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与做人
19784100000022

第22章 向自己的弱点挑战

一个寒冷的冬天,风雪很大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从屋顶看不见缝隙的墙壁鼠叫似的“吱吱”而入。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布鲁斯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世界地图一鼓一顿,开玩笑似地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往日很温和的布鲁斯先生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有些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学生们惊异地望着布鲁斯先生。

“请同学们放好书本,我们到操场上去。”

几十双眼睛在问。

“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即使布鲁斯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壮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水塘。

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

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学生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布鲁斯先生没有说什么,面对学生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布鲁斯先生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学生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学生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上排好了三列纵队。

削瘦的布鲁斯先生只穿了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学生们规规矩矩地立着。

五分钟过去了,布鲁斯先生平静地说:“解散。”

回到教室,布鲁斯先生说:“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你们站半个小时,你们也顶得住,叫你们只穿一件衬衫,你们也顶得住。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学生们很庆幸,自己没有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刻,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他们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在我们周围,大部分人害怕改变,不敢向自己的弱点挑战。他们甚至将“改变”与“破坏”之间画上等号。虽然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放弃熟悉的旧事物,去适应未知的新事物,的确相当不易。尤其是几乎所有的改变都旷日持久,并且需要不断尝试,这更容易让人陷于一成不变、故步自封的窠臼。

拿一般人,尤其是年青人普遍存有的懒惰这一弱点来说,它足以阻断整个人生之路。挑战懒惰,搬掉这块石头,道路一下子就宽敞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懒惰的年轻人,四处寻找能够克服他凡事提不起劲的良方,却一直遍寻不获。经过辗转的介绍,年轻人终于找到一位传说中的大师。

充满智慧的大师听完年轻人说明来意之后,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多说话,便引导年轻人来到附近的铁路旁边。

一个老式的蒸汽火车头,此时正停在铁轨上。年轻人到了这个地方,不明白大师的用意,只得安静而慵懒地站在一旁,不敢作声。

大师手中拿着一块大小约有五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走到铁轨边,将小木块轻轻地放在火车轮子与铁轨之间,让那木块紧紧地卡着火车头的轮子。

随后,大师朝着蒸汽火车头的驾驶员挥了挥手,示意要他开始启动火车头。只听得气笛高声响起,蒸汽火车头的烟囱开始冒出浓浓的白烟,锅炉烧得正红,蒸汽火车头的马力已然全开。

年轻人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驾驶员指挥手下,不断地朝锅炉中添加煤炭,同时将蒸汽火车头的动力开到最大。可是,蒸汽火车头依然分毫不动。

尽管驾驶员用尽各种方法,仍然无法使蒸汽火车头开始前进。这时,大师又走到铁轨旁,将那块塞住车轮的木块取下,只见整个蒸汽火车头立即动了起来,缓缓加速前进。

大师朝着那位驾驶员挥手道别,转过头来,笑着对年轻人道:“当这辆蒸汽火车头在铁轨上全力加速之后,时速可以达到100公里以上,再加上它本身的重量,连一堵五英尺厚的实心砖墙,都能够冲得过去!”

大师扬了扬手中的小木块,继续道:“可是,当火车头停止在铁轨上时,却只要这样一小块木头,就能让它寸步难移。年轻人,你内心的蒸汽火车头,又是被什么样的小木块所阻住了呢?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帮你拿掉你的惰性,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年轻人听了大师的一番话,内心大受震憾。从此以后,他不断地行动,绝不让自己停顿下来。他不仅克服了自己的惰性,更创造了无比惊人的事业。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师长们对青少年挑战自身弱点的积极引导。在动物界,做法就很极端了。许多小动物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妈妈撵出门去“自力更生”,以适应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相信丛林法则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很多时候也是用这种方法强迫孩子战胜弱点的。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随父母搬到芝加哥近郊。刚到这里,由于没有小朋友玩,她非常想结交新朋友,但这并非易事。因为每当她出门玩耍时,附近的孩子就会嘲弄和威吓她,有时还推她或把她击倒。每次碰到这种事,她就会哭着跑回家。就这样过去了几个星期,她的母亲始终默不作声。一天,哭着飞奔回家的她被站在大门口的母亲一把抓住。母亲告诉她家里容不下胆小鬼,然后将她推出门,要她去面对那些折磨她的小孩。她惊骇地站在门外,无奈之下就又回去了。欺负她的孩子大为诧异,怎么也想不到她竟敢回来。

下一次他们欺负她时,她便坚持站在原地不动,因而为自己赢得了几个新朋友。她的妈妈很久以后才告诉她,其实当时她就躲在窗帘后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很担心她会发生什么事。

这个女孩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希拉里·克林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妻子、纽约州参议员。

挑战自己的弱点究竟有什么奥妙在其中呢?方法当然有很多,下面就着重介绍三个方面:

1.坚定自己的理想

我们都遇见过一些所谓饱经风霜的老前辈,他们似乎“什么世面都见过”,因此总对我们讲一些这不可做那不可做的理由。你有了一个好想法,一句话还没说完,他们就像消防队员灭火般地向你泼冷水。这种人总能记起过去某时曾有某个人也产生过类似的想法,结果惨遭失败,他们总是极力劝你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以免自寻烦恼。

事实上,我们谁也不知道别人的能力限度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在怀有激情和理想,并且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时,他们的能力限度就更难预料了。

芭芭拉·格罗根指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总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这世界上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列举出千条理由,来说明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2.不说“不要”

“不要”是一种消极的目标,“不要”会使你不想怎样却偏要怎样,因为你的大脑里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图像,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

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在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所以,谁都不难猜出球会落到何处。

因此,在遇到让你紧张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

3.从自己的失误中吸取教训

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有一件事总是难免的:当你从事某项新事物时,失误便会伴随而来。无论是作家、销售人员,还是运动员,在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的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失误。

事实上,无论我们选择试还是不试,时间总会过去。不试,什么也没有;试,虽然有风险,但总比空虚度过更有实际意义。这里有一个能让我们鼓起勇气一试的思维方式,即: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

柯德特在纽约市一家公司里有一个舒适的职位,但是他想自己当老板,到新罕布什尔经营自己的小生意。他问自己:如果失败了,最坏的事是什么呢?他想到了倾家荡产。然后他继续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倾家荡产后最坏的事情是什么?答案是他不得不干任何他能做的工作。之后,最坏的事情可能是他又厌恶这种工作,因为他不喜欢受雇于别人。最终,他会再找一条路子去经营自己的生意。而这一次,因为有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他懂得了如何避免失败,他就会成功。这样想过之后,他采取了行动,去经营自己的生意,并真的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