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19784300000026

第26章 巴菲特的选股策略(8)

就像可口可乐公司,它拥有全世界所有公司中价值最高的经济特许权。“如果你给我1000亿美元用以交换可口可乐这种饮料在世界上的特许权,我会把钱还给你,并对你说:‘这可不能。’”

对企业所有者来说,经济特许权意味着很难遇到竞争。虽然可口可乐比一般饮料贵,但喜欢可口可乐的人不会在乎。你无法通过降价与可口可乐竞争,这也是经济特许权存在的一个表现。人们很难与易趣竞争,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上拍卖市场。人们之所以很难与吉列竞争,因为它拥有大量忠实的客户。迪斯尼、箭牌糖果公司也如此。

拥有特许权的企业更加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它们能够与通货膨胀保持同步。换言之,成本上涨时,它们能够提价。即使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或者星巴克的大杯咖啡今天的价格比昨天要贵,人们也仍然会购买这些商品。

经济特许权并不限于热爱一种产品。虽然许多人对微软公司不满,却依旧使用视窗软件,因为大量软件需要依赖它运行,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被迫使用。像Linw这样一个竞争对手,虽然能够免费赠送其操作系统,却仍没有对微软的市场造成很大损害。从一种操作系统转向另外一种可能会十分痛苦,以致令人望而却步。虽然人们也许不满于附近的沃尔玛超市给邻居的百货店带来的遭遇,却仍然在沃尔玛买小百货,因为那里的小百货便宜得让他们无法拒绝。沃尔玛具有价格特许权。

实际上,拥有经济特许权就获得了某种持久的保护,从而可以免遭竞争对手的伤害。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垄断”,而是指在某一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公司。

投资者在投资选择目标时,之所以要看重企业的经济特许权,是因为拥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其前途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与必须同低价产品竞争的企业相比,拥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生存与成长的能力要强得多。由于投资者购买企业,就好像它是今后100年唯一的收入来源一样。

如果你理解了所谓经济特许权类型的企业,你便不难从众多的股票中把它们找出来。如果你恰好以一个合适的价格买进,并长期持有的话,那你的投资几乎是零风险。

许多投资者所犯的错误是以为企业股票的价格及其涨落取决于其与竞争对于竞争的情况。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取决于它的经济特许权。但请记住,我们买的不是股票,而是企业。作为企业买主,我们必须认识到有许多力量影响着股票价格——这些力量往往与企业的素质及其经济特许权有关。

对于某一企业,你不需要识别出若干特许权,才考虑其是有潜力的投资。但你可能会发现,越是品牌的企业可能拥有的特许权越多。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和微软公司都有品牌特许权,同时又显示出其他特许权的特征。

竞争优势是企业成长的关键

【巴菲特如是说】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任何所选择的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

——巴菲特

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具有超出产业水平的超额赢利能力,长期来说,能够创造远远高于一般企业的价值增值。

巴菲特将他的投资成功归功于他的商业思维。他说:“我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者,因为我同时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者。”巴菲特最关注的是公司的业务。这与一般投资者只关注股价是否便宜完全不同。他认为,以一般的价格买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要比用非同一般的好价格买下一家一般的公司好得多。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93年的年报中对可口可乐的持续竞争优势表示惊叹:我实在很难找到一家能与可口可乐的规模相匹敌的公司,也很难找到一家公司像可口可乐那样10年来只销售一种固定不变的产品。尽管50多年来,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种类有所扩大,但这句话仍然非常贴切。就长期而言,可口可乐与吉列所面临的产业风险,要比任何电脑公司或是通讯公司小得多,可口可乐占全世界饮料销售量的44%,吉列则拥有60%的刮胡刀市场占有率(以销售额计)。更重要的是,可口可乐与吉列近年来也确实在继续增加它们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品牌的巨大吸引力、产品的出众特质与销售渠道的强大实力,使得它们拥有超强的竞争力,就像是在它们的经济城堡周围形成了一条条护城河。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每天都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浴血奋战。

因此,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是一个竞争优势持续“注定必然如此”的典型优秀企业。巴菲特将竞争优势壁垒比喻为保护企业经济城堡的护城河,强大的竞争优势如同宽大的护城河保护着企业的超额赢利能力,并且在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下,优胜劣汰是存活于市场上的法则,一旦选择了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必然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萎缩乃至消亡,只有确立了竞争优势,并且能够不断地通过技术更新、开发新产品等各种措施来保持这种优势,公司才能长期存在,公司的股票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有些投资者在寻找投资目标时,通常都只关注股价是否便宜。巴菲特告诉我们,选择企业时应关注企业现在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的升级计划、核心业务的逐步强大。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上才具备了成长的必要条件。在市场上寻找这样非同一般的好公司并用合理的价格买入要比用较高的价格买来的一般公司明智的多。

赢利才是硬道理

【巴菲特如是说】

我想买入企业的标准之一是有持续稳定的赢利能力。

——巴菲特

公司赢利能力最终体现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而股东价值的增长最终体现在股票市值的增长。巴菲特在分析赢利能力时,是以长期投资的眼光来作为分析基础的,他强调说:“我所看重的是公司的赢利能力,这种赢利能力是我所了解并认为可以保持的。”

巴菲特所选择的公司,它的产品赢利能力在所有上市公司中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它们的产品赢利能力往往是所处行业的竞争对手们可望而不可即的。

巴菲特并不太看重一年的业绩高低,而更关心四五年的长期平均业绩高低,他认为这些长期平均业绩指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真正的赢利能力。因为,公司赢利并不是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时间那样一成不变的,总是在不断波动的。

在赢利能力分析中,巴菲特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司产品赢利能力。巴菲特主要分析公司产品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简单地说,就是公司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更赚钱。

2.公司权益资本赢利能力。巴菲特主要分析公司用股东投入的每一元资本赚了多少净利润,即我们经常说的净资产收益率,巴菲特非常关注公司为股东赚钱的能力是否比竞争对手更高。

3.公司留存收益赢利能力。这是管理层利用未向股东分配的利润进行投资的回报,代表了管理层运用新增资本实现价值增长的能力。对每1美元的留存收益,公司应该转化成至少1美元的股票市值增长,才能让股东从股市上赚到与未分配利润相当的钱。

公司产品的赢利能力主要体现在公司的销售利润率上。如果管理者无法把销售收入变成销售利润,那么企业生产的产品就没有创造任何价值。

由于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是那些业务长期稳定的公司,所以这些公司利润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成本管理。巴菲特多年的投资经验表明,成本管理存在马太效应,高成本运营的管理者趋向于不断寻找办法增加成本,而低成本经营的管理者却总在寻找办法降低成本。

巴菲特讨厌那些允许成本日益增长的管理者。每当一家公司宣布削减成本时,巴菲特就知道这些公司并非真正懂得如何降低成本。巴菲特感叹道:“每次我看到某家公司的削减成本计划时,我就会想到这家公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成本。那种想在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在削减成本领域是不会有效的。”

巴菲特认为,衡量一家公司赢利能力的最佳指标是股东收益率。高水平的权益投资收益率必然会导致公司股东权益的高速增长,相应导致公司内在价值及股价的稳定增长。长期投资于具有高水平权益投资收益率的优秀公司,正是巴菲特获得巨大投资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

一般说来,管理层用来实现赢利的资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原来投入的历史资本,另一部分是由于未分配利润形成的留存收益。这两部分资本是公司实现赢利创造价值的基础。

一家优秀的企业应该可以不借助债务资本,而仅用股权资本来获得不错的赢利水平。优秀企业的投资决策,会产生令人满意的业绩,即使没有贷款的帮助也一样。如果公司是通过大量的贷款来获得利润的,那么该公司的获利能力就值得怀疑。

上市公司当期赢利质量的高低水平与公司经济价值的变动方向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关系。公司当期的赢利质量可能比较高,但它的经济价值却正在下降;相反,公司当期的赢利质量可能比较低,但它的经济价值却正在上升。

因此,赢利质量的评价应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静态评价是指在衡量赢利质量高低的尺度上,公司当期赢利质量的绝对水平。动态评价是指随着时间变化,公司赢利质量的相对变化。赢利质量变化体现了公司经济价值的一个正面或负面的变动,这个变动是由于会计报表的赢利没有客观体现公司经营环境的财务环境的变化或者前景的变化所引起的。

提前发现上市公司赢利质量的变化,对于控制投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能持续获利的股票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喜欢购买企业,我们不喜欢出售,我们希望与企业终生相伴。

——巴菲特

并不是所有买入的股票都要长期持有,具有持续获利能力的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巴菲特判断持有还是卖出的唯一标准是公司具有持续获利能力,而不是其价格上涨或者下跌。

他曾经买入过数十只股票,其中大部分持有期限长达数年,也有一些股票持有时间较短,但只有可口可乐、GKI-CO、《华盛顿邮报》、吉列等少数几只股票自买入后一直持有长达10多年甚至20多年。

巴菲特曾说:“投资股票很简单。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一家大企业的股票,同时确信这家企业拥有最正直和最能干的管理层。然后,你永远持有这些股票就可以了”。

既然是否长期持有股票由持续获利能力决定,那么衡量公司持续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呢?

巴菲特认为最佳指标是透明赢利。透明赢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报告营业利润,加上主要被投资公司的留存收益(按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这部分未反映在我们公司利润里面),然后扣除如果这些留存收益分配给我们时本应该缴纳的税款。

为计算透明赢利,投资人应该确定投资组合中每只股票相应的可分配收益,然后进行加总。每个投资人的目标,应该是要建立一个投资组合(类似于一家投资公司),这个组合在从现在开始的十年左右将为他带来最高的预计透明赢利。这样的方式将会迫使投资人思考企业真正的长期远景而不是短期的股价表现,这种长期的思考角度有助于改善其投资绩效。当然无可否认就长期而言,投资决策的计分板还是股票市值。但股价将取决于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投资就像是打棒球一样,想要得分大家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球场上,而不是紧盯着计分板。如果企业的获利能力短期发生暂时性变化,但并不影响其长期获利能力,投资者应继续长期持有。但如果公司长期获利能力发生根本性变化,投资者就应毫无迟疑地卖出。

除了公司赢利能力以外,其他因素如宏观经济、利率、分析师评级等等,都无关紧要。

作为一名投资者,你的目标应当仅仅是以理性的价格买入你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其业务的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而且你可以确定在从现在开始的五年、十年、二十年内,这家公司的收益实际上肯定可以大幅度增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会发现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符合这些标准,所以一旦你看到一家符合以上标准的公司,你就应当买进相当数量的股票。你还必须忍受那些使你偏离以上投资原则的诱惑: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把那些获利能力会在未来几年中不断增长的公司股票聚集成一个投资组合,那么,这个组合的市场价值也将会不断增加。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们又如何能发现股票的获利能力呢?巴菲特认为,如果持股时间足够长,公司价值一定会在股价上得到反映。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持股时间越长,其与公司价值发现的关联度就越高:

1.当股票持有3年,其相关性区间为0.131~0.360(相关性0.360表示股票价格的变动有36%是受公司盈余变动的影响);

2.当股票持有5年,相关性区间上移至0.574~0.599;

3.当股票持有10年,相关性区间上升至0.593~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