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家的思维盛宴:战略想象力如何决定企业成败
19784800000010

第10章 谋略进退,智慧改变格局(2)

首先,企业家的思维应该立足战略层面,能从全局思考问题。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前进的最大前提。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统帅地位要求他具有前提性思维、战略性眼光。从空间上看,他必须顾及各个方面,有整体观念。从时间上看,他要考虑整个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并能敏锐地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次,企业家应该站在系统的角度理解前提性思维。系统思维是从局部到全局、从现象到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企业家必须意识到企业所说的系统边界在哪里?系统是有范围的,不为系统界定范围,对系统的认识就不可能全面深入。比如我们把单个企业看成一个系统和把整个行业看成一个系统,其认识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事物存在的前提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站在企业的角度讲,企业的效益不错,但是站在行业的角度,企业所获得的效益可能就非常少,甚至处于行业价值链的底端。这两种认识问题的方式的最大区别就是前提发生了改变。企业家通过变换前提,会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准确。

再次,企业家应该通过运用前提性思维,提升自我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独特的思维素质,我们从不同层面来分析,重视前提对提升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我们传统的思维是收敛性思维,企业家应该努力使其向发散型思维方式转变。不要只看到问题的一个层面,而要发散开去,在不同的前提下分析问题的变化。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突变的时代,经济超常规发展。超常时代需要超常思维,企业家只要把握住思维的前提,从整个经济发展形势入手,分析市场取向、市场变化,就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企业家应使自我思维向非常规方向转变。

很多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凝固的思维方式。很多企业家盲目跟进,一种模式、一种管理,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等等。企业家在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过程,无论是开发一种新产品、提供一种新服务,还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都必须先搞清楚事物存在的前提,以相对型思维去认识和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

当然,企业家要提升自我前提性思维能力,还应该学会由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变。当代经济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收益同存的运动经济,只有时刻把握变化的市场,使思维随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认识事物的前提,我们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才能真正指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延伸阅读

普罗泰戈拉与欧提勒士的官司

古希腊著名辩者普罗秦戈拉收了一位叫欧提勒士的学生学法律。师生彼此签订合同:毕业时欧氏要付给老师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由欧氏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时付清。

但这位欧氏学生毕业后,并不出庭打官司。

普老师很生气,上学哪有不交钱的,一怒之下,便向法庭起诉,要求欧氏付另一半学费,并向欧氏提出:

“如果你打赢这场官司,那么按照合同,你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这次官司你打输了,那么按照法庭判决,你也应付我另一半学费。总之,不论这次官司你打赢还是打输,都得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氏是个好学生,深得老师衣钵,他针锋相对:

“如果我打赢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判决,我不必给你另一半学费;如果这次官司我打输了,那么按照合同,我也不必给你另一半学费。总之,不管打赢或打输这场官司,我都不必给你另一半学费。”

这个案例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它说明,当我们认识问题的前提发生改变时,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对于企业家而言,选择什么样的决策取决于我们怎样去界定前提和认识前提。

柔性思维:守弱与应变之道

柔性之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人们解决问题不仅取决于思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以何种思维方法思考。

柔性思维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维方法。所谓柔性思维是一种动态思维,就是永远在运动中认识事物,既包括思维内容的柔性,也包括思维方法的柔性。从思维内容上讲,柔性思维强调万事万物都应以柔胜刚、以弱胜强,都应该学会守弱。从思维方法上讲,柔性思维强调辩证地、动态地、全面地、整体地看待问题。柔性思维体现了一种思维模式,可以将之总结为守弱与应变之道。柔性思维是典型的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充满了东方智慧和哲学寓意。

中国古人在柔性思维方面有非常深刻的体悟,这些智慧为企业家思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老子的老师常枞曾跟老子谈过以柔克刚的道理。有一次,常枞问老子自己的舌头在不在,老子答在;他又问牙齿,老子答没有了。常枞问老子为什么会这样,老子说:“老师您年纪大了,舌头还在,是因为它柔软;而牙齿掉了,是因为它刚强。”常枞肯定了老子的回答,并进一步阐发说,这个道理不仅对舌头、牙齿如此,对天下万事万物都同样适用。

老子将以柔克刚的道理系统化为他的守弱之道,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循环相生、相反相成。他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认为弱必然产生强,强必然会转向弱,弱是强的成长基础,强也会成为转弱的起点。柔弱之所以能胜刚强,在于弱者较容易存活,而强者则容易折断。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表现自身的柔弱面,更易于保存生机,随着时间的发展,原先的弱者会转为强者,但变强以后,又可能趋于弱。如何使自己永不转弱。这就是老子所谓的“守弱”之道。

守弱的关键,就是谦逊礼下、虚怀若谷,永远努力找出自己的弱点,不让刚强之气显露出来,反而可以长久维持内部的坚韧。然而处于弱势的人或者组织,却很难理解守弱的道理。多数急于快速地做强做大,结果欲速则不达。《行销战争》一书的作者赖兹,对市场上拥有强势的企业建议,要不断自找麻烦去发现自己的弱点或缺点,这是强势企业经营战略中最重要的法宝。

对于企业家和企业组织而言,深入理解守弱之道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小企业,总会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最终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而一旦成长为大企业,往往逞强好胜,结果功亏一篑、一蹶不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作为弱者,他们能自觉地守弱,从而保持坚韧;作为强者,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负、忘乎所以,忘记了强者的优势是相对的,最终失败。企业家应该明白:越大的成功,越是隐藏着更大的危机,企业应该永远保持一种危机感,增强企业内部的张力和弹性,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战斗力。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讲,企业家要学会应变,要在变中求变。世上最柔弱莫过于水,它遇到一点点阻挡就会改变形状,但是一旦成为洪水,则会摧毁一切。水的这种自觉顺应时势变化的特性值得企业家学习。企业家要善于把事物放到一定的时空条件中去认识,不脱离具体的环境背景来观察和考虑问题,要不断地应变、求变。

美国学者汉斯·芬泽尔在他的著作《领导者的十大缺陷》中说:“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不变是行将作古进而灭绝的先兆。你对恐龙不再漫步地球作何感想?就是它不能随地球气候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如果领导者在我们未来世界不断变化的情况仍故步自封,他们的命运将无异于恐龙,成为日后博物馆的景观……优秀的领导者正在于他能帮助跟随他的人们适应变化。领导者要善于运用柔性思维,保持思维弹性,要为发展保留空间,为变化预备余地。

当然,企业家要学会应变之道,还要防止思维模式僵化,要跳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式思维陷阱,善于灵活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在人们的常识思维里,总是认为一件事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不是敌就是友,这种二元化的思维是方式束缚了人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弹性。

作为企业家和经理人,柔性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之道,这就是如何守弱和应变。无论强者还是弱者,守弱不是放弃强大,而是保持持续的强势力量,从而成为持久的强者。应变是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是为了在弹性中获得发展和前进的动力。所以,柔性思维一种持久的战略思维。

柔性生存:未来企业的第一生存理念

在当代企业的竞争中,生存胜于一切,这已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打个比方,狮子虽然强大,但是过于骄傲与刚硬,容易受伤,绵羊虽貌似弱小,却深谙以柔克刚之道,所以它们往往能够存活。而狮子只能孤独地退回角落里默默舔伤。

中国现在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业潮,企业的生存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什么有的企业如同昙花一现?而有的企业却能永续经营?关键就在于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不同。柔性思维告诉我们,企业的生存之道是守弱和应变。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到柔性生存呢?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说的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随便往来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没有形体的东西,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其实,不用语言表述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东西能比得上。

老子所讲的柔性优势,这一理念在当代企业的经营中同样适用。随着市场变化趋势的加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增强企业柔性、敏捷性以应对日益动荡的、不确定的环境。战略管理学家Ansoff在评价企业“柔性”时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所处环境以及未来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

对于以“创新即生命”的知识型企业来说,“柔性生存”将是适应这一特征的未来企业生存发展模式。柔性是指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变化包括产品设计特性的改变、客户需求量的增减以及企业提供的产品组合的改变等。

柔性生存的内涵即指企业面对市场变化时进行的变革。市场形势瞬息万变,每天都在演绎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剧目。在这里,“优”与“劣”的衡量标准不仅仅局限在产品、服务的好与坏,能否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成为又一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IT业界流传着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的一句名言:“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这句话,也正是当年李健熙下定决心带领三星集团励精图治、发奋改革的真实写照。

1987年,李健熙从父亲李秉喆手中接过三星集团这个大摊子,1993年开始重塑三星,并且提出了这个“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的口号。

当时,李健熙决心给“沉睡中的三星一剂猛药,一个改革的信号弹”。于是,变革就从改变上下班工作时间开始,将原来的“朝九晚五”变成“朝七晚四”,20万名员工都将提前两小时上班。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变革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但是李健熙相信,如果下不了这个决心,振兴三星的日子就会遥遥无期。

三星人从此意识到“改革开始了”,很多人从以前的闲散心态中恢复过来,开始利用早下班的时间学习外语、培训进修,这些努力为日后三星集团扩展海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时,韩国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很多韩国大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举国上下损失严重,三星集团也难免受到影响。危机重重之下,李健熙决心再次重整三星,他对员工说:“为了公司,生命、财产,甚至名誉都可以抛弃。”

李健熙拥有如此强烈的危机感与决心,在他的带领下,三星集团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变革在不断推进,影响深远。

到2002年年底,三星集团已经跻身全球IT行业前20名,连一向骄傲的索尼都为之汗颜。

在市场变化快、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企业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的灵活性成为竞争关键,“快鱼吃慢鱼”代替“大鱼吃小鱼”成为竞争法则。如果别人变化快,你变化慢,你就会落后;如果别人在变化而你仍保守过去的成绩不知改进,你就会被淘汰。

这就是市场的无情,它不允许任何人停止前进的步伐,否则就会被市场抛弃。

“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是一种变化的决心,是一种应对市场变化的信念和心态,也是柔性生存战略的最佳体现。失去了“变化”的心态,无论曾经多么辉煌,也无法抵挡竞争的浪潮,终将被湮灭。

新经济竞争规则之一就是“速度胜于规模”。因此,随时准备变化的柔性价值观能使企业处变不惊。此外,不仅要应变化而变,更要努力先变化而变——即争取做行业中的规则制定者。

市场的竞争是刚性的,而企业的发展理念应该是柔性的。在竞争中变化,在变化中取胜,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是当代企业已经走上或即将步入的生存发展之路。

柔性管理:人性化激发创造力

信息化时代,企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识别出潜在的未来需求和未来市场,并对企业进行及时调整;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要求企业家对未来进行管理,对变化进行管理。显然,柔性思维适应这种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把这种管理称为柔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