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与做人
19784100000013

第13章 把自己培养成人才

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以前有文凭就是人才,现在这种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因为事实证明,有文凭不一定有能力现在人才真正的标准是有能力。

中专毕业后他到珠三角找工作,碰上一个老乡,老乡见他长得人高马大,且看上去挺老实憨厚的,就介绍他去了他弟弟所在的工厂。

兴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张林就到老乡的弟弟所在的电器厂应聘。这个厂3000多名员工,效益挺好的。老乡的弟弟是车间主任,说话管用,他把张林带到包装区,让他码了一车厢的活,见他手脚还麻利,便让他明天来上班。

工厂每天有干不完的活,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赶货的时候,加通宵也是常事。有一次在和老乡的闲扯中,张林问:“你弟当车间主任工资应该很高吧?”老乡说:“马马虎虎,一个月5000来块。”一个月有5000多!张林一听头就炸了,心想:超过我十倍,每天还不用加班。

突然间他明白了,挣钱也有一定的诀窍。于是他决定先花点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把钱变成手中的工具,这样才能驾驭钱,以挣得更多的钱。

当同事把积蓄给家里寄回时,张林拿出了500元工资报名参加了电脑培训班。

由于那段时间活儿少,不用加班,张林有时可以大半天呆在培训中心。从最基础的DOS入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学会了Office、Excel等办公软件,学了数据库管理,而且每分钟还可以打60来个汉字。

有一天上班,因没有活干,大家都在闲着。张林偷偷地拿出了电脑书,正看得津津有味时,车间主任来巡查,想藏是来不及了。张林脸红得火辣辣,原以为主任会严厉地训斥他一番,不料主任却笑着问他:“你懂电脑?”他怯生生地点了一下头。“那好,你下班后到我办公室去一趟。”他一听就慌了,不知会发生什么灾难。

好不容易挨到下班,张林进了车间主任的办公室,主任指了指桌上的电脑:“你帮我把这个月的生产日报表汇总一下。”张林坐下来,熟练地操作起来,四大张密密麻麻的报表,他只花了30分钟就搞定了。主任很满意,告诉他:“阿林,我太忙了,你明天就到办公室上班吧,职务是车间统计文员。”

在主任的热心帮助下,张林的电脑技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半年的时间里,他熟悉了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对CNC编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公司也算得上是一个玩电脑的“行家”。

在年底的时候,车间主任突然问张林想不想换个地方,主任告诉他:“我有个同学在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现在正缺一个人手,假若你不介意的话,我推荐你去那上班,月薪3500元。”张林一听,非常惊喜,对主任说:“谢谢您的照顾,我会珍惜这个机会的。”

青年人应该像张林一样,把自己的精力与心思,放在收集、学习与研究那些以后的人生旅程上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问与技能,这就是需要不断的“再教育”。

杰克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任职三年,尽管没有获得晋升,但他在这三年中,把律师事务所的技术都摸清了,还拿到了一个业余法律进修学院的毕业证书。这一切为开办他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奠定了基础。

有不少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人,按从业时间来说,他们的资格够老的了,但他们仍然担任着平庸的职务,赚着低微的薪金。

两相比较,前者立志坚定、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并能利用业余时间深造,他将获得成功;后者恰恰相反,不管他们是否满足于现状,他们这样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永无出头之日。

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继续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急遽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反而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工作和事业中。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

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随时随地都注意磨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情都想比别人做得更好。对于一切接触到的事物,他都细心地观察、研究,对重要的东西务必弄得一清二楚。他也随时随地把握机会学习,珍惜与自己前途有关的一切学习机会,对他来说,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要紧。他随时随地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技巧,有些极小的事情,也认为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做事的方法都仔细揣摩、探求其中的诀窍。如果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学会了,他就把白云培养成了一个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他所获得的内在财富要比有限的薪水高出无数倍。

“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已故的英国爵士本杰明·布隆迪先生曾愉快地回忆起这句名言。他过去常常庆幸自己曾经进行过系统的自学,而这一名言其实适用于每一个在文、理科或艺术领域内的成就卓著者。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劳动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而这恰恰是仅靠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知识也就转化成为才能。无须设备,无须书本,无须老师,也无须按部就班的学习,自己积极的努力就是惟一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