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与做人
19784100000036

第36章 “自己人”最好别做买卖

我们都熟悉一句话叫“亲兄弟,明算账。”“自己人”的关系是靠感情维持的,如果在里面掺杂了利的成分,感情也就显得非常脆弱,极易被击垮。而且“自己人”反目,会比他人更加危险。所以,“自己人”最好别做买卖,也就是不要过多发生利益的纠葛。

晓飞是一家展览公司的员工。

以她的资历,能那么快提升到和师姐平级的位置,这在公司里是史无前例的,所以当师姐向她祝贺时,晓飞由衷地高兴——她是由师姐举荐到公司的,她提升,师姐也应该很有面子。谁知……

那天她加班很晚,赶一个客户的展台设计,图样打印出来后,老板已经走了,于是晓飞把图样从门缝里塞进老板办公室,就回家了。照例,头一天加班,第二天早上不用去公司,正在睡懒觉呢,老板就打来电话,坚持说她前一晚忘了把图样给他,“就算老鼠吃了,也应该留点纸屑。”不会呀!她在电脑里还有备份,急忙打车回公司又打印一份。

中午昏头昏脑出去吃饭,保安和晓飞打招呼:“昨天加班到那么晚,今天还这么早来,比你师姐还勤劳嘛!”“她昨天也加班?”因为各自有单独的设计室,所以晓飞并不知道她前一晚加班的事,不过,晓飞走的时候,师姐那里确实还有灯光。难道……不可能的,这个念头立即被她否决了:她是自己的师姐,这怎么会……绝不可能!

可紧接着出了第二件事。客户要布置展台,因为是晓飞设计的,所以布置也让她负责,而工人由师姐找——她的经验丰富,知道哪类的展台哪家公司做得好,收费又便宜。留给布展的时间很短,可工人老是拖拖拉拉,每天都有几个人请假。最后晓飞发火了,要求他们就是通宵干活,也要在最后期限里把展台做完。工人听到最后期限,吓了一跳:“找我们来的那位小姐没有说时间这么紧啊!而且我们也说明了,手头有几份其他的活儿要同时干的,她也同意的呀。”

“不会的,那天和客户谈的时候,她也在场的,难道真的……”晓飞越想越觉得这事情蹊跷。工人的事,她后来一直没有向师姐求证,但后来打扫卫生的阿姨拿了张皱巴巴的图纸问晓飞要不要扔掉——每张图纸上,都附有设计人员的名字。她拿起来看时,那张正是应该在老板办公室里的图纸,据说是在师姐的设计室的废纸篓里找到的。

晓飞在很短时间内提升到和帅姐平级的位置,这对师姐构成了巨大威胁,两个人已经成为竞争对手。如果有升职机会,到底要谁上呢?师姐,想升职,只能寄望于晓飞工作中的失误,于是暗中使绊也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这个故事中,晓飞和师姐是竞争关系,反目也是必然。那“自己人”之间如果没有竞争关系呢?还是最好不要在物质利益上发生关系。

1997年7月的一天,小张的一个熟人跑来他这儿订一批办公用品。声称他的公司刚成立,贷款没下来,但新开张时费用超支,故先把货拉走,等开张后立即把货款送来。完了,还补上一句:“信不信得过这我朋友?”话说到这份上,小张不答应显然不合适了,但还是让他打了欠条,写明还款日期。

可是时间过去了四年,小张熟人的公司早发展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又变成了长安面包车。他也没有上门,更别说还款之事了。其间小张也打电话或直接上门找过他。一提欠款,他不是推说贷款没下来,就是大诉苦经。煞有介事的悲痛状,仿佛他刚从旧社会过来,你不拍屁股走人,再说下去,他就难免追到你家讨口饭吃似的。尽有充分的理由,小张还不想设想拉他去对薄公堂。因为是“朋友”,尽管你在法律上是能取胜,在舆论上恐怕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熟人带了他的一个熟人来买一台保险柜,因为同介绍人关系挺好,小明亲自选了一台并让出纳按批发价给开了发票。那“二道熟人”当时也没说什么,只说第二天把支票送来。当时天近黄昏,小明便邀请两位到附近的饭店吃了晚饭。其实那顿饭已经超出卖柜子的利润。事过一星期,对方没把支票交来。出纳员便按名片地址找去。结果回来摊着双手说,见到了那位保安器材部的老板,他倒没说什么,只是他手底下的伙计抱怨买贵了。小明担心引起误会,当即赶了去,对那位仁兄坦诚相告:“我不可能靠这笔业务发财,也就没有必要把给你的价高出别的顾客,从而使自己堵上两扇门(还有一位介绍人)。”对方笑笑,竟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你干脆在我这里也买点东西吧!”顺着他的视线,小明看见他店里尽是警棍、手铐、警服、警帽,便遗憾地拒绝了。他有些失望,随即说:“这样吧,等两天手头松点就给你送去,就两天,行不行?”——“就两天”,便又成了一笔“烂账”。

有时候往往就是“自己人”让我们欲哭无泪。见利忘义是老祖宗形容人卑鄙的常用词语,但在商业社会里,义、利不能两全也是正常现象。如果物质利益占据了周围一切,那就太可悲了。所以,在社会中奋斗的我们,要给自己留一处感情支配的港湾,让同门、朋友、亲人只是同门、朋友、亲人,而尽量不是生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