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放盐的最好时机
金钱的消费就像掌握好盐的多少一样,必须掌握好它的时间和数量。什么时候必须花钱,什么时候不该花;什么多花一点,什么时候少花一点,都得有个讲究。
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金钱已成为最可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最需要的时候消费,一定要将金钱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记得某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到另一个朋友家去做客,朋友的母亲为我们做了许多美味菜肴,我们也喝了许多酒,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最后一道汤菜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感觉味道异常鲜美,第二天仍然想着那道汤的差好味道,并且专门去请教。但是,我严格地按照朋友母亲传授的技艺和程序去操作,汤做好了之后,端上桌子品尝的时候,却感觉淡而无味,就像清汤寡水一样。后来我不服输,又做了一次,这一次我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多放了一些盐,但是端上桌后,竟然没有一个人不说咸的。
我真是被搞得莫名其妙了,只好又去谦虚地请教,朋友母亲当时说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原来上汤的时间是非常讲究的,如果汤是在最开始上来,由于人们体内盐的浓度不高,这时候的汤就要适当咸一点,这样舌头的味蕾才能够充分地感觉到盐的味道;如果汤是在最后上来,人们已经吃了很多菜,体内盐的浓度已经比较高,这时候即使汤中一点盐不放,人们仍然感觉到盐的存在,感觉汤的味道很鲜美。
我呢?正好相反,第一次上汤的时候就记得要少放盐,但是却忽略了上汤的时间;第二次只想着要最后上汤,但是又将盐放得多了。
我们花钱最忌讳的就是掌握不好时间和数量。什么时候必须花钱,什么时候不该花钱;什么时候多花一点,什么时候少花一点。这就如我们喝汤的时候放盐一样,什么时候应该放盐,什么时候不能放盐,什么时候要多放盐,什么时候要少放盐都得讲究一番,因为这是非常关键的,搞不好一顿饭就毁在了这点“盐”上。
我们日常生活中,金钱的消费就像掌握好盐的多少一样,该花的时候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能花。钱花的如果是时候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钱花的如果不是时候,可能就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生活中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就要对日常的花销进行排队,分出轻重缓急,然后根据自己的财力进行合理安排,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像一道异常味美的盛宴,让我们的金钱就像汤中的盐一样,适时地、适量地分散在我们生活这道美味中。
把你的钱放在干净的地方消费
正如人的精神要有一个理想的家园一样,人所拥有的金钱也应有个正确的出路,否则它就会像毫无精神寄托的人般步入歧途。
我们每一个人赚钱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只要挥挥手就可能有千百万元进账,有的人唱一首歌就是几万、十几万元,有的人只是在电视上露露脸就有几百万元的收入。但是有的人赚钱的环境却异常艰苦,有的在几万米以下的矿井里采煤,终日不见阳光,呼吸污浊的空气;有的在城市的下水道里清淤,空气弥漫着腐败的气息,恶臭无比;有的在深山老林里伐木,餐风饮露,雪打雨淋……但是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劳动,我们自己都要看重自己,不要看贱自己。劳动只有工种不同之分,而没有贵贱之分,我们的劳动环境无论多么恶劣,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但是我们的劳动都是在为人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服务,我们的钱都是纯洁的、干净的。我们要把它们用在最值得的地方,而不能把它花在见不得人、见不得阳光的地方。
正如人的精神要有一个理想的家园一样,人所拥有的金钱也应有个正确的出路,否则它就会像他无精神寄托的人般步入歧途。
金钱最基本的出路是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我们首先要吃得好一些,讲究一点营养,然后穿名贵一点的服饰,条件再好一点可以住宽敞一点的房子,购买一辆私人轿车。在我们实现了这些小康人家所具备的一切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标准,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更高的追求目标,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高贵”的人,为金钱寻找一些更好的出路。
在法国,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中产阶级”,如果你只是有几个钱是不够的,如果你只是有钱,人们顶多只是承认你是一个有钱的暴发户。在法国,如果你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生产阶级”,你得同时具备硬件和软件两大标准。硬件标准是,你要拥有足够的年薪、股票、房产。软件标准是,你要每月至少光顾一次音乐会、芭蕾或歌剧表演,你要收藏艺术品或古董,每月向绿色和平组织、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捐款1000法郎以上,诸如此类的标准还有很多,如果你做不到这些,社会只能承认你是一个暴发户。
当然,虽然我们国家的衡量标准与法国不同,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具体的情况,培养一些高雅的爱好和情趣,来陶冶我们的灵魂,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比如集邮、收藏、读书、健身、旅游……
我们可以献出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金钱来帮助贫困的人们、帮助残疾的人们、帮助孤寡老人们……
社会需要金钱去完成的事情其实不胜枚举,金钱花出去了,我们收回的却是欢乐,诗意的、浪漫的、高雅的、趣味的、博爱的、慈善的举动都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完善,使我们在精神上更加富有。
相反,如果我们将我们的金钱花在见不得人、见不得阳光的地方,将金钱用在玩女人、抽大烟、喝大酒、赌博等低档次的消费上。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沿着错误的方向越滑越远。最终,你的金钱没有了,精神空虚了,唯独剩下的只可能是满身的疾病和满脑子的痛苦回忆。
有这么一个人,他借着改革的春风发了大财,几年之间成了人们所说的“大款”。他以前是农村生产队的拖拉机手,生产队解体后用拖拉机跑运输,赚了钱以后把拖拉机换成了汽车。由于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家业也由一辆汽车变成了十几辆,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公司的老总。
口袋里面有了钱,心头也就长了草,为了证明自己有钱,这位朋友就专门做些款爷做的事。酒店里狐朋狗友吆五喝六,桑拿浴里拥三抱四,赌场里一掷千金。踹了糟糠之妻,找了个小老婆。理由是赚钱过百万,房子要新,老婆要换。
他觉得自己是个富人,富人什么都能做。可是他就没有弄明白,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有三样东西谁也赌不起:一是女人;二是毒品;三是赌博。
这个人从骨子里就是一个穷人,只是在特殊的季节里一不小心成了有钱人。由于他的财富承载能力有限,不但没有驾驭金钱,反而被金钱驾驭,成了金钱的奴隶。他在金钱的魔掌中渐渐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最初,更找不到自己的未来。
他什么都赌,包括他赌不起的女人、毒品、赌博。辛辛苦苦二十年的事业,被他用两年就败得精光。二十年前他什么都没有,但他还有健康,还有拼劲。二十年后他连这些都没有了,只能面对着凶神恶煞的债主。最后不得不远走他乡,穷困而死。
向消费陋习说byebye
消费应是一种理智的行为,点滴消费应体现生活智慧。聪明的消费者不应该让追求时尚的虚荣心左右自己的消费观。任何时间都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此,我们必须告别乱花钱的陋习,让我们手中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让自己买的东西对自己都显现价值。
很多人都有乱花钱的陋习,这种坏习惯往往造成钱花得不是地方,买的东西对自己没有任何价值,根本用不着,这样钱往往就打了水漂。在这个赚钱越来越难的时代,不乱花钱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创造。只要我们用心,乱花钱的坏习惯一定能避免。
1.纠正自己的明天动机
你是不是已经想好了去哪家商场,是那里正全场六折,还是一件迷人的外套一直让你魂牵梦绕。在你一张一张地数着百元大钞或者把信用卡递给收银小姐的时候,给自己几秒钟冷静一下,想想看你现在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消费动机?你知道你的消费动机正确吗?
消费动机对消费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动机决定着消费行为,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树立正确的购买动机非常非常重要。
正确的消费动机很多,比如生存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多出自于生活所必需,不购买就不能生存。如购买油、盐、柴、米、衣服、鞋、帽等日常生活用品。这种购买动机为所有消费者所共有,是最基本的。
除了生存类购买动机以外,理智类购买动机也是正确的。这种购买动机对要购买的商品有计划性,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并在购买前做了一番调查研究,对所购买商品的特点、性能、价格、质量、用途等做到心中有数,购买时重视商品的质量和耐用性能的挑选,购买后不轻易退换。
自信类购买动机也是正确的。这种购买动机多有一定的目标,不受他人的影响,非常自信,毫不怀疑地去按选定目标购买,即使情况变化,也坚定不移地去购买。
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购买动机,很难用对错区分,要想省下口袋里的钱,就要限制这些消费动机。
其中有被迫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往往是购买者求助于人办事,需要请客送礼来还情,不得不购买,是被迫违心地花钱。
还有一种是保守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多发生在商品供大于求时,观望等待,选择性较强,不称心合意不买。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几种是绝对要抛弃的。一是冲动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通常被商品新奇的外观、便宜的价格所吸引,感情冲动,心血来潮,不顾家庭是否需要,草率购买。
还有一种是时髦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通常被社会上流行某一种时髦的款式所驱使,爱买服饰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这个消费过度的年代。日本女星“流行教主”滨崎步是个鼎鼎有名的拜金女,滨崎步喜欢法国名牌LV,据说光是LV大大小小的包,滨崎步就有200多个,而且在持续增加中。2001年,滨崎步到新加坡领取最具领导力的艺人奖,光是两三天的行头就足足带了十几大箱,而且全是LV的大包包,派头十足吓人。另一方面,为了与长濑智也的未来着想,滨崎步在东京郊区购买连狗都有专门电梯的超级豪宅,以她纳税额冠军天后的实力,够格当个真正的拜金女了。
纠正自己的购买动机,让你手里的钱花得更理智、更科学。下次付账时,好好考虑一下。
2.别用购物发泄坏情绪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女人总和逛街脱离不了关系,也许是先天在性别上就清清楚楚地划分好了,也许是女人的购物欲和男人的烟瘾一样,只是一种情绪的转移。
好多女性朋友,她们的情绪变化往往很外露,如果说哪天换了个新发型、戴了对新耳环、穿了件新皮裙、买了个新手包,或是和一大群朋友到KTV唱了一夜的歌,如果你问她这样出手大方的花费是不是因为她交了新男朋友,还是因为她找到了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她的答案很可能是:“我只是心情不好。”
生活中用血拼来发泄坏情绪的女人有很多,或者,在刷卡的时候,她们的情感已经战胜理智,所以忘了平时总是在抱怨朝九晚五的工作劳累,也忘了一到月底钱包就空空如也时的懊恼和沮丧。其实,抱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回到家之后,就会发现那些导致心情低落的原因和问题并没有消失或解决,却又因经济出现不良状况而增添新痛。所以,依靠疯狂购物来转移情绪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都知道,过分地压抑可能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卸下脸上那张戴得太紧的面具。所以,跑到人声嘈杂的地方逃避面对自己,花了一堆钱买了一堆东西,试图想“买”回一点快乐,结果呢?每当看见那些东西时,也许又勾起那些不快乐的记忆。
其实,何苦这样和自己过不去呢?受挫的时候,试着静下心来思考跌倒的原因,想出方法重新出发。沮丧的时候,找个谈得来的朋友聊聊;悲伤的时候,去看场感人的电影大哭一场;或者,和三五好友相约到户外走走,大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找个健康而又积极的方法调整心情,适时地释放压抑的情绪,生活可以随性却不能任性。
3.远离遗憾消费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兴致勃勃,信心十足,但是买回家后,不是觉得价钱贵,就是感到质量不好,有的甚至是不适用的。这时,想退又嫌麻烦,不退心里又懊恼不停。这种情景在消费心理学上叫做“遗憾消费”。
据某消费者协会对1000名妇女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3%的人承认她们经常花一些不该花的钱,购物后常常后悔,因为在心血来潮时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或很少使用。有位离异的中年妇女在苦闷孤独中每天逛商店,买下许多她在当“姑娘”时爱穿的衣服。这些色艳形瘦的服装显然已不适合她的年龄和发福的体态,但她说:“很想重新活一次,回到恋爱的年龄,因此在商店里就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欲望。”
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指出:“遗憾消费”可以说是轻微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在购物中,压抑的心情虽可以有所缓解和得到发泄,但为此却常常付出了可观的金钱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