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
19781500000024

第24章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

历尽千辛万苦终成《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早年的李时珍走的是仕途之路,并未从医。后来有一年,蕲州一带发大水,引发了很严重的疫情,肠胃病到处流行。李时珍的父亲救了很多人,病人们都对他非常感激。这对李时珍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加上20岁的时候,李时珍不幸身患肺结核(当时叫做“骨蒸病”),持续地咳嗽和发烧,父亲为他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他的病治好了。自此以后,李时珍便放弃科举,立志学医。

踏上学医之路后,李时珍白天跟父亲出去看病,晚上则研读《皇帝内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非常刻苦,“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妃胡氏的胃痛,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在实践中,李时珍越来越觉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这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于是,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又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在阅读过程中,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如将原本应列入菜部的“生姜”和“薯蓣”列入草部,原本是两种药材的“萎蕤”与“女萎”说成是一种;将只能观赏的“兰花”当做药用的“兰草”;甚至将有毒的“钩藤”当做补益的“黄精”等。李时珍认为这些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于是,李时珍开始专心修订本草书。

修改本草书的过程中,李时珍为了对各种医书上的不同记载进行研究,纠正古书记载的混乱,亲自跑到很多地方采集样品,然后耐心观察比较。他每到一处,都虚心向当地人请教,其中有采药的、种田、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他们都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据记载,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恰巧遇到捕蛇人。李时珍目睹了捕蛇的全过程,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和中风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为寻找曼陀罗花,李时珍来到北方,发现了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叶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早开夜合他经过亲自尝试,记下了曼陀罗“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的性能。据现代药理分析,蔓陀罗花含有东莨菪碱,有兴奋大脑和延髓作用,以及对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经作用。

……

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李时珍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0岁(公元1578年)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全书52卷,共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另有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此书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很大,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来看,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食物就是药——《本草纲目》中的食疗妙方

李时珍推崇饮食养生。有一次他到深山去采药,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李时珍就和老人攀谈起来。原来,此人是隐居这深山里的老隐士,虽年过百岁,却眼不花、耳不聋,身体非常健康。当李时珍问他的养身延寿之道时,老人指了指竹篓里的木耳和胡萝卜说:“喏,就是常常吃这胡萝卜烩木耳。”

老隐士的话更让李时珍认识到食疗的重要性,于是,每次采药回来之后,李时珍都要仔细琢磨,研究出其功效,然后分门别类。因此,我们能在《本草纲目》中看到诸如此类的记载:“某某食物性ⅹ,味ⅹ,经常食用有具有健脾、养胃、补气血之效。”

李时珍非常重视食疗养生,他认为食物皆有药性,人类的某些小病小灾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解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肾虚腰痛。用茴香炒过,研细,切开猪肾,掺末入内,裹湿纸中煨熟,空心服,盐酒送下。

(2)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3)补肝明日。用芜菁子(淘过)一斤、黄精二斤,和匀,九蒸九晒,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又方:芜菁子二升、决肯子一升,和匀,以酒五升煮干,晒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一天服两次。

(4)长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浓汁,勿沾盐,饱食,有效。

(5)目生顽翳。用真珠一两、地榆二两,加水二大碗煎干。取真珠放醋中浸五日,热水淘去醋气,研为细末。每取少许点眼,至愈为止。

(6)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亦可加蜜做丸子吃,一天三次。

(7)小儿疾。用鳖甲炙过,研为末。每服一钱,乳汁送下。一天服两次,亦可加蜜做成丸子服用。

(8)五劳七伤。用乌鸦一只,于其腹中装入栝楼瓤一枚和白矾少许,扎紧煮熟,分四次服下。

(9)肾虚耳聋。用雄鸡一只,治净,加酒三升煮熟,趁热吃。食地视而不见,五只,可以见效。

(10)妇女孤瘕(月经来时,因惊恐、悲伤或经受疾风暴雨而得此病,病状是精神恍惚,月经不通,胸、胁、腰、背等处感到疼痛,小便困难,喜食欲呕,像怀孕的样子,宜早治)。用鼠一只,裹新絮中,泥封火煅,一日夜后取出,去絮,加桂心末二钱半。每服一匙,酒送下。不过两服可愈。

(11)老人虚秘。用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加蜜两匙,温服。

(12)耳鸣耳聋(突然耳聋,为肾虚,耳内如有风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蝎梢七个、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另以麻油化蜡,调末做成挺子。棉裹塞耳内。

(13)饮酒过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这样记载:唯此豆芽白美独异,食后清心养身,具有“解酒毒、热毒,利三焦”之功。此外,他还说:“凡饮酒,先食盐一匕,则后饮必倍。”

正月葱、二月韭的养生之道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正月葱,二月韭”。为什么李时珍告诉我们正月里要吃葱,二月要吃韭菜呢?

按大自然的规律,顺着时令吃菜,是传统的养生之道。葱发表通阳、解毒调味,韭菜理气降逆、温肾壮阳,都是春季健康美食,李时珍的“正月葱,二月韭”正符合这个养生之道。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

《本草纲目》里说,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等。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害虫细菌也跟着活跃起来,而身体此时处在阳气刚要生发之际,抵抗力较弱,稍不留神就会感冒生病,而大葱有杀菌、发汗的作用,切上数段葱白,加上几片姜片,以水熬成汤汁服用,再穿上保暖的衣物或是加盖棉被,就可以让身体发汗,达到祛寒散热、治疗伤风感冒的效果。

再说这“二月韭”。《本草纲目》中记载,韭菜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肾壮阳、温中开胃、散淤活血之功效。春天气候渐暖,人体内的阳气开始生发,这时候阳气还比较微弱,需要保护,而韭菜性温,可祛阴散寒,是养阳的佳蔬良药,所以春天一定要多吃韭菜。此外,春天人体肝气易偏旺,从而影响到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时多吃韭菜可增强人体的脾胃之气,对肝功能也有益处。

另外,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身体也会跟着生长,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补钙,而韭菜含钙高,最能补我们的骨架子。

五谷杂粮是人体生命力的来源

我们知道,维持人生命的除了脂肪、蛋白质外,最主要的还是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也就是五谷杂粮,相信没有一个民族是不吃粮食就能生存的。其实中医所讲的吃五谷,就是各种各样的种子。

不仅吃饭需要种子,维持人的生命也需要种子。中医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入药,比如车前子、枸杞子……那些补肾的药全是种子。《本草纲目》中也有很多关于种子的记载,比如“韭籽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地瓜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为薯粮,使人长寿少病”、“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等等。

种子,即五谷,是生命的延续,是生命力量的源泉。那么,五谷中最好的是什么呢?小米。

小米在中国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国家的代称叫做社稷,社是什么?社就是我们对祖先表示一种祭祀。稷是什么?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们祖先用最好的粮食来供奉祖先。

我们可以想象,一碗小米种在地上是一大片,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而且小米几乎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你只要撒下去,它就能长起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是有道理的。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几十颗,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颗、上千颗,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伤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人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当女人生完孩子以后,体质是衰弱的,老中医说“糜粥自养”,其实就是指的小米粥。所以,在五谷杂粮中,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我们熬小米粥,千万别把上面那层粥油撇掉。粥油就是上面那层皮,是小米最精华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益气健脾。小孩脾胃生发力最弱,常常会腹泻,喝了粥油以后,很快就会好了。

而今,素食正风靡天下,想到素食,很多人就和蔬菜联系起来,认为吃素食就是吃菠菜、油菜之类的绿叶蔬菜。这里还是那句话,吃素食就要选大米、玉米、高粱、地瓜、胡萝卜、土豆等这类种子。蔬菜要做得可口,需要大量的油,现在这不是什么问题。但过去的时候,人们缺衣少食,能吃饱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吃点有油水的东西并不容易,所以蔬菜一般都是用水煮,加点盐就算完了,根本谈不上可口。而土豆、地瓜等种子类的食物,不需要加油,煮熟后就香飘飘的,引人食欲,还容易饱腹,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祖辈们都是用种子类的食物作为口粮,蔬菜只是辅助。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饮食,那时人们的体质也相当不错,很少生病。看看现在那些以蔬菜摄入为主的素食者,动不动就生病去医院,体质弱得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由此看来,素食主义者还是应以种子类食物为主。

粥养,壮脾胃补气血

李时珍75岁去世,在当时这已经是高寿了,他的养生保健方法除了一生勤于工作、笔耕不辍外,与他的粥养也是分不开的。李时珍特别推崇以粥养生。他在《本草纲目》中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现在看来,李时珍的粥养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大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食入后必须先在消化道内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内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使各个脏器发挥正常的功能,保证身体的生长。西医的营养学里有一种叫“要素饮食”的方法,就是将各种营养食物打成粉状,进入消化道后,即使在人体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能直接吸收。由此看来,消化、吸收的关键与食物的形态有很大关系。液体的、糊状的食物因分子结构小,可以直接通过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来滋养人体。所以,喂养婴儿或者大病初愈、久病体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需要补养肠胃时,都应该给予细碎的食物,这样才能加快气血的生成,促进身体的健康。粥恰好符合这些特点,它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不仅如此,健康的人经常喝粥,更可以滋养脾胃,从而保护元气。所以,李时珍提出了“粥是第一补人之物”的论断。

粥能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益寿,为此,这里给大家介绍几款养生粥:

1.山药枸杞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山药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之效。与枸杞、百米一起熬制的粥营养丰富,非常适合体弱、容易疲劳的人食用。

原料:山药300克,枸杞10克,白米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