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家庭第一:创建完美和谐的两性世界
19781000000018

第18章 家庭基石之幸福共享,责任共担——谈责任(3)

通过公开地听取意见,娜让姐姐们减少了攻击的需要。她们感到自己的意见被听取了,从而愿意放松警惕和防御,娜就可以获得真诚而且准确的信息。屋里的紧张局势改观了。冷静下来,更多的合理谈话和交流就开始了。最重要的是,姐姐们讲完自己的意见后,都会听取娜的建议。娜说:“我每次发表意见之前,都小心翼翼不去指责她们或说她们是错误的。我只是谈论一下自己的意见,并说明为什么这些意见很重要。”这是有责任心的最终表现形式。娜对自己的相关意见和感觉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婚姻生活中,我们不单要承担起彼此的责任,而且还必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妇曾向人们诉说自己五年不愉快的婚姻生活。她的丈夫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因为一句话惹她生气,她便大发雷霆地说道:“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可是从来没有向你说过这样的话。”当他们提到孩子时,这位少妇说:“你整天不在家,我却得和孩子看家。”她在婚姻生活中处处要求公平,难怪她的日子过得不愉快,整天都让公平与不公平的问题搅扰自己,却从不反省自己,或者设法改变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她对此多加考虑的话,相信她的婚姻生活会大大改观的。还有一位夫人,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使她感到万分伤心,并且弄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她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有什么错儿?我哪一点配不上他?”她认为丈夫对她不忠实实在是太不公平。终于,她也效仿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并且认为这种报复手段可谓公平。但是,同愿望相反,她的精神痛苦并未减轻。在婚姻生活中,要求公平是把注意力放在外界,是不肯对自己生活负责的态度。采取这个态度会妨碍你的选择。你应该决定自己的选择,不要顾忌别人。与其抱怨对方,还不如积极地纠正自己的观点,把注意力由配偶转向自身,舍去“他能那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跟他一样”的愚蠢想法,看看你自己怎样做,才可能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更有益。守住自己的界限好女人、聪明女人爱自己的丈夫,却从来不是无原则地去爱,因为她知道,如果在原则问题上守不住自己的界限,爱有时就会变成纵容。时间长了,婚姻就会出现问题。英气急败坏地冲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丈夫林连珠炮似地怒问:“你的卡为什么又没钱了?为什么你这两个月花那么多钱?你不是答应过我,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吗?”望着大发雷霆的妻子,林心虚又无奈地回应道:“上两个月有朋友从国外回来,所以花多了点钱,你发那么大的脾气干嘛?”英瞪着眼说:“我怎么不生气,我上个月才替你还了一笔钱,你到底晓不晓得,这几年来,我替你还了多少债,你什么时候可以出息一点……”听了这话林也火了,从沙发上跳起来大声说:“你又提以前的事,你为什么就不能让我家静一点?”英来不及反驳,他已怒气冲冲地摔门离开了。英伤心极了,结婚近四年,几乎每隔一段日子,她和丈夫就会为类似今天的事情吵架。对于这个丈夫,英的心情是万分复杂的。她很爱林,可是,林乱花钱的习惯却令她心惊胆战,英这几年来的储蓄也因为不断替他还债而几乎掏空。这几年来,她劝、吵、骂、哭、求什么办法都用尽了,就是无法让林收敛他过度挥霍的习惯。英的心情越来越恶劣,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她想到了离婚。这两年来,由于公司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健每一天下班回到家,几乎都是紧绷着脸。若是孩子吵闹或者屋里凌乱,就会大声责骂孩子,斥责妻子昕为什么没把孩子管好,没有给他一个安宁的家。对于丈夫的种种苛责,向来温顺体贴的昕心里很难受。自从儿子出世以后,她就义无反顾地辞掉工作,把一切心思都放在家里,一心要做个好母亲、好妻子,让健无后顾之忧地去为事业奋斗。健向来沉默寡言,把很多事情都放在心里。结婚的前几年,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健回家也会逗孩子玩。可是这两年来,他却总是一言不发,深锁眉头,常常对昕和孩子发脾气。只要他一回家,家里的气氛马上就变了样,昕和孩子们都尽量少说话,以免激怒健。昕深爱着丈夫,每当健心情不好时,她就对他百般迁就与迎合,希望丈夫在她的关爱与包容下,情绪会有所改善。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健的脾气并没有改善,整个家的气氛也随时会因为他的心情的变动而改变。昕日益感到身心疲累,家务、煮饭、孩子已经够她操劳了,这两年再加上健情堵化的表现,更令她沮丧,她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于是,她想到了分手。英和昕都很苦闷和不快乐,她们的共同点是都被丈夫的行为紧紧套着。看起来,一切问题似乎都出在她们的丈夫身上,只要这两个男人能够改变,她们的痛苦便会随之消失,在种种认知与期许下,她们竭尽所能用爱来设法改变丈夫的行为。而,偏偏事与愿违,林和健看起来并不太重视妻子的感受与期望,好像也没有意识到要去做出改变。其实在许多的婚姻家庭问题中都涉及到一个界限的问题,而许多当事人往往不明白婚姻中两

个人也有界限,故事中的英与昕就是这样的人。要跳出困境,英与昕就要知道什么是界限。要知道,在人与人的互动中,有些东西是全然属于自己的,婚姻关系也是这样,这些东西包括自己的情绪、感觉、想法、态度、行为和需求等。在英与丈夫之间,丈夫的行为是属于他自己的,英却把改变林的行为视为自己的责任,实际上,这些问题应该由林自己去面对。英的情绪也是属于她自己的,但她却将自己的情绪全然托付给林,她不断发怒:“要不是你乱花钱,我怎么会发脾气!”而昕也将属于丈夫的情绪全揽在自己身上,只要健生气,她便会设法去取悦他,让他开心,而昕在这样做的时候,却忽略了面对自己的情绪。英与昕正是在种种纠缠倒错的情况下,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混乱无助的局面里。能帮助她们的唯有自己,就是把只属于自己的担子挑起来。如果找出了婚姻关系中的界限,那就意味着:把属于自己的问题挑起来,把不属于自己的还给对方。因为我们能够掌控及改变的只是自己的情绪、行为与想法。我们无法掌控与改变对方,除非对方自己愿意改变。若是将这个原则运用在英与昕的身上,英要做的是停止惯用的叫嚣模式,她可以对自己说:“我必须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这是我的自由,也是我能力所及的。”这就是说,她是有选择的,无需继续在泥潭里挣扎。英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林:“我对你经营钱财的方式感到非常失望和担忧,我决定不再替你还债!”倘若英立场坚定、言出必行,林自然得考虑所面对的后果。值得一提的是,英与昕这样做并不表示她们不再深爱丈夫,正因为她们在乎丈夫、重视婚姻关系才会这样做,否则,她们的婚姻关系会在这种纠缠中继续恶化下去,或许还会濒临瓦解。假如能够认清及落实界限原则,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担负起来,把对方的责任交还对方,那么,彼此不但有机会成长,而关系也会在两个成熟个体的互动下,变得真实和健康。明确家务分工在你家里,谁来付账?谁倒垃圾?谁洗碗?谁做财务决策?谁做饭?谁安排度假?谁给孩子换尿布?谁洗衣服?谁参加家长会?如果你们不商量这些事情,并且得出明确、一致的解决办法,它们可能会成为你家里制造不满,甚至矛盾的源头。在夫妻之间,未经讨论的职责通常会落到我们所谓的“传统”角色上。但是,传统是什么?如果你生长在一个父亲管账的家庭,而你的配偶却生长在一个母亲管账的家庭,问题就可能变得非常棘手。如果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谈,而有些“传统”的角色却不再明确时,事情就会更加复杂。因此,你们必须交流,必须阐明你们的预期。你们有必要对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明确的分工对孩子们来说也同样重要,这为正确的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机会。通过让孩子们完成家务,你可以教会他们工作和热爱工作,你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技能、磨炼性格,使他们在一生中无论做什么都受益匪浅;你可以在与他们共同劳动时建立良好的关系,你可以加强他们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和能力;你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要为家庭做贡献,并且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作好准备。从琐碎家务开始,它们往往都是重大挫折和失望的根源!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明确家务公工,尤其是使孩子乐于承担家务呢?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这么多年中,我们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试过画成绩表、发奖金和活动奖励,我们也试过鼓励劳动完成得好的孩子,惩罚完不成劳动的孩子。在这些方法中,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在父母陪他们一起劳动时通常会比独自劳动时更有积极性。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家庭劳动的力量。当你与孩子一同肩并肩地劳动时,你就有绝好的机会塑造、指导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表达对孩子的爱意,并且以有益的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我们还认识到,孩子喜欢变化。年复一年地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孩子,一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将会令他们感到厌烦。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些小小的变化,增加一些乐趣。对年幼的孩子,海报画、小物件、小星星和好吃的食品就很有效;对大一点的孩子,根据表现给零花钱和特殊待遇则是一个好办法;对十多岁的孩子,达成双赢协议、约定责任能够提高孩子的自我责任感,避免家长监督或唠叨。市场上有一些关于安排家庭职责的书非常好,还有一些工具(图表、计划等)也相当不错。但是,不论你决定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记住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邀请孩子参与做出有关其劳动的决定、参与做出承诺。如果他们自己提出做某事,就更有可能坚持做下去。

(2)记住,分配的任务就是孩子的责任。绝不要把事情抢过来自己做,这样也会抢走孩子的尊严。在必要时,可以教育、培训、帮助、爱护、鼓励和纠正,但是不要取而代之。

(3)讲清楚怎样才算把家务“做好”了。不要认为你的孩子对“把客厅打扫干净”这句话的理解和你一样。你要讲清楚希望达到的结果,把它们写下来,甚至把必要的步骤贴在衣柜门的内侧。陪着你的孩子做一两次,保证他们正确理解了你的意思,然后才可以认为他们应对结果负责。

(4)不要“窥探”孩子的行为。确定一个检查时间,然后共同检查孩子的劳动。要避免在中途进行纠正。要给你的孩子成功或失败的自由(失败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只有这样,胜利才真正是属于孩子的。

(5)在适当的时候,要祝贺孩子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称赞、鼓励、办聚会、翻跟头、放烟火等方式都可以用,要对孩子能够做好一件事共同感到高兴。

(6)不要看重孩子完成任务本身,而要看重孩子通过完成任务而得到了锻炼。

承担责任就是快乐

其实,如果你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你会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感到快乐的。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每天肩挑柴禾翻山越岭,去集市用柴禾换取一天的口粮钱,并用剩余的钱供儿子上学。儿子放暑假回来,父亲为了培养儿子的吃苦精神,便叫儿子替他挑柴禾上集市去卖。儿子挺不愿意地挑了两挑,翻山越岭,着实把他给累坏了。挑了两挑,儿子再也挑不动了。父亲没办法,只好叹着气让儿子一边歇着去,自己还是一天接一天挣钱养家糊口。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不幸病倒了,这一躺就是半月起不了床。家里失去了生活来源,眼看就要断炊了。儿子没办法,终于主动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天不亮,他学着父亲的样子,上山砍柴,然后挑着去集市卖,一点也不觉得累。“儿子,别累坏了身子!”父亲又喜又爱地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说。“开始你叫我挑柴禾那两天,我挑那么轻的担子都觉得那么累,而现在我挑得越来越重,怎么反而倒觉得担子越来越轻了呢?”父亲赞许地点点头,说道:“这一方面是你身承受能力练出来了,更多的是因为你心理成熟的缘故啊!成熟使你产生了勇挑重担的勇气,当然就觉得担子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具备了挑起重担的勇气,那么你就会觉得生活的担子越来越轻。