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
19782500000038

第38章 爱情甜到忧伤:两性间的经济学诡计(7)

所以,中国的男人正逐渐走向世界婚姻的市场,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中国男人腰包鼓起来,以及文化知识修养的提高,中国男人将会成为世界上所有优秀女人的心仪偶像。

为什么离婚也只是场交易

伍兹“偷腥门”曝光后,虽然他公开发表了道歉声明并且无限期退出高尔夫球运动,但其形象一落千丈。据美国媒体报道,伍兹妻子埃琳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已联系了律师,最快可能在圣诞节后和伍兹离婚,她能得到的最高赔偿可以达到3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2007年乔丹离婚时向前妻支付的1.5亿美元的“分手费”。伍兹离婚案,将改写全球运动员最贵的离婚费用数字。

“飞人”迈克尔·乔丹一度接近完美,但功成名就的他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不断爆出私生子、出入夜总会等丑闻,最终妻子胡安妮塔对于这桩单方面维系的婚姻失去了信心。2006年年初,乔丹被一个陌生女子告上法庭,原因是他把该女子骗上了床。胡安妮塔终于愤而结束这段17年的婚姻,并分得了乔丹4亿美元家产中的近一半,还包括她与乔丹在芝加哥的一处房产和对3个孩子的监护权。

所以离婚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这使得很多打算结婚的人不得不考虑到离婚的价值。

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在离婚中法律只是小问题或根本不成问题,关键是他们二人对离婚价值的判断。如果男方的判断价值高于女方,就可以离婚;否则,就离不了。

加两句经济学的假设。第一,那就是法律规定只有当夫妻双方都同意的前提下才能离婚。第二,假设男方认为离婚的价值是10万元,女方认为离婚的价值是7万元。于是,只要男方支付女方高于7万而低于10万元的价钱就可以离婚。

反之,我们再假设,女方对离婚的价值评价是10万元,而男方认为是7万元。那么,无论法律怎么规定,他们都离不了婚。

所以,能否离婚,与法律的规定关系不大,关键问题是夫妇双方谁更在乎婚姻:如果不想离婚的那方估价高于另一方,那么就离不了婚;反之,就可以离婚。

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有交易成本,而且还很高。如果是这样,我们最后的结论就不一定是“谁出价高谁说了算”。例如,我们仍然假设:离婚中的交易成本远远大于这夫妻俩的估算,甚至高于他们对于离婚的价值判断,那这婚就很难离了。

从婚姻经济学观点看,婚姻关系是一种供求平衡的关系。恋爱时,男女双方会依据自身的“硬件”和“软件”确定自己的择偶标准,即婚姻需求,如果双方的供给都满足了对方的需求,在双方的心理上呈现供求平衡状态,于是婚姻关系成立。结婚以后,双方纷纷除去伪装,缺点毛病暴露无遗。如果对方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差不大,则按照“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经济学原理,通过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以恢复平衡,维持婚姻关系。如果发现对方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心理上无法忍受时,婚姻就会面临崩溃。

利用经济学观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女人越富有,离婚的几率就越高的现象。

婚姻的崩溃不仅是因为女人的收入增加了,而且因为她开始变得比丈夫更成功,女人在经济上的成就已成为离婚案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家中权力的转移致使女人不再满足只被埋没于繁杂细碎的家务中,转而期待在家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令丈夫在家中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随着女人赚钱能力的提高,她的自信也在一步步建立,即使离开丈夫她也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自己。

凯瑟琳是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通过对112740位女性经济状况的调查后发现,这些妇女之中,有95980位女性已婚,16760位离婚。而导致离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女人经济财政的独立。英国离婚人数已经持续四年不断增多,仅2004年一年,其离婚人数就增加了0.2%,共计167116人选择结束自己的婚姻。凯瑟琳还发现了一个规律:与家庭总收入对比,家庭中女方的收入每增加1万英镑,婚姻破裂的几率就相应提高1%。

凯瑟琳说:“财政独立使得女性更易作出离婚的决定。此外,似乎女性的经济成就真的会导致家庭内的摩擦。”

此外,成功女性更易离婚还有其他原因。伦敦一家律师行的家庭律师古里特说:“同20至30年前比较,离婚法例的诠释对妇女更有利,因此她们更有信心可以摆脱一段婚姻。”

一个男人,张三、李四,或者王五,想要离婚,但他的妻子不愿意。结局会怎样?有人可能会说,这与法律有关。如果法律规定单方意愿可离婚,他们就可以离婚;如果法律规定只有双方都同意才能离婚,那么他们就离不了婚。

离婚的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婚姻合约前的沉没成本,主要是双方在实现婚约中的交易成本,婚姻持续时间越长,沉没成本越大。二是道德成本,即因离婚导致的品头论足,亲人和同事对你的舆论等。三是离婚对家庭、对自己心灵伤害的成本以及对下一次婚姻的负面影响。四是解除婚约的交易成本,如诉讼的费用、耽误的时间和精力等。如果离婚成本太大,人们就会继续维持下去,特别是在把离婚与道德问题联系起来的环境中,很多人会选择不离婚而维持“白开水”式的婚姻。

性是嚼在嘴里的口香糖

为什么免费的性最贵

有人曾经打趣说,免费的性最贵。“免费的性”特指经由恋爱和婚姻获得的性。

张晓和女友约好了晚上见面,为了不让女友等自己,张晓六点钟一下班就赶紧打车过去,花费30元。在花费200元吃完饭后,已经八点多钟,张晓喜欢看的球赛也已接近尾声。然后,张晓继续陪女友逛商场,到晚上十点,女友终于有所收获,她买下了一瓶价值300元的防晒霜。

购物之后,当然还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于是,张晓又带着女友去了休闲酒吧。一人要了一扎啤酒,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张晓的腰包也一起松了下来。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已近午夜,张晓明天还得上班,只得打的回去。回家之前,当然得先把女友送回家。于是,先得打的城南城北的绕上一圈,这个花费足够两个人去吃一顿麦当劳了。

这样的情节,对于恋爱中的男女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恋爱的青年男女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但也越来越需要经济的支撑。

早在2002年,西安青年联合会与社会调查事务所曾对西安市100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恋人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72%的准新人恋爱全过程的花费在12000-35000元之间。

据统计,在恋爱初期,各项花销的支出占到40%,这一阶段往往是男性追求女性的开始,所以基本上由男性买单。恋爱初期男女主要的交往地点为咖啡店、酒吧、电影院等各种娱乐场所,这一阶段男女之间互表情意的礼物多为鲜花、巧克力、书籍、衣物。

到恋爱中期,各项花销支出占到了25%。这一阶段,男女双方的关系已基本确定,消费方式也从最初的狂热演变为比较务实的消费方式,其中男女双方的消费支出比例大致为6:4。

在恋爱的最后阶段,各项花销支出占总计算单位的35%。因为双方已近开始准备步入婚姻殿堂,此阶段的消费就带有强烈的针对性。日常的吃、娱乐等消费基本降低到维持水平,购买家电、家具、日常用品等支出大大增加,这些支出一般由女性负担(此时男性的支出主要是买房和装修)。

恋爱是需要计较“投入”的,这个投入就是恋爱的成本。它包括准备恋爱时的搜寻投入,谈恋爱时的恋爱投入以及失恋后的失恋投入。

搜寻投入指为了寻找到合适的恋爱对象,所花费的搜寻信息的投入,最典型的搜寻投入是征婚广告。恋爱投入则是恋爱过程中的花费,主要包括时间和金钱。失恋投入主要是失恋后精神层面的痛苦感受以及为了发泄情绪而花费的成本,比如疯狂的喝酒抽烟、购物甚至一些过激行为。

恋爱中有很多投入是属于沉没成本,这种成本经济学上的定义是投入付出后无法再收回的成本。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包括花费的时间、内心的感受以及共同消费掉的经济费用。

在恋爱的过程中,恋爱的投入是有变化的。在刚刚开始恋爱时,恋爱的投入是比较低的,因为彼此还比较陌生,女方对男方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要求都比较少。随着恋情的进一步发展,双方逐渐熟悉起来,这时双方在时间和金钱的投入都开始增多。不过,随着恋爱时间的进一步增加,恋爱双方对“浪漫”的需求会有所下降,会逐步变得更加现实,并开始为婚姻做准备,花费又会逐步减少。如果用一个曲线图来表示,恋爱的时间—成本趋势的话,这个函数曲线将是一个“n”型。

武汉的李先生说:“我们那会儿结婚连‘三转一响’也没有,家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别说是婚纱照,能摆上两人的一张简单合影,就很幸福了。当时结婚能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就算是家境不错了。”

但时过境迁了,“要想娶媳妇,起码得攒够22万元,看来我还得等12年才能结婚。”一成都男子说,他目前在一家民企工作,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他说,自己来自农村,家里基本上没什么积蓄,前段时间他和女朋友谈起了结婚的事情,女方家里要求他必须买上房子以后才能结婚,婚礼还不能办得太差。谈起结婚前的各项开支,他是又郁闷又气愤,“即使贷款买房,我也得攒够22万元钱,看来还得等12年才能结婚”。

为什么性越多越安全

马丁长得很英俊,在性生活方面比较保守,最近和同事琼情投意合,两人也一直眉目传情。上一周公司要举行聚会,他俩彼此心照不宣地认为聚会结束后两人会尝试一把激情。不过,命运偏偏这般安排,它这一次的使者就是疾病防控中心。在办公室要举办聚会的这天早上,马丁在地铁里恰好看到疾病防控中心的一幅公益广告,上面大谈特谈洁身自好的好处。马丁顿时就变得像只乖乖兔一样,待在了家里,没有去参加聚会。因为马丁没有来参加聚会,琼就和同样潇洒但是风流成性的马克斯威尔回了家,结果琼竟然染上了艾滋病。

因为性取向保守的马丁没有参加这次聚会,风流倜傥的马克斯威尔有了可乘之机,结果无辜的琼不幸染病。这样说来,如果地铁里公益广告对于马丁的影响力要大于马克斯威尔的话,那对于琼而言就是一种威胁。尤其当他们在广告栏中放上了CK品牌的广告,更让马丁觉得自己的做法能得到大众的赞赏。

如果全世界像马丁这样的人能够开放一点的话,那么就能够减缓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当然,过犹不及,如果他变得太不检点的话,那么就会和马克斯威尔一样危险。但是,那些极端保守的人如果适当开放一些,那么就会让我们其他人大受裨益。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克雷默预计,如果英国每年新增性伙伴少于2.25个的男男女女能够开放一些的话,英国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就会降低。这就意味着年龄介于18岁至45岁的英国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性取向不够开放。

像马丁这样性观念相对保守的人每次去酒吧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好处,事实上他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两个好处。首先,他提高了女士想要寻求一个安全性伴侣的概率。另一个好处则更加悲情一些:如果马丁今晚找到了一个新伴侣,也许就染上了艾滋病。那可相当不错,因为马丁会乖乖地回家,在孤寂中慢慢衰微,最后离开这个世界,也不会再去感染别人。

如果今晚有人要感染艾滋病,我倒宁可他是马丁而不是风流成性的马克斯威尔,因为马克斯威尔在去世之前至少会把病毒传染给另外20个人。

见到马丁这样的人来到酒吧我总会很高兴。如果他的新伴侣是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健康女人,那么他就将她从更易受感染的威胁中解救了出来。如果马丁的新伴侣感染了艾滋病毒,那么今夜他就避免了她将病毒传给一个更加放荡不羁的浪子。

但是,让人感到痛心的却是,上面这些话你都不可能在追求异性时和别人说。这就好像对邻居说:“你应该把家里的扫帚给卖了,这样你邻居家的草坪就能更干净了。”或者跟棒球场的球迷说:“你最好在看球的时候别站起来,这样大家都能看得清楚。”关键在于,对于团队有好处的事对个人也许是有害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得到一些糟糕的结果。

如果每个人多交几个性伙伴能够挽救更多生命的话,那么一夫一妻制也许就是有致命威胁的。试想在一个国家里,所有的女人都一身只伺候一个丈夫,而每个男人每年都要找两个新的性伙伴。在这样的情形下,为数不多的妓女就会忙得不可开交。过不了多久,这些妓女就会感染上艾滋病,然后传给了很多男人,这些男人又回家把病毒带给了太太。

从一而终的太太们比马丁和琼的故事更具启示意义,因为它告诉我们,甚至在全社会层面,大家性生活更加开放一些,对于减缓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是有好处的,至少这一点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现实中情况又如何呢?这正是迈克尔·克雷默教授的研究领域。在充分考虑大家是如何选择性伙伴的条件后,克雷默教授的研究表明大家的道义观并没有受到玷污。你那文质彬彬的邻居偶尔放纵一次,其实他是用自己的身体为延缓艾滋病毒的传播作贡献。

为什么艾滋病毒也是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