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按摩的手法主要有一指禅推法、滚法推拿疗法、按压推拿疗法、捏拿法推拿疗法、摩擦法推拿疗法、搓揉法推拿疗法、振动推拿疗法、击打推拿疗法、内功推拿疗法,等等。每一种按摩疗法都是遵循治病必求其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推拿疗法一般来说只要适用于慢性疾病,但对某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良好的功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急性乳腺炎,小儿消化不良等。推拿疗法的适应证很广,包括内科、外科、骨外科、五官科、妇科、儿科中的多种疾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病的拿捏按摩疗法。
1.头痛
用双手拇指分推印堂前额至太阳穴,然后用双手拇指揉眉弓。用双手大鱼际揉太阳穴,然后以拇指相对用力按于两侧太阳穴。用掌根揉百会穴,推按头维。用中指、食指拨揉后颈部两侧,并拿两侧风池穴,再用双手根自两侧太阳穴至耳后做推法,可稍用力。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脑组织血液供应,对各种疾病引起的头痛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2.感冒
用左手中指在右手掌心,即劳宫穴用劲摩擦,直到自己觉得发烫,就把中指按在左边鼻翼的下方,即下迎香穴,反复3~4次。然后再用右手中指在左手劳宫穴摩擦发烫后,按在右边鼻翼的下方,同样次数。如患重感冒,用上述方法疗效欠佳,可按摩脚心即涌泉穴,两三天即可治愈。
3.失眠
双手握拳,用拇指关节沿脊柱旁两横指处,自上而下慢慢推按。用右手中间三指摩擦左足心涌泉穴;然后换成右足心。再用两手食指第二节内侧缘从两眉内侧推向外侧;用两手中指端轻轻揉按太阳穴;用两手拇指罗纹面,沿两侧颞部由前向后推摩;用手掌根部轻轻拍击头顶囟门处;用两手拇指端揉按风池穴;将两手叠放在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鱼际轻轻揉按中脘穴;将两手移至下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鱼际徐徐揉按丹田。
4.便秘
仰卧在床上,先用右手五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面积由小到大,手由轻到重、由慢到快,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旋转摩腹100圈。再改用左手反方向摩腹100圈,两手轮换交替摩腹15至20分钟,以肚皮发红,有热感即可。早上摩腹前最好先喝一杯温开水,摩腹时间增加一倍为佳。另外,每天饭后按揉两侧天枢穴可以改善胃肠蠕动,每次3分钟。在便秘状况有所改善后,敲打头顶的百会穴2~5分钟,或者按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合谷穴,可以较好地巩固治疗效果。
5.牙疼
如果是风热侵袭造成的牙疼,可选择按揉迎香、人中、下关、颊车、大迎等穴。以指切压,用力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5~20分钟。如果是胃炎上蒸引起的牙疼,可选择按揉二间、内庭,症状立刻就会减轻很多。如果是虚火上炎引起的牙疼,可选择按揉双侧合谷、手三里、太溪穴。其中,太溪宜在每天晚上泡脚后按揉,每次5分钟,不定时地按揉合谷和手三里可以帮助减轻疼痛。
6.高血压
用双手掌自肩背部向足跟方向做推法,再用双手掌揉背部及揉拿下肢后侧,同时重点拿揉肝腧、心腧、肾腧、涌泉穴。用双手掌自太阳穴至风池穴做推法,然后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对捏住太阳穴,另一手拿揉头部两侧,重点按揉百会,拿揉风池穴。用双手揉拿上肢及下肢,并提拿腹部。重点揉拿曲池、内关、足三里穴。
7.半身不遂
对上肢半身不遂的患者,穴位按摩以点揉法最好,用力拉其患肢,抖其臂,并做轮转活动其肩关节、肘及腕后,再捏合谷穴十余下。然后用手托患肢,用一只手拨动腋窝下大筋,使其有麻木感,可传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贯通到指尖。最后用双手搓其臂百余下,至皮肤发热为止。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健肢及患肢一同进行。在施治中对患肢要根据病情做适度的按摩。
对于下肢患者,其操作次序基本相同。但仍先施治穴位,后进行拉、抖及转动屈伸其上中下关节。但着重于血脉及膝眼四脉的按摩。
血根四脉的按摩采用扣法。用两手大拇指按住血根二脉(在膝肌内前面皮肤上面,左右距离约一寸多),并在腿后侧用食指或中指对准上血根二脉位置扣紧,和下血根二脉两筋正中的穴位,迫使血液在筋脉血管中得到逐步流畅,促使患肢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每一穴位点揉轻重各6次,共36次,可以加至108次。应以患者体质好坏来增减活动次数,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为宜。同时可轻轻拍打患肢,使萎缩塌陷的肌肉兴奋膨胀发育。
8.胃下垂
每天要坚持按揉足三里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两侧都要进行,力量由轻到重,一定要按到有酸、胀、疼的感觉才行。两侧脾腧、胃腧则用拔罐的方法,每天晚饭后半小时给脾腧和胃腧同时拔罐,每次不少于10分钟。这样三穴齐攻,坚持三个月,胃下垂就能有根本性的好转。
9.糖尿病
抱腹颤动法:双手抱成球状,两个小拇指向下,两个大拇指向上,两掌根向里放在大横穴上(位于肚脐两侧一横掌处);小拇指放在关元穴上(位于肚脐下4个手指宽处);大拇指放在中脘穴上(位于肚脐上方一横掌处)。手掌微微往下压,然后上下快速地颤动,每分钟至少做150次。此手法应在饭后30分钟,或者睡前30分钟做,一般做3~5分钟。
叩击左侧肋部法:轻轻地叩击肋骨和上腹部左侧这一部位,约2分钟,右侧不做。
按摩三阴交法:三阴交穴位于脚腕内踝上3寸处,用拇指按揉,左右侧分别约做2~3分钟。
10.遗精
用双手手指分别依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反复轻轻按摩丹田穴和肾腧穴,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帮助调整和改善性功能。
11.痛经
当痛经发作比较剧烈,疼痛难忍时,可按压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这三个穴位对于痛经都有抑制作用。待疼痛感有所缓解后,可按如下方法进行腹部按揉:自上腹部至下腹部,又从下腹部至上腹部来回抚摸。当将腹壁抚摸得有明显的松弛度时,再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如此反复按摩。在进行上述按摩的同时,或在此之后,可以拳或掌有节奏地敲击骶部,使震动力传至骨盆区内的脏器。
除上述病症外,拿捏按摩还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病症(指推拿适宜的病症),如心绞痛、三叉神经痛、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等。在按摩时,还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按摩者必须熟悉穴位及按摩手法,以及各种手法的适宜及轻重程度。
2.在按摩时要选择好体位,以使全身尽量放松。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俯卧、侧卧、正坐(端坐)、站位、蹲位等。
3.对局部有破损或溃疡、感染等皮肤部位,切忌按摩。
佛门常用的方药养生法
在佛教经典著作中,蕴藏着大量医学资料和诊疗经验,仅以一部《大藏经》来说,其中论及医药经验就有400多处。佛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药养生体系,包括跌打损伤、外用、内服、食疗等多个方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养生方药:
药、方
用、途
用、法
治疗跌打损伤的方药
少林活血丹、红花30克、桃仁21克、乳香(醋制)15克、没药(醋制)15克、血竭15克、苏木15克、儿茶30克、当归尾30克、赤芍60克、元胡30克、麝香30克、冰片60克、朱砂30克、白芷30克、制南星2.1克、生甘草27克、大头三七9克。将麝香、朱砂、冰片三味取出单研,其余诸药共碾碎,细罗过后,将前三味药粉加入掺匀,取黄米粉75克,打糊制丸,如豌豆大,晾干装瓶备用。
用于治疗拳、棍、锤、棒等一切武伤所致的红肿、疼痛,跌打损伤,金疮出血,闪腰岔气,血淤作痛。
成人每服3~5粒,黄酒送下,每日服两次;小孩酌情减之。在未制成丸前,也可取出部分药粉密藏备用,用生芝麻油调之敷于患处立效。
顺气散、柴胡12克、广木香3克、炒枳壳1.5克、陈皮6克、青皮6克、檀香1.5克、当归6克、赤芍9克、香附1.5克、川楝子9克、元胡4.5克,共研成细末。
拳械击伤所致的气滞、气逆、气厥、嗳气。立服4.5~9克,用黄酒冲服甚效。
壮筋续骨丹、当归60克、川芎30克、白芍30克、熟地120克、杜仲30克、川断60克、五加皮60克、骨碎补60克、桂枝30克、三七30克、黄芪30克、虎骨30克、破故纸60克、菟丝子60克、党参60克、木瓜30克、刘寄奴60克、地鳖虫90克。共研为细末,砂糖水泛丸,每服12克,黄酒引服。
用于治疗拳械击伤,跌仆摔伤,淤血青肿,疼痛难忍,折骨断筋,腰腿疼痛,步履艰困。
筋骨受伤,非洗药所能治者,服此药可见效。可祛瘀生新,消肿活络,接骨续筋。
食疗养生方药
练武浴身水、取何首钱、熟地黄、红茶各30克,山楂片35克,炼蜜250克。
有补血健脾、乌发提神的功效。长期饮用,还可治疗血虚、脾胃虚弱等症,有助消化和养颜的功效。
先将前4味药放入沙锅中煮40分钟,滤汁,再在药渣中加水继续熬,反复3次。取3次药汁大约500毫升,倒入炼蜜搅匀,贮瓶密封备用,每日饭后,取1汤匙加开水冲服半坏。一年四季均可饮用。、少林壮筋活血汤、取木瓜、续断、紫石英、草乌、乳香、骨碎补、延胡索、没药、红花、川乌、大曲、虎骨、当归、秦九、赤芍、牛膝、威灵仙、丝瓜络各6克,落得打、地荔子各3克,桑寄生2克。、可活血祛风、消肿止痛、舒筋壮骨。主要用于练习少林臂腿功,还可用于治疗四肢风湿痹痛,或劳损引起的酸疼。
水煎汤,练功结束时,先温洗双腿、双臂部,然后再行洗法,洗后忌风吹。
内服强力的养生方药
少林运气妙丹、取海缩砂、广木香各30克,灵芝草、红花、益智仁、柏籽仁、陈皮各6克,赤降香、人参、三七、黄芪、大熟地、小茴香、甘草各3克,全当归15克,全瓜蒌1枚,共研细粉用老陈醋和匀,制成绿豆大丸,晾干密闭置干燥处备用。
用于联系内功之运气,能增强体力,也可用于阳气虚弱者。
每次运气前取20克丸用黄酒一两送服。可沟通气血,调和阴阳,统摄三气,气随意行。
剑仙十八罗汉练功药酒、取人参、石兰花、淫羊藿、阳起石、三七、故纸、杞果、海马、碎蛇各15克,白芍、桃仁、金樱子、菟丝子、杜仲各12克,青皮6克,沉香3克。置入瓷瓶内,倒入上等白酒620克,将口密封,浸泡100天,滤出酒汁即成。
可调活气血,振神舒筋,增力壮胆。
直接饮用。
外用擦洗的养生方药
练武浴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