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社会常识全知道
19785600000029

第29章 年轻人要知道的场景口才常识(15)

12.主持会议尚启迪,忌一锤定音

会议主持者切忌将会议搞成一言堂,而应充分发扬民主,提倡各抒己见。在会议中,会议主持者要学会把握设问句的句式,给与会者以启发,而不要用肯定句式贯穿始终,这在讨论会上尤为重要。会议主持者的水平在于通过思考之后,将各种意见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择其优者而从之。即或对那些不妥的意见,在语言中也不应流露出否定之意,而应肯定其在讨论中的作用,这对以后开讨论会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议主持者一锤定音不仅使会议开不好,而且会破坏民主气氛。

13.主持会议尚感染,忌冷若冰霜

会议主持者要善于制造某种气氛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在讨论会上切忌语言刻板,而应含蓄、诙谐;在发散型会议上,则要富有鼓动性,具有号召力,切忌照本宣科,态度冷漠。应该通过热烈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表现出朝气、信心和魄力,以此感染与会者,达到鼓舞人心的目的。要使语言富有感染力,会议主持者应掌握一定的讲演技巧,使自己能用感情和理智驾驭会议。

14.会议主持要议题突出,宗旨明确

会议主持人是会议的“舵手”,要随时把握、驾驭好会议之舟,启发引导大家,始终遵循会议既定的议题、日程,进行充分的研讨,才能如期达到预想的目的。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使与会者充分了解议题。开始就要讲明会议共有哪些议题,怎么个开法,有哪些要求,与会者要承担什么任务等。其中,哪一项应由与会者在会上做出决定;哪一项只需听一听与会者的意见,以便进一步补充;哪一项只是告知性地打打招呼,介绍一下情况,暂不讨论;哪一项与会者必须和上级保持一致,只研究怎么协调行动等等。而要与会人员听得明白,那么,主持会议的企业领导就必须讲得清楚,把会议的目的、要求、内容等一一交代给大家,层次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表达要准确,中心要突出。切不可主次不分,轻重不分,内容庞杂,使听者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15.会议主持要言之有度,掌握准时机分寸

开会时往往有这种情况:有时大家意见比较集中,而会议主持人却不能及时总结,提请大家转入另一项议题,便出现了冷场,拖延了时间;在征求大家意见时,有的人一声不吭,有的人翻来覆去,谈不到点子上,越扯越远;也有时人们争论不休,互不服气……

会议上发生了冷场、争论、跑题等情况怎么办?这就要求会议主持人能够细致了解会议进程,掌握与会人员的心理,恰到好处地、适时地对会议进行引导。意见基本一致时,立即终止;意见大同小异时,允许求同存异,及时终止;很难一致时,下次再议;对于离题太远的发言,会议主持者可寻找时机予以引导、提醒,拉回正题。为了不分散大家的精力,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不冲击会议的中心议题,企业领导必须十分注意掌握讲话的时机和“火候”。

会议主持者还要注意掌握说话的分量和分寸。这也是“度”的一种要求。

语言的分量是由词意和态度两个主要因素构成的。词意是指语言的本意,态度是指表达时所持的表情和情绪。比如,主持会议的企业领导,要批评下级人员的工作差错或较大的失误,这里就有个分量问题。如果是个别的、一般性的差错,而批评的分量过重,未免有小题大做之嫌,本人不服气,大家也不满意。如果是较大失误,而批评分量过轻,既达不到教育本人的目的,又给大家一种袒护当事人、文过饰非之感,不能使人闻者足戒。当然,不做具体分析,以理服人,而是无限上纲,乱批一通,也不会有好效果。因此,根据问题的性质、程度,在讲话的时候,就有一个轻重之间怎样才算适宜的分寸问题。

分寸是衡量语言分量的尺度。而要把握好分寸,一是注意词意上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二是注意态度和语调的区别,这种分寸也是会影响到分量的。我们的目的是,既要弄清问题,又要教育职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严肃的批评,不一定非要大嗓门、声色俱厉不可。语言尖刻,态度粗暴,甚至出口伤人,以挖苦、讽刺、嘲笑他人为乐事,必定造成对方的反感和抵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团结。

16.会议主持要实事求是

文有文风,会有会风。会议主持者主持会议要讲话,要做报告,要引导会议,既有个文风问题,也有个会风问题。

从文风上讲,某些会议主持者不敢或不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迫于某种压力或抱着某种私心杂念,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沾染上了说假话、套话、大话、空话的习惯,报喜不报忧,报功不报过,指远不指近,责人不责己,加之官腔、官气、官僚主义,使人对他们的报告、讲话、发言不愿听也听不进。

从会风上讲,不少地方开会成灾,人们早已对“文山会海”现象表示不满。当然,必须的会议还是要开的,问题是会议太多、太滥、太长,内容泛泛,目的不明,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效果欠佳。

17.会议主持要声音响亮有力,语调富有变化

会议主持者主持会议,要让每一位与会者听到他的声音,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规模大一点的会议,则可借助麦克风、喇叭等工具。会议主持者作为“领头羊”,说话应该有力度,声音洪亮、吐词清楚,节奏适当,声音中表现出自信、向上的力量,而不能有气无力,或者平铺直叙,缺乏活力。会议主持者通过语调的变化,表达出各种思想观点和思想情感,同与会者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自己的讲话有较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庄重、严肃的会议,要求语调平缓、凝重;欢快、轻松的会议,要求语调轻快、流畅。

18.会议主持要有头有尾,善于总结

会议既然有开头,也就应该有结尾。会议在行将结束之前,一般说来,会议主持者应作简明扼要的总结、归纳,将有关信息、讨论情况、所达成的共识,进行概括性的说明。同时,对会后的具体要求、需要落实的工作,加以部署强调。总结应力求客观、符合实际,切不可言过其实,自欺欺人,以致形成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风。对会议的总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及时、适度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会议的总结,往往能起到提醒、强化信息的积极作用。

19.会议主持要开场精彩

会议的开场白要陈述的内容,包括会议的主题、目的、意义、议程和开法,其语言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调与表情都要与会议气氛一致。

一个好的开场,有利于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该会议的兴趣。所以,一般的主持人都非常注意开场。好的开场有三条:一是直入点题,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地把会议的内容主题讲明白;二是借题发挥,调动全场情绪,使与会者亢奋起来,造成适宜会议开展的气氛;三是出口成章,富于启示性和诱导性,引导全场迅速进入境界。要尽力避免那种陈旧死板、千篇一律的格式。如:“现在开会了,请×××同志作报告,大家欢迎……”、“××晚会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等等。而是要根据会议的实际,或说内容,或讲形式,或道特点,或提要求,或谈历史上的今天,或讲别处的此时此刻,总之因境制宜,灵活设计。另外还要尽量来点幽默话语,让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

20.会议主持要巧于连接

主持一个会议,一般都要在中间搭桥接榫,过渡照应,把整个会议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连接过程也是主持人发挥其机智和口才的过程,它将显示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例如,有人主持“我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演讲,其中第一位讲了《人与共产党人》,第二位讲《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在这两篇演讲之间说:“共产党人是人,但又不等于一般的人,共产党人要无私无畏,要经得起风吹浪打,这就离不开艰苦奋斗。下面请听××同志演讲。”短短几句话,使两篇演讲连接无痕,毫无造作之感。

主持人所用连接语不外乎承上启下:肯定前面的,画龙点睛;呼出后面的,渲染蓄势。两者都很重要,应更重视后者。但在会议主持中,用还是不用,话长还是话短,应看具体情况。若需用连接语,即可顺带,也可反推;可以借言,也可直说;可以设疑,也可问答,总之,不要弄成“主持八股”,应以别开生面、恰到好处为原则。

21.消除会议中的难堪的技巧

主持会议中的难堪,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与会者发难造成的难堪;二是出场者或主持人的失误引起的难堪。出现第一种情况,要分析对方意图,如果是善意的,当以赤诚相见,好言相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势利导,引入正题。如果是恶意的,则应针锋相对,或顺贬——接过对方的话,顺理成章地加以贬斥;或回敬——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釜底抽薪——抓住对方的弱点,揭露其想要达到的目的。总之,要有理有节,争取多数,使制造难堪者因难堪而退避。出现第二种情况,可以说明解释,含蓄自责;或巧寻借口,金蝉脱壳;或将错就错,化逆为顺。总之要巧妙化解,迅速纠正。

22.纠正离题的技巧

在会议活动中,常会出现一些发言者不着边际、没完没了的发言。对于这种情况,主持人出于对发言者的尊重,一般不应当面直说,而应寻找机会做出巧妙的暗示。如就他发言中提出的某个问题或某一句话,因势利导,并对他的发言作一定的肯定。对一些与议题关系不密切的问题,主持人可以通过表示留到以后有时间再作讨论而加以委婉地中止,并有意识地重新强调会议的议题。

有些会议,需要与会者事先经过一定的准备,查阅一定的材料,列出发言的大致纲要来。美国一家公司的经理曾采取这样的对策来防止出现偏题发言。这位经理创造了一种他自己称为“打腹稿”的会议主持技巧:在会议提出一个重大问题或主要问题之后,随即他便要求与会者进行沉默思考,会议室处于安静之中,然后到一定时间大家才开始发言。

23.制止无谓争辩的技巧

在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由于与会者的学识、素养、社会经验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同。

与会者往往会各持己见,据理力争。这是会议深入讨论的表现,是开始会议的好现象。但在观点已经趋向集中、明确时,主持人就应及时终止论辩。如果争辩双方都已偏离议题,主持人就应该伺机加以阻止,或说时间有限,暂不深入讨论或先谈到这里而加以间接地制止。在遇到较为激烈的争辩时,主持人要随时注意有的争辩者会感情用事,进行影射、讥讽、旧事重提,对这些现象会议主持者应及时正面加以提醒、规劝,以免矛盾激化,引起争吵、冲突。如果已经发生争吵,主持者应从会议的组织性、纪律性出发,直接加以制止;对恶语伤人者,必要时进行严肃的批评,以平衡与会者的公正心理。

另外,对会议中出现的与会者注意力不集中、“会中有会”、迟到早退的现象,主持人也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而应有针对性地与其打招呼、进行适当的暗示,语气应平和而有分量。

在会议的开始,主持人不妨给与会者提出一定的要求,布置一定的任务,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工作压力,免得他们产生无事可做、与己无关的心理。

24.控制会议进程的技巧

1.会议召开之前,主持人须认真研读有关文件材料,了解议题和议程,了解与会者的构成情况及基本意见倾向。

2.主持人必须严格守时,明确会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准时开会和散会。

3.主持人在会议期间应避免同其他与会者发生争论,不能在决议形成之前发表倾向于某一方面的意见,更不能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不要炫耀自己,不要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和语调讲话,忌各种语病。批评要有建议性,应尽力避免同其他与会者产生直接冲突。

4.在组织讨论时,应规定讨论与不讨论界限,给每位与会者以平等的发言机会和权利。应善于及时纠正脱离议题的发言倾向,并注意其方式,不能因此而挫伤发言积极性。

5.应善于对各种发言进行比较、鉴别和综合分析,正确集中大家的意见。经常用简明语言说明讨论要点和有关发言人的发言要点。

6.当时机成熟时,应适时终止讨论或辩论,及时确认结论形成决议,一个议题结束后应立即转换议题,以免延误时间或节外生枝。

7.多议题会议的议题安排次序应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大家开动脑筋、集中献计献策的议题应放在会议前半部分时间进行。

8.会议较长时,应安排暂短的休息并掌握好时机。休息不要安排在发言高潮,特别是某一问题或其中的一个方面的讨论尚未结束时。

9.应以各种方法和措施,避免或减少与会者中途退席,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应力争不出现中途退席现象。

10.除非必要,一般不宜随意变更议程。

11.主持者应声音洪亮,举止得体,有一定感染力,忌多余的动作(动眼睛、玩文具、

搔头抖腿等),忌语无伦次缺乏自信。

12.当会场出现混乱时,应保持镇静,及时采取措施结束混乱状态。

13.注意创造与会议性质相适应的会议气氛,科学安排会议中的高潮与低潮,及时分发会议文件材料,监督工作人员及时认真地做好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