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19785300000053

第53章 艺术人生(2)

知识小链接:拉丁国标舞的种类

伦巴舞(Rumba),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多姿。

恰恰(cha-cha),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舞,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斗牛舞(Pase doble),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牛仔舞(Jive),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其音乐节拍为4/4拍,速度每分钟43小节左右。它的音乐欢快,舞态风趣,步伐活泼轻盈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第二节 常见乐器

古筝的由来

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形成传于秦朝,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变迁,流传到全国及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对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从各种资料来判断,关于古筝的来源可分为几类:一为蒙恬所造;二为瑟所简化;还有由简单乐器所演变的说法。现阐述如下:对于筝为蒙恬所造一说,许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在《旧唐书·音乐志》中提到:“筝”本秦声也,相传为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瑟,相传为伏羲氏所创,是一种远古时期就出现的乐器。《杜氏通典》上记载:“瑟世本云,庖牺作,五下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具二均声。”一般认为琴瑟慢慢流传各地与各时期后,再经由蒙恬或京房加以改良命名为筝。

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古筝是源自古代游牧民族,一种便于携带、尺寸不大、弦数不多的简单乐器,而非由汉族的既大又复杂的瑟演变而来(现今瑟的尺寸为216cm×54cm,25弦)。就体积来讲,筝只有三尺多,而瑟却有六尺多,那是因为汉族过的是固定农业生活,使用大型的乐器并不会不方便,北方或西方的游牧民族却不然,小巧的乐器反而较适合他们。就制作材料来讲,筝字从竹,可能原为大型竹子所制,瑟则为梧桐木所制,材料完全不同(虽后来的筝也为梧桐木所制,不过被认为是改良的结果)。就发声来讲,筝声高急激昂,瑟音却是雍容柔和,为两种不同的发声领域。综观这三点,说明筝是由游牧民族所用的乐器演化而成,而非由瑟演化改良的并不为过。不过经过历史的演变,在秦亡后,秦筝逐渐被改良,从形状、材料,甚至声音都变得近似瑟,所以筝被称为小瑟也是可以接受的。

知识小链接:古筝的传说

相传,早在2000多年前,秦国就已经有筝了。那么筝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儿可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当时,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

父亲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又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的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了更好听的声音。

宛无义早忘了责备女儿,他把半边瑟分别做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了。

古筝

冬不拉的由来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弦乐器。关于冬不拉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康木巴尔的青年,爱上了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当他向这位姑娘求婚时,姑娘想考考这位青年的才智,于是指着她身边的一棵古松树说:“假如你能让松树替你求婚,我就答应嫁给你。”这下可难住了这位草原青年,他绞尽脑汁思考到太阳下山也没想出办法。康木巴尔决定先填饱肚子养好精神后再想办法。他杀了一只羊,把羊肠挂在这棵古松树上,架起篝火烤羊肉,吃饱后就入睡了。

睡梦中,一阵美妙悦耳的声音唤醒了小伙子,他发现这优美的音乐是从古松树上发出来的。这古松树上有一个洞,微风一吹,风干了的羊肠轻轻抖动,便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康木巴尔如梦初醒。他锯下一块松树木,在上面也挖了一个洞,再绷上两根干羊肠,用手一拨,果然发出悦耳的声音。到了约定的日子,康木巴尔轻轻弹拨着这把自制的乐器,用这美妙的琴声向美丽的姑娘表达他真挚的爱情,一对恋人终于结成幸福的伴侣。从此,这种乐器便在哈萨克人中盛行起来。

知识小链接: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距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它产生于东胡的奚部,因此被叫做“奚琴”或“奚胡”。北宋欧阳修有“奚琴本出奚人乐”的诗句,其中的“奚琴”就是马头琴。清代称之为“潮尔”。

马头琴的由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赛马会上,王爷因嫉恨赛手苏和的小白马赢得了冠军,所以害死了小白马。苏和十分想念心爱的小白马,于是用木头依照小白马的样子雕出了马头琴杆,用马尾作琴弦,制作了马头琴。粗犷深沉的琴声杂糅着他失去小白马后的哀思之情以及对王爷的愤恨。苏和的遭遇得到了牧民们的怜悯,一人唱万人和,马头琴很快就在草原上盛行起来。随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蒙古族同胞对马头琴愈加热爱。

冬不拉

钢琴的由来

钢琴被称作“乐器之王”,它是由古钢琴和羽管键琴发展演变而来的。

18世纪初期,意大利的乐器制造家巴托洛梅奥·克里斯托弗利发明了钢琴。他在羽管键琴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将皮革包裹在木槌上,发明了键盘机械槌击式钢琴,从而奠定了现代钢琴的基础。这一改进弥补了古钢琴和羽管键琴几乎无法调节音量的严重缺陷,弹奏者可以通过敲击琴键力度的变化来随意改变音量的大小,其音量也比古钢琴和羽管键琴大得多,因而大大地增强了钢琴的表现力。

1821年,塞巴斯蒂安·埃拉尔将击弦机械机构改进为复震奏机械,使弹奏者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重复敲击键盘,弹奏出复杂的乐曲。

1825年,阿尔菲斯·巴考克首次采用铸铁弦架,增加了其对琴弦拉紧后产生巨大张力的承载能力,使紧张的琴弦不致因为弦架变形而发生松弛,这一改进为钢琴的音准稳定和使用寿命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850年,支撑结构、弦列的交叉排列和复震奏式击弦机三要素相结合,由此确立了现代钢琴结构最理想的基本形式。

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现代钢琴在品种和性能等方面已经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知识小链接:古老的管风琴

在西方音乐历史上,管风琴是键盘乐器家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乐器。最早的管风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到今天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提起管风琴,人们总会联想到庄严神圣的教堂音乐。然而,直到公元9世纪,管风琴才被允许进入教堂担任人声伴奏。文艺复兴时期以后,管风琴作为宗教音乐乐器的地位日益显赫起来。

最古老的管风琴是出现在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水力管风琴”,这种原始的管风琴声音嘹亮刺耳,为古代罗马人的戏剧表演和竞技活动伴奏助兴。在随后的1000年中,管风琴制作工艺发展缓慢,体积却逐渐庞大。这样的管风琴需要有将近百人的合作才能完成演奏,其声音震耳欲聋,无论对于演奏者还是听众,享受音乐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

管风琴

小提琴的由来

有着西洋乐器中“皇后”之称的小提琴,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有关它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

人们在公元1550年的一幅壁画上找到了一把有三条弦的小提琴,这是至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小提琴的样子。一直到17世纪,意大利克雷蒙那的制作大师阿玛蒂才将小提琴定形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形状、尺寸,并使用4条琴弦。

小提琴——Violin是意大利文,初有小提琴时,人们还不太知道这是什么乐器,经常有人称小提琴是“歪脖琴”。

知识小链接:“乌龟壳琴”的故事

1000多年前,埃及有个音乐家,名叫莫可里。在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地散步。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莫可里拿着乌龟壳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索,多次试验,终于根据乌龟壳内空气受震动而发出声音的原理,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

吉他的由来

“吉他”是英文“Guitar”的译音,因为它有六根琴弦,故又称为“六弦琴”。

据说,吉他的远祖应该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这是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一样具有内弯的琴体)的乐器。吉他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西班牙。16世纪的西班牙吉他只有五根弦。18世纪,由法国人加上了第6根弦,琴身也变为了8字形。19世纪后,是吉他发展的黄金时代。

知识小链接:吉他大师——耶佩斯

耶佩斯,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音乐家,有“吉他旗手”的美称。他生在洛尔卡,4岁开始学习吉他。1939年至1946年在“瓦伦西亚音乐学院”师从阿森西奥教授,1947年在马德里首演《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获得成功,1950年入巴黎大学学习东方艺术和英国诗歌,1952年为法国电影《被禁止的游戏》配乐并演奏吉他而一举成名,其中《爱的罗曼史》更是风靡全球。1963年开始使用十弦吉他。1980年获西班牙国王授予的艺术金质奖。

鼓的由来

在乐器家族里,鼓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个民族、部落都有本民族特色的鼓乐。远在上古时代,我们勤劳的祖先在会说话唱歌的同时,就开始用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据传说,我们的祖先发现枯树干和实心树干能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并且发现中空物里有音量增大的共鸣作用,于是便用空心树干蒙以兽皮和蟒皮做成了木鼓,供娱乐时敲打。到了汉朝,不仅有大小、形状、质地、装饰不同的鼓,而且民间出现了舞鼓乐。

在古代,鼓不仅是乐器,而且还是军中必备之物。鼓还有特殊作用:有一种铜鼓,古代人把它作为一个地区或一个部落的政权与经济势力的象征,族长或酋长像保护身家性命那样保护这种铜鼓。此外,在寺庙中“晨钟暮鼓”,鼓还可以作为报时的工具。

知识小链接:拉鼓的由来

拉鼓,是苗族古代祭祀祖先的活动,其来源于苗族古代的鼓社。据文献记载,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远古,苗族先民为祭祀祖先,消灾避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发明了拉鼓。在苗家的传说中,拉鼓本是专供天庭仙人享用的圣物,凡人只有搭天梯上天才能观赏拉鼓。善良的仙人们考虑到人间看拉鼓如此不便,便赠拉鼓给凡人,并预言敲鼓就能避邪消灾,苗族青年夫妻抬鼓返寨途中,不慎把鼓坠落河中,后历经千辛万苦才把鼓拉回来……自从拉鼓移至人间,每拉一次鼓,苗寨就安宁十三年,林木茂盛十三年,稻谷丰收十三年,牲畜兴旺十三年……所以,苗家隔十三年一定要拉一次鼓,久而久之便成了盛大节日。

口琴的由来

1821年的一天,德国一个农家女孩在家门口玩耍,她拿着妈妈的木梳玩个不停,玩腻了,便想出了一个新花样:找来两片纸,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然后把它放在嘴边吹着玩,谁知竟“呜哩呜哩”地吹出声音来了。她高兴极了,一个劲地吹。这时,刚好有个名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这里,被这声音吸引住了。于是,他来到了小女孩身边,仔细观看了她的“杰作”。回家后,他仿照女孩的木梳,按中国古代的笙及罗马的笛之发音原理,用象牙雕成一只“药丸筒”式的口琴,世界上第一只口琴的雏形就这样问世了。以后,他不断改进,终于制成了口琴。不久,他还开设了口琴工厂,很快,口琴便风靡欧洲,传遍世界。

知识小链接:口琴的分类

按其用途,口琴大致可分为独奏用口琴和合奏用口琴两大类。独奏用口琴主要包括复音类口琴(包括重音、回声口琴)、半音阶口琴和布鲁斯口琴等;合奏用口琴则有贝司口琴、和弦口琴、铜角口琴等。

按其发音方式,又可将口琴分为单簧片发音和多簧片发音两种。半音阶、布鲁斯口琴等属于单簧片发音,儿童玩具口琴以及项链、钥匙链口琴也属于这类;而复音类、和弦、贝司口琴则属于后者。

琵琶的由来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