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社会常识全知道
19785600000021

第21章 年轻人要知道的场景口才常识(7)

7.面试中出现沉默时怎么办

林兵在应征一家国有企业的销售人员时,面试考官有7个人,坐在林兵的对面。考官们随便问了林兵的个人情况、相关工作经验之后就没有考官再问问题。面试出现了沉默。这时,林兵主动打破沉默,说道:“刚才您问我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还可以从其他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件事情……”

林兵应征的是销售人员,而作为销售人员,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能说会道。林兵的适时说话,给考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有时面试中,考官为了考验一个面试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故意长时间地不讲话,造成长时间的沉默。许多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面试者对此往往不知所措,惶恐不安,甚至说了一些不该说或毫无意义的话,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这时面试者可以说一些如“还有什么关于我过去的工作经验或是能力,您想让我详细一点说明吗?”、“不知道贵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哪些?”之类的话,以缓解面试气氛。

8.面试中面对不清楚的问题时怎么办

元丰在学校里的专业是刑法学,应聘法院的书记员工作。在面试中,考官在问及了关于元丰的个人情况之后,开始问专业问题,问道:“请你谈一下你对撤销权的认识。”由于紧张,元丰只听清了“认识”两个字,重点根本就没有听到。元丰很有礼貌地说:“真的很对不起,刚才您问的题目我没有听清楚,您能不能再说一遍呢?”考官重复了一次问题,可是由于元丰的专业是刑法,对民商法上的知识知道的很少,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知道,就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懂,我能向您请教吗?”元丰这种谦虚大方,不懂就是不懂,坦然相对的态度,给考官留下了诚实、坦率的好印象。

如果出现考官提出问题,面试者听后不明白题目的含义,这种情况下,面试者可以婉转地问考官是否指某一方面的问题。此时,重要的是态度要坦诚,不可胡乱猜测,信口开河。考官会为你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相反,如果你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意思回答,理解对了最好,但如果理解错了,那就会文不对题,相差甚远。如果这个问题你不知道答案,就诚实地说出。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在面试中遇到实在不懂或不会回答的问题,既不能支支吾吾,更不能不懂装懂。

9.面试中面对多位考官同时提问时怎么办

遇到几位考官同时提问,一些面试者会胡乱选择其中一部分问题加以回答,结果自然不能让所有考官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既要逐一回答,又要显得有礼貌。回答哪位领导问题在先,哪位在后,一般应按级别的高低来定。一般是可以从位子上看出来,中间的就是主考官。否则,某些领导会有不被尊敬之感。回答问题的目的主要是和发问的考官进行交流,但也要适当顾及其他领导,让他们觉得,你是在和所有的考官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试者面对几个考官,不懂主考官与辅考官的区别,在回答考官问题时往往容易犯该详的不详,该略的不略,正常的情况是对主考官的问题详细回答,而对辅考官的问题,回答不简洁、没有条理。

10.如何跳出迷惑问题的陷阱

面试时,有些问题并非是面试官的本意,他们只是在试探你,看看你有何反应,面对这些迷惑性的问题时你可要提高警惕。

在一家企业面试中,孙浩凭借自己的实力已经通过了笔试和第一次面试,在最后一次面试过程中,考官突然问道:“经过了这次面试,我们认为你不适合我们单位,决定不录用你,你自己认为会有哪些不足?”面对考官的问题,孙浩回答道:

“我认为面试向来是5分靠实力,5分靠运气的。我们不能指望一次面试就能对一个人的才能、品格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次面试,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既有临场经验的不足,也有知识储备的不足。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讨教。我会好好地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弥补不足,避免在今后工作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希望考官能对我全面、客观地进行考察,我一定会努力,使自己尽量适应岗位的要求。”

其实,考官这是在考察你的应变能力,并非真的对你不满,如果他们认为你不合适的话,是不可能再问你问题。因此,要沉着应付,不要中了圈套而暴露自己的弱点,回答时可以虚一点,把重点放在弥补弱点上,这可以看出你积极进取的品质。另外,要诚恳地向考官讨教,以博取他们的好感。

11.如何跳出两难问题的陷阱

有些问题,如果只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强调一方面的话,很难让自己顺利通过面试,这时不妨采用折中的回答方式,在两者兼顾的基础上强调重点。

在一次公司招聘面试中,考官突然对一位应聘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对于这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现在知识青年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小江在思考过后回答道:

“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而且,我刚到一个单位,情况还不十分熟悉,通过做小事,可以熟悉工作,熟悉单位,尽快进入角色。不管是什么学历,都要从小事做起,甘当小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让领导信任,才有机会做大事。”其实,考官并不是真正考察你到底是否喜欢做琐碎的工作,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工作态度”。小梁的回答,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欢琐碎工作,又强调了自己对琐碎事情的敬业精神——认真、耐心、细致。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是个很好的回答。因此,对于这种两难问题,可以采取避实就虚的方法,不要从正面回答问题,而从多角度分析回答。

12.如何跳出刁钻问题的陷阱

在面试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刁钻问题,如果按一本一眼地方式回答,很容易让自己处于劣势。这时你不妨以刁制刁。

在一次公司求职面试中,某主考官见一位应聘者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各类问题都对答如流,便突发异想,抛开原定题目,出了一道偏题:“朱自清的散文《春》,尽人皆知。请你回答这篇文章一共多少字?”这下可真把这位应聘者考住了。他暗想,主考出此题目未免脱离常规,既然有意刁难,录取必然无望,就不管一切,大胆反问:“主考官的尊姓大名,天天目睹手写,也已烂熟,请问共有几笔?”主考官想不到应考者竟会有如此反问,一时愣住了。事后,主考官十分赏识这位应聘者的才能和胆识,于是亲自录用。

有些问题过于刁难,而且实在无法回答,不妨反戈一击,反问对方,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切记要保持微笑,以礼待人,因为考官只是在考察你的应变能力而非真的刁难你。

13.如何跳出压力问题的陷阱

在求职面试时,有些主考官会故意提出一些问题,让你处于不利的境况。如果回答的好你就可以顺利通过面试,否则只有失败的份儿。那么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在一次公务员面试中,考官对一位少女考生的其他问题的回答非常满意。最后,一位考官对她说:“你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但是我们发现你脸上有不少雀斑,你觉得这会对你的面试有影响吗?”面对这种故意设置的压力问题,该女孩的回答非常精彩:

“我是来报考公务员的,今天主要考察的应该是能力,我想各位老师坐在这里也肯定是为国家选材而不是选美,如果各位是来选美的,我想我不合适,但如果是选材,我相信自己是栋梁之材。”

女孩非常自信,没有因为被问及自己的缺点而丧失信心,相反,回答得有理有据,没有正面回答缺点对面试是否有影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把问题交给考官,任其选择,获得成功。因此,当被问及自身缺点时,不要慌张。回答时可以扬长避短,突出自身优势,减少缺点的影响。

14.如何跳出测试式问题的陷阱

曹柯在应聘某家公司财务经理一职时,被问道:“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总经理要求你一年之内逃税100万元,你会怎么做?”因做过很多财务工作,曹柯深知工作中的要求规则,于是很快地回答:“我想您的问题只能是一个‘如果’,我确信像贵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是不会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的。当然,如果您非要求我那么做的话,我也只有一种选择:辞职。虽然能够在贵公司工作是我一心向往的,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诚信都是我做人的第一原则。我不能为了留在公司工作而违背良知、违背工作准则。”

面对这类问题,如果你抓耳挠搔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者思如泉涌地立即列举一大堆方案,都会中了考官的圈套。实际上,考官在这个时候真正考核的不是你的业务能力,而是你的商业判断能力及商业道德方面的素养,遵纪守法是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小英的回答非常精彩,既遵循了原则,又突出了诚信。

15.如何跳出诱导式问题的陷阱

王刚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在一次公务员面试中,考官问道:“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王刚面对这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回答道:“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均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这个问题,好像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它似乎蕴涵了一个逻辑前提,即“这三者是互相矛盾的,只能选其一”。实则不然,切不可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明确指出这种逻辑前提条件不存在,再解释三者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对于这种诱导式问题,不能跟随考官的意图说下去,以讨好考官。这样做的结果只能给考官“此人无主见,缺乏创新精神”的感觉。

16.被提及薪酬时,不要急于报“实价”

一般而言,你目前的薪资水平是未来老板“出价”的参照,因此大多数老板在面试新员工时都会问到这个问题,恰当的回答很可能对将来的薪资有利。所以,当被专业的人事经理问及这一问题时,比较艺术的方法是避免正面回答,而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先不急于报“实价”,以免今后没有迂回或进一步解释的余地,而是先简单地向对方解释一下目前的薪资结构,如可以这样说:“我现在的收入除了每个月固定的工资之外,还有奖金、房贴、车贴,等等。”然后顺带说到某几个部分具体多少,这样一来,即便没有直截了当地报出身价,对方只要简单一估算,也就能大致明了。

17.如何说出你的“薪金期望值”

“薪金期望值”是求职者的必答题之一,而这恰恰也是令他们比较头疼的难题。在面试中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求职者最好先自己判断一下,对方和你是否真正进入实质性谈判了。一些人事部经理会拿这个问题作为对应聘人进行考察的一种手段,应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一些“外交辞令”,如回答“薪酬不是我的首要考虑因素,我更看重的是在贵公司的发展前景”,等等。而如果是经过几轮面试,双方已经明确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这时就应当抓紧机会,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期望值,如果再拖泥带水、遮遮掩掩,就会错失良机。

要做到薪资的准确定位,首先要对市场行情、大环境比较了解,才市、行业某一阶段的景气状况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薪资待遇。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合情合理的期望。

某些人跳槽后脱离目前的薪资情况,凭空要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求职者大可不必担心因自己“要价”低于公司“出价”而吃亏。正规的单位是不会贪这样的小便宜的。一方面,这样的公司都有一套明确而完整的薪酬体系,不合常规的随意变动只会导致组织内部薪资结构失衡,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的有序管理。另外一方面,如果你确实是公司中意的优秀人才,从留才与激励的角度出发,公司也会相应给出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其次,如被未来的老板发现你的期望值远远高出目前的薪资水平,则很可能引起他的不满,于己不利。

另外,在报期望值时,最好折算成年薪。因为各个公司薪酬福利的结构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每月固定工资之外的其他福利待遇差别很大,因此只有以年薪的方式才能涵盖所有的收入。特别是对于非现金部分一定要说清楚,否则就很可能会吃亏。

18.不要把薪水要求说得过死

目前就业压力相当大,因此工作机会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如果招聘方提供的薪资水平实在难以满足你的要求时,不妨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或许能够让对方重视起来,认真考虑你的要求。当然,即使要拒绝对方,也要为协商留有余地。如果雇主需要你,他会乐于满足你的要求。而一旦你对他们提出的标准说出绝对的“不”,交易就肯定做不成了。

现在许多应试者不懂其中的诀窍,公司还没有表示出要录用,就冒失地和人力资源经理谈薪论酬,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有些应试者,对薪水要求说得过死,非要××××元,否则就不干,这也是不好的。最好的办法,不仅要给自己留余地,也要给对方留余地,最后,获胜的还是自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