都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饮酒对肝脏的损害特别大。酒精能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病变。连续过量饮酒者易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最后可导致肝癌。

3.损害消化系统

酒精能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引起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食道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过量饮酒是导致某些消化系统癌症的因素之一。

4.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状动脉硬化

酒精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从而发生高脂血症或导致冠状动脉硬化。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变小引起高血压,血压升高有诱发中风的危险。长期过量饮酒可使心肌发生脂肪变性,减小心脏的弹性收缩力,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5.导致贫血

酒精等毒性物质被吸收入血液后,能刺激、侵蚀红细胞及其他血细胞的细胞膜,会引起血细胞萎缩、破裂、溶解,从而不断减少。贫血患者体内往往缺乏制造血液的营养物质,而酒精等毒性物质又会破坏摄入的营养素。这样,就会进一步导致血细胞制造障碍,还可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越来越少,从而造成严重贫血。酒精还能干扰骨髓、肝、脾等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6.降低人体免疫力

酒精可侵害防御体系中的吞噬细胞、免疫因子和抗体,致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容易发生感染,引起溶血。久而久之,就可能改变整个人持体质。

事实上,酒精不但是慢性杀手,也可以直接夺人性命。酒精与其他有毒物质不同,它无须经过消化系统就可以通过肠胃直接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它就可以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影响最大,这也是酒精杀人的最快手段。

“看起来像水,尝起来辣嘴,喝下去闹鬼,走起来绊腿,夜里面找水,早起来后悔”。这是中国民间对喝酒的形象描述。喝酒的危害人尽皆知,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没有戒除呢?不是不戒,是难戒!的确,改掉一个习惯很难,但是为了我们的身体,为了我们的健康,应该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

平和体质来自平和的生活环境

我们知道,虽然一个人的体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很大,但也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其中,家居环境就是影响体质重要的后天因素之一。好的体质,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也可能变成差的;差的体质,经过适宜环境的调理,也会变成优秀的平和体质。那么,什么样的家居环境才能造就平和体质呢?很多人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其实答案很简单,清新舒适、健康宜人的环境当然是最好的了。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环境要求呢?包括以下三点。

1.室温要适中

人体对生活环境的温度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情况下,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夏季为25℃~27℃,冬季则为18℃~20℃。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就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反之,如果温度过低的话,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2.空气湿度要适中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关心室内的温度够不够,而很少有人关注室内空气的湿度。其实,空气湿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一般情况下,最利于生活的相对湿度应该是在45%~65%RH之间,湿度指数为50~60的环境最好。因为夏天湿度过大,人会感到闷热、烦躁,冬天人则会觉得阴冷、抑郁。湿度太小,空气过于干燥,则会使人体的水分流失,导致皮肤粗糙、皴裂,还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容易感染疾病。所以说,不干不湿的空气湿度才是最利于日常养生的。

3.室内植物摆放有讲究

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摆放一些花或者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居室环境,还可以增加活力、清洁空气,但是植物花草是不能胡乱摆放的,比如,针叶植物属“阳”,可放置在朝南的房间内;低垂圆叶植物属阴,可放置在朝北的房间;多刺的植物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位置。在高血压患者的卧室里放一些艾叶和银花,有降血压的功效;失眠的人则可以在床头放一些薰衣草,可以加速睡眠,等等。

心平气和——平和体质的养心之道

古人的养生观,强调一个“和”字。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在《闲情偶记》中说:“心和则百体皆和。”和,概括了心理与生理相交相融的深刻内涵。事实上,对于平和体质的人来说,要想保持优异的体质,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心平气和。

心气平和就是健康的最佳状态。试想,一个人每日处在浮躁、烦躁甚至暴躁之中,久必情绪失调、脏腑失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往往无法避免,但用心平气和来达到处事平和,则必须要心胸开阔,宽善待人,遇愁不愁,逢怨不怨,以理智驾驭感情,以平和调节心志。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忧郁而破坏了自身的免疫功能,更会使血流贯通,真气舒达,一和百和,身泰寿延。

“药王”孙思邈活到了一百多岁,最根本的养生秘诀就是他倡导的“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好、少恶、少欲、少怒”。同时还提出了他所忌讳的“十二多”。即“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按他的养生理论,他所倡导的“十二少”是养生的真谛,而这“十二多”是丧生之本。只有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的境界。

通俗地说,“十二少”与“十二多”的精华就是“心气平和”,从心理上、思想上尽量减少对身体不利的意念。

心气平和,就是保持体内平衡,心顺气畅。这样,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结就没有“市场”。这样,就不致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哀伤肺,过乐伤肾。人体的免疫力就能增加,疾病就难上身,自然利于身体健康。

要做到“心气平和”还要戒浮躁之心,遇事要善于克制,自我排遣,淡化小恩小怨,处理好人际关系。

心气平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甲拜衮桑在《西藏医学》中论述说:“要维护良好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必须对身体的活动、言语及思想有所节制。正如一个人不要到有险情的水中游泳,不要坐有危险的船一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再做”。这句话阐明了“心气平和”,一切要从每一细微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为人处世,心中常存正大光明的意念。浩然正气常存我心,自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元气充沛,脏腑功能好。

平和体质的最佳运动方式——太极拳

我们已经知道,平和体质者养生宜采取中庸之道,所以在运动方面也要尽量选择平和一些的方式,不能过激,其中在传统的运动方式中,太极拳可以说是最适合于平和体质者。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于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集练气、蓄劲、健身、养生、防身、修身于一体,是一种适合经常锻炼的养生功法。

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综合而全面的,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对于防病抗衰、益寿延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著名中医吉良晨就说:“太极拳是个宝。养生保健,我向人们首推太极拳。”

练太极拳,不是一般的学习拳式,必须懂得很多基本功,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故练功必须令肺气顺,不可使气道结滞,所以说练拳不可闭气、使力,要以放松、沉气为主,并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这些要求使得练太极拳的人们在练拳过程中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每次练拳下来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而且身体微微出汗,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起到祛病强身的健身功效。

目前流行的各式太极拳都有几十个动作,对一般人来说,练习有一定难度,而十二式方位太极拳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适合于普通人练习。

另外,平和体质的人清晨起来也可以做一组保健操,这对保健健身也非常有帮助。

1.深呼吸:直立,挺胸收腹,做深呼吸3次。

2.摆臂:双臂用力后摆,同时顺势弯腰,使面部尽可能靠近膝部,随即直身,双臂前摆并举过头顶,然后再次弯腰并向后摆臂,快速做4~8次。

3.踢手:分腿直立,两臂向前平伸,先踢右腿,用脚踢左手,还原后换左腿踢右手。注意双腿不要弯曲且身体保持直立。左右各做8次。

4.下蹲:两腿并拢站好,挺胸,收腹,紧腰,随即吸气,两臂向前平伸,身体下蹲,臀部紧靠脚跟上。重复练习8~16次。

5.前倾:立正站好,向前迈出一条腿,略为弯曲。双手十指交叉,两臂向上伸直,然后上身前倾,另一条腿绷直,向上伸拉脊柱。完成1次后换腿再做。重复练习8~16次。

6.起跑姿势:做起跑姿势,两腿一前一后绷直,双臂前伸手指着地,身子尽可能向前弯至膝部,呼气,然后慢慢抬起身子。两腿交替重复练习8~16次。

7.抬腿:立正站好,双手叉腰,收腹,紧腰,挺胸,同时一腿向后抬,稍停。然后将后抬的腿放下还原。两腿交替重复练习8~16次。

8.摸脚摸背:蹲下,左手向后摸自己的右脚,右手从上面向后摸自己的背部。换另一只手再做,重复练习8~16次。

9.抬头:站好,两腿稍分开,左臂向上伸直,左膝弯曲,同时抬头看举在上方的手。两腿交替各做8~16次。

10.转体: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体前屈与下肢呈90度,两手交叉放在头后,然后上体向右侧转,再慢慢侧转回来。重复练习8~16次。

11.触踝:立姿,两腿稍分开,身体前倾,右手掌触摸左脚踝,同时高举左手,换另一侧练习。重复8~16次。

12.弯腰:两脚开立,大于肩宽,向前弯腰,两臂在身前交叉,然后再分开。自然呼吸,让身体在这一姿势中放松,然后慢慢起身,结束动作。

平和体质宜食补,不宜药补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养生首先指的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长寿的。尤其是对于平和体质的人来说,食补就可以了,不必进行药补。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们平时之所以用药,就是要借助药性,对“病”进行矫枉过正,使身体达到平和,而对于平和体质来说,本身就已经平和了,就不必再用什么“补药”对身体进行补益了,因为这样一来,不仅达不到强壮体质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那么,平和体质的人应该样进行食补呢?我们要认识到,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四个原则:

1.饮食有节

这一点对于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渐减弱,加之活动量减少,体内所需热能物质也逐渐减少。因此,每日三餐所摄入的热能食物也应减少,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体内能量的代谢平衡。

如果到了中老年阶段饭量仍不减当年,摄入能量食物过多,势必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多余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使身体发胖,并影响心脏功能。这也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老年人应适当地节制饮食,饮食应当少而精,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高热能食物的摄入量。每餐的食量应适可而止。一般以七八分饱为宜。

2.三餐有别

这主要指两点,在食物选择方面,早餐应选择体积小而富有热量的食物,午餐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晚餐则应吃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在摄入量上,应做到“早饭吃好,中饭吃饱,晚饭吃少”,现在很多年轻人习惯于早餐吃得很少或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很多,这对健康是有害的。

3.合理搭配

饮食合理搭配就是要做到粗细粮混食,粗粮细做,干稀搭配;副食最好荤素搭配,忌偏食或饮食单调。

4.饮食清淡

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都强调,饮食宜清淡,不宜过咸。据调查,每日食盐量超过15克以上者,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10%。因此,正常人一般每天摄入盐要控制在10克以下。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动脉硬化者,必须控制在5克以下。不过饮食清淡也不应该绝对化,比如盛夏季节,人体因大量出汗,会令体内盐分丢失过多,这时就应注意及时补充盐分。

另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吃饭时细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吃饭时要专心,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其他的事情,或看书、看电视,既影响食欲,也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吃饭时要有愉快的情绪,才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等情绪之下勉强进食,会引起胃部的胀满甚至疼痛;饭后不要躺卧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